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憂慮,朱由檢卻隻能按流程把奏疏傳給內閣,看看四位大學士怎麽處置。同時為了表示自己態度,他在奏疏上用禦筆寫了個“急”字貼上,讓內閣加急辦理。


    然後,他向徐應元道:


    “讓錦衣衛派出三個調查隊伍,各自單獨調查陝西情況。”


    “要有具體的流民、盜賊數據,以及錢糧、人口等等。”


    “哪一隊調查得好,朕會給哪一隊重賞,讓他們用心調查,結果直傳禦前。”


    又擔心這樣做結果出得太慢,朱由檢道:


    “統計京中陝西出身、以及天啟以來曾在陝西任職的官員,命他們各寫一份奏疏。”


    “朕要知道陝西現在到底是什麽樣,是不是民不聊生?”


    徐應元聞言應下,朱由檢實在不放心,又命他搜集陝西當前的官員名單、履曆,以及衛所駐軍、藩王宗室數量等等,做到心中有數。


    見朱由檢對陝西如此重視,徐應元心中驚訝。決定把交好的錦衣衛派去陝西,以便在將來得到皇帝賞識。


    繼續觀看奏疏,朱由檢又看到了山東巡撫李精白上報山東水災,心中對大明朝如今的形勢,更加憂心不已:


    陝西旱,山東澇,小冰期的氣候,實在有些反常。


    一定要想辦法,適應氣候變化。


    每次小冰期的到來,對於人類都是一次劫難。尤其是向小冰期過渡的過程中,氣候忽冷忽熱、水旱災害頻發,根本沒有定數,對農業破壞極大。


    朱由檢知道小冰期的到來無法改變,隻能希望這個變化過程盡快過去。然後讓大明的人們適應變冷後的氣候,開展農業生產。


    興修水利、防治水旱,這些傳統做法都要抓緊,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大航海時代帶來的美洲作物,也要加緊推廣。這些作物有的產量更高、有的能種植在以前用不上的荒地上,能提高糧食產量。


    番薯、土豆、玉米、花生等作物已經開始傳入中國,要讓海商和沿海官員多加搜集,盡快培育出適合中國的良種,在各地推廣。


    這件事需要盡快辦,最適合的人選,應該是寫出《農政全書》的徐光啟。


    想到這個名字,朱由檢詢問徐應元道:


    “徐光啟現居何職?”


    “現在在做什麽?”


    徐應元對這個同姓高官還算有點印象,回道:


    “徐光啟現在落職閑住,聽人說是在家鄉修書。”


    “落職之前,擔任禮部右侍郎。”


    沒想到徐光啟官職這麽高,朱由檢有些驚訝,覺得有點麻煩。


    如果徐光啟官職不高還好說,把他恢複原職也沒多少人在意。但是禮部右侍郎已經有資格擔任大學士,貿然把徐光啟恢複原職,可能帶來不必要的猜想。朝中可能會有人覺得他發出信號,想要把內閣動一動。


    雖然他有調整內閣的想法,卻是在扳倒閹黨後。


    現在剛剛登極,不宜惹出風波。


    斟酌再三,朱由檢向徐應元道:


    “朕聽說徐光啟和西洋人交好,在數學上有獨到之處。”


    “如今氣候反常,需要修訂曆法指導農時。”


    “你派人去問問徐光啟,讓他說說想法。”


    “還有,讓他把修的書獻上來,朕要好好看看。”


    徐應元聞言應下,知道徐光啟已簡在帝心。想著要如何交好對方,看看能不能引為奧援。一位有資格入閣的大臣,對於現在的他來說,還是彌足珍貴的。


    繼續觀看奏疏,朱由檢又看到督餉、旌表烈婦等事,照例發給內閣,讓內閣票擬。


    不過,對於票擬,朱由檢也提出自己意見:


    “內閣票擬應該至少有兩條,其中一條由首輔擬定或同意。”


    “朕要聆聽多方意見,不能偏聽偏信。”


    為自己加強決策權找了個理由,朱由檢讓徐應元寫下諭令,自己禦筆簽押。防止他傳口諭添油加醋,濫用自己名號。


    然後,朱由檢又覺得不能對百官太過苛刻,要讓他們受到自己的恩德,為自己說好話,又吩咐道:


    “百官輔佐朕登極有功,也應按例嘉獎。”


    “讓內閣盡快擬旨,嘉獎有關功臣。”


    處理完這些,朱由檢感覺身體實在疲憊,匆匆安排了其餘事情後,很快沉沉睡去。


    隻是,他能睡下,其他人可睡不下。閹黨眾人在知道劉詔領兵退去後,一些人已經隱隱察覺,魏忠賢大勢已去。


    這種政變的事情,要麽不做要麽做絕,絕無虎頭蛇尾、半途而廢的道理。否則秋後算賬,就是謀逆未遂,免不了大獄裏走一遭,落個身死名裂。


    一些機警的人,已經開始考慮退路。向徐應元、王國泰等信王潛邸舊人打探新皇帝喜好,甚至詢問侯保山。


    內閣四位大學士,此時也知道了這個消息。四人相視苦笑,都覺得暗藏危機。


    雖然他們沒參與謀逆,但是作為大學士,朝中發生這麽大的事,他們一定脫不了幹係。尤其是四人和閹黨關係匪淺,來日閹黨倒台,少不了被趕下去。


    不過要說他們有多怕,卻也不見得。畢竟他們確實沒參與謀逆,而且在輔佐新皇登極上還有功勞。新皇帝即使再生氣,也不會把他們怎麽樣,最多開革回鄉,仍有“故相”待遇。


    待到奏疏送來,徐應元傳來諭令。四人心中大安,覺得更是放心:


    皇帝讓他們擬旨嘉獎功臣,可見是把登極功勞記在心上的。


    來日縱然被牽連,也不會有什麽大問題。


    說不定隻是小懲大誡,繼續擔任大學士。


    懷著這個想法,四位大學士也積極起來,覺得要用心辦事,讓皇帝覺得自己可用。


    如此一來,他們對朱由檢改動票擬方式,便不敢輕易反對。尤其是對施鳳來、張瑞圖、李國普來說,以前主票擬權就在首輔手裏,如今除了首輔的票擬外,他們同樣能獨立票擬。這種加強他們權力的舉動,他們自然不會反對。


    而對黃立極來說,朱由檢這種改動雖然讓其他閣臣獲得了獨立票擬權力,卻又明確規定了首輔對每一封奏疏都必須做出票擬,可以說是在事實上承認了首輔權力。這對首輔來說,又增強了權威。


    所以在思慮得失之後,黃立極最終決定默認。畢竟他沒有想過專斷票擬,也沒有那個威望和能力。甚至還安慰自己:


    相比魏忠賢隨便派幾個小太監讓閣臣改票擬,新皇帝的做法柔和多了。幾條票擬同時呈上去,最終的旨意結合各方意見有改動,誰也說不出話來。對於閣臣來說,還避免了被小太監羞辱。


    就這樣,朱由檢對內閣的第一次試探,波瀾不驚過去。


    《明史》:至仁宗而後,諸大學士曆晉尚書、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綸言批答,裁決機宜,悉由票擬,閣權之重偃然漢、唐宰輔,特不居丞相名耳。諸輔之中,尤以首揆為重。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