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太常卿的推舉,同樣不同以往。


    除了少卿和正卿一樣被朱由檢納入部推外,推舉人的資格,也被朱由檢限定在正三品承政使以上——


    也就是說,不僅是六部尚書侍郎,相關機構的官員如果有正三品承政使或以上加銜,也可以參加部推。


    如果沒有承政使加銜,即使是六部侍郎,也不能參加部推。


    如今的六部侍郎因為之前大多有尚書加銜的原因,幾乎都有承政使以上加銜,自然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但是如果以後廷推出的侍郎人選讓朱由檢不滿意,那就不一定有承政使加銜了。


    群臣這時還沒有注意這一點,他們更在意的,是各寺正卿有可能獲得正三品承政使加銜,獲得六部侍郎的地位——


    各寺正卿的重要性,又提升了一截。


    尤其是太常寺、太仆寺這兩個正三品寺卿,幾乎可以當做侍郎看待。


    太仆寺卿就是秦士文在署理,他還署理兵部右侍郎職務,可以說就是侍郎。


    太常寺卿的規格,同樣不能低於他。


    都是正三品衙門,而且太常寺還排在前麵,寺卿的規格自然不能低於太仆寺。


    同時,因為詹事府被朱由檢明確為內廷衙門,原本用來供翰林院遷轉的正三品詹事、正四品少詹事等官職,要由其它衙門承擔。


    被朱由檢明確為禮部相關機構的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要承擔起這個責任。


    因此正三品太常寺卿,被群臣以禮部右侍郎兼任正三品詹事的規格推舉。


    這個現象,是朱由檢願意看到的。同時也是他把詹事府奪過來後,才發現的事情。


    以前的詹事是內閣選擇,內閣通過控製詹事府任命,實際掌握了翰林院官員升為詹事府官員、再升為禮部侍郎、再升為內閣大學士這條路線。


    如今詹事府被朱由檢劃歸內廷,和外廷聯係斷開。原本應該由詹事升為禮部侍郎的路線自然走不通,要由寺卿升為侍郎路線替代。


    這些寺卿是由吏部和禮部推舉,等於是內閣的權力,被兩部侵奪了一點。


    這是朱由檢願意看到的,甚至是吏部、禮部以及其它各部願意看到的。


    所以詹事府劃歸內廷的事情,六部一致同意。內閣的黃立極等閣臣在閹黨倒台後忙於自保,沒有能力反對。


    詹事府劃歸內廷的事情,在之前沒有引發半點波瀾。


    但是現在,就顯示出了影響。


    為了確定太常卿的地位提升,吏部尚書房壯麗和禮部尚書來宗道等人仔細商議之後,推舉道:


    “臣等以為原禮部右侍郎協理詹事府李標、原詹事曾楚卿應當起複,擔任太常寺卿。”


    對此極為樂見,朱由檢微微點頭,下令道:


    “李標和曾楚卿起複。”


    “李標擔任太常寺卿,加銜正三品承政使,添注禮部右侍郎。”


