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純如的倒下,空出來個兵部右侍郎職位,需要臨時確定候選人。
東林黨在這方麵優勢很大,因為兵部是被閹黨禍害的重災區。朱由檢先前要對閹黨動手時,首先也是選擇袁可立擔任兵部尚書,穩定這個部門。
如今兵部上層幾乎被換了一遍,因為附逆被罷免的自然不能再用。
地方督撫很多有兵部加銜,他們理論上也有資格成為候選人。但是閹黨留下來的地方督撫牽連進建祠的太多了,很多人因為附逆被罷免。剩下的為了穩定地方,也不可能調到朝廷。
如此一來,之前因為屬於東林黨、被閹黨以門戶罷免的兵部官員和地方督撫,自然很有優勢。
李瑾、孫居相、王洽、熊明遇等東林黨人被相繼提出,納入兵部右侍郎候選。
不過,朱由檢不想把閹黨清除出兵部後,卻在兵部使用東林黨。閹黨固然不堪,東林黨在軍事上也沒有什麽人才。
天啟皇帝剛剛登極那幾年,東林黨占據朝堂、眾正盈朝。但是在遼東節節敗退不說,西南奢安之亂、山東白蓮教之亂相繼爆發——
東林黨若是治國有方、或者在軍事上有什麽大才,也不至於鬧出這麽多亂子。
孫承宗這個大學士督師,就是東林黨軍事能力最強的人才。
然而在朱由檢看來,孫承宗的軍事能力其實也很有限。這個人更多的是政治能力強,如果不是為了梳理遼東局麵,他不會讓孫承宗去督師。
所以對這些候選人,朱由檢都不滿意,向群臣道:
“兵部左侍郎閔夢得熟悉西南事務,右侍郎推選個熟悉遼東事務的,最好有遼東任職經曆。”
這個要求說出後,負責推升的楊景辰很是為難。
因為遼東戰起之後,督撫就沒有幾個善終的。楊景辰隻能把健在的幾人,一一給提出來。
朱由檢聽著這些名字,皺眉道:
“閻鳴泰、張鳳翼是建祠主犯,已經被定為第五等削籍為民。他們沒什麽顯著功勞,以後不要再提。”
“袁崇煥是建祠主犯,看在以前功勞上起複他已是開恩。讓他在西南好好幹,顯露一下能力。”
“喻安性已經由山西巡撫轉任海軍護軍使,不宜再次轉任。”
“難道除了他們,就沒有人可用?”
楊景辰思來想去,又提出幾個名字,說道:
“還有長城護軍使王之臣、南京吏部尚書王在晉,曾有遼東經曆。”
“曾任遼東經略的高第,曾任遼東巡撫的罪臣周永春、李維翰,也有遼東經曆。”
王之臣、王在晉的任命剛剛下達不久,同樣不宜調動。
高第這個人朱由檢知道,就是他取代孫承宗後亂改方略,引發寧遠之戰。
此人在寧遠之戰中的作用,完全就是負數。所以朝廷在把寧遠之戰定性為大捷後,高第這個主持戰事的遼東經略,卻很快就被罷免。
這樣一個隻會壞事的庸官,朱由檢怎麽會用?
倒是周永春、李維翰兩人,朱由檢有點興趣。使功不如使過,他已經嚐到甜頭,如果這兩人過錯小的話,可以考慮起複。所以他詢問道:
“周永春和李維翰是怎麽回事?”
“他們有什麽罪過?”
