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京城到了!”


    北京城外,一輛馬車緩緩走了過來。


    聽仆人說已經到了京城,畢自嚴掀開簾子,看著熟悉又陌生的京城,心中一陣感慨。


    自從泰昌元年由太仆寺少卿轉任天津巡撫之後,他已經有七年沒有來到京城了。


    如今新皇帝登極,召他在戶部任職,也不知是好是壞。


    作為天津巡撫,畢自嚴曾負責督理遼東糧餉,知道朝廷在沉重的遼餉負擔下,早已入不敷出。


    後來調任南京戶部尚書後,更知道朝廷的財政狀況,可以說千瘡百孔。


    閹黨又胡作非為,讓他實在看不下去,隻能被迫離職。


    也不知朝廷現在的財政,糟糕成什麽樣子。


    知道戶部的事難辦,裏麵有無數艱難險阻,畢自嚴在皇帝起複他的時候,仍舊毫不猶豫地上任。


    皇帝剛剛登極就把他起複,甚至還沒上任,便由專督錢法侍郎轉為戶部左侍郎,還有傳言說要他擔任戶部尚書。這樣一個恩遇,他又怎能不誓死以報呢?明顯看得出寄予厚望。


    戶部的事再難,畢自嚴也下了決心去做。


    心中思緒聯翩,畢自嚴正想吩咐仆人進城。忽然聽到城門不遠處一陣喧嘩,還有些熟悉的麵孔,正聚集在一起。


    “董公,您也到京城了!”


    遠遠看到董其昌,畢自嚴急忙過去打招呼。


    他和董其昌的交情雖然不深,卻曾在南京一起任職。當時他是南京戶部尚書,董其昌是南京禮部尚書。兩人之間,自然有同僚之誼。


    董其昌剛到京城沒兩天,還沒有正式履職。今日是和東林黨官員一起,為吳尚默送行。


    見到畢自嚴到來,他心中一陣喜悅,打了招呼之後,介紹道:


    “今日是為吳禦史送行。”


    “他因彈劾魏忠賢的功勞,被陛下超擢,提拔為山西右布政使。”


    “今日正要動身,大夥兒一起送行。”


    畢自嚴聽得奇怪,看著吳尚默很是驚奇。


    被皇帝超擢不說,還讓這麽多官員送行。吳尚默到底做了什麽事,擁有這麽大的影響力?


    在董其昌的解釋下,畢自嚴才知道,吳尚默陛辭的時候向皇帝諫言,讓皇帝連下詔書,懲治閹黨、起複東林。


    這麽大的功績,也難怪京城的東林黨,都為吳尚默送行。甚至有很多官員慕名而來,想要見識下這個人。


    也就是吳尚默沒有留在京城,否則他憑借這個影響力,會很快在科道官員中建立威望,影響一大批人。


    和吳尚默相互見禮,恭喜他擔任布政使。畢自嚴看著其他高官,還有一些熟悉的麵孔,一一上前招呼,和這些人一一見禮。


    雖然剛到京城,身邊也隻有幾個仆人,畢自嚴的聲勢卻不小,京城很多官員,對他聞名已久。


    甚至可以說,很多官員都知道,皇帝之所以一直不讓郭允厚離任,就是在等畢自嚴進京。


    如今他到來後,戶部尚書這個位置,很有可能會動。朝堂上的九卿,會更換一個人員。


    這樣一個即將上任的九卿,在場的官員自然很是尊重。


    不過今日最尊貴的卻不是他,代表皇帝為吳尚默送行的文安之,才是地位最高的人。


    眼看吳尚默將要出發,文安之代表皇帝賜下賞賜,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枚“繩愆糾繆”銀章:


    “這是陛下賜予的銀章,吳禦史要好好保管。”


    “如果地方有不法行為,吳禦史可繩愆糾繆,通過錦衣衛把事情直接上奏。”


    “您之前擔任禦史,對它應該很熟悉。”


    吳尚默當然很熟悉,因為十三道掌印禦史的印信,就是“繩愆糾繆”。擁有這個銀章,就代表擁有禦史權限。


    這讓他很是驚訝,難道皇帝還讓他兼任禦史,在地方監察不法?


    朱由檢當然不是讓他繼續兼任禦史,那是巡撫才有的權力。這個“繩愆糾繆”銀章,是用來密封言事的。還有配套的密折,以及密封方法。


    甚至,為了銀章密奏保密,朱由檢還安排了一個警衛。負責保護吳尚默的同時,專門負責銀章密奏。


    吳尚默在文安之的解釋下,很快明白過來。


    雖然他覺得密奏這種事不甚光明正大,卻到底代表著皇帝的信重。皇帝如此禮遇,吳尚默不好推辭,隻能在眾人麵前,把銀章接了過來。其實他心中卻決定,不用銀章密奏。以免被人覺得是小人,隻會背地裏上奏。


    和眾人辭別,吳尚默和皇帝派下來的警衛一起,從京城緩緩出發,前去山西上任。


    此時,他還不知道山西的形勢,也不知自己會遇到什麽。他以為不會用到的銀章,很快會發揮作用。


    銀章密奏的威力,將會在他手中展現。


    送走吳尚默後,文安之代表皇帝的職責,算是已經結束了。此時他隻是翰林院檢討,兼任起居舍人。


    這個位置雖低,卻是皇帝的近臣。其他人不但不敢怠慢,甚至想套近乎。


    不過文安之卻沒有理他們,徑自走到畢自嚴麵前,說道:


    “畢先生終於到京了,陛下已經向左右詢問過多次。”


    “一直說先生來得太慢,應該早些到京。”


    說得畢自嚴有些尷尬,群臣更驚訝於皇帝對畢自嚴的看重。


    畢自嚴是十月底起複,今天十二月初四,就從山東來到京城,這個速度絕不算慢。


    皇帝之所以覺得慢,是迫切需要他去戶部上任。


    不然的話,其他人皇帝怎麽不催。像是董其昌,和袁可立一起在九月初起複,卻在前兩天才到京城。皇帝就從來沒有催過,也沒有在他抵京後特意召見。


    如今畢自嚴剛到京,文安之就特意指出這一點,可見皇帝對他的看重。


    這讓畢自嚴在他們心中的分量,更加重了一些。來日廷推的時候,自然會更有優勢。


    提醒了畢自嚴一句,讓他準備好入宮覲見。文安之匆匆離開,回到宮中複命。


    皇宮中,朱由檢得到文安之傳來的消息,知道畢自嚴、董其昌已經進京,當即下令召見他們二人,明日入宮覲見。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