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這個決定,給畢自嚴和郭允厚帶來很大壓力。


    雖然工部和戶部看似沒有關係,但是皇帝給工部增加權力,卻是明晃晃的威脅——


    如果兩人不同意對戶部做出調整,剛剛被皇帝劃給太府寺的屯田司,可以被重新劃分給工部。


    屯田稅收、工商業稅收,工部理論上都能管起來。


    薛鳳翔這個靠皇帝袒護降級留任的尚書,絕不會反對皇帝在工部設立這些機構。甚至會很欣喜地接過戶部職權,讓工部不再排行六部最末。


    想明白這點之後,又知道自己是靠皇帝支持才能留在朝廷。郭允厚也顧不得建立太府寺有多困難,回應道:


    “臣以為各司倉科,應該劃歸太府寺。”


    “各司金科,也該由太府寺管理。”


    終於得到了積極回應,朱由檢思索了一下,劃分道:


    “戶部各司有四科:民科、度支科、金科、倉科,分別負責民政、度支、稅課、倉儲。”


    “以後倉科的事情,自然要劃給太府寺。糧食之外,由倉儲總署負責。糧食等食物,專門由糧食總署負責。”


    “度支科的夏稅、秋糧、存留、起運,由農政總署負責。”


    “金科的茶鈔稅課,以及貴州司帶管的宣課司、稅課司、鈔關等,設立稅務總署負責。以後田賦之外的稅務,都由稅務總署管理。”


    “山東司帶管的各地鹽運司、鹽課提舉司,設立鹽政總署負責,由……”


    拉長了聲音,朱由檢沒有說出來,但是群臣都知道,這是逼畢自嚴做選擇。


    大明的鹽政雖然敗壞,但是鹽課銀每年仍有一百多萬,是戶部能收到現銀的三分之一。


    甚至,因為地方拖欠田賦,戶部實際收入不滿二百萬兩,其中鹽課銀占到一半。


    如果鹽政和田賦、稅課一樣被劃歸太府寺,戶部的收入就要徹底受到太府寺製約,甚至被太府寺架空。


    畢自嚴隻要還想當戶部尚書,就不能坐視這一點。


    所以他隻能開口爭奪,說道:


    “鹽政總署應當直屬戶部。”


    “陛下設立的稅務總署,應該把內廷的收稅衙門,同樣也管起來。”


    “各地稅監、礦稅、市舶,都應歸稅務總署。”


    這是反將一軍,看皇帝肯不肯把內廷收稅的太監撤回去。


    卻不知朱由檢早就有撤掉收稅太監的想法,市舶司也早就讓給了海關總署,所以他當即道:


    “內廷太監,以後不再有收稅職責。”


    “稅監隻能監督稅務收支,由監督戶工二部的高時明約束。”


    “市舶司已經劃歸海關總署,無需做出改變。”


    “礦稅以後由稅務總署收取,實行許可證製度,由工部虞衡司給允許開采的礦山發放許可證,對礦場、山場等資源統一管理。”


    這麽大的讓步,讓畢自嚴無話可說。群臣也紛紛感受到,皇帝調整戶部的決心——


    為了讓建立統一的稅務衙門,皇帝連收稅的太監都廢了,他們再不支持,就是逼迫皇帝把太監派出來。


    這樣一個後果,是所有文官都不願看到的。所以他們紛紛目視畢自嚴,希望他答應下來。


    畢自嚴被皇帝盯著、又被群臣看著,無可奈何之下,隻能支持皇帝對戶部的調整。他懷疑自己再不答應,皇帝就會在太府寺繼續建立新機構,把戶部徹底架空——


    畢竟國初的時候,戶部就是設立總部、度支部、金部、倉部四屬部。太府寺的各個總署,已經實際相當於金部、倉部和度支部的一半。他再不回應的話,戶部就要被太府寺架空了。


    心中做出了決斷,畢自嚴當即開始為戶部爭權力,請求道:


    “臣以為太府寺負責收稅和倉儲,支取卻要由戶部。”


    “官員賞賚、祿秩,九邊軍餉發放,當由戶部負責。”


    朱由檢本就是這個想法,當即點頭答應,說道:


    “戶部設立財政司,負責財政收支和預算決算等事。”


    “稅收的事情歸太府寺,但是收多少、支多少,由財政司決定。財政司的事情,由戶部侍郎分管。”


    “因為是從北直隸順天府開始調整,以後順天府收取的稅銀,存入順天銀行。”


    “戶部財政司直接從順天銀行撥款,給官員發放俸祿。太倉銀庫的稅銀,需要經過銀行發放。”


    把之前埋伏的順天銀行,在這時用了出來。


    畢自嚴不了解順天銀行的事情,一時也不知道它的威力。沒在意這種小事,又向皇帝請求:


    “民科事務,當由戶部負責。”


    “戶部本稱民部,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被改稱為戶部。”


    “民科負責的戶籍等事,應該留在戶部。”


    這是理所應當之事,朱由檢沒打算劃出去,所以他仿照後世的民政部,回應道:


    “民科的事務,分設民政司、地政司管轄。”


    “民政司負責戶籍、移民、民眾安撫、集會結社、省府州縣區劃等事。”


    “地政司負責土地清丈、頒發地契、城市土地規劃等事。”


    “如此戶部就有了總務司、財政司、民政司、地政司四司。”


    “原十三司降級為廳,劃歸總務司管轄。”


    總算保住了戶部的權力,而且能通過地政司對太府寺的田賦職責形成製約,畢自嚴鬆了口氣,知道皇帝沒有把戶部徹底架空的心思。戶部的核心權力,仍舊被留下來。


    而且他思考之後,發現從地方收稅、轉運等麻煩的事情,都由太府寺負責。戶部並不需要操心這些繁瑣事務,最重要的是做好財政收支。


    這讓他終於認識到,皇帝並不是胡改亂改,而是真的為朝廷事務考慮。他心中的抵觸也減少了許多,決定幫皇帝做好這件事。


    郭允厚則麵帶苦澀,知道自己還是免不了勞累。但是太府寺把戶部權力幾乎分出一半,他也隻能認了。


    對戶工二部的調整異常謹慎,朱由檢生怕出現問題,又下令道:


    “三法司官員要加強對戶工二部的審查,尤其是都察院要做好監督。”


    “調整過程中一定要慎重,不能急於求成。”


    “首先對朝廷機構調整,然後在北直隸試驗。”


    “經過明年的驗證後,再向其它地方拓展。”


    《明史》誌第四十八職官一:


    (戶部十三司)條為四科:


    曰民科,主所屬省府州縣地理、人物、圖誌、古今沿革、山川險易、土地肥瘠寬狹、戶口物產多寡登耗之數;


    曰度支,主會計夏稅、秋糧、存留、起運及賞賚、祿秩之經費;


    曰金科,主市舶、魚鹽、茶鈔稅課,及贓罰之收折;


    曰倉科,主漕運、軍儲出納料糧。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