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意思?”戴麟趾反問道。


    楊文東回道:“港府隻要宣布海底隧道通車之後,中巴與九巴也會通過隧道做對麵的生意,如此一來,很多人就不需要乘坐天星小輪了。”


    “中巴與九巴?”戴麟趾皺眉說道:“這兩家公司,也是有區域獨家經營權的,如果放開,港府就算違約了。”


    楊文東則道:“這也很簡單,隻容許兩家巴士公司在對麵設定一個或者幾個站點就行了,到了對麵還是需要乘坐對應的巴士。”


    港府的獨家經營權,是不能隨意破開的,因為這是香港幾十年的運營模式,一旦破開,先不說自己會得罪很多人,就算對於自己也沒好處,未來他可是要收購英資的,今天英資的權益未來可能是自己的,他自然不會自己打自己。


    不過適當的改進也是要有的,作為穿越者,他看中壟斷帶來的收益,但也不能盲目的利用壟斷收割普通人,最佳的方式還是有一定的變化,或者學習匯豐,以香港為根基,向海外擴張,這樣才意義更大。


    巴士其實賺不了多少錢,跟天星小輪一樣,給予普通人方便意義更大,自己建隧道,賺錢是目的之一,讓普通人有著更低的交通成本也是目的之一,另外就是香港經濟整體更好,對他也有好處。


    戴麟趾點點頭道:“這樣倒是可以,兩家巴士公司應該也會同意。”


    楊文東接著說道:“這樣一來,香港的很多交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戴麟趾又問:“那楊生,這個海底隧道,怎麽個投資法?”


    楊文東則道:“按照海外一些國家的案例,就是由私人企業投資建造,然後獲得一定年限的收費權,或者周邊的一些物業,再之後就返還給政府;


    政府這邊則是可以節省自己的資金,普通人則是需要繳費過路,不過比起走原本的道路,必然可以省時間或者省錢,可以說是一舉三得了。”


    前世內地邀請海內外資本建高速公路,也是這個套路,就是跟著西方國家學的。


    資本家投資獲得幾十年收費權然後還給政府,三方共贏。


    戴麟趾想了想,問:“楊生,我這邊與香港市民,的確沒問題,但你這邊,有把握能夠回本嗎?”


    楊文東笑說道:“這種事情如果有把握,那怡和太古恐怕早就開挖這條隧道了,以香港的車流量,其實肯定是回不了本的,所以我的要求就是海底隧道兩邊周圍的地皮,要給一些給我;


    這樣我可以修建一些汽車配套設施,或者休息設施等等,靠著這些,也能讓我回本一些。”


    其實以未來香港經濟的發展速度,一個隧道本身也能輕鬆回本,隻是這個時代誰也想不到68年之後,香港的經濟會如同火箭一樣起飛,特別是如今,還有著楊文東這個bug的存在,那未來經濟必然會發展更快。


    而他人都不知道,隻有自己知道,那更要利用這個機會獲得更高收益了,在收費這一塊不能定太高,不然港府與香港300多萬人都會有意見,那就隻能靠著基建獲得一些周邊地皮再開展一下相關業務了。


    “也可以商量。”戴麟趾點點頭說道。


    對他來說,楊文東的要求並不過分,建一個海底隧道需要的資金太多了,港府早就算過了,完全就是血虧,因為現在香港的汽車保有量太低,人均收入也太低。


    而建這樣的隧道,香港又沒這個技術,隻能請海外的公司,成本就更高了。


    楊文東道:“那這樣的話,我會讓長興地產的人,來與港府相關部門協商。”


    “沒問題,我會讓布政使來總負責協調這個項目。”戴麟趾點點頭說道。


    作為港督,他也希望在自己這個任期內,一個大型基建項目能夠完工,特別是還不需要政府出錢,那無論是自己手下,還是英國那邊,都不會反對。


    與港督交談結束後,楊文東操作車隊,離開了港府,路上,他也將這件事告知了鄭誌傑。


    鄭誌傑道:“楊生,這樣的重投資,對於資金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我知道,這種基建項目,肯定會利用銀行貸款的。”楊文東點點頭說道:“這個你不用擔心,融資的事情我會出麵的。”


    一般的小型借貸,長興地產自己就能搞定,但這樣的大型基建項目,就需要他親自出麵了,如同之前在日本的貸款一樣;


    且如果有著穩定的還款保證,那這樣的貸款項目,對於任何一個銀行來說,都是非常優質的合作,這或許也能成為其他方麵的籌碼等等。


    鄭誌傑說道:“好的,那我們的核心要求是什麽?”


