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多了一個指揮僉事職位,而且能夠傳下去,這讓李誠銘心中暗喜。


    同時,他也從皇帝的話中聽出來,李家複爵的可能性很大,關鍵是能不能立下功勞。


    所以他心中已經決定,這個指揮僉事職位,要選個有能力的子弟繼承。免得李國瑞和李國臣不中用,李家的武清侯爵位無法恢複。


    朱由檢的目的也在於此。大明的爵位傳承製度他暫時沒有能力改變,但是對犯錯的勳貴,卻可以在降爵後搞競爭。讓有能力的人脫穎而出,壯大勳貴實力。


    如果這樣還選不出有能力的人才,那就活該降爵。自己也沒必要關注,讓他們自生自滅。


    同時,這樣還能把京城勳貴趕出去一部分,讓他們去海外成為大明屏障,而非待在京城寄生——


    說到底李家是外戚,他們到了外地無依無靠,隻能依靠皇帝。他們在地方的力量,會成為皇權的延伸。


    所以對這樣的外戚,朱由檢是要優待的。


    再想到自己趕走李家的初衷,是因為九蓮菩薩信仰,朱由檢又向他們道:


    “宮中英華殿供奉太後禦容,殿前有菩提樹二株,是昔年太後所植,結子可作念珠。”


    “朕賜你們念珠三串,在東寧衛建立九蓮廟,供奉九蓮菩薩。住持視同爵士看待,廟產十方裏。”


    “京城的九蓮菩薩信徒,有願意去的你們也可以帶著。如果傳播信仰得力,可以在新建的九蓮廟擔任住持。”


    這是讓他們把京城的九蓮菩薩信徒帶走,免得有狂熱信徒,受某些李家人指揮,做出什麽事來。


    李誠銘聽得卻是心中更喜,知道有九蓮菩薩這個紐帶,李家和皇家的關係會更親近。


    外戚和皇室的關係,通常都是越來越遠的。隻要皇帝不顧忌那點親戚情分,就能把他們的爵位削下去——


    像是嘉靖皇帝對外戚大規模革爵,當今皇帝不顧李太後的關係把他的武清侯爵位削去,都是這個道理。


    但是有了九蓮菩薩這個紐帶,那就不一樣了。如果李家能成為皇室在佛教的代言人,就會和皇室一直有聯係。


    所以李誠銘下定決心,一定要把京城的九蓮菩薩信徒盡量帶過去,選幾個得力廟祝,傳播九蓮菩薩信仰。


    甚至他想到張天師在曆朝的地位,嚐試向皇帝道:


    “萬曆四十四年印製的經書有兩部,一曰《佛說大慈至聖九蓮菩薩化身度世尊經》,一曰《太上老君說自在天仙九蓮至聖應化度世真經》。”


    “太後不僅是佛門九蓮菩薩,是觀音菩薩化身之九蓮觀音。還是道門九蓮至聖,又稱九蓮聖母,祀享泰山天仙聖母,位並碧霞元君。”


    這個說法,聽得朱由檢幾乎驚呆了。他是萬萬沒有想到,萬曆皇帝和李太後竟然做出過這麽大的事情,不但把九蓮菩薩作為觀音菩薩,還讓她等同碧霞元君——


    這兩位可是佛道兩教有名的女神,如果九蓮菩薩能取代她們,就會同時成為佛道兩教最頂級的女神。


    但是從實際的效果來看,九蓮菩薩的名號,遠遠比九蓮至聖、九蓮聖母傳得廣泛。


    這是因為佛教在經過嘉靖朝的衰落後,亟需皇室扶持,所以很痛快地承認了九蓮菩薩。


    但是道教就不怎麽理睬了,大明皇室從成祖皇帝開始,大部分時候都在崇道,嘉靖朝更是盛極一時,根本不需要九蓮聖母增光添彩。


    再加上李太後的各種行為明顯就是崇佛,所以她九蓮菩薩的名號傳得最廣泛。最初用的九蓮聖母,反而不怎麽為人所知。


    考慮到佛道兩教混合的形象,不利於信仰傳播,朱由檢思索之後,說道:


