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涼王後聽說琉璃並未向宋繇夫人提及伴禮夫人的事情後,第一時間趕來琉璃的宮中,詢問緣由。於她,自然是萬分看重沮渠牧健這次的大婚,一方麵自然是因為沮渠牧健目前的處境,正需要一場有大魏背後支撐的和親來脫困。另一方麵,她的確喜歡琉璃,真心希望這一次的大婚能風光些,雖然大婚因著沮渠牧健的孝期諸事從簡。
琉璃早已預知了北涼王後的來意,也早已淡化了心境,隻是安靜地笑了笑,說道:“王後須知,我自然是希望宋夫人做我的伴禮夫人。然而與宋夫人相處一時之後,宋夫人與我話甚投機,我對她,本心裏存了三分敬意,她對我,心底裏也存了幾分真誠。我若是開口,想來她雖為難,卻也不會拒絕。然而將心及心,我便不忍為難她。我寧願自己的大婚上缺失一個伴禮夫人,也不願失去宋夫人心目中對我已存的好感。”
北涼王後立刻明白了琉璃的意思,不由歎了口氣,說道:“你確是個體貼細致能為他人著想的孩子。我明白你的意思。既然你與宋夫人投緣,也是極難得的事情。宋夫人其人,我是知道的,尋常並不是誰隨便就能入她的眼被她另眼相看的。她肯與你交好,實屬難得,外人若是知道,必會對你刮目相看。”
琉璃便笑道:“外人怎麽看我,我倒沒有去想。我隻知道我與宋夫人論茶論得投機,說話說得投緣,人生難得遇到宋夫人這樣聰慧有見地又有人生閱曆的女子,堪為我的老師。我敬且來不及,怎能因一己之私,叫她行為難之事?我知道我多少有些任性,伴禮夫人這麽大的事情,憑自己一個心情,便扔在了一邊。還求母後提點我,除了宋夫人,北涼還有哪家的夫人可以與宋夫人相提並論,頗得聲望的?”
北涼王後聽了琉璃的話,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地說道:“認識了一個宋繇夫人,你沒舍得開口,卻將你自己的胃口養刁了,選個人的標準也拔高了。全北涼,也隻一個宋繇夫人,你跟我要能與她相提並論的人選?除非老天肯再給我一個與宋繇夫人相貌性情一模一樣的人出來。”
琉璃一聽沒有,心裏並不在意,麵上卻做出來幾分失望,說道:“竟然沒有麽?”
北涼王後有些被琉璃輕描淡寫的反問氣得笑了,說道:“聽起來你倒挺失望似地,難道北涼出個宋繇夫人一樣的婦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不說別的,單說宋繇夫人會品茶這一點,全北涼就沒有幾個。你還敢要跟她聲望能相提並論的?這不是誠了心地來為難我嗎?”
琉璃立刻陪笑道:“哪裏敢為難母後。隻是隨口問了一句,沒有非與宋夫人相當而不可的道理。”
北涼王後歎了口氣,說道:“北涼的女子,論武,說起來,個個是個中佼佼者,然而說到文詩書禮,果然漢人的女子才更勝一籌。宋繇夫人知書、達理、通史、知今、懂琴、善棋又兼會茶飲之道。這樣的女子,連我都有些佩服。隻可惜,全北涼,也隻一位宋繇夫人而已。”
琉璃說道:“這麽說來,這伴禮夫人竟是不好找的了。我年輕,不知事,有些任性妄為。然而有一語,不知道該不該問母後,更不知道說出來,是不是大逆不道。我說出來,母後若是覺得我說得有違常理,還請不要生我的氣。”
北涼王後又好氣又好笑地說道:“這個時候你的聰明倒用上了,說話之前先給我挖空,生怕把自己埋了?”
琉璃便笑著說道:“我知道母後疼我,即使我說得不對也不會與我計較。有些話,我也隻敢在母後麵前不加掂量地放肆。”
一下子說得北涼王後軟了心,想起了自己和親遠嫁去了大魏的那個女兒興平公主。異地他鄉,嫁的又是皇宮,又沒有親人在身邊,最怕的,不正是一語不慎,招來禍事麽?
對著琉璃,態底一下子軟了下來,輕聲說道:“傻孩子,有什麽話隻管對我講便是了。我從來拿你是不當外人的,你這般年輕,便遠嫁到這王宮裏來,我對你,隻有疼惜。”
琉璃便輕聲說道:“不知道王宮裏的大婚,是不是一定要有伴禮夫人?”
