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川沒有料到自己在大青王朝會受到如此禮待。
把知禮書院頒發的身份玉碟出示之後,整座姑瑤城似乎都在湧動。
一路從大街往大青皇宮行去,也不知從哪冒出的百姓,簇擁在大街兩側,就跟在恭迎一位絕世大英雄一般。
“大劍仙!大劍仙!”
歡呼聲不絕於耳,掌聲雷動。
這份待遇,比之在浩正大洲任何地方都要來得炙熱。
要說大青王朝疆域並沒有遭受遠伐軍的肆虐,在各地方也沒有受到戰火硝煙的侵襲。
對於大青百姓表現出來的這份熱情,可以推知,浩正大洲這場拖所有修士下水的戰事給予這些平民百姓有多大的恐慌。
而在皇宮之內,更是如此。
大青皇室宋氏,有在座君王親自領銜滿朝文武,列隊兩側恭迎白川這位大劍仙的到來。
要說如大青王朝這等國力昌盛的大王朝,君王地位還是相當的崇高,畢竟和在疆域內的仙家宗門是互為唇齒的關係。
王朝之地普羅大眾為山裏的這些修士提供氣運和香火,簡單的說是相互合作的關係。
尤其是大青宋氏這等,手裏捏著這麽龐大的氣運,資源往哪傾斜直接就能把一家不入流的門派給培養成一洲大宗都有可能。
並且大青王朝的供奉裏本就有幾位儒家的劍仙,要說白川這等大劍仙,在大青王朝也不是稀罕物。
可宋氏表現出來的謙卑還是可以窺見一些端倪。
白川有望出任儒家文隱官一職,怕已經在整個浩正大洲席卷傳開了。
而大青朝姑瑤城能被選為儒家文隱官今後坐鎮中樞之地,受益不淺。
可以說一旦儒家文隱官在此坐鎮之後,整座大洲的文氣起碼得有一部分往大青朝裏跑。
宋氏都可以預測得出,隻要這一次儒家不被遠伐軍徹底給端了老窩,大青王朝在事後起碼還能再延長國祚數千年。
並且很有可能大青王朝創造出一個王朝神話,直接統轄長達萬年之久的世俗王朝,放在人間界任何一個地方,都是讓人不容小覷的一方大鱷。
而大青供奉,那些仙家武備修士也各個對白川恭敬有加。
首先當然是衝著大劍仙這個身份而來。
在人間界,一個九境殺力通天的大劍仙,走到哪裏都當得起最高待遇。
而後白川的身份有很多,任何拿出一樣來,也不得不讓這些在一朝之內打算盤的仙家門派擺出最恭敬的態度。
心聖孫子,女聖人虞照清的兒子,昱真宗宗主,天幹強圉丁組的話事人,極有可能的下一任儒家文隱官。
任何一個身份拿出來都不得不讓人高看一眼。
當然最重要的便是,白川還是聖門領袖白義的親兒子。
這一趟大青之行,到底有何寓意,誰都心知肚明。
隻要能談妥這一樁事,那麽懸掛在大青朝供奉仙師們心頭的一塊大石頭總算能安然落地。
畢竟兵強馬壯的聖門枕兵在側,一旦發起攻勢,在座之人到底能活幾個誰也沒這個底。
儒家被扯入人間大混戰裏,是個修士都有這個義務在必要的時候站出來。
但修士也是人,哪個不貪戀這滾滾紅塵。
如今連天幕也給打沒了,天外天更是淪為無神仙能待的荒涼地。
那麽他們這些修士的出路可就留在人間界了,哪兒也去不了。
到了這個時候,誰還願意去死?苟活著不好嘛?
隻要扛過這一場浩劫,等來的就是新天地的遼闊天地,死在人間戰事裏,徒留一個虛名,這樣虧本的買賣誰也不願意去做呀。
白川是受到了諸多崇高待遇,但滿朝文武加上仙家武備修士,濟濟一堂上千人,卻也還有那麽幾個不是眼睛不是鼻子的甩臉給他看。
恰恰就是大青朝疆域內的兩家書院正人君子。
同樣的一副老學究做派,端著架子正眼也不瞧一下。
得見此幕,白川不由想起了君子國國師仲奚。
也是當代大儒,地位更高,還是儒家的準聖,在初次見麵的時候,對著白川同樣是陰陽怪氣讓人十分惱火。
可經過仲奚甘願一死為白川斬殺小隱王五苦一事後,白川對這些儒家空有境界和一身學問,但並無廝殺手段傍身的當代大儒,已經有了不一樣的感官。
這些人呐,說他們迂腐頑固,那準是沒得跑。
但也敢死!
