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一家酒樓之中,俞谘皋和戚昌國、李順祖正在聚會。
三人以前沒有什麽聯係,但是在皇帝手書“俞龍戚虎,東李西麻”之後,很多人將四家視為地方將門之首,將他們並稱在一起。
戚昌國和李順祖同在錦衣衛任職,在俞谘皋進京之後,曾受同僚所托,向他打聽過東寧衛的消息。
俞谘皋在親家吳淳夫倒下後,需要在京中有強援。想到父親俞大猷和陸炳結交脫罪的往事,對這兩個錦衣衛高層、皇帝近臣自然是刻意結交。和戚昌國敘說父輩交情之後,重新建立了聯係。
三人各有所需,自然相談甚歡。
提到昨天參加的常參會議,俞谘皋感慨道:
“都說不到京城不知道自己官小,我現在算是深有體會。”
“以前隻覺得當個總兵就夠了,在福建除了巡撫之外,沒人能對我下令。”
“但是到了京城,才知道總兵根本不算什麽,隻是剛剛到廷推門檻而已。”
“總兵、副總兵以下,朝堂上根本不注意。”
戚家、李家都是武將,而且父祖還曾經做過總兵,對此當然是心有戚戚。
隻有了解朝堂上的選官方式,才知道武將的地位,為什麽一直在降低。
朝中三品以上,地方巡撫和布政使、按察使,按慣例都要廷推。
武將卻隻有總兵、副總兵,才到廷推門檻。
在此之下的武將,連在朝堂上被關注的資格都沒有。一個五品的兵部武選司郎中,就能決定他們的命運。
可以說,隻有做到總兵、副總兵,武將才能被皇帝和朝堂大臣注意到。這個級別以下的武將,基本是默默無聞。
而且做到總兵、副總兵之後,武將在地方還要受巡撫節製,也沒有在朝堂上提升的空間。即使立功得到正一品左右都督加銜,仍然隻是總兵,地位沒有改變——
總兵這個職位,就是武將的天花板。而且總兵的地位,還在隨著文官的壓製在降低。
這種情況,武將心裏都明白,但是他們卻無能為力,無法把自己的地位,提高到國初時期。
想到皇帝的囑咐,戚昌國向俞谘皋道:
“俞兄由總兵升任海軍提督,今後要用心做事。”
“尤其是海軍衙門新設,要處理好和護軍使的關係。”
“陛下設置提督和護軍使的苦心,不能被我等白費。”
提督這兩個字,以前在文官武將中都有入銜,但是和當今皇帝設置的提督職位,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最初,皇帝隻是以李如鬆擔任武提督的前例,任命功勞赫赫的滿桂擔任長城提督,署理督師職務。
然後在設立川貴五省提督時,明確提督為督師、總督副手,可以在兩個職位空缺時署理職務。
又設立三省剿匪提督,為了方便和地方文官溝通,任命文官擔任三省剿匪護軍使,明確為輔佐提督,負責保護軍隊、處理後勤事務——
這代表著提督的職位,被皇帝放在總督和護軍使之間。以後這兩個文官的地位有多高,提督就隨之改變。文官想把提督的地位壓低,就需要同時壓低總督和護軍使的地位。
可以說,皇帝為提高武將的地位,可謂煞費苦心。用兩個文官職位,帶著武將提督。
這個苦心,俞谘皋在戚昌國的講解下,很快就明白了。想著隻要能把護軍使的地位壓下去,提督的地位就能維持住,俞谘皋拍著胸脯道:
“海上的事情,沒有人比我更明白。”
“戚兄就好好看著,海軍衙門是誰說了算。”
戚昌國聽到這話,卻並沒有放心。按照皇帝的囑咐,向俞谘皋仔細解釋道:
“不是讓你壓製護軍使的權力,而是處理好和護軍使的關係。”
“提督和護軍使是平級,都是從巡撫中分出來的職位,理論上和巡撫相當。”
“現在護軍使是按有軍務職責的巡撫規格推選,如果你把護軍使的權力壓得太低,以後文官就可能同樣把護軍使貶低,用低於巡撫的規格推選,把護軍使當成低於巡撫的職位。”
“這樣護軍使的地位降低了,武將提督的地位實際自然也降低了,這不是陛下的本意。”
一時沒想明白,俞谘皋在戚昌國的仔細講解下,才慢慢琢磨清楚其中的微妙。明白了提督的地位有多高,並不在於能否壓製護軍使,而是把護軍使這個職位,維持在和巡撫平級。
所以,別說武將提督能不能壓製文官護軍使,就是能夠壓製,也不能把護軍使的權力壓得太低。要讓它和巡撫相當,這樣和護軍使平級的提督,才能和巡撫平級。
如果俞谘皋借助熟悉海洋的優勢,把喻安性這個海軍護軍使的權力壓得不如巡撫。文官就可能把護軍使的地位貶低,他這個提督同樣會貶低。
恍然大悟,俞谘皋道:
“所以說,我這個提督的地位,不在於能帶多少兵,手下有多少總兵。”
“而是能否在壓住護軍使的同時,讓護軍使的權力,不低於地方巡撫。”
戚昌國聞言微笑,說道:
“正是如此!”
