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楊景辰的回答很是滿意,朱由檢又問計道:
“朕要治理天下,現在最需要做什麽?”
楊景辰早有考慮,甚至和很多官員商量過,當即便獻計道:
“陛下曾經說過,治國首在治吏。”
“欲要天下大治,首先要大計天下官吏。”
“附逆者嚴懲,貪酷者革職,下所司究問。”
“唯有刷新吏治,方可長治久安!”
這是吏部的心聲,也是很多吏部官員所希望的。
朱由檢聽到他的提議,卻是嚇了一跳。沒想到楊景辰的膽子這麽大,把自己想做不敢做的事情,直接就提出來。
對此極為謹慎,朱由檢道:
“這樣大的事情,朝堂上官員會支持嗎?”
認為這樣的事情,必然會讓很多官員反對。畢竟哪個官員,喜歡被考察呢?
不過楊景辰的回答,卻讓他認識到,大明的吏治還沒有完全敗壞,仍有可靠的製度存在,而且還有人願執行。
隻聽楊景辰道:
“外官三年朝覲一次,同時進行考察。”
“明年是戊辰年,恰逢考察之期。”
“吏部已經在準備,明年考察外官。”
這個朝廷慣例,讓朱由檢聽了很興奮,因為他發現自己不用找理由,就能在明年考察地方官員。
所以他當即認識到,這是調整地方官員的好時機。可以把貪贓枉法的官員罷黜,換上有能力的官吏。
因此,朱由檢立刻點頭道:
“既是慣例,那就照常舉行。”
“朕會下達詔書,讓吏部進行準備。”
楊景辰趁機說道:
“吏部官員人人過關之後,尚有一些缺員。”
“而且考察之事還需要都察院,臣請補充空缺。”
這是明年考察外官的需要,也是穩定朝政所需。
朱由檢考慮到兩個部門任務繁重,點頭讓楊景辰提名,任命空缺官吏。
這些低級官吏,朱由檢不可能一一任命。分管文選司的楊景辰,自然獲得了相應權力。
接連提出了幾個建議,將手上的權柄擴大很多,楊景辰很是興奮,和皇帝加深了關係。
所以,在次日常朝後,他就開始操辦這件事。把相關的風聲,從吏部傳了出去。
很多人都開始認識到,吏部這一次不想按以前的規矩走流程,很可能真的把官員考察一遍,用以刷新吏治。
京城的官員對地方官員雖然不怎麽關心,但是他們卻擔心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京察上。所以大計天下官吏的的事情,引起很多爭論。
十二月十五日,朔望朝。朱由檢正式在朝堂上通過厘正祀典和神仙體係的事情,這件事被搞成了站隊,很順利獲得通過。
但是大計天下官吏的事情,就沒有那麽容易通過了,隻能暫時擱置。
就在朱由檢以為這件事可能要拖延一段時間的時候,當晚發生了月食,導致此事被迅速通過。
這個時候的人們,相信天人感應理論。認為有異常的天象,意味著人間有過失。欽天監的一大職責,就是把日食、月食等天象計算出來,以免出了差錯,朝廷無法解釋。
月食在傳統上被視為失刑的征兆。如今出現月食,自然代表著朝廷刑罰不夠,需要把罪犯明正典刑。
所以,在十二月十六日常朝上,大計天下官吏、懲治有罪官員的事情,再也沒有官員能夠反對——
這是上天所預示的,又有吏部、都察院等衙門極力推動,當然要進行下去。
朱由檢正式下詔,讓朝廷懲治有罪官員、敬天恤民,並讓官員上安民察吏、富國安邊之策。
此事通過之後,當即有些人提出來,應該讓三法司給閹黨定罪,以應上天星象。
甚至有人提出,要把魏忠賢、客氏、崔呈秀戮屍,懲罰他們的罪行。
這個提議,讓朱由檢有些皺眉。認識到大計天下官吏的事情雖然被通過,卻被很多官員抵觸。他們不敢公開反對朝廷決議,就暗戳戳地使壞——
如果月食預兆的刑罰是懲治閹黨,那麽懲治有罪官員的事情,和月食有什麽關係?
