端清世子朱載堉,是樂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人物。他在十二平均律等方麵,做出了重要貢獻。
尤其難得的是,朱載堉不但在樂律和曆法等方麵有貢獻,為人也堪稱聖賢——
是和劉宗周一樣,隻有在古書上才能看到的賢人。
嘉靖二十九年,年僅十五歲的朱載堉,還是鄭王世子。他的父親鄭王朱厚烷因為觸怒嘉靖皇帝被削爵,禁錮在鳳陽居住。
朱載堉痛恨父親沒有罪過卻被逮捕,在宮外建築土室,席槁獨處十九年。直到隆慶元年,朱厚烷恢複鄭王的爵位,朱載堉才回宮居住。
萬曆十九年,朱厚烷去世之後,朱載堉執意不襲封鄭王,在十五年中七次上疏,將鄭王爵位讓給他人。
萬曆皇帝經不住他的請求,在萬曆三十四年批準了這件事,讓朱載堉和他的兒子朱翊錫“以世子世孫祿終其身,子孫仍封東垣王”。
“當然是以十二律為主。”
所以,朱由檢思來想去,指定了鋼琴的地位。讓大明的音樂人在大鍵琴的基礎上,發展出大明特色的鋼琴。
“而不是用黃鍾大呂等十二種樂器,或者像端清世子那樣,製造三十六支銅製律管,每管表示一律。”
這裏提到的大師,是劉宗周之前提過的周禮官職,負責掌六律、六同。
劉宗周在禮樂治國上能說很多,但是具體的音律,他是不怎麽擅長的。
這些具體的樂器,顯然不是劉宗周等人所擅長的。他們不像朱由檢見過後世的交響樂團、民樂團,隻能聽皇帝說著他們不懂的話,指定發展方向。
更別說朱載堉的《樂律全書》《聖壽萬年曆》等著作,在他看來都很晦澀難解。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除了來自後世的見識外,學問遠遠不及朱載堉。
所以朱載堉死後,仍舊被稱為世子。因為他的諡號是端清,被稱為端清世子。
想到後世的樂器之王鋼琴,再想想那些傳世的古典音樂,朱由檢十分確信,十二平均律能用於音樂,而且能寫出好聽的曲子。
“舞,也是樂的一部分。”
朱由檢又想到朱載堉著作的舞譜,說道:
“此十二律,對應十二地支,又對應十二個月,是符合天地的樂律。”
“端清世子的十二平均律,甚是合乎周禮。”
樂器之王的地位,朱由檢找不到其它樂器來取代。換用傳入大明不久的揚琴,效果還不如它。古琴、古箏等樂器,難以取代鋼琴的作用。
把詩詞歌曲、樂曲舞蹈,全部都納入樂。
“要讓所有人都能在音樂廳裏,欣賞到優美的音樂。”
“朕以為當以十二平均律為核心,重製大明音樂。”
“誰能把這架琴改造為更完善的鋼琴,朕就冊封為音樂大師,授與大庶長勳級。”
朱由檢毫不猶豫地道:
“那樣需要的樂器和演奏人員太多了,小康家庭根本承受不起,無法學習和享受音樂。”
“大明的音樂,要以十二律為核心!”
所以,朱由檢在決定重製禮樂的時候,就打算以他的著作為指導,重製大明音樂:
朱由檢在了解這些事情後,對朱載堉很是敬佩。他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不到這些事,不可能把皇位讓給其他人。
如果再擴大一下,可以說整個娛樂產業,都在樂的範疇內。
這種與民同樂的做法,得到參加經筵的群臣讚揚。
“這種大鍵琴,和萬曆年間傳來的揚琴同宗,是泰西常用的樂器。”
“它的琴弦很多,能發出很多聲音。朕以為可以用十二平均律改造,讓這一種樂器發出十二律聲音。”
讓那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宗室去研究學術,總好過在地方為非作歹、甚至圖謀皇位。
朱由檢雖然沒有打算重設這個職位,卻不妨礙他使用這個稱號、褒揚做出貢獻的人,同時對他們授勳,給予實際獎勵。
這種讓爵的事情,別說在大明非常罕見,就是在曆史上也不多見。能夠做到這一點的,都能稱得上賢人。
“劉先生對此是什麽看法呢?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聽到皇帝要用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他沒有提出反對,而是詢問一個問題:
“若是十二律和五聲八音有衝突,應該如何決斷?”
