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齊冰伶收到了應城太守被人毒殺的消息。前來認錯的都是昔日盛家子弟。
這波自投羅網太過明顯,是盛如君有意讓她起疑的。
“人先關起來,容朕想想。”齊冰伶吩咐道。
巧兒扶她坐回桌旁,命人將安胎藥端上來。齊冰伶想到那藥味苦,一時也無心思喝。
“依我看,這事沒有陛下想得這般煩心。”巧兒一邊給齊冰伶梳頭,一邊道,“如今的海宮江山,是陛下打下來的,陛下手握兵權,還怕懲治不了盛家?這般狼子野心,就該一網打盡。”
“巧兒,慎言。”齊冰伶打斷她。
盛昌平有謀害先皇之過,罪大惡極,死有餘辜。盛如君曾綁架林春,聯合敵軍,也算一條罪。但其他盛家子弟,目前尚無錯處。一概論處,恐遭人詬病。
然盛家勢力不除,終究是個禍患。
“昔日父皇受製於盛家,幾次三番想要鏟除,都未成功,你可知為何?”齊冰伶問。
巧兒搖頭。
這話倒是被碰巧進來的林成聽到了,便答道:“因為盛昌平知道時機未到,所以一再隱忍,明上恭謹守禮,實則在暗地做了不少手腳。”
齊冰伶笑了,“所以說,我們要將那些見不得人的東西翻到明麵上來,才好與他們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林成淺笑,命巧兒先下去,自己則坐到桌旁,端起那碗安胎藥,吹溫了,喂給她。
“所以現在要怎麽做?”林成問。
齊冰伶雙目微眯,沉思片刻,忽然雙眸一亮,“我想去一趟廣安寺,見見皇祖母。”
午後,齊冰伶借禮佛之由出宮,由林成陪同前往廣安寺。
昔日海宮亡國,宮中女眷都被關押至此,苦等多時,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眾人急於想見這位重振江山的女皇帝,卻又憚於齊冰伶威勢不敢靠近,隻在稍遠出跪了兩行。
昔日的太皇太後也被盛玉兒攙扶出來,看見齊冰伶,正要跪拜,卻被她伸手拖住。
“皇祖母在此受苦了,不必行禮。我們進去說。”
太皇太後用帕子擦擦淚,隱忍情緒,這才隨她進寺。
昔日她因一句讖語將齊冰伶治罪處死,不想險些釀成大錯。若無齊冰伶,海宮江山怕是要永遠拱手他人了。
想到此,太皇太後歎了口氣,再看齊冰伶,眼中滿是愧色。
“玉兒,去將哀家的鳳印取來。”
盛玉兒恭謹去了。這些年在寺廟禮佛受的苦,將她身上的戾氣徹底磨掉了。她失去了自傲的資本,也習慣了恭謹。
“鳳印……”林成驚詫,喃喃道。
“怎麽,無退,哀家這個錯,認得晚了?”
“無退不敢。”林成連忙執禮。
稍後,盛玉兒將鳳印取來了,親自交到齊冰伶手中,間或瞟一眼她的眼,又立刻避開了。她在怕。怕齊冰伶因為昔日簡如的事怪罪她。
但齊冰伶一句話也沒說。
“長寧,從今往後,海宮朝堂後宮,都交給你一人了。”太皇太後看著她,看中含淚,“你不要怪哀家。這世上有些事,隻有錯過,悔過,才知道什麽是對。哀家是皇室之人,亦是你的親人。”
“朕明白。皇祖母不必自責。往事難追,多思無益。眼下朝局未穩,朕有一事,想請皇祖母相助。”齊冰伶匆匆打斷她,開門見山。
她與林成同時離開宮城,不宜過久。
“你不說哀家也明白。”太皇太後笑道,“我那哥哥蓄謀已久,現在這個時機,剛剛好。”
“所以朕想請皇祖母回宮,陪朕演一出戲。”齊冰伶朝林成一伸手,林成遞了一份提前寫好的詔書給她,又被她交到太皇太後手上。
太皇太後看罷詔書,神色凝重,猶豫片刻,終還是點了頭。
一月後,齊冰伶臨盆。宮人在寢殿忙得不可開交。林成自然也守在附近。
朝臣們聚在正陽殿等消息,亦是心急如焚。時值午後,齊冰伶的消息未等到,先等來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領著林春站到朝堂上,俯下身指著那把龍椅道:“好孩子,坐上去。”
群臣眉頭一皺,殿上,霎時間鴉雀無聲。
“太後這是何意?”鍾和急道。眾人也跟著議論紛紛。
“陛下生產不順,太醫說,時日無多了。故命哀家,前來宣旨。自即日起,太子監國,哀家臨朝輔政。眾愛卿可有異議?”
