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都禦史的推選,在朱由檢改變廷推法後,如今是有資格廷推的大臣各提出一位候選人,皇帝從裏麵選任。


    這樣朱由檢的操作空間自然大了許多,可以把自己中意的官員,任命為左右都禦史。


    在左都禦史的人選上,楊景辰曾向他推薦過王永光。


    這個人上次被廷推為南京兵部尚書,被朱由檢定為第八等附逆拿下了,不是很能服眾。需要補償一下,讓他擔任九卿。


    朱由檢了解了一下王永光的情況,知道他是個中立派,為人也不是很強勢,所以就點了他,擔任左都禦史。


    因為這是正二品官位,王永光以前也擔任過尚書,所以朱由檢給他加正二品議政大臣銜,參加常參會議。


    左都禦史確定後,在右都禦史的人選上,朱由檢打算起複一位東林黨。


    否則東林黨一個九卿都沒有,他們一定會不滿。


    單單不滿也就罷了,麻煩的是東林黨影響大。他們發出議論,會影響政令推行。


    為了團結更多的人,為了讓九卿的決議得到群臣認可,朱由檢需要任用一個東林黨人當九卿,免得他們不服從朝廷的決策,在地方私下搞破壞。


    在流露出這個態度後,傾向東林黨的大臣,推出了幾個候選人。其中被推薦得最多的,是原任左副都禦史、南京右都禦史曹於汴。


    這個人有豐富的都察院經曆,而且曾輔佐趙南星京察,屏退邪黨,威名赫赫。很多東林黨人都想起複他,打算在後年的京察時,把朝中的閹黨殘餘掃幹淨。


    朱由檢不知東林黨的謀劃,但是在詢問曹於汴的經曆,得知他曾經力辭吏部侍郎、不願以陪推越過正推馮從吾後,知道這是個硬骨頭,是那種極力抵製中旨的文官。


    這樣的人,當然不能起複。算了一下曹於汴的年齡,朱由檢道:


    “曹於汴已經年過七十,對這樣的老臣朝廷應該優待禮遇,不是緊急事務不要勞煩他們。”


    “給曹於汴加從一品柱國勳級,遣官慰問老臣。”


    把曹於汴排除之後,繼續看其他人。


    這個結果,讓朝中的東林黨人並不滿意。但是皇帝給曹於汴都加柱國了,他們還能怎麽說?


    再鬧下去,說不定這個右都禦史都不為東林黨所有。他們不想丟掉這個九卿職位,那就隻能閉嘴。


    最終,朱由檢選了成基命擔任右都禦史。此人性情寬厚,而且為官清廉,讓他比較滿意。


    但是麻煩的一點是,成基命之前隻擔任過禮部右侍郎,資格有點不夠。


    朱由檢隻能在加銜上降低一點,給他加從二品承政大臣銜,參加常參會議。


    至此,九卿十個職位,終於全部滿員。


    這十人除了戶部尚書郭允厚在請求辭職外,其他人都比較穩定。


    魏忠賢倒台帶來的動蕩,終於開始平複。朝堂上的格局,正在穩定下來。


    不過這個時候,大理寺左少卿姚士慎卻說道:


    “按照陛下旨意,朝堂上的官員人人過關。”


    “如今諸位內閣大學士已經過關,九卿之中,新推選出的吏部尚書房壯麗、禮部尚書溫體仁、兵部尚書袁可立、刑部尚書蘇茂相、左都禦史王永光、右都禦史成基命都已在候選時過關。”


    “留任的大理寺卿張九德,同樣已經過關。”


    “唯有戶部尚書郭允厚、工部尚書薛鳳翔、通政使呂圖南,沒有明確過關。”


    “郭允厚曾題覆稱頌四十疏、薛鳳翔曾題覆稱頌四十七本,都有證據存在,請陛下處置他們。”


    朱由檢眉頭微皺,實在不願繼續處理高級官員,讓朝堂上動蕩不安。


    而且郭允厚有點能力,薛鳳翔已經投靠自己,如何能夠撤掉?


    所以他回應道:


    “通政使呂圖南沒有附逆行為,已經在調整通政司官員時過關。”


    “郭允厚和薛鳳翔雖然上疏很多,卻隻是隨大流稱頌,主觀附逆傾向不重,定為第七等處置。”


    “郭允厚一直在上疏求去,朕現在明令不允。降為專督倉場侍郎,暫時署理戶部尚書,加銜承政大臣。”


    “薛鳳翔降為工部左侍郎,署理工部尚書,加銜承政大臣。”


    對兩人降了一級,仍舊繼續留任。


    這個結果,顯然讓彈劾他們的臣子不滿意。因為郭允厚和薛鳳翔級別雖是降了,卻仍舊是九卿,而且還占了一個侍郎位子,讓群臣怎麽滿意?