“這就是陛下設置護軍使的用意。”
“你這個提督和護軍使之間,可以爭個主次。但更多的是要分工合作,共同提高海軍衙門的地位。”
“隻有海軍護軍使的權力和地位提高了,文官才會按巡撫、甚至總督的規格推選護軍使。伱這個平級提督,地位會水漲船高。”
“護軍之所以稱為護軍,用意就是保護軍隊。軍隊地位多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護軍。”
說著護軍這個職位的玄妙,戚昌國感慨道:
“國初總兵的地位算高吧?隻有公侯伯和五軍都督府都督才能擔任。”
“現在的總兵呢?還有那個地位嗎?”
“這就是沒有護軍的壞處,也是陛下設置護軍使的原因。”
“一定要有平級的文官做參照,才能維持住武將的地位。”
俞谘皋對這些曆史不了解,但他同樣知道,武將的地位一直在降低。
五軍都督府空有正一品的品級,卻已經形同虛設。地方正二品都司,在很多地方被當成總兵、副總兵、參將、遊擊之下的職位。
可以說,武將的地位,完全不在於品級,而是文官認為他們有多高的地位。
皇帝設置和武將提督平級的文官護軍使,當真是煞費苦心!
(本章完)
三人以前沒有什麽聯係,但是在皇帝手書“俞龍戚虎,東李西麻”之後,很多人將四家視為地方將門之首,將他們並稱在一起。
戚昌國和李順祖同在錦衣衛任職,在俞谘皋進京之後,曾受同僚所托,向他打聽過東寧衛的消息。
俞谘皋在親家吳淳夫倒下後,需要在京中有強援。想到父親俞大猷和陸炳結交脫罪的往事,對這兩個錦衣衛高層、皇帝近臣自然是刻意結交。和戚昌國敘說父輩交情之後,重新建立了聯係。
三人各有所需,自然相談甚歡。
提到昨天參加的常參會議,俞谘皋感慨道:
“都說不到京城不知道自己官小,我現在算是深有體會。”
“以前隻覺得當個總兵就夠了,在福建除了巡撫之外,沒人能對我下令。”
“但是到了京城,才知道總兵根本不算什麽,隻是剛剛到廷推門檻而已。”
“總兵、副總兵以下,朝堂上根本不注意。”
戚家、李家都是武將,而且父祖還曾經做過總兵,對此當然是心有戚戚。
隻有了解朝堂上的選官方式,才知道武將的地位,為什麽一直在降低。
朝中三品以上,地方巡撫和布政使、按察使,按慣例都要廷推。
武將卻隻有總兵、副總兵,才到廷推門檻。
在此之下的武將,連在朝堂上被關注的資格都沒有。一個五品的兵部武選司郎中,就能決定他們的命運。
可以說,隻有做到總兵、副總兵,武將才能被皇帝和朝堂大臣注意到。這個級別以下的武將,基本是默默無聞。
而且做到總兵、副總兵之後,武將在地方還要受巡撫節製,也沒有在朝堂上提升的空間。即使立功得到正一品左右都督加銜,仍然隻是總兵,地位沒有改變——
總兵這個職位,就是武將的天花板。而且總兵的地位,還在隨著文官的壓製在降低。
這種情況,武將心裏都明白,但是他們卻無能為力,無法把自己的地位,提高到國初時期。
想到皇帝的囑咐,戚昌國向俞谘皋道:
“俞兄由總兵升任海軍提督,今後要用心做事。”
“尤其是海軍衙門新設,要處理好和護軍使的關係。”
“陛下設置提督和護軍使的苦心,不能被我等白費。”
提督這兩個字,以前在文官武將中都有入銜,但是和當今皇帝設置的提督職位,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最初,皇帝隻是以李如鬆擔任武提督的前例,任命功勞赫赫的滿桂擔任長城提督,署理督師職務。