    楊文東道:“技術方麵的,你這邊負責,我就不參與太多了,等項目與港府談的差不多了,就找幾家海外有資質的報價就行,我們的人,不說要會建造,但以後還是要會維護的。”


    鄭誌傑點點頭道:“好的,隻是我們長興地產旗下雖然也掛靠了一些建築公司,但規模不大,技術含量也低,我覺得,我們是否可以考慮收購一家實力較強的建築公司,特別是有大型樓層建築經驗或者基建建造經驗的。”


    “類似金門建築?”楊文東問道。


    香港雖然小,但也是五髒俱全,有著很多在不同領域發展很不錯的公司,其中基建這一塊就有不少建築公司,比如金門建築、安達臣、海港工程等等,擅長於建造大樓、公路、港口等等設施。


    鄭誌傑點頭說道:“是的,我們在新加坡的貨櫃碼頭項目中,也派人過去學習,反饋回來的就是在很多層麵,我們的人在建築層麵根基太差。”


    “這些人不都是從一些大建築公司挖過來的嗎?”楊文東反問道。


    鄭誌傑道:“對,可沒有團隊經驗,總歸還是不太行。”


    楊文東點點頭:“你這樣說也有道理,如果靠著挖人就能解決技術問題,那很多小公司也不可能做大了。”


    挖人的確能解決很多問題,可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有效果,要不然,前世那些創業者,也不可能做大成為科技與互聯網巨頭了,穀歌崛起的時候微軟也是瘋狂挖人,但沒用.


    鄭誌傑接著道:“所以我覺得,我們也應該收購一家建築公司,這樣一來,等地產市場恢複了,我們再投資就可以自己做自己的業務;


    未來我們進軍香港的貨櫃碼頭、隧道或者其他基建,也會有幫助,甚至跟霍營東那樣去海外做投資,也一樣。”


    “嗯,你說的很對。”楊文東同意說道:“那你覺得哪家公司合適?”


    鄭誌傑回道:“楊生您剛剛說的金門建築就很不錯,經驗豐富,而且其在中環還有一棟大廈,非常符合我們,還是上市公司,就是它的市值不低,差不多有1億港元。”


    “金門?”楊文東笑了笑說道:“你都說了,他們經驗豐富,業務也很不錯,加上中環還有一棟大廈,市值一個億,也正常。”


    這個時代英資很多公司都已經上市了,畢竟上了市割韭菜實在是太爽了,很多大公司靠著股市折騰,甚至比自己本身業務還要賺錢。


    而華資就很難上市,也因此到了1969年,遠東交易所應用而生,從此華資巨頭們也都開始了上市之路。


    鄭誌傑跟著說道:“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協商收購那還好說,但如果金門建築的管理層不同意我們收購,那就隻能發動惡意收購,這樣的話,對整個社會麵影響就大了。”


    “這件事的確需要謹慎。”楊文東也讚同說道:“現在這個時間還不太適合對英資強硬下手,這樣,先調查金門建築的所有情況,我們可以先在股市上逐步收購對方的股份,然後等未來再決定。”


    商業的天花板是zz,眼下他能夠做出今天的成績,雖然一部分靠的是自己,但掛著英聯邦的名號也是有一定作用的,不然如果是一個非洲人搞出來的產業,那絕對掌控不住香港縱然是個城市,但也是英聯邦一員,其他資本也不敢過分挑戰規則。


    當然,這也是因為自己規模小的時候,沒人會知道未來,要不然早期也一樣危險,很多小企業能夠發展順利就是沒被當回事,等規模大了之後大資本也不好操作了。


    針對英資,至少要等到70年代之後,才可以強硬一點.不過如果跟屈臣氏或者和記那樣,協商收購或投資,那就沒問題,港府與英國也樂意看到華英資本的合作。


    鄭誌傑答應說道:“好的,那我這就與方生協商一下。”


    “行。”楊文東點點頭說道:“資料收集好跟我說一聲,等我確定了,再動手。”


    眼下香港的混亂其實才是剛開始,再過兩個月,會更嚴重,然後隨後的一年都一樣,香港的股市與地產都是暴跌。


    那個時候,就是自己對金門乃至很多英資下手的黃金時間。


    ps:求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回1958,打造世紀豪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下野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下野魚並收藏重回1958,打造世紀豪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