    就連郭允厚自己,也沒料到自己被彈劾後,竟然還有意外之喜。他之前一直按皇帝的安排,在走流程告退。本以為接下來很可能就要冠帶閑住了,沒想到在這時確認了新職位——


    蘇茂相留下來的專督倉場侍郎,以後就是他的。


    皇帝允許蘇茂相轉任刑部尚書,目的並不單純。


    朱由檢的目的當然不單純,他是看出蘇茂相和自己不怎麽合拍、討好都不知道怎麽辦,所以就允許他轉任刑部尚書。


    讓郭允厚轉任專督倉場侍郎,是為調整戶部做準備。


    但那是以後的事情,此時,朱由檢看著一些不願罷休的臣子,皺著眉頭說道:


    “專督錢法侍郎、專督大工侍郎需要廷推。”


    “如果有人不願推選,那就讓郭允厚、薛鳳翔兼任!”


    警告他們不要糾纏,否則侍郎的位子會更少,都會被人兼任。


    這讓那些人隻能放下繼續彈劾的想法。姚士慎的矛頭則轉向了侍郎,彈劾道:


    “六部之中,新任和留任侍郎大多已經過關。”


    “唯有兵部右侍郎呂純如,尚未明確過關。”


    “此人依附魏逆,京兆不一年而巡撫矣,巡撫不一年而兵侍矣,兵侍不半年而加尚書矣。”


    “而且在護送惠王就藩時,掠斃夫役,複命疏薦歸美廠臣。”


    “如此諂附小人,臣羞與之同殿!”


    這個彈劾實在是狠,而且說動了朱由檢。


    他自登極以來,最重視的就是官製,對各種加銜蔭襲非常注意。呂純如連續越級擢遷,明顯讓他不能容忍。


    呂純如頌美的證據確鑿,朱由檢不處罰都不行。再加上這個人沾染了人命,朱由檢不願庇佑。


    所以他立刻說道:


    “呂純如以頌美定為第六等,削去一切官階,革職削籍為民。”


    “所涉人命案件,由大理寺審判。”


    “罰沒他的家產,先補償給死去的夫役。”


    話音落下,群臣一片稱頌。


    朱由檢此時才反應過來,自己的行為邏輯,正在被官員察覺。


    姚士慎這個彈劾,正是投他所好。看準了他不會包庇呂純如,一舉扳倒此人。


    這個發現,讓朱由檢心情複雜,一時喜憂參半。


    喜的是群臣能投他所好,代表著他的權威上升、影響力變大。以後他的喜惡,會更容易影響朝臣。


    憂的是官僚的適應能力和進化速度太快了,很可能把他研究透。想到世宗嘉靖皇帝那樣的聰明人都被嚴嵩、徐階等人琢磨透,朱由檢打了一個寒顫,知道自己可能也會落到那個境地。


    一個人被天下官僚琢磨,想不被摸清楚太難了。朱由檢沒信心和這麽多聰明人玩心眼,隻能加強製度建設,用製度約束群臣。


    《明史》:


    曹於汴,字自梁,安邑人。萬曆十九年舉鄉試第一。第二年成為進士,授淮安推官。……


    三十八年典外察,去留悉當。第二年,典京察,屏湯賓尹、劉國縉等,而以年例出王紹徽、喬慶甲於外。其黨群起力攻,於汴持之堅,卒不能奪。……


    改大理少卿,遷左僉都禦史,佐趙南星京察。事竣,進左副都禦史。天啟三年秋,吏部缺右侍郎,廷推馮從吾,以於汴副,中旨特用於汴。於汴以從吾名位先己,義不可越,四辭不得,遂引疾歸。……


    崇禎元年,召拜左都禦史。振舉憲規,約敕僚吏,台中肅然。第二年京察,力汰匪類,忠賢餘黨幾盡,仕路為清。……


    先是,詔定逆案。於汴與大學士韓爌、李標、錢龍錫,刑部尚書喬允升平心參決,不為已甚,小人猶惡之。……


    (這是東林黨幹將,屏退奸邪的主力,逆案名單製定者。《東林點將錄》守護中軍大將之一,天貴星小旋風右都禦史曹於汴)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