北涼王後一下子明白了琉璃的意思,有些驚訝地說道:“你還想不要伴禮夫人了不成?大婚上敬的酒,你難道想一人照盤全收?尋常男人也難保不醉,何況你滴酒不沾,沾酒即醉。”
琉璃說道:“俗話說,寧缺毋濫。母後不給我推薦其他夫人,想來是真沒有再夠資格的了。既然如此,我寧願不要伴禮夫人,也省得請的人不能服眾,反而被人事後議論,還邊累涼王大失麵子。”
最後一句話觸了北涼王後的心。她自然知道這場大婚對沮渠牧健有多重要,如果她的兒子不能從這場大婚中得到助力,甚至因為這場大場讓她的兒子被人指點議論,那麽這場大婚對他有什麽意義呢?
北涼王後沉吟了一下,說道:“王宮大婚,也並不是一定要伴禮夫人。我的確知道前朝有王妃在大婚上不設伴禮夫人的,然而卻是因那位王妃酒量太好,尋常男子尚拜下風,她將所有酒都全盤受了。”
琉璃微微一笑,說道:“既然有不要伴禮夫人的先例,我不要伴禮夫人,便不算是破了常禮。至於別人要敬的酒,我是喝酒還是喝茶,並不一定非要他們說了算的,母後,你說是不是?”
北涼王後疑惑地看著琉璃:“大婚上你還想拿茶代酒應對嗎?隻是眾目睽睽,你怎麽個應對法?”
琉璃隻笑,說道:“我還沒有想好。隻是母後相信我,我決不會給涼王丟臉的。”
北涼王後狐疑地看著琉璃。琉璃隻笑不答。
琉璃不想設伴禮夫人事情經由北涼王後之口傳到沮渠牧健耳中,沮渠牧健先是一愣,繼而疑惑地看著北涼王後。
北涼王後便說道:“不設伴禮夫人,我原是帶著疑惑不想同意的。然而一來,這伴禮夫人我們不敢隨便用誰。二來,琉璃說的也並沒有錯。若是以己一時之私勉強宋繇夫人,她應了一時,也許會在心裏怨上一世。宋繇是你的股肱之臣,得力幫手,為一個伴禮夫人使你和他生了隔閡,原也是不應該的事情。何況宋繇夫人與琉璃難得投機,琉璃上門的來意她必是清楚的,琉璃閉口不求,她必也是疑惑的。等她清楚了琉璃的心意,也必是感動的。琉璃表麵上看是失了一個伴禮夫人,然而實際了,卻會深獲宋繇夫人信服。以後長長的時間裏,隻要兩人不起嫌隙,外麵諸人看著她們日漸親密,也會在心裏忌憚三分,畢竟宋繇是你的左右手。”
沮渠牧健聽完北涼王後的話後,沉默片刻,開口說道:“母後說的,自然十分有道理。隻是琉璃若不設伴禮夫人,這大婚可不好過。她那點酒量母後也是知道的。至時候真在大婚上醉得爛死,才更會叫人背後議論。我隻怕別人更會說請不出伴禮夫人,所以才勉強上陣。”
北涼王後沉吟一下,說道:“我覺得琉璃那孩子年紀雖輕,處事卻是極穩的,心思又是周到的。你所想,未必她沒有想到,想來她早已有了應對的法兒,所以才敢對我說不敢伴禮夫人。”
沮渠牧健說道:“母後知道這場大婚於我意味著什麽,於北涼意味著什麽。我怎敢輕易放手讓琉璃胡鬧,毀了好好一場大婚,對我對北涼,都不利?”
