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寫出的這八個字,普通的文人看了,或許沒什麽感覺。


    他們可能覺得這兩個詞語不錯,卻不會有其他感受。


    但對錢謙益來說,卻仿佛撥雲見日,解決了困擾他的一個大問題——


    那就是他的學術理念,缺少一個核心。


    所以他在學問上,一直比劉宗周差了點。雖然被人尊敬,卻稱不上儒學大師。


    這個問題,在劉宗周領悟慎獨之前,還體現得不太明顯。但是在劉宗周由主敬到慎獨、擁有鮮明的學術理念後,兩人之間的差距,猛然又被拉開。


    就連朱由檢,也認為劉宗周就憑現在的學問,都有資格在死後從祀孔廟。但是錢謙益距此,卻是差了很遠。


    所以在重製禮樂上,朱由檢選擇劉宗周。不僅是因為此人在曆史上是殉節忠臣,還因為他的學問、名望,都能把這件事情撐起來。


    錢謙益則因為種種原因,錯失這個機緣。


    這件事情,在旁人看來似乎理所當然。但是錢謙益內心,卻是痛徹心扉。因為他錯失的不僅是重製禮樂,還有成為聖賢的機會。


    所以,他在領悟出恒產論後,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迫不及待地想把這個理論作為學術核心,整合一身學問。


    也因為此,在被皇帝批示,指出最初的恒產論問題後,他才會苦思冥想,得到領悟提升。


    在這次入宮見皇帝前,他本以為自己的學術核心,就是最終完成的恒產論了。


    沒想到皇帝對他看得更明白,拋出了“經世致用,實事求是”八個字。


    這幾個字,頓時擊中了錢謙益的內心,讓他把恒產論拋在一邊,知道“經世致用”這四個字,才是自己之前的學術核心。


    甚至他自己之前都隱隱領悟到了這一點,在給唐順之的外孫白紹光寫書信時,提出了“由經術以達於世務”的理念。距離經世致用,隻差那麽一點。


    所以,看到這四個字後,錢謙益頓時明白,自己一身所學,就著落在上麵。


    這種覺悟的感覺,讓他忍不住熱淚盈眶,拜服在地說道:


    “臣今日方才知道,陛下如何知臣。”


    “謙益得此厚恩,敢不盡忠效力!”


    對皇帝敬若神明,簡直要五體投地。


    那麽多人都沒看出來的事情,被皇帝輕易指出來。錢謙益知道皇帝一定讀了他的很多文章,而且體悟極深。


    所以才會發現他的問題所在,並且總結出了“經世致用”四個字,送給他作為學術核心。


    這種被皇帝重視、指點覺悟的感覺,讓錢謙益感激涕零,知道自己除了盡力效忠之外,沒有選擇餘地。


    因為皇帝送他的,不止是幾個字,還有核心的學術理念,甚至孔廟的地位。


    如果這樣他還不為皇帝盡忠,以後就會被世人唾罵,成為孔廟聖賢的反例。


    這種局麵,是朱由檢費心營造的,也是他收伏錢謙益的手段之一。


    “經世致用”這四個字,對他來說領悟起來沒那麽難。畢竟他曾學過的曆史課本上,就清楚地寫著,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等人的實學,核心是經世致用。


    所以,在看到錢謙益的文章後,他很快發現,錢謙益距離領悟經世致用,隻差那麽一絲——


    甚至,若非錢謙益在後世的名聲太差,極有可能被視為實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所以他早早寫了“經世致用”這四個字,打算用來收買錢謙益。


    然後,又因為後世的影響,在經世致用後麵加上“實事求是”這四個字,讓錢謙益作為自己在學術上的代言人,引領大明的儒者認識事物的本質。


    隻是這幾個字是否給錢謙益,他之前還沒定下心。畢竟錢謙益在後世的名聲實在是太差了,他有點擔心這個人。


    直到錢謙益機緣巧合,從他傳播出去的一些觀念中,領悟出了恒產論。朱由檢才下定決心,把這八個字賜給錢謙益——


    再不賜下,錢謙益的學問就走上另一條道路了。以後再賜給他,就沒有這個效果。


    如今賜給錢謙益,收獲才會更大。


    果然,錢謙益收到賜字後,如同被捅破了窗戶紙,很快就領悟到自己的學術核心,應該是經世致用。


    甚至所謂的恒產論,也是經世致用的一部分。是他從《孟子》之中,領悟出的用於世務的學問。


    這門學問的包容性,遠遠勝過恒產論,是有可能讓他從祀孔廟、成為聖賢的學問。


    所以錢謙益的內心之中,對皇帝極為感激、甚至把皇帝當成了知己——若非知他甚深,怎麽會指出這些?


    甚至他還覺得,皇帝早就想大用他。之前的磋磨,不過是磨煉而已。


    這些想法,朱由檢雖然不知,但是他卻知道,錢謙益此時已經可以大用了。不管是自己的恩情,還是他之前踐行恒產論的表現,都代表錢謙益有所變化——


    就算他是偽裝,以後也要繼續偽裝下去。


    所以在賜字之後,朱由檢又提點道:


    “經世致用,是實際的學問,所以朕加上了實事求是四個字。”


    “以後這門學問,可以稱為實學。”


    “錢先生的《恒產論》,就是實學的一部分,能夠經國濟民。”


    “以後,還請先生多多實踐、專注實務、發展實業。”


    “不要像有些宋儒那樣,‘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朕需要你們經世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這番話代表了朱由檢的期望,也是他對實學的要求。希望錢謙益能帶領實學一掃理學、心學的空談風氣,專注於實際事物,幫自己解決問題。


    甚至,為了防止有人噴實學是功利之學,他還把明亡之後有人評價宋元以來儒者的話說了出來,針對理學、心學。


    這樣剛誕生的實學,就有了極強的攻擊性。錢謙益也可能因此收到非難,被很多儒者敵視。


    不過,這對朱由檢來說,又有什麽關係呢?


    因為他需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改變崇尚空談的風氣。


    而且還能讓實學在和理學、心學的較量中完善,迅速成熟起來。


    至於錢謙益在此過程中受到的非難,他是一點都不在意,隻要自己力保,錢謙益就不會出問題。最多是損失點人緣、人望,沒有以前的影響力。如果錢謙益能帶領一批東林黨人轉向實學派,他會更加滿意。


    但是他不在意,錢謙益卻很在意。這兩句話的殺傷力實在太大,以至於錢謙益聽到之後,頓時冷汗涔涔。因為現在的儒者,幾乎都是理學、心學門人,平時就喜歡談論心性,相互間辯來辯去。


    就連錢謙益自己,年輕時也是這樣,直到後來才領悟要專注實際的學問。但是距離經世致用卻差了那麽一絲,並沒有真正踐行。


    如今,皇帝給實學安上這麽兩句話,幾乎把現在的所有儒者都罵了。剛剛誕生的實學,必然會麵臨巨大的壓力。


    他若承受不住,可能身敗名裂!(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