自己同意這個提議的話,就是把剛剛頒布的懲治有罪官員詔書弱化。此次大計天下官吏的事情,也不會被人重視,會看做和以前一樣走流程。
所以他當即把這件事情拖後,不願把懲治閹黨的事情,和月食關聯在一起。
同時,這件事也讓朱由檢認識到,自己以懲治閹黨的名義讓官員人人過關,已經有些執行不下去了。很多官員想把閹黨逆案結束,以免這把劍一直懸著。
楊景辰之前提出的人人站隊,的確很有必要。朱由檢已經命司禮監統計,各人對厘正祀典的態度。
對人人過關這個好用的武器,朱由檢也不願輕易放棄。他讓三法司官員認真審查,先審理閹黨核心成員的案子,再把罪行輕的官員罪名定下來。以便這些在朝堂上被留用的閹黨官員一直在他的威懾中,不敢違抗皇帝。
這種高壓政策,在朱由檢看來有好有壞,好處是能提高效率,壞處是讓官員一直緊繃著,他們會受不了。
所以這隻是一時之策,一兩年時間之後,就必須要取消掉。
朱由檢對此認識得很清楚,他知道自己沒有太祖朱元璋的威望,不能把對官員的苛刻措施一直持續下去。現在的人人過關、人人站隊隻是為了掌權,不能一直持續。
甚至,為了讓留用官員安心,朱由檢還讓三法司盡快把閹黨核心人員定下來。其餘罪行輕的官員,大部分予以留任。免得審查逆案時官員頻繁調動,朝政一直不穩。
對閹黨核心成員的處置,也因此在數日後被批。朱由檢按三法司的建議,讓他們擇日把魏良卿、侯國興等人處斬。
田爾耕、許顯純等人,則被他保了下來,遣戍至海外剛設立的東寧衛。
這個結果,並不讓所有人都滿意。因為田爾耕、許顯純等人做的事情太惡劣了,用酷刑害死了很多人。
許多人都認為應該把他們殺掉,慰藉死去的人。
《思陵勤政紀》:
崇禎上於丁卯十二月己酉。上因月食,下諭曰:
朕批覽載籍,見古昔帝王無不以敬天恤民為第一義。而其要在用人理財,靖亂庇民;百司各守其官,萬姓共安其業,於以消彌災沴,鞏固邊防。道必由茲邇者。
上天垂戒,月食太甚,朕仰觀元象,惕焉不寧。《傳》曰『月食修刑』,得非無辜含冤,兆民愁苦,致此薄蝕。與朕夙夜旁皇,與爾大小臣工共圖挽回災變之策。……
爾九卿科道,務秉丹誠,各陳所見,即敕諭所未載,不妨悉心條畫。苟可以安民察吏,富國安邊,朕將采行之。諸臣亦宜痛洗夙習,共勵公忠,以副予一人側身修行之實意,勿徒以虛文塞責。其敬聽朕命。特諭。
(本章完)
“朕要治理天下,現在最需要做什麽?”
楊景辰早有考慮,甚至和很多官員商量過,當即便獻計道:
“陛下曾經說過,治國首在治吏。”
“欲要天下大治,首先要大計天下官吏。”
“附逆者嚴懲,貪酷者革職,下所司究問。”
“唯有刷新吏治,方可長治久安!”
這是吏部的心聲,也是很多吏部官員所希望的。
朱由檢聽到他的提議,卻是嚇了一跳。沒想到楊景辰的膽子這麽大,把自己想做不敢做的事情,直接就提出來。
對此極為謹慎,朱由檢道:
“這樣大的事情,朝堂上官員會支持嗎?”
認為這樣的事情,必然會讓很多官員反對。畢竟哪個官員,喜歡被考察呢?
不過楊景辰的回答,卻讓他認識到,大明的吏治還沒有完全敗壞,仍有可靠的製度存在,而且還有人願執行。
隻聽楊景辰道:
“外官三年朝覲一次,同時進行考察。”
“明年是戊辰年,恰逢考察之期。”
“吏部已經在準備,明年考察外官。”
這個朝廷慣例,讓朱由檢聽了很興奮,因為他發現自己不用找理由,就能在明年考察地方官員。
所以他當即認識到,這是調整地方官員的好時機。可以把貪贓枉法的官員罷黜,換上有能力的官吏。
因此,朱由檢立刻點頭道:
“既是慣例,那就照常舉行。”
“朕會下達詔書,讓吏部進行準備。”
楊景辰趁機說道:
“吏部官員人人過關之後,尚有一些缺員。”
“而且考察之事還需要都察院,臣請補充空缺。”
這是明年考察外官的需要,也是穩定朝政所需。
朱由檢考慮到兩個部門任務繁重,點頭讓楊景辰提名,任命空缺官吏。
這些低級官吏,朱由檢不可能一一任命。分管文選司的楊景辰,自然獲得了相應權力。
接連提出了幾個建議,將手上的權柄擴大很多,楊景辰很是興奮,和皇帝加深了關係。
所以,在次日常朝後,他就開始操辦這件事。把相關的風聲,從吏部傳了出去。