北涼王後心裏雖然願意相信琉璃,然而更心疼的,當然是自己的兒子,何況這大婚,係著沮渠牧健和北涼的命運走向。有些遲疑地說道:“或者你和琉璃談一談。她年紀還小,你語氣多少溫和些。我看她是個知輕重的孩子,並不是真正的任性妄為。你也聽一聽她的思量。”
沮渠牧健微皺了一下眉頭,說道:“她不想設伴禮夫人,不找我想辦法,也不與我商量,不是母後問起,竟是要自作主張的樣子。我隻怕若是縱容了她這一次,便會助長她的脾性,以後不知道她還會做出什麽事情來。”
北涼王後便沒有說話。她本心裏,並不覺得琉璃是個會被縱容得無法無天的孩子。然而她是不會因為一個外人對自己的兒子反駁的。她下意識選擇了沉默,想著兒子願意去敲打一番,便去敲打一番是了。高公雖教女有方,然而寵女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琉璃心裏有了主張並不想著去請示,而是先自己拿了主意。她不敢說這樣的性情到底是好還是壞,然而既然兒子有了擔憂,她便沒有再為琉璃辯解。畢竟她了解自己的兒子,卻並不真正了解琉璃。
沮渠牧健思索著怎樣委婉又不失敲打地跟琉璃提一提伴禮夫人的事情時,宋繇從大魏返回了。不僅帶回了大魏為他和琉璃的大婚加諸的封號,再帶回了大魏的使臣。
琉璃早已預知了北涼王後的來意,也早已淡化了心境,隻是安靜地笑了笑,說道:“王後須知,我自然是希望宋夫人做我的伴禮夫人。然而與宋夫人相處一時之後,宋夫人與我話甚投機,我對她,本心裏存了三分敬意,她對我,心底裏也存了幾分真誠。我若是開口,想來她雖為難,卻也不會拒絕。然而將心及心,我便不忍為難她。我寧願自己的大婚上缺失一個伴禮夫人,也不願失去宋夫人心目中對我已存的好感。”
北涼王後立刻明白了琉璃的意思,不由歎了口氣,說道:“你確是個體貼細致能為他人著想的孩子。我明白你的意思。既然你與宋夫人投緣,也是極難得的事情。宋夫人其人,我是知道的,尋常並不是誰隨便就能入她的眼被她另眼相看的。她肯與你交好,實屬難得,外人若是知道,必會對你刮目相看。”
琉璃便笑道:“外人怎麽看我,我倒沒有去想。我隻知道我與宋夫人論茶論得投機,說話說得投緣,人生難得遇到宋夫人這樣聰慧有見地又有人生閱曆的女子,堪為我的老師。我敬且來不及,怎能因一己之私,叫她行為難之事?我知道我多少有些任性,伴禮夫人這麽大的事情,憑自己一個心情,便扔在了一邊。還求母後提點我,除了宋夫人,北涼還有哪家的夫人可以與宋夫人相提並論,頗得聲望的?”
北涼王後聽了琉璃的話,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地說道:“認識了一個宋繇夫人,你沒舍得開口,卻將你自己的胃口養刁了,選個人的標準也拔高了。全北涼,也隻一個宋繇夫人,你跟我要能與她相提並論的人選?除非老天肯再給我一個與宋繇夫人相貌性情一模一樣的人出來。”
琉璃一聽沒有,心裏並不在意,麵上卻做出來幾分失望,說道:“竟然沒有麽?”
北涼王後有些被琉璃輕描淡寫的反問氣得笑了,說道:“聽起來你倒挺失望似地,難道北涼出個宋繇夫人一樣的婦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不說別的,單說宋繇夫人會品茶這一點,全北涼就沒有幾個。你還敢要跟她聲望能相提並論的?這不是誠了心地來為難我嗎?”
琉璃立刻陪笑道:“哪裏敢為難母後。隻是隨口問了一句,沒有非與宋夫人相當而不可的道理。”
北涼王後歎了口氣,說道:“北涼的女子,論武,說起來,個個是個中佼佼者,然而說到文詩書禮,果然漢人的女子才更勝一籌。宋繇夫人知書、達理、通史、知今、懂琴、善棋又兼會茶飲之道。這樣的女子,連我都有些佩服。隻可惜,全北涼,也隻一位宋繇夫人而已。”
琉璃說道:“這麽說來,這伴禮夫人竟是不好找的了。我年輕,不知事,有些任性妄為。然而有一語,不知道該不該問母後,更不知道說出來,是不是大逆不道。我說出來,母後若是覺得我說得有違常理,還請不要生我的氣。”
北涼王後又好氣又好笑地說道:“這個時候你的聰明倒用上了,說話之前先給我挖空,生怕把自己埋了?”
琉璃便笑著說道:“我知道母後疼我,即使我說得不對也不會與我計較。有些話,我也隻敢在母後麵前不加掂量地放肆。”
一下子說得北涼王後軟了心,想起了自己和親遠嫁去了大魏的那個女兒興平公主。異地他鄉,嫁的又是皇宮,又沒有親人在身邊,最怕的,不正是一語不慎,招來禍事麽?
對著琉璃,態底一下子軟了下來,輕聲說道:“傻孩子,有什麽話隻管對我講便是了。我從來拿你是不當外人的,你這般年輕,便遠嫁到這王宮裏來,我對你,隻有疼惜。”
琉璃便輕聲說道:“不知道王宮裏的大婚,是不是一定要有伴禮夫人?”
