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對五彪的處置可能引起爭議,朱由檢卻完全沒有想到,這件事引起的爭議那麽大。


    遣戍的處置下達後,大理寺左少卿姚士慎,便上疏表達反對:


    “田爾耕掌錦衣衛,許顯純掌鎮撫司,逆賢草菅人命,皆出兩人之手。”


    “田爾耕身為侍衛近臣、朋比首逆,冤斃多命,死有餘辜。”


    “許顯純在詔獄多施酷刑,按照逆奸授意、冤斃忠諫,宜正辟刑。”


    “崔應元、孫雲鶴、楊寰迎合逆璫,用刑酷烈,殺害多人,應正典刑。”


    “此五人罪在不赦,應當明正典刑,以應上天之兆。”


    這封奏疏,把五彪的罪行和處理意見寫得明明白白,引起很多官員附和,讓朱由檢很是被動。


    因為大明的大理寺,之前就是負責慎刑,以能按律出人罪者為稱職。


    朱由檢調整大理寺後,把慎刑這一塊設置為審刑總署,負責死刑複核、平反刑獄等事,由大理寺左少卿分管。


    如今,負責慎刑的姚士慎都認為五彪罪在不赦,不願給他們減罪。朱由檢想把他們的罪名減輕,能用什麽名義呢?


    再加上之前的月食,被認為是失刑征兆。如果朱由檢不按律法把五彪判死刑,豈不真應了失刑征兆、引發朝野非議?


    所以朱由檢收到這份奏疏後,便感覺到棘手,覺得自己非要把五彪的處置由死刑降為遣戍的話,有可能名譽受損。


    這對致力於收攏士心、緩和君臣關係的他來說,實在無法接受:


    『士農工商,國之四民。』


    『排在最前麵的士人力量最大,不能讓他們和朝廷離心。』


    『五彪害死的人太多,保住他們的難度太大了。』


    感歎著這件事情,朱由檢卻沒有改變處置意見的想法。因為按姚士慎等人的建議給五彪定死罪,對他來說更不妥。


    錦衣衛說到底是執行機構,他們是秉承天啟皇帝和魏忠賢的旨意行事。先前朱由檢收服錦衣衛時,也是因為這點,承諾把五彪等人流放,甚至安排他們去東寧衛任職,為後代謀取富貴。


    如果按文官的意見把他們殺了,錦衣衛會怎麽看他?以後還有誰敢去對付文臣?


    所以朱由檢心中,仍舊傾向於把五彪遣戍。而非把他們殺了,拿去討好文臣。


    但是怎麽給五彪減罪,需要有個說法。用皇帝旨意強壓,那是愚不可及。應了月食的“失刑”星象不說,還可能讓一些文官追著不放,質疑甚至掀翻他對閹黨的處置方針。


    所以朱由檢看到姚士慎等人的奏疏後,便感覺到棘手,對此很是為難。


    心中惱怒之下,朱由檢把錦衣衛高層喚來,把奏疏甩到他們跟前,大罵道:


    “看你們幹得什麽事,定個罪名都拖拖拉拉。”


    “現在好了,文官都說五彪可殺,不殺就是失刑,你們有什麽話說?”


    把難題甩到他們身上,看他們有什麽話說。


    鄭士毅、劉僑、戚昌國等人看了一下奏疏,知道了皇帝為何生氣。


    五彪的處置方針,是皇帝在上個月掀翻閹黨後就定下來的,還讓他們趕快辦。


    結果他們礙於情麵,讓五彪在錦衣衛獄中待著、沒有及時定罪。


    如今拖成這樣子,被文官揪住了這件事。


    鄭士毅等人既感動皇帝沒有迫於文官壓力違背承諾,心中又有些後悔,覺得不該拖這件事。以至於讓皇帝為難,讓文官盯住了錦衣衛。


    沉默良久,還是文蔭後代、對文官了解更多的錦衣衛西司房提督、衛尉寺卿劉僑道:


    “事已至此,即使三法司會審結果也難以改變。”


    “臣以為當舉行廷鞠,由朝廷大臣定罪。”


    鞫的意思是審問,廷鞫的意思是在朝廷審問。


    大獄廷鞫,是明朝大臣的三大權力之一,和大事廷議、大臣廷推並列。


    廷鞫的決議,高於三法司會審。在大理寺決定處死五彪的現在,想推翻他們的決議,一個辦法是舉行三法司會審。但是大理寺就是三法司之一,讓三法司會審推翻大理寺的結果很難。所以劉僑建議一步到位,直接舉行廷鞫,在朝廷上審判:


    “按照舊製,廷鞫可以由三法司奉旨於午門前鞫問,也可以加上其餘九卿,還可以加上錦衣衛,以及必須參加的六科掌科官。”


    “臣以為陛下可讓九卿、六科、錦衣衛一起參加廷鞫,審問田爾耕等人。”


    這是劉僑想出的辦法,認為以朝廷現在的形勢,舉行廷鞫給五彪減罪的可能性更大,舉行三法司會審他們仍必死無疑。


    朱由檢也覺得想推翻大理寺結果,舉行廷鞫是個好辦法。但是他卻沒把握控製廷鞫決議,也不敢再打包票,說道:


    “廷鞫結果出來,那就再沒有更改的餘地了。”


    “如果廷鞫的結果不如你們所料,那又該怎麽辦?”


    該怎麽辦?自然是涼拌。劉僑之前的北鎮撫司掌印,就是許顯純接替的,和五彪的關係當然算不上好,當即道:


    “田爾耕等人本就罪該萬死,陛下寬宏大量,想免他們死罪。”


    “即使廷鞫的結果不如意,他們也應該銘感五內。”


    意思是盡力就好,結果不用苛求。


    鄭士毅和田爾耕關係不錯,當然不願五彪被定為死罪。但是事情落到現在這個地步,是那些人自作自受。鄭士毅無法辯解,隻能道:


    “臣以為應該把其餘應該處斬的罪犯一起廷鞫。”


    “爭取處斬幾位首逆、把其餘人流放。”


    算是認可了劉僑的廷鞫提議,又用拋出幾個死刑犯的方式,爭取把五彪的罪名定輕點。


    朱由檢聽著他們的提議,緩緩點了點頭。不管結果如何,這個辦法都是錦衣衛提出來的,不會讓他們內心憋著不滿。


    所以他順水推舟道:


    “那就按伱們的意思,在十九日的常朝上,由九卿、六科和錦衣衛舉行廷鞫。”


    “無論廷鞫結果如何,都必須要執行!”


    確定廷鞫這件事,又為了表明自己維護錦衣衛的態度,朱由檢繼續道:


    “廷鞫哪些人,該定什麽罪名,還有相關的案卷,你們都要心中有數。”


    “魏忠賢的認罪文書,你們也可以看。”


    “閹黨的罪行,要多讓他擔著。”


    把之前命魏忠賢寫的認罪文書,拿給他們觀看。


    這份文書是朱由檢以保住魏家其他人性命,和魏忠賢交換來的。閹黨之前犯下的很多罪,都被魏忠賢一力承擔。如今終於要發揮作用,給五彪減輕罪名。


    《明史》:


    凡大事廷議、大臣廷推、大獄廷鞫,六掌科皆預焉。


    《明季北略》:


    姚士慎參田、許


    大理寺卿姚士慎等,奏曰:田爾耕掌錦衣衛,許顯純掌鎮撫司,逆賢草菅人命,皆出兩人之手雲雲。


    上即著原藉監候處決,已而伏誅,籍其家,天下快之。李永貞斬,劉若愚長係。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