    “太後是佛門九蓮菩薩,是觀音菩薩化身。”


    “九蓮至聖和九蓮聖母,是九蓮菩薩在道門的化身。”


    “以後新建的九蓮廟,都按觀音廟建造,住持和廟祝都要剃度出家。”


    這讓李誠銘臉色一垮,知道李家成為張天師的打算是泡湯了。佛門住持無法娶妻生子,如何形成家族?


    所以九蓮廟的事情,李家無法把持。


    好在李太後出身李家的事情是改變不了的,李家和佛門的關係,仍舊能夠維持。


    既然如此,就該壯大九蓮菩薩信仰。李誠銘想到各地的觀音廟,說道:


    “太後當年曾兩次遣使捧觀音像至普陀山進香,並且擴建了普陀寺。”


    “請陛下把普陀山作為九蓮菩薩道場,規範各地的觀音像。”


    這是打算用九蓮菩薩接收觀音菩薩信仰,朱由檢覺得事情重大,如果引起佛教徒反對就不好了,所以他詢問道:


    “普陀寺的僧人多不多?”


    “他們願意成為九蓮菩薩的信徒嗎?”


    聽出事情有門,李誠銘急忙說道:


    “普陀山原有寶陀觀音寺,但是在本朝一直寂寂無聞。”


    “直到太後遣使進香之後,法門始興。”


    “萬曆三十三年擴建寶陀觀音寺,賜額護國永壽普陀禪寺。”


    “現在的普陀寺,就是太後擴建的。”


    好吧,寺廟都是靠人家重興的,寺裏的僧人有什麽能力反對?


    對觀音菩薩在民間的影響力有些眼饞,朱由檢思考之後說道:


    “九蓮菩薩是觀音菩薩化身,可以稱為九蓮觀音菩薩。”


    “按照宮中英華殿供奉的禦容,繪製九蓮觀音菩薩畫像,讓各地觀音廟供奉。”


    “以後新建的觀音廟,塑像都要按九蓮觀音菩薩。”


    打算把九蓮菩薩融入觀音信仰,甚至取代觀音。


    而且想到觀音菩薩的道場在海上,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職責也很適合作為海上的保護神,朱由檢又說道:


    “九蓮觀音菩薩要在四海都有道場,除了東海舟山島上的普陀山外,南海的安不納島、西海的錫蘭島、北海的北海島,以後都要建立九蓮觀音菩薩廟,作為菩薩道場。”


    “這是幾個島的地方所在,你們以後要注意。”


    取出一幅地圖,把安不納島、錫蘭島、以及現在被日本稱為蝦夷地的北海島都指出來,讓李家去建寺廟。


    通過宗教信仰,把出海的華人團結起來,讓他們有個精神寄托。


    《酌中誌》:


    英華殿前有菩提樹二株,結子可作念珠。詞臣張士範作偈,其序文略曰:


    大內西北之隅,建有英華殿一處。殿前菩提樹二株,聞係九蓮菩薩慈聖皇祖母所植,葉如楸子,不從花得,乃生於葉之背,拾作念珠,較南產者,惜不甚大。然色黃潤,而分瓣之線色微白,名“納多”,寶之。


    神廟以聖母上賓,奉禦容於樹之東北別殿,值朔望節即親詣行禮。每瞻仰雙樹,若有杯之思焉。因上尊號曰“九蓮菩薩”、雲偶禪持此珠作施,備述其詳如此。臣張士範敬撰小偈,以代頌言雲雲。


    (菩提樹不適合北方生長,這個菩提樹現代考證是椴樹,所以結出的“菩提子”不一樣。


    九蓮菩薩形象,對觀音形象的女性化有促進,觀音形象變得更加女性化)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