北涼王後一下子明白了琉璃的意思,有些驚訝地說道:“你還想不要伴禮夫人了不成?大婚上敬的酒,你難道想一人照盤全收?尋常男人也難保不醉,何況你滴酒不沾,沾酒即醉。”
琉璃說道:“俗話說,寧缺毋濫。母後不給我推薦其他夫人,想來是真沒有再夠資格的了。既然如此,我寧願不要伴禮夫人,也省得請的人不能服眾,反而被人事後議論,還邊累涼王大失麵子。”
最後一句話觸了北涼王後的心。她自然知道這場大婚對沮渠牧健有多重要,如果她的兒子不能從這場大婚中得到助力,甚至因為這場大場讓她的兒子被人指點議論,那麽這場大婚對他有什麽意義呢?
北涼王後沉吟了一下,說道:“王宮大婚,也並不是一定要伴禮夫人。我的確知道前朝有王妃在大婚上不設伴禮夫人的,然而卻是因那位王妃酒量太好,尋常男子尚拜下風,她將所有酒都全盤受了。”
琉璃微微一笑,說道:“既然有不要伴禮夫人的先例,我不要伴禮夫人,便不算是破了常禮。至於別人要敬的酒,我是喝酒還是喝茶,並不一定非要他們說了算的,母後,你說是不是?”
北涼王後疑惑地看著琉璃:“大婚上你還想拿茶代酒應對嗎?隻是眾目睽睽,你怎麽個應對法?”
琉璃隻笑,說道:“我還沒有想好。隻是母後相信我,我決不會給涼王丟臉的。”
北涼王後狐疑地看著琉璃。琉璃隻笑不答。
琉璃不想設伴禮夫人事情經由北涼王後之口傳到沮渠牧健耳中,沮渠牧健先是一愣,繼而疑惑地看著北涼王後。
北涼王後便說道:“不設伴禮夫人,我原是帶著疑惑不想同意的。然而一來,這伴禮夫人我們不敢隨便用誰。二來,琉璃說的也並沒有錯。若是以己一時之私勉強宋繇夫人,她應了一時,也許會在心裏怨上一世。宋繇是你的股肱之臣,得力幫手,為一個伴禮夫人使你和他生了隔閡,原也是不應該的事情。何況宋繇夫人與琉璃難得投機,琉璃上門的來意她必是清楚的,琉璃閉口不求,她必也是疑惑的。等她清楚了琉璃的心意,也必是感動的。琉璃表麵上看是失了一個伴禮夫人,然而實際了,卻會深獲宋繇夫人信服。以後長長的時間裏,隻要兩人不起嫌隙,外麵諸人看著她們日漸親密,也會在心裏忌憚三分,畢竟宋繇是你的左右手。”
沮渠牧健聽完北涼王後的話後,沉默片刻,開口說道:“母後說的,自然十分有道理。隻是琉璃若不設伴禮夫人,這大婚可不好過。她那點酒量母後也是知道的。至時候真在大婚上醉得爛死,才更會叫人背後議論。我隻怕別人更會說請不出伴禮夫人,所以才勉強上陣。”
北涼王後沉吟一下,說道:“我覺得琉璃那孩子年紀雖輕,處事卻是極穩的,心思又是周到的。你所想,未必她沒有想到,想來她早已有了應對的法兒,所以才敢對我說不敢伴禮夫人。”
沮渠牧健說道:“母後知道這場大婚於我意味著什麽,於北涼意味著什麽。我怎敢輕易放手讓琉璃胡鬧,毀了好好一場大婚,對我對北涼,都不利?”
北涼王後心裏雖然願意相信琉璃,然而更心疼的,當然是自己的兒子,何況這大婚,係著沮渠牧健和北涼的命運走向。有些遲疑地說道:“或者你和琉璃談一談。她年紀還小,你語氣多少溫和些。我看她是個知輕重的孩子,並不是真正的任性妄為。你也聽一聽她的思量。”
沮渠牧健微皺了一下眉頭,說道:“她不想設伴禮夫人,不找我想辦法,也不與我商量,不是母後問起,竟是要自作主張的樣子。我隻怕若是縱容了她這一次,便會助長她的脾性,以後不知道她還會做出什麽事情來。”
北涼王後便沒有說話。她本心裏,並不覺得琉璃是個會被縱容得無法無天的孩子。然而她是不會因為一個外人對自己的兒子反駁的。她下意識選擇了沉默,想著兒子願意去敲打一番,便去敲打一番是了。高公雖教女有方,然而寵女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琉璃心裏有了主張並不想著去請示,而是先自己拿了主意。她不敢說這樣的性情到底是好還是壞,然而既然兒子有了擔憂,她便沒有再為琉璃辯解。畢竟她了解自己的兒子,卻並不真正了解琉璃。
沮渠牧健思索著怎樣委婉又不失敲打地跟琉璃提一提伴禮夫人的事情時,宋繇從大魏返回了。不僅帶回了大魏為他和琉璃的大婚加諸的封號,再帶回了大魏的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