然後在設立川貴五省提督時,明確提督為督師、總督副手,可以在兩個職位空缺時署理職務。
又設立三省剿匪提督,為了方便和地方文官溝通,任命文官擔任三省剿匪護軍使,明確為輔佐提督,負責保護軍隊、處理後勤事務——
這代表著提督的職位,被皇帝放在總督和護軍使之間。以後這兩個文官的地位有多高,提督就隨之改變。文官想把提督的地位壓低,就需要同時壓低總督和護軍使的地位。
可以說,皇帝為提高武將的地位,可謂煞費苦心。用兩個文官職位,帶著武將提督。
這個苦心,俞谘皋在戚昌國的講解下,很快就明白了。想著隻要能把護軍使的地位壓下去,提督的地位就能維持住,俞谘皋拍著胸脯道:
“海上的事情,沒有人比我更明白。”
“戚兄就好好看著,海軍衙門是誰說了算。”
戚昌國聽到這話,卻並沒有放心。按照皇帝的囑咐,向俞谘皋仔細解釋道:
“不是讓你壓製護軍使的權力,而是處理好和護軍使的關係。”
“提督和護軍使是平級,都是從巡撫中分出來的職位,理論上和巡撫相當。”
“現在護軍使是按有軍務職責的巡撫規格推選,如果你把護軍使的權力壓得太低,以後文官就可能同樣把護軍使貶低,用低於巡撫的規格推選,把護軍使當成低於巡撫的職位。”
“這樣護軍使的地位降低了,武將提督的地位實際自然也降低了,這不是陛下的本意。”
一時沒想明白,俞谘皋在戚昌國的仔細講解下,才慢慢琢磨清楚其中的微妙。明白了提督的地位有多高,並不在於能否壓製護軍使,而是把護軍使這個職位,維持在和巡撫平級。
所以,別說武將提督能不能壓製文官護軍使,就是能夠壓製,也不能把護軍使的權力壓得太低。要讓它和巡撫相當,這樣和護軍使平級的提督,才能和巡撫平級。
如果俞谘皋借助熟悉海洋的優勢,把喻安性這個海軍護軍使的權力壓得不如巡撫。文官就可能把護軍使的地位貶低,他這個提督同樣會貶低。
恍然大悟,俞谘皋道:
“所以說,我這個提督的地位,不在於能帶多少兵,手下有多少總兵。”
“而是能否在壓住護軍使的同時,讓護軍使的權力,不低於地方巡撫。”
戚昌國聞言微笑,說道:
“正是如此!”
“這就是陛下設置護軍使的用意。”
“你這個提督和護軍使之間,可以爭個主次。但更多的是要分工合作,共同提高海軍衙門的地位。”
“隻有海軍護軍使的權力和地位提高了,文官才會按巡撫、甚至總督的規格推選護軍使。伱這個平級提督,地位會水漲船高。”
“護軍之所以稱為護軍,用意就是保護軍隊。軍隊地位多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護軍。”
說著護軍這個職位的玄妙,戚昌國感慨道:
“國初總兵的地位算高吧?隻有公侯伯和五軍都督府都督才能擔任。”
“現在的總兵呢?還有那個地位嗎?”
“這就是沒有護軍的壞處,也是陛下設置護軍使的原因。”
“一定要有平級的文官做參照,才能維持住武將的地位。”
俞谘皋對這些曆史不了解,但他同樣知道,武將的地位一直在降低。
五軍都督府空有正一品的品級,卻已經形同虛設。地方正二品都司,在很多地方被當成總兵、副總兵、參將、遊擊之下的職位。
可以說,武將的地位,完全不在於品級,而是文官認為他們有多高的地位。
皇帝設置和武將提督平級的文官護軍使,當真是煞費苦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