他要做的,就是以朱載堉的理論為指引,把大明的樂器改造、把樂譜的記錄方法完善,讓音樂人用新的樂器,譜寫出優美的音樂。
“禮部要組建樂府,收錄詩歌、樂譜、舞譜等音樂。”
“以後有建樹的樂團,可以邀請他們去音樂廳演奏,收取門票獲得收益。”
鋼琴的地位,也被他直接指定,作為未來的核心樂器——
同時,朱載堉留下的銅製律管,也要繼續發展,看看能不能搭配嗩呐、笛子、古琴、古箏、二胡、琵琶等傳統樂器,發展出銅管樂隊。
大明宗室好不容易出現一個賢人,而且是已經蓋棺論定、不可能對皇位產生威脅的,朱由檢當然要抬高朱載堉的地位,把他樹立為宗室表率——
拍了拍手,朱由檢吩咐小太監把利瑪竇進獻的番琴抬上來,指著這架大鍵琴道:
畢竟編鍾、律管什麽的雖然好聽,卻不適合普及。不像鋼琴既能用於獨奏,也能作為交響樂團的核心。
“教坊司要建立歌舞場,讓大明子民欣賞。”
朱由檢對音樂其實也不是很懂,隻是大略講解一些、指明發展方向。在把自己知道的東西說個七七八八後,想道後世的音樂廳,說道:
“樂要與民同樂,朕打算在京城選一個地方,建造供樂團演奏的音樂廳。”
想到樂(le)和樂(yue)是一字多音,朱由檢若有所悟。覺得可以參考後世的做法,發展娛樂行業。
這樣能調和社會矛盾,也能轉移普通人的關注點,讓他們不要老是盯著朝堂、思索朝堂大事。
如此一來,最適合傳唱的戲曲,就被朱由檢盯上了。他打算發展戲曲行業,轉移人們的注意力。(本章完)
尤其難得的是,朱載堉不但在樂律和曆法等方麵有貢獻,為人也堪稱聖賢——
是和劉宗周一樣,隻有在古書上才能看到的賢人。
嘉靖二十九年,年僅十五歲的朱載堉,還是鄭王世子。他的父親鄭王朱厚烷因為觸怒嘉靖皇帝被削爵,禁錮在鳳陽居住。
朱載堉痛恨父親沒有罪過卻被逮捕,在宮外建築土室,席槁獨處十九年。直到隆慶元年,朱厚烷恢複鄭王的爵位,朱載堉才回宮居住。
萬曆十九年,朱厚烷去世之後,朱載堉執意不襲封鄭王,在十五年中七次上疏,將鄭王爵位讓給他人。
萬曆皇帝經不住他的請求,在萬曆三十四年批準了這件事,讓朱載堉和他的兒子朱翊錫“以世子世孫祿終其身,子孫仍封東垣王”。
“當然是以十二律為主。”
所以,朱由檢思來想去,指定了鋼琴的地位。讓大明的音樂人在大鍵琴的基礎上,發展出大明特色的鋼琴。
“而不是用黃鍾大呂等十二種樂器,或者像端清世子那樣,製造三十六支銅製律管,每管表示一律。”
這裏提到的大師,是劉宗周之前提過的周禮官職,負責掌六律、六同。
劉宗周在禮樂治國上能說很多,但是具體的音律,他是不怎麽擅長的。
這些具體的樂器,顯然不是劉宗周等人所擅長的。他們不像朱由檢見過後世的交響樂團、民樂團,隻能聽皇帝說著他們不懂的話,指定發展方向。
更別說朱載堉的《樂律全書》《聖壽萬年曆》等著作,在他看來都很晦澀難解。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除了來自後世的見識外,學問遠遠不及朱載堉。
所以朱載堉死後,仍舊被稱為世子。因為他的諡號是端清,被稱為端清世子。
想到後世的樂器之王鋼琴,再想想那些傳世的古典音樂,朱由檢十分確信,十二平均律能用於音樂,而且能寫出好聽的曲子。
“舞,也是樂的一部分。”
朱由檢又想到朱載堉著作的舞譜,說道:
“此十二律,對應十二地支,又對應十二個月,是符合天地的樂律。”
“端清世子的十二平均律,甚是合乎周禮。”
樂器之王的地位,朱由檢找不到其它樂器來取代。換用傳入大明不久的揚琴,效果還不如它。古琴、古箏等樂器,難以取代鋼琴的作用。
把詩詞歌曲、樂曲舞蹈,全部都納入樂。
“要讓所有人都能在音樂廳裏,欣賞到優美的音樂。”
“朕以為當以十二平均律為核心,重製大明音樂。”
“誰能把這架琴改造為更完善的鋼琴,朕就冊封為音樂大師,授與大庶長勳級。”
朱由檢毫不猶豫地道:
“那樣需要的樂器和演奏人員太多了,小康家庭根本承受不起,無法學習和享受音樂。”
“大明的音樂,要以十二律為核心!”