又是一片安靜,隨後便有人站出來。
“臣不信。太後可有聖旨?”
太皇太後不慌不忙地將齊冰伶預先寫好的聖旨展開,讓眾人過目。
眾人這才慌了神。
“林帥呢?我等要見林帥。”文臣息聲,武將們仍不信。
“無退悲傷過度,昏過去了。恐怕無法來見眾愛卿。”太皇太後道。
“林帥與陛下經曆戰場,絕不是心思脆弱之人。是你……一定是你動了手腳。”武將指著太皇太後,怒不可遏。鍾和見狀連忙攔下他,否則真要在朝堂上打起來不可。
“太祖母!”林春嚇壞了,縮在太皇太後身後。
“好孫兒,不怕,坐上去。坐上那把龍椅,他們就都要聽你的了。”太皇太後繼續道,牽牽他的小手,“去吧。”
林春怯怯地朝那把龍椅走去。
眾人屏息凝神,實則心裏都窩著火。昔日朝堂被盛家玩弄於股掌,終至亡國。而今這一幕又將重演。
林春坐上那把龍椅,又看太皇太後,“太祖母……”
“說話!”太皇太後微笑著鼓勵道。
“眾……眾愛卿可有事奏?”林春將提前背好的話一字一句說出來。
朝臣隻覺戲謔。終於有人忍不住,上前一步,摘冠道:“臣,請辭官。”說罷便走。
越來越多的人摘冠而去。
林春沒懂,又看太皇太後。
這回,太皇太後沒說話,正陽殿外,卻來了一位熟人。
“老臣來遲,請太後恕罪。”
眾人定睛一看,來人正是盛昌平。
“罪臣之身,怎能上朝呢?”眾人議論紛紛。
鍾和也正納悶。
前不久才聞應城太守被人毒殺,後聞盛昌平逃獄,短短一月工夫,他竟重新站在了朝堂上。再看太皇太後一臉自信,不由得後怕起來。
盛家勢力猖獗至此,不能不讓人心焦。
這波自投羅網太過明顯,是盛如君有意讓她起疑的。
“人先關起來,容朕想想。”齊冰伶吩咐道。
巧兒扶她坐回桌旁,命人將安胎藥端上來。齊冰伶想到那藥味苦,一時也無心思喝。
“依我看,這事沒有陛下想得這般煩心。”巧兒一邊給齊冰伶梳頭,一邊道,“如今的海宮江山,是陛下打下來的,陛下手握兵權,還怕懲治不了盛家?這般狼子野心,就該一網打盡。”
“巧兒,慎言。”齊冰伶打斷她。
盛昌平有謀害先皇之過,罪大惡極,死有餘辜。盛如君曾綁架林春,聯合敵軍,也算一條罪。但其他盛家子弟,目前尚無錯處。一概論處,恐遭人詬病。
然盛家勢力不除,終究是個禍患。
“昔日父皇受製於盛家,幾次三番想要鏟除,都未成功,你可知為何?”齊冰伶問。
巧兒搖頭。
這話倒是被碰巧進來的林成聽到了,便答道:“因為盛昌平知道時機未到,所以一再隱忍,明上恭謹守禮,實則在暗地做了不少手腳。”
齊冰伶笑了,“所以說,我們要將那些見不得人的東西翻到明麵上來,才好與他們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林成淺笑,命巧兒先下去,自己則坐到桌旁,端起那碗安胎藥,吹溫了,喂給她。
“所以現在要怎麽做?”林成問。
齊冰伶雙目微眯,沉思片刻,忽然雙眸一亮,“我想去一趟廣安寺,見見皇祖母。”
午後,齊冰伶借禮佛之由出宮,由林成陪同前往廣安寺。
昔日海宮亡國,宮中女眷都被關押至此,苦等多時,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眾人急於想見這位重振江山的女皇帝,卻又憚於齊冰伶威勢不敢靠近,隻在稍遠出跪了兩行。
昔日的太皇太後也被盛玉兒攙扶出來,看見齊冰伶,正要跪拜,卻被她伸手拖住。
“皇祖母在此受苦了,不必行禮。我們進去說。”
太皇太後用帕子擦擦淚,隱忍情緒,這才隨她進寺。
昔日她因一句讖語將齊冰伶治罪處死,不想險些釀成大錯。若無齊冰伶,海宮江山怕是要永遠拱手他人了。
想到此,太皇太後歎了口氣,再看齊冰伶,眼中滿是愧色。
“玉兒,去將哀家的鳳印取來。”
盛玉兒恭謹去了。這些年在寺廟禮佛受的苦,將她身上的戾氣徹底磨掉了。她失去了自傲的資本,也習慣了恭謹。
“鳳印……”林成驚詫,喃喃道。
“怎麽,無退,哀家這個錯,認得晚了?”