    確定太常卿的規格,和六部侍郎相當,而且和太仆寺卿一樣兼任侍郎。以後能直接轉任左侍郎,甚至有可能入閣。


    正卿之後就是少卿,除了被朱由檢從吏部侍郎降為太常寺少卿的曹思誠外,太常寺另一位少卿如今正在空缺,被朱由檢同樣定為部推。


    吏部和禮部推舉原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錢謙益、周延儒擔任。


    對這兩個人選,朱由檢不知該說什麽好。


    錢謙益的大名他如何不知,著名的史學著作《柳如是別傳》他還曾經拜讀過。


    雖然裏麵駁斥了一些有關“水太涼、頭皮癢”的記載,甚至還指出錢謙益參與複明運動,但是朱由檢對錢謙益的印象仍然不好——


    因為錢謙益剃發降清是事實。


    不過,考慮到錢謙益到底參加過複明運動,而且是東林黨後起之秀。在東林黨大批被起複的現在,把此人排斥在外不合適。


    朱由檢最終點了錢謙益擔任太常寺少卿,打算用這個職位,觀察一下此人。


    至於周延儒這個和溫體仁齊名的奸相,也被朱由檢起複。他的年齡比溫體仁小十幾歲,被朱由檢列為溫體仁的備選——


    以後有什麽不方便的事情,可以讓這兩個人去辦。


    更低的正五品寺丞、正六品主事等職位,用不著在朝堂上部推。


    朱由檢讓吏部和禮部從翰林院官員中挑選,尤其是外出主持鄉試、擔任主考官的官員。


    這些人按慣例出差回來就要升官,以前是升為詹事府的左庶子等官職,如今詹事府被劃歸內廷,他們自然升不上去。


    但是朱由檢先前又說過等主持鄉試的翰林院官員回來推選少卿,如今少卿需要的資格提高,他們都輪不上,隻能用寺丞等官職補償。讓這些翰林院官員,在這些官職上曆練。


    太常寺之後是光祿寺,光祿寺卿沒有像太常卿一樣空缺,正卿費兆元也沒有附逆行為,自然不用更換。


    甚至,之前在廷推侍郎的時候,還有人推薦他列入候選。隻是被朱由檢以光祿寺正在調整為由,沒動他的職位。


    光祿寺兩位少卿,其中一位是被朱由檢從禮部精膳司郎中升上去的張天麟。


    另一位少卿是原來的少卿提升品級的嶽駿聲,此人曾誣王之寀受贓,導致王之寀在獄中死亡。


    這個後果實在太嚴重,被朱由檢定為第六等,革職削籍為民,需要有人代替。


    周延儒作為剛起複的官員,被列在部推第一位。


    另一位作為陪推的,是原太常寺少卿阮大铖。


    這讓朱由檢皺起眉頭,覺得今日推選少卿實在不順——


    怎麽淨是奸臣,推不出正直有能力的?


    考慮了一下,朱由檢還是決定起複,任命道:


    “周延儒擔任光祿寺少卿。”


    “阮大铖起複,列入少卿備選。”


    打算把阮大铖這個人,作為溫體仁、周延儒的備選。


    然後就是鴻臚寺,正卿魏持衡一直有人彈劾。朱由檢卻沒發現他有什麽劣跡,也沒看出他有附逆行為。猜測他大概是因為姓魏,被人誤認為魏忠賢的族人,因此彈劾不斷。


    朱由檢當然不能因為這些沒有證據的彈劾將他罷免,反而訓斥了那些彈劾魏持衡的官員。讓他們專心本職,注重搜集證據,不要胡亂彈劾。


    至於鴻臚寺少卿,調整後一直沒有任命。兩位少卿人選,都需要推舉出來。


    吏部和禮部推舉一番,推薦阮大铖和原少詹事劉鴻訓擔任。


    朱由檢任命了兩人,心中卻對他們印象大壞,感覺都不是什麽好人。


    同時也慶幸自己等額廷推了八個侍郎,否則都讓朝堂官員廷推,估計這些人有的會成為侍郎——


    讓這些奸臣擔任侍郎,甚至有可能進入內閣,那可太惡心了!


    現在的廷推方式,在朱由檢看來真的不靠譜。接下來他還要對廷推、部推方式,進一步改革完善。


    這件事以後再說,接下來是宗正寺官員,這個需要吏部和禮部、戶部一起部推。雖然隻是右少卿,卻實際掌管寺務。


    尤其是宗正寺卿和左少卿都是勳戚擔任,沒有多少能力管事。宗正寺右少卿這個職位,自然有很多實權。


    雖然宗室的麻煩事很多,很多臣子不願意插手宗室的麻煩事。但是宗正寺的職位,卻又很有地位——


    畢竟禮部尚書被稱為大宗伯,如果是文臣擔任宗正寺卿,甚至連小宗伯的稱呼都能喊出來。


    為了防止戶部爭奪,禮部推出了原詹事曾楚卿擔任。吏部和戶部提出的人選,自然無法與這個正三品詹事相比。


    不過,正因為曾楚卿原來是正三品詹事,擔任正四品少卿的話,就是降職任用。


    朱由檢思索之後,考慮到宗正寺的麻煩事會很多,需要品級高的大臣負責,還是認可了此人,任命道:


    “曾楚卿擔任宗正寺右少卿,加銜正三品承政使。”


    通過加銜這種辦法,沒有降曾楚卿的品級,甚至還提高了一點。


    這讓禮部很是滿意,感覺能把宗正寺也作為禮部遷轉機構,納入清貴體係。


    戶部則因為現在隻能參加宗正寺的部推,對這個職位被禮部獲得有些不甘。若非很多戶部侍郎還沒上任、戶部尚書郭允厚也即將離任,估計還會鬧起來。


    定下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宗正寺的人選後,衛尉寺之前又已經任命,剩下的就是太仆寺。


    調整後的太仆寺卿是秦士文在署理,兩個少卿之前一個由車駕司郎中轉任,但又被彈劾罷免。如今的太仆寺兩位少卿,都在空缺之中。


    因為之前選的人都是清貴一係京官,朱由檢為了平衡朝廷和地方,沒有再從京官中推選,讓吏部和兵部從地方官員中選人。


    兩部商議一番,推舉出陝西督糧參政洪承疇、陝西副使陳奇瑜、韶州府知府吳兆元、福州府知府陸文衡等人。


    朱由檢看到洪承疇的名字,知道這是有名的貳臣——


    他感覺今天實在不順,推舉出來的少卿,奸臣貳臣紮堆。


    不願意把洪承疇放在朝廷惡心自己,但是又覺得他應該有點才能,閑置起來浪費。朱由檢考慮之後,說道:


    “洪承疇是從三品參政,不應降為正四品少卿。把他召到京城講述陝西情況,酌情任命其它職位。”


    “陳奇瑜、吳兆元擔任太仆寺少卿,讓他們盡快上任。”


    至此,七寺正卿少卿,都確定了人選。


    其他想起複的官員,就隻能期待朝堂上其他職位空缺,然後才能起複。


    因為閹黨倒台後能起複的人很多,朝堂上的動蕩,估計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尤其是六部侍郎,今日廷推出八個。吏部左侍郎楊景辰、兵部添注右侍郎秦士文、工部專督河道侍郎李從心三人已經被懲罰過附逆行為,不會被再度懲罰。


    戶部專督倉場侍郎蘇茂相、禮部右侍郎王祚遠即使追究附逆行為,也最多被定為第八等詞頌,職位都不會降。


    這些人的職位,短期不會變動。


    但是禮部左侍郎孟紹虞、兵部右侍郎呂純如,工部侍郎張文鬱、張淩雲,這四人都是有可能追究附逆行為,被群臣彈劾下去的——


    他們這四個人,接下來的壓力會很大。


    在野的官員想起複,會瞄準這幾個職位。


    隻要能彈劾下去一個,就會多一個官員被起複。


    他們四人所麵對的壓力,自然可想而知。


    甚至除了侍郎之外,六部尚書隻有吏部尚書房壯麗和兵部尚書袁可立還算安穩,其餘尚書也要調換。


    再加上內閣有可能發生變動,朱由檢登極後的朝堂,遠遠稱不上穩定。


    朱由檢對朝堂的調整、對南京和地方的調整,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周延儒、錢謙益、阮大铖、洪承疇這些人的事跡很多人聽說過。


    劉鴻訓名聲不顯,但他做的事情極其惡劣。在擔任大學士期間接受賄賂私改敕書,被崇禎發配充軍。


    明末的吏治可謂敗壞到了極點,連敕書都有大臣膽敢私改。所以崇禎後來越來越不信任大臣,甚至說他們都是“亡國之臣”。


    《烈皇小識》:給事中張廷鼎奏張慶臻用賄改敕書是實。李覺斯與禦史王道直俱奏如廷鼎言,但不知主使何人。吳玉奏主使係劉鴻訓。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