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門是從海外孤島進軍而來。


    兵力不少,黑壓壓地一片湧過來,浩正大洲的百姓親眼目睹。


    不過在遠伐軍的攻勢之下,關於聖門兵馬的登陸,儒家這邊是抽不出人手來的。


    幸運的是,聖門這些人在踏上浩正大洲的時候並沒有有任何的動作。


    選了一處十分偏僻的地段,靠近汪海之邊,距離文氣長城十分遠。


    更不屑與遠伐軍有任何交往,直到趙靖在百法之洲一手覆滅了太極王朝。


    聖門到底打得什麽主意就頗為讓人玩味,一時之間完全摸不著頭腦。


    白義也真沉得住氣,楞是枕兵在側看大戲。


    就算現在儒家和遠伐軍的正麵戰事打完,黑壓壓一片的軍營也不見任何動靜。


    不管是遠伐軍還是路過此地的佛道兩家之人,以及百家修士,就當不存在一般,也沒人上去套個近乎。


    一切都顯得神神秘秘。


    距離最近的是浩正大洲的一個傳承極為久遠的大王朝,大青王朝。


    國祚延綿數千年,算得上浩正大洲裏立國最久也是繁榮昌盛最持久的一個大王朝。


    疆域之大可比百法之洲整個洲都要大,足足占據了浩正大洲三分一的疆域。


    如果說一統百搭之洲三千年的太極王朝是一個大王朝,可論起底蘊比之大青朝還是略顯了不足。


    單單在大青疆域內,就有兩家儒家書院。


    兩家書院的君子賢人差不多都是大青朝的供奉客卿。


    單單隻是上三境的供奉就隨隨便便拉出來十多位,而且當年坐鎮天幕的儒家三十六聖賢當中也有幾位是大青朝掛著供奉的頭銜。


    至於大青王朝為何會在浩正大洲如此鼎盛,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儒家的至聖先師得道之地就在大青疆域之內。


    而至聖一脈的血裔傳承,張氏同樣是大青王朝的子民。


    出了一個儒家聖賢之一的張複禮,每一代的張氏家主都是得到文廟冊封的衍聖公,尊貴至極。


    可以說隻要儒家傳承不斷,張氏永遠都是最榮耀的一族。


    也鑒於大青王朝的底蘊夠深,故而大青疆域裏的文氣長城完全是由大青皇室組織仙家武備來駐守。


    隻是聖門的兵馬枕戈在旁,就算沒有遠伐軍的攻勢和百家修士來此肆虐,依然讓大青王朝中人擔憂。


    生怕聖門突然暴起發難,瞧瞧那鼎盛的陣仗,還有白義趙靖兩人的赫赫威名。


    就憑大青王朝的仙家武備實力不見得就能扛得下來。


    白川是自己孤身而來,沒有帶任何一人。


    畢竟這一次來的目的就是為了籌備和施依依的大婚事宜,再找另外幾個紅顏知己陪著未免就太欠了點。


    不過施依依能如此當麵提出要求,還是讓白川百般欣喜。


    可一想到十一入十後人間不容的情況,又是心底擔憂。


    兩人可是當真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一起長大。


    早些年,自己一直拿她當親妹妹看待,實則並沒有摻雜太多兒女私情的情緒。


    所以也會在宋州城,明知道這丫頭心有所屬在隱晦得表達心中愛慕之意,可自己還是毅然決然得選擇和歐陽妃瑤在一起。


    可人間事就是如此曲折,發生了那麽多事,再到玉隴關,這丫頭遠赴千萬裏之遙趕來助陣,更是沒有一絲羞赧的喊出,白川就是她男人的話。


    這一段情緣孽債注定是這輩子都繞不開了。


    再到定軍山的二十年不離不棄,白川漸漸得在心底已經分不清他和十一之間到底是男女私情多一些,還是如親人般的感覺多一些。


    可不管怎麽說,十一他是離不開了。


    就算入十之後人間不容,他也會想法子留住她。


    因為不久的將來,十一就將是他,白川,明媒正娶的妻子,修煉道路上永不離棄的道侶。


    隻要她有願望,拚盡了老命,都要幫她去完成。


    因為大青王朝這邊沒有地支組人員的入駐,入關上文氣長城還需要提交必要的相關手續才能成行。


    白川索性就下了文氣長城,直接穿梭在內城之間,直奔大青王朝的京師而去。


    姑瑤城,將它稱為浩正大洲最大的一座城池,也不過分。


    相比白川呆過的紋鹿城,可稱一洲之內的人仙之都,何止大出了幾倍。


    文氣之重更是匪夷所思。


    禮聖老爺身為山河築起文氣長城就是采得浩正大洲的文氣而成,整條貫穿一洲的文氣長城幾乎就是以儒家文氣為根基再摻雜浩正之氣。


    所以圍繞著大青王朝的文氣長城是白川見過最渾厚無匹的一段,就算比之大栗王朝那邊的正麵戰場都不遑多讓。


    而知禮書院那邊給出的方案,就是以大青王朝為基礎開辟出第二處中樞,讓儒家多年未設置的文隱官居中調停。


    也就是說,白川這一趟聖門之行走下來,一切都順利無阻的話,當上儒家的文隱官,那他的坐鎮之地就是大青王朝的京師,姑瑤城。


    禦劍落地之後,白川仰望這座集儒家多位聖賢合力打造出來的巨城,感慨萬千。


    因為大戰硝煙四起,姑瑤城僅僅隻是開了一道城門。


    往來的百姓也不多。


    進出城門內外的差不多都是儒家的修士居多,還有一些在浩正大洲落地生根的別家修士,三三兩兩數量不多。


    而這些修士大多行色匆匆,往來之間大多乘風來去。


    畢竟聖門兵馬的大營就設在濱海之邊,這份無形的壓力最是讓人難受。


    城門處也隻有為數不多的凡人守衛,大青王朝這一次幾乎調動了疆域內最精銳的兵馬開撥文氣長城。


    隻要是能戰之兵大多集結於文氣長城內城之下,隨時頂替大戰開啟之時的守衛傷亡。


    可以說在浩正大洲,唯有大青王朝的準備功夫做得最到家。


    其實白川禦劍而來的時候,早有姑瑤城坐鎮的修士發現了端倪。


    直到他落身在城前,很快就有數道人影從城門飛馳而去。


    “敢問仙師可有知禮書院的文書?”


    例行的盤問。


    白川含笑遞出了知禮書院頒發的天幹強圉丁組玉碟。。


    幾位修士隻是一看,大多大驚失色,誠惶誠恐的施禮。


    “恭迎白宗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個大劍仙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菩薩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菩薩乘並收藏我有一個大劍仙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