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謀劃紅磡海底隧道
重回1958,打造世紀豪門 作者:水下野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皮球被踢給自己了,身為“太平紳士”,外加香港如今最出名的華人富商,那被詢問似乎也是正常。
於是便說道:“各位,大家還是從理性層麵來考慮一下這件事吧,很多時候想象是美好的,比如這個世界沒有戰爭、富人將自己用不完的錢給窮人,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整個社會,還是需要一定的規則的,
就算是做慈善,哪怕能救十萬人的性命,也得征得富人的同意,要不然社會也隻會變得非常混亂,造成的損失也更大。”
戴麟趾聽完後眼神一亮,笑說道:“楊生說的很對,那不知道你的建議是什麽?”
其他人聽完後,也沒有反駁,哪怕是葉錫恩也知道,自己的提議也不過是為了壓迫怡和罷了,這個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同意自己的要求,去強迫一個虧損的企業出售,那整個現代社會的基本根基都會崩潰。
楊文東接著說道:“這很簡單,我們折中來看就行了,港府增加一個渡輪牌照就行了,如同當年麗的電視台一家獨大,港府頒發了新的電視台牌照;早年香港的電力、中巴、碼頭都是如此。”
約翰凱瑟克聽完後頓時臉色又變了,立刻說道:“這絕對不行,現在一家渡輪公司都虧損了,那兩家公司一起運營,隻會虧損的更厲害。”
葉錫恩立刻懟道:“凱瑟克先生,我覺得這樣對怡和更好,你一家公司運營一年虧損120萬,那多了一家公司替你平攤,豈不是能幫你們省去60萬虧損?”
“.”約翰凱瑟克又被懟的不知道該怎麽回答,現在他明白了剛剛楊文東看起來是維護“資本家”這個群體,實際上還是要針對自己的。
楊文東仍然溫和說道:“凱瑟克先生,大家都是做生意的,既然你怡和虧損維持著天星小輪這種公共基建事業,那我想在香港,還是有很多其他人也是一樣的。”
天星小輪的潛力其實非常有限,特別是等未來海底隧道開通之後,其作用就逐步從“交通工具”轉化成“觀光旅遊工具”了。
但與中巴九巴一樣,核心基建業務不賺錢,但為了核心基建業務,在維多利亞海港兩邊有著大量的泊口、辦公場所、貨倉,這些位置在未來的價值無需多言,沒有誰不動心,原先曆史上,包玉岡強奪九龍倉後,也借助天星小輪的地皮開發了不少物業。
這時,香港電話公司的代表也說道:“楊生,這種做法更不行,如果一個民生企業因為賺不到錢,就多開一家,那隻會導致沒人再投資民生行業,這對香港來說,會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中華電力、港燈等公司的代表也深感讚同,天星小輪在他們的眼中就是一家小公司,可如今卻非常重要,因為它引起了華人激憤,今天港府怎麽處理這件事,對他們這些壟斷大財團來說非常重要。
這也是為什麽怡和不肯退步的原因,這一退,以後所有英資壟斷財團就不可能像以前那樣躺著賺錢了。
戴麟趾也同意說道:“楊生,這牌照的增加也是需要很長時間流程的,且天星小輪已經有了足夠的運力,再發放牌照,對於天星小輪公司來說的確不公平。”
“那我還有一個方法。”楊文東說出了自己的目的:“在九龍與港島之間建隧道,這樣一來緩解天星小輪的問題是小事,更重要的是,隧道一開,港島與九龍的交通瞬間能夠增長十倍以上,特別是各種汽車、貨車,運行會非常的方便。”
眾人聽完之後也都沉默了,建隧道這個事情其實已經爭了十幾年了,但始終沒有動工,一個是資金投入非常大,二個就是涉及到的利益也非常大。
約翰凱瑟克則是眉頭緊皺,隧道一旦建成,對於天星小輪肯定是毀滅性的打擊,可這種對香港有益的事業,他也不好在這種會議上明麵反對,而其他英資則無所謂了。
戴麟趾則說道:“楊生,海底隧道這個事,其實從上一任柏立基總督開始就開始討論,但問題很多,按照我們的估計,這個投資至少要2億港元以上。
而且回收速度難以預計,以現在香港的車流量,可能一輩子也無法回本;還有就是工程難度非常高,這麽多資金投入海底隧道,對於香港內部其他緊急項目來說,不劃算。”
“港督先生的考慮的確很對,但我覺得香港可以模仿一些歐美國家,將項目承包給私人企業,這樣一來,風險不就轉移了嗎?”楊文東淡定說道。
其實根本原因是這個時代沒有人能夠預測到未來香港經濟會發展成什麽樣,會有多少汽車,人均收入會有多高;所以投資這樣的大型項目,自然非常謹慎。
且60年代,香港其他地方各種基建問題很多,比如一邊經常性的暴雨,導致很多地方水流成災,港府又沒錢,於是誕生了後世比較出名的“乙種權益換地書”;而香港土地留不住水,又會經常性的導致旱災,港府又得花錢從內地買水外加投資建水庫等等。
其他基本設施如公路、教育、醫療、橋梁等等也都需要港府支持,建這些項目,對此刻的香港作用性更強。
所有人也都聽出楊文東的意思,戴麟趾詢問:“楊生,你是想投資紅磡海底隧道?”