隻要是為儒家大業,為天下百姓,說死就死絕不會有任何遲疑的時刻。
相比起那些珍惜羽翼隻想著保全自身的各家修士,行事作風光明磊落得多。
所以不管這兩位書院正人君子如何擺臉色,白川一直是笑臉以對,把姿態放得很低。
因為這些人值得被尊重。
盡管和當今的世道風氣顯得格格不入,但這就是儒家的傲骨。
也唯有寧折不彎的脊梁骨,才撐得起儒家這片天。
其中一位正人君子眼見著白川年紀輕輕更可能身居高位還能做到沒有一絲傲氣待人謙卑,總算是收斂了一點臭臉色。
這位名為宋修文的正人君子也知道自己在這邊擺著黑臉未免有些不給大青王朝諸人的麵子,在白川幾番謙虛討教之後總算收斂了一些。
“白宗主,這一次雖然是為儒家大勢奔走,可依老夫的意思,和聖門合作無異於與虎謀皮,算不得正道。”
“怎麽,我儒家如此人才薈萃還真能給遠伐軍給打崩了?隻要人人都敢死敢殺,老夫覺得萬眾一心之下,用不了幾場大戰就能徹底把遠伐軍給打跑。”
“再說那白義,當年可是我們儒家正統出身,真正的天之驕子,瞧瞧這些年到底在搞一些什麽玩意?”
“聖門既然已經被大道舍棄,更是淪為人間魔道,自然是有缺陷的,可還如此執迷不悟甚至還和心聖老爺直接鬧掰和儒家決裂,老夫覺得,這白義和趙靖,如今啊,就是狼子野心。”
不過又覺得白義和儒家的牽連太深,話又不能說得太滿太絕,最後哼哼了幾聲。
“老夫覺得,和聖門談合作,大可不必。如果要打,老夫願第一個下場廝殺,要死就先死老夫,難道還趕不走這些強盜土匪?”
白川也隻能笑而不語。
聽著宋修文還在念念叨叨,隻好開口道。
“宋先生,小子這一次去談合作,實乃知禮書院那邊的意思,大勢所致,不得不委曲求全啊。”
大帽子扣下來,宋修文繼續唧唧歪歪也覺得不合適。
不過還是撂下一句話。
“知禮書院那幫人啊,都老糊塗了,恨不得老夫親自給他們說解說解去。”
白川莞爾一笑。。
儒家就是有這麽多可愛的人。
也可就是有這些人,延綿億萬裏的脊梁撐起了家國傲骨!
把知禮書院頒發的身份玉碟出示之後,整座姑瑤城似乎都在湧動。
一路從大街往大青皇宮行去,也不知從哪冒出的百姓,簇擁在大街兩側,就跟在恭迎一位絕世大英雄一般。
“大劍仙!大劍仙!”
歡呼聲不絕於耳,掌聲雷動。
這份待遇,比之在浩正大洲任何地方都要來得炙熱。
要說大青王朝疆域並沒有遭受遠伐軍的肆虐,在各地方也沒有受到戰火硝煙的侵襲。
對於大青百姓表現出來的這份熱情,可以推知,浩正大洲這場拖所有修士下水的戰事給予這些平民百姓有多大的恐慌。
而在皇宮之內,更是如此。
大青皇室宋氏,有在座君王親自領銜滿朝文武,列隊兩側恭迎白川這位大劍仙的到來。
要說如大青王朝這等國力昌盛的大王朝,君王地位還是相當的崇高,畢竟和在疆域內的仙家宗門是互為唇齒的關係。
王朝之地普羅大眾為山裏的這些修士提供氣運和香火,簡單的說是相互合作的關係。
尤其是大青宋氏這等,手裏捏著這麽龐大的氣運,資源往哪傾斜直接就能把一家不入流的門派給培養成一洲大宗都有可能。
並且大青王朝的供奉裏本就有幾位儒家的劍仙,要說白川這等大劍仙,在大青王朝也不是稀罕物。
可宋氏表現出來的謙卑還是可以窺見一些端倪。
白川有望出任儒家文隱官一職,怕已經在整個浩正大洲席卷傳開了。
而大青朝姑瑤城能被選為儒家文隱官今後坐鎮中樞之地,受益不淺。
可以說一旦儒家文隱官在此坐鎮之後,整座大洲的文氣起碼得有一部分往大青朝裏跑。
宋氏都可以預測得出,隻要這一次儒家不被遠伐軍徹底給端了老窩,大青王朝在事後起碼還能再延長國祚數千年。
並且很有可能大青王朝創造出一個王朝神話,直接統轄長達萬年之久的世俗王朝,放在人間界任何一個地方,都是讓人不容小覷的一方大鱷。
而大青供奉,那些仙家武備修士也各個對白川恭敬有加。
首先當然是衝著大劍仙這個身份而來。
在人間界,一個九境殺力通天的大劍仙,走到哪裏都當得起最高待遇。
而後白川的身份有很多,任何拿出一樣來,也不得不讓這些在一朝之內打算盤的仙家門派擺出最恭敬的態度。
心聖孫子,女聖人虞照清的兒子,昱真宗宗主,天幹強圉丁組的話事人,極有可能的下一任儒家文隱官。
任何一個身份拿出來都不得不讓人高看一眼。
當然最重要的便是,白川還是聖門領袖白義的親兒子。
這一趟大青之行,到底有何寓意,誰都心知肚明。
隻要能談妥這一樁事,那麽懸掛在大青朝供奉仙師們心頭的一塊大石頭總算能安然落地。
畢竟兵強馬壯的聖門枕兵在側,一旦發起攻勢,在座之人到底能活幾個誰也沒這個底。
儒家被扯入人間大混戰裏,是個修士都有這個義務在必要的時候站出來。
但修士也是人,哪個不貪戀這滾滾紅塵。
如今連天幕也給打沒了,天外天更是淪為無神仙能待的荒涼地。
那麽他們這些修士的出路可就留在人間界了,哪兒也去不了。
到了這個時候,誰還願意去死?苟活著不好嘛?