楊景辰回複道:
“周永春以開原失陷論戍。”
“李維翰用李永芳為將,喪師失地論斬。”
李維翰任用的李永芳,是大明第一個投降後金的將領,而且還招降了很多人,導致廣寧丟失。此人在遼東戰亂前就和努爾哈赤關係匪淺,現在還負責向大明安插奸細。李維翰因為任用他被斬,死了也不可惜。
周永春倒是還能勉強用一下,開原、鐵嶺的失陷是楊鎬戰敗的後果。周永春不在前線,不承擔主要責任。否則他也不會隻是論戍,而是會和楊鎬等人一樣論斬。
朱由檢登極之後,把楊鎬明正典刑,讓楊鎬承擔了遼東戰敗的責任。李如楨他都不打算處死,周永春更可以脫罪了。
所以他下令道:
“開原失陷,主要是楊鎬等人的責任。”
“周永春的罪行赦免,把他列入候選。”
這個旨意,其他人覺得沒什麽,朝中的東林黨卻極為不滿。
周永春除了曾擔任遼東巡撫外,最重要的身份,是他和亓詩教等人,組織成了齊黨。
在亓詩教這些人依附閹黨後,周永春這個因為論罪沒有依附閹黨的人,就成為了齊黨碩果僅存的魁首。
齊黨這個黨派,在閹黨和東林黨的傾軋中,可以說已經消失。但是東林黨對這個老對手,沒那麽容易忘記。
甚至可以說,之前周永春的論罪,就是他們的手筆。
當年楊鎬這個經略戰敗,周永春作為巡撫,其實沒有被問罪,仍舊在遼東收拾殘局。但是在接連不斷的攻擊下,周永春承受不住,找了個祖母病篤的理由,請求離任回鄉。
萬曆皇帝沒有答應,但是他隨後就駕崩了。泰昌皇帝登極後,東林黨大獲全勝、眾正盈朝。周永春這個齊黨,很快以丁憂名義離職,被群臣推選的袁應泰取代。
這時候周永春仍然沒有論罪,他被論罪的時間,是在一年多後。那時袁應泰和王化貞等人或是死難、或是論斬,對比周永春來說,這些人幹得更差。
所以東林黨人霍守典就上疏參劾,說周永春應該論罪,不能讓他“優遊家園”。
周永春隨後被逮,最終審來審去,以開原撤防和他的手書有關為由,安了個論戍的罪名。實際就是罰點錢,還讓他在家裏。
這些事情朱由檢並不完全清楚,他隻是覺得周永春當時在後方,開原失陷和這個人的關係不大,想把周永春赦免,讓朝中有個熟悉遼東事務的人。
但是東林黨卻不願,對周永春這個齊黨大加攻擊。這讓朱由檢覺得莫名其妙,隻以為他們想把持兵部右侍郎人選。
這種結黨營私把持官位的事情,是朱由檢決不允許的。
但是對周永春的認罪文書,朱由檢也不能無視,所以他下令道:
“周永春案重審,明確開原失陷的責任。”
“兵部右侍郎一職,有合適候選人後廷推。”
把這件事情押後,不想讓東林黨如願。
《明熹宗實錄》:
泰昌元年九月:
○遼東巡撫周永春以憂去,升永平道按察使袁應泰為巡撫代之。
天啟二年四月:
○刑科右給事中霍守典參舊遼撫周永春言:前此李維翰失清撫而擬辟,後此王化貞失廣寧而服辜,獨永春喪師辱國與二臣同,而開原撤防又與二臣異,乃優遊家園侈口橫辯,乞敕法司速逮,正其陷城失地之罪。付部院看議。
天啟三年六月:
○巡撫遼東周永春論戍,以開原失陷故也。
(本章完)
東林黨在這方麵優勢很大,因為兵部是被閹黨禍害的重災區。朱由檢先前要對閹黨動手時,首先也是選擇袁可立擔任兵部尚書,穩定這個部門。
如今兵部上層幾乎被換了一遍,因為附逆被罷免的自然不能再用。
地方督撫很多有兵部加銜,他們理論上也有資格成為候選人。但是閹黨留下來的地方督撫牽連進建祠的太多了,很多人因為附逆被罷免。剩下的為了穩定地方,也不可能調到朝廷。
如此一來,之前因為屬於東林黨、被閹黨以門戶罷免的兵部官員和地方督撫,自然很有優勢。
李瑾、孫居相、王洽、熊明遇等東林黨人被相繼提出,納入兵部右侍郎候選。
不過,朱由檢不想把閹黨清除出兵部後,卻在兵部使用東林黨。閹黨固然不堪,東林黨在軍事上也沒有什麽人才。
天啟皇帝剛剛登極那幾年,東林黨占據朝堂、眾正盈朝。但是在遼東節節敗退不說,西南奢安之亂、山東白蓮教之亂相繼爆發——
東林黨若是治國有方、或者在軍事上有什麽大才,也不至於鬧出這麽多亂子。
孫承宗這個大學士督師,就是東林黨軍事能力最強的人才。
然而在朱由檢看來,孫承宗的軍事能力其實也很有限。這個人更多的是政治能力強,如果不是為了梳理遼東局麵,他不會讓孫承宗去督師。
所以對這些候選人,朱由檢都不滿意,向群臣道:
“兵部左侍郎閔夢得熟悉西南事務,右侍郎推選個熟悉遼東事務的,最好有遼東任職經曆。”
這個要求說出後,負責推升的楊景辰很是為難。
因為遼東戰起之後,督撫就沒有幾個善終的。楊景辰隻能把健在的幾人,一一給提出來。
朱由檢聽著這些名字,皺眉道:
“閻鳴泰、張鳳翼是建祠主犯,已經被定為第五等削籍為民。他們沒什麽顯著功勞,以後不要再提。”
“袁崇煥是建祠主犯,看在以前功勞上起複他已是開恩。讓他在西南好好幹,顯露一下能力。”
“喻安性已經由山西巡撫轉任海軍護軍使,不宜再次轉任。”
“難道除了他們,就沒有人可用?”
