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時間的偉力啊!”


    將李家三人送走後,朱由檢感歎道。


    別管李太後被封為九蓮菩薩這件事最初有多可笑,經過五十多年的宣揚之後,這件事都已被人接受。


    當年阻攔或暗笑的人,大多已經死了。新一代在接觸佛教時,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九蓮菩薩。


    所以朱由檢才敢把九蓮菩薩定為觀音菩薩化身,稱為九蓮觀音菩薩。


    如此一來,朱由檢作為李太後的後裔,就成了觀音菩薩之後。信仰觀音菩薩的人,自然會覺得更親近。


    大明皇室和佛教之間,也有了穩固的紐帶。


    以佛教在大明的處境來看,他們接受這點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朱由檢命李家在海外建立的新寺廟,都是九蓮觀音菩薩廟。有了這個基本盤,九蓮觀音菩薩很可能成為觀音菩薩的主形象。


    唯一讓他的疑慮的,就是李家能不能承擔這個重任,能否把事情做好:


    『要給李家一些支持,讓他們做好這件事。』


    『還要多冊封些神靈,讓出海的人有個精神寄托。』


    產生這個想法,是因為朱由檢從來沒有忘記,利瑪竇等傳教士帶來西學的同時,他們的目的是傳教。西方殖民擴張的過程中,傳教士的作用也很顯著。


    朱由檢要推動大明進入大航海時代,自然要重視宗教的作用。而且他也不求大明有狂熱的傳教士,隻要能穩固信仰宗教就行了。以免那些出海的人沒有精神寄托,信仰西方宗教。


    從徐光啟、李之藻這樣的進士受洗信教來看,天主教的教義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一些儒家的士大夫,都在開始接受。


    朱由檢擔心天主教進一步傳播後,可能出現拜上帝教那樣的亂子,對此極為警惕:


    『道教的馴化,經曆過黃巾之亂、孫恩之亂等亂子。』


    『佛教的馴化,更是經曆過三武一宗滅佛等事件。但是直到現在,民間還遺留著佛教分支白蓮教,一直致力造反。』


    『天主教如果大規模傳播,馴化過程中出現亂子幾乎是必然的,現在的大明可經不起折騰。』


    作為統治工具的一部分,朱由檢對現在的佛道二教比較放心,不覺得這兩個宗教還能鬧出什麽大亂子。


    但是對西方傳來的一神教,他的信心就不足了。這幾個宗教後世的中國都沒能完全馴化,朱由檢沒信心讓它們變成自己的統治工具。


    所以他選擇穩固大明現有的宗教信仰,抵抗新的宗教入侵。


    九蓮觀音菩薩的事情,就是這個嚐試的一部分。


    以後出海的人無論在海上還是在陸上,都能信仰九蓮觀音菩薩,有個精神寄托。


    對於不信佛教的,朱由檢也打算幫他們找個信仰,避免思想陣地被西方宗教侵占。


    想到這裏,朱由檢立刻下令道:


    “召太常寺少卿曹思誠覲見,朕要詢問宗教祭祀事宜。”


    下令把太常寺少卿、署理寺務的曹思誠召過來,好好詢問一下宗教祭祀問題。


    曹思誠之前是吏部左侍郎,因為他熟悉朝廷官製,朱由檢在降職任用時,特意把他調到太常寺分管祭祀總署,厘定廟宇等級。


    如今這件事已有一個多月,如果曹思誠用心辦事,應該有些成果。


    曹思誠因為附逆被皇帝降低品級,當然不敢不用心辦事。否則一個心懷怨懟、不用心辦事的帽子扣過來,就能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聽到皇帝召見,曹思誠不敢怠慢,立刻進宮麵聖。


    朱由檢首先詢問了一下太常寺的事情。作為最先被調整的衙門之一,太常寺調整的事情已經過去三月,祠祭總署、祭祀總署、宗教總署、翻譯總署這四大總署已經設立,進展非常順利。


    不過曹思誠也有難處,訴苦道:


    “如今太常寺四大總署新立,寺卿卻隻有臣一人,實在獨木難支。”


    “請陛下為太常寺添設少卿,分管各個總署。”


    太常寺卿李標、太常寺右少卿錢謙益都是在上月被廷推,還沒有來得及進京赴任。


    曹思誠這個左少卿,可以說是現在的太常寺唯一的負責人。


    放在以前,太常寺作為清閑衙門,隻有一個少卿也能把事情負責起來。但是現在擁有祭祀、宗教、翻譯等方麵職權的太常寺,就不是一個少卿能管好的了。


    朱由檢聽著曹思誠的訴苦,又看他的神色十分疲倦,知道自己這段時間逼得太狠,讓曹思誠的壓力很大,所以出言撫慰道:


    “曹卿勉力支撐一段時間,等李標、錢謙益上任後就好了。”


    “主持江西鄉試的倪元璐不是回來了嗎,按之前的慣例升為侍講,以太常寺主事的身份署理太常寺丞,協助你的工作。”


    給曹思誠加了個人,回應他的訴苦。


    倪元璐這個名字曹思誠知道,是天啟二年進士、之前在翰林院當編修。在劉漢儒被任命為吏科給事中、已經被皇帝開始大用後,同科的天啟二年進士受重用,已經可以預見。


    倪元璐想必就沾了這個光,被皇帝提升為正六品侍講後,又署理正五品寺丞,一躍升了數級,眼瞅著成為高官。


    這個際遇,曹思誠是羨慕不來的。因為他知道倪元璐除了天啟二年進士這個身份外,還有一層身份——


    那就是袁可立的弟子,甚至可以說繼承人。否則曹思誠也不會閑著沒事,連一個翰林院編修都關注。


    作為袁可立的得意門生,倪元璐回朝之後,被很多人矚目。朱由檢同樣很看重他,把他放在太常寺丞的位置上,考驗一下能力。


    如果能通過考驗,朱由檢就要考慮,要不要把倪元璐快速提升,增強袁可立的實力。畢竟這是他極力扶持起來的中立派,如今朝堂上的文官領袖之一。


    這些考慮,曹思誠猜到了一部分。所以他對倪元璐的辦事能力沒有什麽指望,又請求道:


    “翻譯總署是由四夷館改來。”


    “按照舊製,提督四夷館設太常寺少卿一員提督。”


    “而且四夷館衙門距離太常寺頗遠,臣以為當添設一名少卿,分管翻譯總署。”


    《明史》:


    倪元璐,字玉汝,上虞人。父凍,曆知撫州、淮安、荊州、瓊州四府,有當官稱。


    天啟二年,元璐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冊封德府,移疾歸。還朝,出典江西鄉試。


    暨複命,則莊烈帝踐阼,魏忠賢已伏誅矣。……


    十七年二月,命以原官專直日講。逾月,李自成陷京師,元璐整衣冠拜闕,大書幾上曰:


    “南都尚可為。死,吾分也,勿以衣衾斂。暴我屍,聊誌吾痛。”


    遂南向坐,取帛自縊而死。贈少保,吏部尚書,諡文正。本朝賜諡文正(文貞)。


    (倪元璐是文正級別的忠臣,甲申國變殉國。


    南明追諡的文正,有方孝孺、倪元璐、劉理順。


    明朝另外兩個文正,是李東陽、謝遷)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