楊文東則笑道:“這個我不敢保證,不過如果條件可以的話,我會考慮一下。”
現在香港房價開始上漲,還不是與港府達成協議的最佳時間,不過這種大型項目,前期協商用個一年半載也很正常,所以現在提出,等到了地產血崩、港英準備跑路的時候,再談價格與條件就最合適了。
且這樣的項目如果在67年宣布動工,那對於華人對香港的信心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而大概兩三年後項目完成差不多就69-70年,那個時候香港經濟開始騰飛,海底隧道還能再推動一把,就非常完美了。
“行,那會後,我們再單獨聊一下。”戴麟趾也有些心動。
任何一個港督或者說地方執政人員,都是希望自己的任內有著一定業績的,這樣才有資格在未來與其他人競爭更高的職位,再差一點,也能成為自己的人生履曆表上重要的裏程碑。
而業績這個東西,是需要實物支撐的,就算讓一個任期內讓香港經濟起飛數倍,可這太虛了,遠不如一個實打實的大型項目,特別是地標性的公共建築。
“可以。”楊文東點點頭答應道。
這時,葉錫恩說道:“楊生如果能夠投資海底隧道,那的確是香港民生之福,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這並不能緩解現在的問題,所以還請各位重新考慮一下眼前的事情。”
眾人一聽也對,眼前的亂局才是最重要的,再不控製,就隻會損失越來越大,如同銀行擠兌,甚至更嚴重,銀行擠兌隻要港府想管,基本上就能壓住,但現在可完全不一樣,港府也是束手無策除非暴力z壓,但那樣後果就不可控了。
楊文東則是不再發表任何意見了,這種事,其實就算沒有天星小輪,也會有其他理由導致發生,根本的原因就是華人力量越來越強,必然會反抗港英.
一場3小時的會議,最終沒扯出個所以然,怡和集團死活不肯讓步,百萬乃至千萬港元對怡和來說算不了什麽,可這卻是香港英資的核心利益代表;
葉錫恩自然也是一樣不肯讓步,戴麟趾則是兩邊調和,避免矛盾升級,最終啥也沒談成,看到時間也到下午了,最終散會。
在港督府用了一頓便餐後,楊文東便接到了港督的邀請,來到了港督府辦公室;
“楊生,請坐。”戴麟趾笑著說道。
楊文東禮貌回道:“多謝港督先生。”
一名秘書上好咖啡之後立刻,戴麟趾直接問道:“楊生,這裏隻有我們二人,對於現在的局麵,楊生有什麽想法?”
有的時候,人太多是不能說太多話的,這一點在任何地方都通用。
楊文東搖搖頭說道:“港督先生,這件事還真不好解決,天星小輪要漲價,普通市民不同意,這種事要麽怡和讓步要麽幾萬市民讓步,別無他法,其他人做不了什麽。”
他才不想趟這趟渾水,站在哪一邊都會得罪另外一邊,如果不是港督親自邀請,他也不想參加上午的會議。
“是啊,可任何一個國家的基建設施,總是得漲價的。”戴麟趾說道:“就說上午楊生所說的海底隧道,以後運營幾十年,也必然會漲價,對吧?”
“的確如此,民生產業在這方麵的確很敏感。”楊文東點頭同意說道。
社會在發展,物價也會一直通貨膨脹,那早期的基礎設施投資平攤到未來必然也會成本增加,所以提價也是必然的。
哪怕是前世的內地,國企掌控很多民生物資,可提高水價、電價也是非常難的事情,甚至國內電價幾十年也就漲了不到100%,這在任何國家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要不是國家工業快速發展,電力市場急劇增加,平攤了成本,不然根本就做不到。
戴麟趾也知道這種事情也不太可能有什麽完美方法解決,於是又問道:“楊生,今天上午所說的海底隧道之事,可是當真?”
