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朱由檢上朝處理事務後,見到內閣按自己吩咐,為每一封奏疏草擬了至少兩條票擬,心中甚是愉悅。


    這個改變看似微小,其實卻是把內閣整體的草擬聖旨權力,分割給了閣臣。以後朱由檢隻需要在內閣中安排一個聽命自己的大學士,就能通過他擬定票旨,把自己的意見轉變成聖旨。而不是像現在的魏忠賢,壓服整個內閣後,才能貫徹意誌。


    這對朱由檢來說,無疑是一大勝利:


    文官集團作為一個整體時,連皇帝都能牢牢壓製。


    但是分割為每個人後,卻沒有人能抗衡皇帝。


    如今內閣權力分散已經被打開了口子,以後隻需要調整分工,就能拿捏他們。


    朱由檢對內閣分工不明的情況,可謂很不滿意。同時他也從中,看到了掌控內閣的機會——


    以後如果對某個閣臣不滿意,隻需要調整分工,就能把他邊緣化,甚至等待他出現錯誤,然後革職拿問。


    所以內閣分工的權力,朱由檢一定要握在手裏。讓首輔和其餘閣臣分開票擬,就是分工的第一步。以後他會把各種奏疏分類,由首輔和專職閣臣票擬。


    懷著愉悅的心情,朱由檢打開奏疏一看,頓時心情大壞。


    原來,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三人所擬的票旨上,寫著“朕與廠臣”四字。這讓朱由檢像吃了蒼蠅一樣,感覺極不是滋味:


    魏忠賢算什麽東西?竟敢與皇帝並列!


    天啟皇帝還說他忠貞,這算哪門子忠臣?


    都和皇帝並稱了,下一步豈不是要從九千歲,真正變成萬歲?


    這個人絕不可留,而且要嚴加處置,以儆效尤!


    更加堅定了處置魏忠賢的決心,朱由檢卻沒有發作。因為他清楚地知道,如今天下人還沒適應自己當皇帝的事情,甚至連自己當皇帝的消息都沒收到,必須要繼續借用魏忠賢的名義,方便施行政令。


    這種認識,讓朱由檢更加感到憋屈,甚至覺得屈辱。


    懷著這種心情,朱由檢看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三人的票旨時,怎麽看都覺得不順眼。看到李國普隻用“朕”的名義,覺得舒心許多。


    不過,想到李國普敢這樣做,是因為他的老家高陽縣和魏忠賢老家肅寧縣相鄰、兩人有同鄉之誼,朱由檢深感歎息。


    李國普算是個忠心的,張皇後父親張國紀被閹黨攻擊時,就是他保全的。


    可惜他和魏忠賢關係太深,朱由檢不敢去聯絡。


    魏忠賢倒台之前,他不敢放心使用這個人。


    看著李國普擬的票旨,朱由檢讚賞他的忠心,把這件事記在心裏,準備以後任用。


    然後,他也沒心情再看奏疏,向徐應元道:


    “這些奏疏和票擬,送到司禮監那裏吧!”


    “具體怎麽批,讓廠臣和王掌印決定。”


    “唯有一點,陝西邊軍要先補發一年軍餉,不能任由士卒逃亡。這件事刻不容緩,不可稍有拖延。”


    “等到陝西其他情況查清後,要進行整體梳理。”


    明確表示對陝西情況的重視,朱由檢對其他事情,顯得不怎麽上心。免得魏忠賢以為自己貪權,以後不可能容下他。


    把政事推了出去,朱由檢一時閑來無事,在宮中到處走動。看到一人在正殿旁邊的廊廡等候,他心中有些奇怪,道:


    “你是誰?”


    “為何會在這裏?”


    沒料到突然被皇帝問話,那人匆忙行禮,然後方才回答:


    “微臣餘煌,現任翰林院修撰、起居注,掌修注之事。”


    有些恍然,朱由檢點了點頭,明白了他的職責。向餘煌道:


    “你是天啟五年的狀元吧?”


    “我記得你的名字,還是皇兄改的,加了一個火字。”


    餘煌急忙解釋道:


    “非是微臣冒犯,實是餘皇為古船名。”


    “先帝愛護,為臣改了名字。”


    微微點頭,朱由檢也不管他是否在給天啟皇帝貼金,都默認了此事,道:


    “曲禮有雲:禮,不諱嫌名。二名不偏諱。”


    “本朝避諱之法,一向遵循古禮。除成祖皇帝是單字名外,其餘諸位皇帝,均不避諱單字。”


    “連名字用的兩個字,不連起來都不用單獨避諱,何況一個‘皇’字呢?”


    “皇兄是擔心伱因此被人詆毀,才特意改了個字啊!”


    又向餘煌說道:


    “你按我的意思,寫篇文章出來。”


    “重申本朝避諱製度,以免臣民無知,改用別字或缺筆,影響文字印刷。”


    餘煌急忙應是,以朱由檢所說的“二名不偏諱”破題,寫了篇八股文出來。


    這篇文章不說文采斐然,至少在朱由檢看來非常流暢,挑不出任何毛病。這讓他覺得,八股文還是有作用的,比那些辭藻華麗的文章更容易看懂。


    非常滿意,朱由檢誇獎道:


    “果然是狀元之才!”


    “足以作為範文。”


    命人傳到內閣和禮部,重申避諱製度。


    沒料到皇帝如此禮遇,餘煌心裏暖洋洋的,連他自己都信了天啟皇帝不是因為無知、而是因為愛護才為他改了名字。一時感激涕零,對點自己為狀元的天啟皇帝懷念不已。


    收買了一波人心,朱由檢看著餘煌所寫的起居注,道:


    “這是你的記錄,能讓朕看看嗎?”


    餘煌毫不遲疑,將起居注呈了上來,說道:


    “太祖設立起居注,初衷就是記錄言行、輸忠納誨。”


    “陛下自然可以觀看,查閱臣之忠言。”


    又提到了一件舊事:


    “當年孝靖王太後懷光宗皇帝時,神宗皇帝不想承認,就是孝定李太後拿起居注給神宗皇帝觀看,確定這件事情。”


    朱由檢的父親明光宗泰昌皇帝是這件事的受益者,確立皇長子身份,並且當上了皇帝。


    但是朱由檢聽到這些後,心中卻很警惕,知道自己即使是皇帝,也該注意言行。不然被外臣看到起居注,很可能傳揚出去。


    這個想法,讓朱由檢認識到:起居注確實能約束皇帝言行,難怪整個大明曆史上,這個官職時存時廢——


    隻有萬曆皇帝,留下完整的起居注。


    《明史》:大學士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票旨,亦必曰“朕與廠臣”,無敢名忠賢者。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