很多人都開始認識到,吏部這一次不想按以前的規矩走流程,很可能真的把官員考察一遍,用以刷新吏治。
京城的官員對地方官員雖然不怎麽關心,但是他們卻擔心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京察上。所以大計天下官吏的的事情,引起很多爭論。
十二月十五日,朔望朝。朱由檢正式在朝堂上通過厘正祀典和神仙體係的事情,這件事被搞成了站隊,很順利獲得通過。
但是大計天下官吏的事情,就沒有那麽容易通過了,隻能暫時擱置。
就在朱由檢以為這件事可能要拖延一段時間的時候,當晚發生了月食,導致此事被迅速通過。
這個時候的人們,相信天人感應理論。認為有異常的天象,意味著人間有過失。欽天監的一大職責,就是把日食、月食等天象計算出來,以免出了差錯,朝廷無法解釋。
月食在傳統上被視為失刑的征兆。如今出現月食,自然代表著朝廷刑罰不夠,需要把罪犯明正典刑。
所以,在十二月十六日常朝上,大計天下官吏、懲治有罪官員的事情,再也沒有官員能夠反對——
這是上天所預示的,又有吏部、都察院等衙門極力推動,當然要進行下去。
朱由檢正式下詔,讓朝廷懲治有罪官員、敬天恤民,並讓官員上安民察吏、富國安邊之策。
此事通過之後,當即有些人提出來,應該讓三法司給閹黨定罪,以應上天星象。
甚至有人提出,要把魏忠賢、客氏、崔呈秀戮屍,懲罰他們的罪行。
這個提議,讓朱由檢有些皺眉。認識到大計天下官吏的事情雖然被通過,卻被很多官員抵觸。他們不敢公開反對朝廷決議,就暗戳戳地使壞——
如果月食預兆的刑罰是懲治閹黨,那麽懲治有罪官員的事情,和月食有什麽關係?
自己同意這個提議的話,就是把剛剛頒布的懲治有罪官員詔書弱化。此次大計天下官吏的事情,也不會被人重視,會看做和以前一樣走流程。
所以他當即把這件事情拖後,不願把懲治閹黨的事情,和月食關聯在一起。
同時,這件事也讓朱由檢認識到,自己以懲治閹黨的名義讓官員人人過關,已經有些執行不下去了。很多官員想把閹黨逆案結束,以免這把劍一直懸著。
楊景辰之前提出的人人站隊,的確很有必要。朱由檢已經命司禮監統計,各人對厘正祀典的態度。
對人人過關這個好用的武器,朱由檢也不願輕易放棄。他讓三法司官員認真審查,先審理閹黨核心成員的案子,再把罪行輕的官員罪名定下來。以便這些在朝堂上被留用的閹黨官員一直在他的威懾中,不敢違抗皇帝。
這種高壓政策,在朱由檢看來有好有壞,好處是能提高效率,壞處是讓官員一直緊繃著,他們會受不了。
所以這隻是一時之策,一兩年時間之後,就必須要取消掉。
朱由檢對此認識得很清楚,他知道自己沒有太祖朱元璋的威望,不能把對官員的苛刻措施一直持續下去。現在的人人過關、人人站隊隻是為了掌權,不能一直持續。
甚至,為了讓留用官員安心,朱由檢還讓三法司盡快把閹黨核心人員定下來。其餘罪行輕的官員,大部分予以留任。免得審查逆案時官員頻繁調動,朝政一直不穩。
對閹黨核心成員的處置,也因此在數日後被批。朱由檢按三法司的建議,讓他們擇日把魏良卿、侯國興等人處斬。
田爾耕、許顯純等人,則被他保了下來,遣戍至海外剛設立的東寧衛。
這個結果,並不讓所有人都滿意。因為田爾耕、許顯純等人做的事情太惡劣了,用酷刑害死了很多人。
許多人都認為應該把他們殺掉,慰藉死去的人。
《思陵勤政紀》:
崇禎上於丁卯十二月己酉。上因月食,下諭曰:
朕批覽載籍,見古昔帝王無不以敬天恤民為第一義。而其要在用人理財,靖亂庇民;百司各守其官,萬姓共安其業,於以消彌災沴,鞏固邊防。道必由茲邇者。
上天垂戒,月食太甚,朕仰觀元象,惕焉不寧。《傳》曰『月食修刑』,得非無辜含冤,兆民愁苦,致此薄蝕。與朕夙夜旁皇,與爾大小臣工共圖挽回災變之策。……
爾九卿科道,務秉丹誠,各陳所見,即敕諭所未載,不妨悉心條畫。苟可以安民察吏,富國安邊,朕將采行之。諸臣亦宜痛洗夙習,共勵公忠,以副予一人側身修行之實意,勿徒以虛文塞責。其敬聽朕命。特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