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王朝,文氣長城之上。


    白川正準備下城往聖門枕兵之地前去,身側是大青朝的諸位供奉。


    其中就有兩位儒家書院的正人君子。


    宋修文依舊還是嘴裏碎碎念,不過白川說這一次聖門之行是知禮書院的意思,這位頑固的老人家就不再唧唧歪歪,可也經不住自個兒碎碎念。


    另外一位正人君子從白川到來就一直黑著臉從沒好轉過,眼見著白川就要下城,這位老人家方才開口。


    而白川也不得不慎重對待。


    因為他的身份不一般,張氏家主,當代衍聖公,張克已!


    論淵源應該是儒家聖賢張複禮的兄長,克己複禮,一脈相傳。


    “白宗主,是否當真要走一行?”


    白川無奈一笑,躬身施禮到:“衍聖公,小子也是受知禮書院所托,不得不硬著頭皮走一趟,如今浩正大洲形勢混亂誰都要來這邊啃儒家一口,有些事不得已而為之,請衍聖公體諒。”


    張克己這會兒倒沒有繼續黑著臉,反而嗬嗬一笑。


    “形勢老夫還看得懂,儒家啊,最多的就是吾等這些隻會耍嘴皮子的人,真要論下場廝殺,各個不頂用,空有一身境界修為,可挨不了別人的打啊。”


    白川無奈一笑,這位衍聖公倒也實在,很有自知之明嘛。


    “隻是儒家走到如今這個地步,反而要向外人求助,更是和魔門聯手,未免太丟了份,老夫還是那句話,能不去就不去,儒家的人死得起,要死可以先死老夫,隻要白宗主一句話,大青王朝所有仙家武備修士都可以下城和魔門廝殺,儒家正道難道還真打不贏這些個邪門歪道?”


    張克己侃侃而言,卻沒料此番話一出,身側的這些大青王朝供奉各個都已經變了臉。


    能生誰願意死?


    也就你這個老頭子活了這麽多年,嫌命長,非要找聖門去死磕,他們這些人巴不得早點把戰事結束掉,好籌謀如何去新天地發展呢。


    白川隻好報以一笑。


    “衍聖公,話是這麽說沒錯,儒家修士就沒有一個拍死的,可大青王朝這麽多百姓,他們該不該死?終有人還是想要圖一份平安,圖一份榮華,儒家,不該是隻有正道,而應該有更多的人情味。”


    “諸位聖賢把大道理都已經講了個通透,目的隻是為了教化世人,小子覺得有時候未免立意過高,難接地氣。”


    “就拿這場戰事來說,從遠伐軍登陸浩正大洲伊始,浩正大洲敢於麵對千軍萬馬之輩層出不窮,說要上文氣長城保家衛國,可有誰曾退卻過?”


    “要說下城廝殺把性命拋諸於腦後,照樣比比皆是。可終歸還是有那麽一些人,他們怕死,他們怕打戰,怕的是不能和家人共聚團圓,衍聖公可有為這些人想過?”


    “一旦和聖門談崩,轉而投向遠伐軍那方,那麽我們儒家會承受多大的壓力?”


    “衍聖公,就算儒家能守得住,打得走這些敵人,可要付出多少無辜的性命,甘願赴死之人死得其所,但那些被強迫走上戰場之輩又該如何訴說心事?”


    麵對白川的一連番反駁,起碼那些大青供奉聽著舒服,本就是這麽個理,能生誰願死,總不能你衍聖公一句話讓不該死的人,全都上去拿命拚吧。


    不過宋修文還要再對白川的話加以反駁的時候,卻被張克己給攔了下來。


    這位當代衍聖公唏噓道:“是老夫想差了,白宗主說得有道理。”


    見著宋修文還有些扭捏,張克己笑道:“修文啊,我們這些人一心想著做學問,雙耳不聞窗外事,就覺得隻要把學問做好了,傳播了下去,天下蒼生都會受我儒家之學的感化,太平盛世,清宴榮華總覺得就在不久的將來會實現。”


    “可事實上又如何?世道民風一天比一天更加的不堪,咱們這些人呐,都沒把學問做得太透太細,想當年至聖先師得道飛升,教化世人那是何等豐功偉業的大功德,可偏偏越到後來,咱們這些後人沒能繼往開來發揚光大反而日趨沒落,又是為何?”


    “儒家這些年走下坡路,在人間界是有目共睹的一事,不是儒家之人學問做差了,而是學問這條路,所有人都走歪了。”


    “以人為本,方是大道,枉吾等貴為儒家正人君子,多活了千年之久,都還沒有白宗主想得透想得細,愧不敢當啊。”


    衍聖公的一席話,說得宋修文也是臉色接連變化。


    是啊。


    要是儒家的學問越做越好,為何會出現眼前這樣的爛局。


    三教立教之時,至聖先師拿到手功德造化最大的治世典學,本就是為儒家之人再造人間大功德為鋪就的一條大路。


    可浮浮沉沉這麽多年,儒家可還有大功德傍身之人出世?


    禮聖為天下立規矩是一樁大功德。


    文聖亞聖關於人性善惡的大爭也是各自有大功德。


    而接下來呢?


    儒家還有什麽值得驕傲的地方可以拿出來顯擺?


    文廟供奉的十聖人,如今又是什麽樣的情況,看一看就知道。


    文聖老爺的金身被憤怒的儒家學子搬出文廟砸個稀碎,還不忘吐幾口唾沫,事到如今方才幡然大物,原來文聖老爺的人性本惡還是有那麽一點點道理的。


    而亞聖老爺提倡的人性本善也不見得就是至理之言。


    而後理聖算是這些年儒家功德傍身最大的一位了,可又如何呢?


    理學一脈終歸還是走上了一條對於普羅大眾略顯苛刻的一途。


    事到如今抨擊理學弊端的儒家學子可不少。


    古聖提倡古學複辟,落了個結局和文聖老爺一樣。


    變聖辛苦半生,對於儒家改革一事也是半途而廢。


    心聖老爺夠風光吧,還是照樣自碎了文廟金身,連本命字都給捏碎。


    再有綜聖和女聖人,可唯獨沒有出來一個至聖先師那般的大聖人,讓儒家一脈徹底走上了一條光明大道。


    儒家有錯,這已經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罷了。


    所以在白川動身之際。


    當代衍聖公張克己,正人君子宋修文齊齊作揖。。


    “儒家未來中興的希望,就在白宗主一人之身,願祝白宗主能為儒家開創一個嶄新的未來。”


    可以不認同,但儒家的未來,不該是如此暮氣沉沉的樣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個大劍仙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菩薩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菩薩乘並收藏我有一個大劍仙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