所以,朱由檢在決定重製禮樂的時候,就打算以他的著作為指導,重製大明音樂:
朱由檢在了解這些事情後,對朱載堉很是敬佩。他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不到這些事,不可能把皇位讓給其他人。
如果再擴大一下,可以說整個娛樂產業,都在樂的範疇內。
這種與民同樂的做法,得到參加經筵的群臣讚揚。
“這種大鍵琴,和萬曆年間傳來的揚琴同宗,是泰西常用的樂器。”
“它的琴弦很多,能發出很多聲音。朕以為可以用十二平均律改造,讓這一種樂器發出十二律聲音。”
讓那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宗室去研究學術,總好過在地方為非作歹、甚至圖謀皇位。
朱由檢雖然沒有打算重設這個職位,卻不妨礙他使用這個稱號、褒揚做出貢獻的人,同時對他們授勳,給予實際獎勵。
這種讓爵的事情,別說在大明非常罕見,就是在曆史上也不多見。能夠做到這一點的,都能稱得上賢人。
“劉先生對此是什麽看法呢?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聽到皇帝要用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他沒有提出反對,而是詢問一個問題:
“若是十二律和五聲八音有衝突,應該如何決斷?”
他要做的,就是以朱載堉的理論為指引,把大明的樂器改造、把樂譜的記錄方法完善,讓音樂人用新的樂器,譜寫出優美的音樂。
“禮部要組建樂府,收錄詩歌、樂譜、舞譜等音樂。”
“以後有建樹的樂團,可以邀請他們去音樂廳演奏,收取門票獲得收益。”
鋼琴的地位,也被他直接指定,作為未來的核心樂器——
同時,朱載堉留下的銅製律管,也要繼續發展,看看能不能搭配嗩呐、笛子、古琴、古箏、二胡、琵琶等傳統樂器,發展出銅管樂隊。
大明宗室好不容易出現一個賢人,而且是已經蓋棺論定、不可能對皇位產生威脅的,朱由檢當然要抬高朱載堉的地位,把他樹立為宗室表率——
拍了拍手,朱由檢吩咐小太監把利瑪竇進獻的番琴抬上來,指著這架大鍵琴道:
畢竟編鍾、律管什麽的雖然好聽,卻不適合普及。不像鋼琴既能用於獨奏,也能作為交響樂團的核心。
“教坊司要建立歌舞場,讓大明子民欣賞。”
朱由檢對音樂其實也不是很懂,隻是大略講解一些、指明發展方向。在把自己知道的東西說個七七八八後,想道後世的音樂廳,說道:
“樂要與民同樂,朕打算在京城選一個地方,建造供樂團演奏的音樂廳。”
想到樂(le)和樂(yue)是一字多音,朱由檢若有所悟。覺得可以參考後世的做法,發展娛樂行業。
這樣能調和社會矛盾,也能轉移普通人的關注點,讓他們不要老是盯著朝堂、思索朝堂大事。
如此一來,最適合傳唱的戲曲,就被朱由檢盯上了。他打算發展戲曲行業,轉移人們的注意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