“如果合適的話,我也是願意投資的。”楊文東點點頭:“甚至這個消息發布,或許能夠緩解一下局麵。”
ps:求月票
於是便說道:“各位,大家還是從理性層麵來考慮一下這件事吧,很多時候想象是美好的,比如這個世界沒有戰爭、富人將自己用不完的錢給窮人,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整個社會,還是需要一定的規則的,
就算是做慈善,哪怕能救十萬人的性命,也得征得富人的同意,要不然社會也隻會變得非常混亂,造成的損失也更大。”
戴麟趾聽完後眼神一亮,笑說道:“楊生說的很對,那不知道你的建議是什麽?”
其他人聽完後,也沒有反駁,哪怕是葉錫恩也知道,自己的提議也不過是為了壓迫怡和罷了,這個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同意自己的要求,去強迫一個虧損的企業出售,那整個現代社會的基本根基都會崩潰。
楊文東接著說道:“這很簡單,我們折中來看就行了,港府增加一個渡輪牌照就行了,如同當年麗的電視台一家獨大,港府頒發了新的電視台牌照;早年香港的電力、中巴、碼頭都是如此。”
約翰凱瑟克聽完後頓時臉色又變了,立刻說道:“這絕對不行,現在一家渡輪公司都虧損了,那兩家公司一起運營,隻會虧損的更厲害。”
葉錫恩立刻懟道:“凱瑟克先生,我覺得這樣對怡和更好,你一家公司運營一年虧損120萬,那多了一家公司替你平攤,豈不是能幫你們省去60萬虧損?”
“.”約翰凱瑟克又被懟的不知道該怎麽回答,現在他明白了剛剛楊文東看起來是維護“資本家”這個群體,實際上還是要針對自己的。
楊文東仍然溫和說道:“凱瑟克先生,大家都是做生意的,既然你怡和虧損維持著天星小輪這種公共基建事業,那我想在香港,還是有很多其他人也是一樣的。”
天星小輪的潛力其實非常有限,特別是等未來海底隧道開通之後,其作用就逐步從“交通工具”轉化成“觀光旅遊工具”了。
但與中巴九巴一樣,核心基建業務不賺錢,但為了核心基建業務,在維多利亞海港兩邊有著大量的泊口、辦公場所、貨倉,這些位置在未來的價值無需多言,沒有誰不動心,原先曆史上,包玉岡強奪九龍倉後,也借助天星小輪的地皮開發了不少物業。
這時,香港電話公司的代表也說道:“楊生,這種做法更不行,如果一個民生企業因為賺不到錢,就多開一家,那隻會導致沒人再投資民生行業,這對香港來說,會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中華電力、港燈等公司的代表也深感讚同,天星小輪在他們的眼中就是一家小公司,可如今卻非常重要,因為它引起了華人激憤,今天港府怎麽處理這件事,對他們這些壟斷大財團來說非常重要。
這也是為什麽怡和不肯退步的原因,這一退,以後所有英資壟斷財團就不可能像以前那樣躺著賺錢了。
戴麟趾也同意說道:“楊生,這牌照的增加也是需要很長時間流程的,且天星小輪已經有了足夠的運力,再發放牌照,對於天星小輪公司來說的確不公平。”
“那我還有一個方法。”楊文東說出了自己的目的:“在九龍與港島之間建隧道,這樣一來緩解天星小輪的問題是小事,更重要的是,隧道一開,港島與九龍的交通瞬間能夠增長十倍以上,特別是各種汽車、貨車,運行會非常的方便。”
眾人聽完之後也都沉默了,建隧道這個事情其實已經爭了十幾年了,但始終沒有動工,一個是資金投入非常大,二個就是涉及到的利益也非常大。
約翰凱瑟克則是眉頭緊皺,隧道一旦建成,對於天星小輪肯定是毀滅性的打擊,可這種對香港有益的事業,他也不好在這種會議上明麵反對,而其他英資則無所謂了。
戴麟趾則說道:“楊生,海底隧道這個事,其實從上一任柏立基總督開始就開始討論,但問題很多,按照我們的估計,這個投資至少要2億港元以上。
而且回收速度難以預計,以現在香港的車流量,可能一輩子也無法回本;還有就是工程難度非常高,這麽多資金投入海底隧道,對於香港內部其他緊急項目來說,不劃算。”
“港督先生的考慮的確很對,但我覺得香港可以模仿一些歐美國家,將項目承包給私人企業,這樣一來,風險不就轉移了嗎?”楊文東淡定說道。
其實根本原因是這個時代沒有人能夠預測到未來香港經濟會發展成什麽樣,會有多少汽車,人均收入會有多高;所以投資這樣的大型項目,自然非常謹慎。
且60年代,香港其他地方各種基建問題很多,比如一邊經常性的暴雨,導致很多地方水流成災,港府又沒錢,於是誕生了後世比較出名的“乙種權益換地書”;而香港土地留不住水,又會經常性的導致旱災,港府又得花錢從內地買水外加投資建水庫等等。
其他基本設施如公路、教育、醫療、橋梁等等也都需要港府支持,建這些項目,對此刻的香港作用性更強。
所有人也都聽出楊文東的意思,戴麟趾詢問:“楊生,你是想投資紅磡海底隧道?”