楊景辰思來想去,又提出幾個名字,說道:
“還有長城護軍使王之臣、南京吏部尚書王在晉,曾有遼東經曆。”
“曾任遼東經略的高第,曾任遼東巡撫的罪臣周永春、李維翰,也有遼東經曆。”
王之臣、王在晉的任命剛剛下達不久,同樣不宜調動。
高第這個人朱由檢知道,就是他取代孫承宗後亂改方略,引發寧遠之戰。
此人在寧遠之戰中的作用,完全就是負數。所以朝廷在把寧遠之戰定性為大捷後,高第這個主持戰事的遼東經略,卻很快就被罷免。
這樣一個隻會壞事的庸官,朱由檢怎麽會用?
倒是周永春、李維翰兩人,朱由檢有點興趣。使功不如使過,他已經嚐到甜頭,如果這兩人過錯小的話,可以考慮起複。所以他詢問道:
“周永春和李維翰是怎麽回事?”
“他們有什麽罪過?”
楊景辰回複道:
“周永春以開原失陷論戍。”
“李維翰用李永芳為將,喪師失地論斬。”
李維翰任用的李永芳,是大明第一個投降後金的將領,而且還招降了很多人,導致廣寧丟失。此人在遼東戰亂前就和努爾哈赤關係匪淺,現在還負責向大明安插奸細。李維翰因為任用他被斬,死了也不可惜。
周永春倒是還能勉強用一下,開原、鐵嶺的失陷是楊鎬戰敗的後果。周永春不在前線,不承擔主要責任。否則他也不會隻是論戍,而是會和楊鎬等人一樣論斬。
朱由檢登極之後,把楊鎬明正典刑,讓楊鎬承擔了遼東戰敗的責任。李如楨他都不打算處死,周永春更可以脫罪了。
所以他下令道:
“開原失陷,主要是楊鎬等人的責任。”
“周永春的罪行赦免,把他列入候選。”
這個旨意,其他人覺得沒什麽,朝中的東林黨卻極為不滿。
周永春除了曾擔任遼東巡撫外,最重要的身份,是他和亓詩教等人,組織成了齊黨。
在亓詩教這些人依附閹黨後,周永春這個因為論罪沒有依附閹黨的人,就成為了齊黨碩果僅存的魁首。
齊黨這個黨派,在閹黨和東林黨的傾軋中,可以說已經消失。但是東林黨對這個老對手,沒那麽容易忘記。
甚至可以說,之前周永春的論罪,就是他們的手筆。
當年楊鎬這個經略戰敗,周永春作為巡撫,其實沒有被問罪,仍舊在遼東收拾殘局。但是在接連不斷的攻擊下,周永春承受不住,找了個祖母病篤的理由,請求離任回鄉。
萬曆皇帝沒有答應,但是他隨後就駕崩了。泰昌皇帝登極後,東林黨大獲全勝、眾正盈朝。周永春這個齊黨,很快以丁憂名義離職,被群臣推選的袁應泰取代。
這時候周永春仍然沒有論罪,他被論罪的時間,是在一年多後。那時袁應泰和王化貞等人或是死難、或是論斬,對比周永春來說,這些人幹得更差。
所以東林黨人霍守典就上疏參劾,說周永春應該論罪,不能讓他“優遊家園”。
周永春隨後被逮,最終審來審去,以開原撤防和他的手書有關為由,安了個論戍的罪名。實際就是罰點錢,還讓他在家裏。
這些事情朱由檢並不完全清楚,他隻是覺得周永春當時在後方,開原失陷和這個人的關係不大,想把周永春赦免,讓朝中有個熟悉遼東事務的人。
但是東林黨卻不願,對周永春這個齊黨大加攻擊。這讓朱由檢覺得莫名其妙,隻以為他們想把持兵部右侍郎人選。
這種結黨營私把持官位的事情,是朱由檢決不允許的。
但是對周永春的認罪文書,朱由檢也不能無視,所以他下令道:
“周永春案重審,明確開原失陷的責任。”
“兵部右侍郎一職,有合適候選人後廷推。”
把這件事情押後,不想讓東林黨如願。
《明熹宗實錄》:
泰昌元年九月:
○遼東巡撫周永春以憂去,升永平道按察使袁應泰為巡撫代之。
天啟二年四月:
○刑科右給事中霍守典參舊遼撫周永春言:前此李維翰失清撫而擬辟,後此王化貞失廣寧而服辜,獨永春喪師辱國與二臣同,而開原撤防又與二臣異,乃優遊家園侈口橫辯,乞敕法司速逮,正其陷城失地之罪。付部院看議。
天啟三年六月:
○巡撫遼東周永春論戍,以開原失陷故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