隻要扛過這一場浩劫,等來的就是新天地的遼闊天地,死在人間戰事裏,徒留一個虛名,這樣虧本的買賣誰也不願意去做呀。
白川是受到了諸多崇高待遇,但滿朝文武加上仙家武備修士,濟濟一堂上千人,卻也還有那麽幾個不是眼睛不是鼻子的甩臉給他看。
恰恰就是大青朝疆域內的兩家書院正人君子。
同樣的一副老學究做派,端著架子正眼也不瞧一下。
得見此幕,白川不由想起了君子國國師仲奚。
也是當代大儒,地位更高,還是儒家的準聖,在初次見麵的時候,對著白川同樣是陰陽怪氣讓人十分惱火。
可經過仲奚甘願一死為白川斬殺小隱王五苦一事後,白川對這些儒家空有境界和一身學問,但並無廝殺手段傍身的當代大儒,已經有了不一樣的感官。
這些人呐,說他們迂腐頑固,那準是沒得跑。
但也敢死!
隻要是為儒家大業,為天下百姓,說死就死絕不會有任何遲疑的時刻。
相比起那些珍惜羽翼隻想著保全自身的各家修士,行事作風光明磊落得多。
所以不管這兩位書院正人君子如何擺臉色,白川一直是笑臉以對,把姿態放得很低。
因為這些人值得被尊重。
盡管和當今的世道風氣顯得格格不入,但這就是儒家的傲骨。
也唯有寧折不彎的脊梁骨,才撐得起儒家這片天。
其中一位正人君子眼見著白川年紀輕輕更可能身居高位還能做到沒有一絲傲氣待人謙卑,總算是收斂了一點臭臉色。
這位名為宋修文的正人君子也知道自己在這邊擺著黑臉未免有些不給大青王朝諸人的麵子,在白川幾番謙虛討教之後總算收斂了一些。
“白宗主,這一次雖然是為儒家大勢奔走,可依老夫的意思,和聖門合作無異於與虎謀皮,算不得正道。”
“怎麽,我儒家如此人才薈萃還真能給遠伐軍給打崩了?隻要人人都敢死敢殺,老夫覺得萬眾一心之下,用不了幾場大戰就能徹底把遠伐軍給打跑。”
“再說那白義,當年可是我們儒家正統出身,真正的天之驕子,瞧瞧這些年到底在搞一些什麽玩意?”
“聖門既然已經被大道舍棄,更是淪為人間魔道,自然是有缺陷的,可還如此執迷不悟甚至還和心聖老爺直接鬧掰和儒家決裂,老夫覺得,這白義和趙靖,如今啊,就是狼子野心。”
不過又覺得白義和儒家的牽連太深,話又不能說得太滿太絕,最後哼哼了幾聲。
“老夫覺得,和聖門談合作,大可不必。如果要打,老夫願第一個下場廝殺,要死就先死老夫,難道還趕不走這些強盜土匪?”
白川也隻能笑而不語。
聽著宋修文還在念念叨叨,隻好開口道。
“宋先生,小子這一次去談合作,實乃知禮書院那邊的意思,大勢所致,不得不委曲求全啊。”
大帽子扣下來,宋修文繼續唧唧歪歪也覺得不合適。
不過還是撂下一句話。
“知禮書院那幫人啊,都老糊塗了,恨不得老夫親自給他們說解說解去。”
白川莞爾一笑。。
儒家就是有這麽多可愛的人。
也可就是有這些人,延綿億萬裏的脊梁撐起了家國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