“無退不敢。”林成連忙執禮。
稍後,盛玉兒將鳳印取來了,親自交到齊冰伶手中,間或瞟一眼她的眼,又立刻避開了。她在怕。怕齊冰伶因為昔日簡如的事怪罪她。
但齊冰伶一句話也沒說。
“長寧,從今往後,海宮朝堂後宮,都交給你一人了。”太皇太後看著她,看中含淚,“你不要怪哀家。這世上有些事,隻有錯過,悔過,才知道什麽是對。哀家是皇室之人,亦是你的親人。”
“朕明白。皇祖母不必自責。往事難追,多思無益。眼下朝局未穩,朕有一事,想請皇祖母相助。”齊冰伶匆匆打斷她,開門見山。
她與林成同時離開宮城,不宜過久。
“你不說哀家也明白。”太皇太後笑道,“我那哥哥蓄謀已久,現在這個時機,剛剛好。”
“所以朕想請皇祖母回宮,陪朕演一出戲。”齊冰伶朝林成一伸手,林成遞了一份提前寫好的詔書給她,又被她交到太皇太後手上。
太皇太後看罷詔書,神色凝重,猶豫片刻,終還是點了頭。
一月後,齊冰伶臨盆。宮人在寢殿忙得不可開交。林成自然也守在附近。
朝臣們聚在正陽殿等消息,亦是心急如焚。時值午後,齊冰伶的消息未等到,先等來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領著林春站到朝堂上,俯下身指著那把龍椅道:“好孩子,坐上去。”
群臣眉頭一皺,殿上,霎時間鴉雀無聲。
“太後這是何意?”鍾和急道。眾人也跟著議論紛紛。
“陛下生產不順,太醫說,時日無多了。故命哀家,前來宣旨。自即日起,太子監國,哀家臨朝輔政。眾愛卿可有異議?”
又是一片安靜,隨後便有人站出來。
“臣不信。太後可有聖旨?”
太皇太後不慌不忙地將齊冰伶預先寫好的聖旨展開,讓眾人過目。
眾人這才慌了神。
“林帥呢?我等要見林帥。”文臣息聲,武將們仍不信。
“無退悲傷過度,昏過去了。恐怕無法來見眾愛卿。”太皇太後道。
“林帥與陛下經曆戰場,絕不是心思脆弱之人。是你……一定是你動了手腳。”武將指著太皇太後,怒不可遏。鍾和見狀連忙攔下他,否則真要在朝堂上打起來不可。
“太祖母!”林春嚇壞了,縮在太皇太後身後。
“好孫兒,不怕,坐上去。坐上那把龍椅,他們就都要聽你的了。”太皇太後繼續道,牽牽他的小手,“去吧。”
林春怯怯地朝那把龍椅走去。
眾人屏息凝神,實則心裏都窩著火。昔日朝堂被盛家玩弄於股掌,終至亡國。而今這一幕又將重演。
林春坐上那把龍椅,又看太皇太後,“太祖母……”
“說話!”太皇太後微笑著鼓勵道。
“眾……眾愛卿可有事奏?”林春將提前背好的話一字一句說出來。
朝臣隻覺戲謔。終於有人忍不住,上前一步,摘冠道:“臣,請辭官。”說罷便走。
越來越多的人摘冠而去。
林春沒懂,又看太皇太後。
這回,太皇太後沒說話,正陽殿外,卻來了一位熟人。
“老臣來遲,請太後恕罪。”
眾人定睛一看,來人正是盛昌平。
“罪臣之身,怎能上朝呢?”眾人議論紛紛。
鍾和也正納悶。
前不久才聞應城太守被人毒殺,後聞盛昌平逃獄,短短一月工夫,他竟重新站在了朝堂上。再看太皇太後一臉自信,不由得後怕起來。
盛家勢力猖獗至此,不能不讓人心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