楊文東則笑道:“這個我不敢保證,不過如果條件可以的話,我會考慮一下。”
現在香港房價開始上漲,還不是與港府達成協議的最佳時間,不過這種大型項目,前期協商用個一年半載也很正常,所以現在提出,等到了地產血崩、港英準備跑路的時候,再談價格與條件就最合適了。
且這樣的項目如果在67年宣布動工,那對於華人對香港的信心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而大概兩三年後項目完成差不多就69-70年,那個時候香港經濟開始騰飛,海底隧道還能再推動一把,就非常完美了。
“行,那會後,我們再單獨聊一下。”戴麟趾也有些心動。
任何一個港督或者說地方執政人員,都是希望自己的任內有著一定業績的,這樣才有資格在未來與其他人競爭更高的職位,再差一點,也能成為自己的人生履曆表上重要的裏程碑。
而業績這個東西,是需要實物支撐的,就算讓一個任期內讓香港經濟起飛數倍,可這太虛了,遠不如一個實打實的大型項目,特別是地標性的公共建築。
“可以。”楊文東點點頭答應道。
這時,葉錫恩說道:“楊生如果能夠投資海底隧道,那的確是香港民生之福,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這並不能緩解現在的問題,所以還請各位重新考慮一下眼前的事情。”
眾人一聽也對,眼前的亂局才是最重要的,再不控製,就隻會損失越來越大,如同銀行擠兌,甚至更嚴重,銀行擠兌隻要港府想管,基本上就能壓住,但現在可完全不一樣,港府也是束手無策除非暴力z壓,但那樣後果就不可控了。
楊文東則是不再發表任何意見了,這種事,其實就算沒有天星小輪,也會有其他理由導致發生,根本的原因就是華人力量越來越強,必然會反抗港英.
一場3小時的會議,最終沒扯出個所以然,怡和集團死活不肯讓步,百萬乃至千萬港元對怡和來說算不了什麽,可這卻是香港英資的核心利益代表;
葉錫恩自然也是一樣不肯讓步,戴麟趾則是兩邊調和,避免矛盾升級,最終啥也沒談成,看到時間也到下午了,最終散會。
在港督府用了一頓便餐後,楊文東便接到了港督的邀請,來到了港督府辦公室;
“楊生,請坐。”戴麟趾笑著說道。
楊文東禮貌回道:“多謝港督先生。”
一名秘書上好咖啡之後立刻,戴麟趾直接問道:“楊生,這裏隻有我們二人,對於現在的局麵,楊生有什麽想法?”
有的時候,人太多是不能說太多話的,這一點在任何地方都通用。
楊文東搖搖頭說道:“港督先生,這件事還真不好解決,天星小輪要漲價,普通市民不同意,這種事要麽怡和讓步要麽幾萬市民讓步,別無他法,其他人做不了什麽。”
他才不想趟這趟渾水,站在哪一邊都會得罪另外一邊,如果不是港督親自邀請,他也不想參加上午的會議。
“是啊,可任何一個國家的基建設施,總是得漲價的。”戴麟趾說道:“就說上午楊生所說的海底隧道,以後運營幾十年,也必然會漲價,對吧?”
“的確如此,民生產業在這方麵的確很敏感。”楊文東點頭同意說道。
社會在發展,物價也會一直通貨膨脹,那早期的基礎設施投資平攤到未來必然也會成本增加,所以提價也是必然的。
哪怕是前世的內地,國企掌控很多民生物資,可提高水價、電價也是非常難的事情,甚至國內電價幾十年也就漲了不到100%,這在任何國家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要不是國家工業快速發展,電力市場急劇增加,平攤了成本,不然根本就做不到。
戴麟趾也知道這種事情也不太可能有什麽完美方法解決,於是又問道:“楊生,今天上午所說的海底隧道之事,可是當真?”
“如果合適的話,我也是願意投資的。”楊文東點點頭:“甚至這個消息發布,或許能夠緩解一下局麵。”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