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昨晚與琉璃用過晚飯,那孩子,可討你喜歡?”
北涼王後問沮渠牧健。
沮渠牧健略略思索了一下,並不正麵回答北涼王後的話,隻是答道:“她年紀雖小,甚有心思。然而也多少帶著些孩子氣,想來不是個肯循規蹈矩的。大魏都傳高公寵女,隻有過之,而無不及。她這樣的性情,原也並不奇怪。然而看她對母後頗有孝心,也頗懂哄母後開心,母後若喜歡她,叫她多陪陪母後也無不可。”
北涼王後看了看沮渠牧健,說道:“我知道你對琉璃,多有防備。朝政的事情,我不懂,也不會摻和。你有你的思量,心中大業,多於兒女情長。然而我也有女兒,你也有親妹,一樣的年紀,和親去了大魏。思己及人,那孩子,我心裏是真疼惜。她再有心思,才十三歲餘,心思能多過你?年紀小有年紀小的好處,我看她心地卻是好得很,麵上看著也頗識大體。你慢慢地教她,三年五年,你們有的時候慢慢相處。”
沮渠牧健說道:“母後說的是。”
北涼王後說道:“敬愛在的時候,你敬她多於喜愛。那是個萬事都在心裏存著藏著的,從來讓人猜不透她的好惡。而這一個,卻仿佛所有的心思都在臉上寫著一般,一點都不掩藏自己的喜怒。要說這王妃的位子,自然是敬愛比琉璃合適。然而事態如此,如今既然求娶了琉璃,就不要時時拿她和敬愛比較。”
沮渠牧健連忙說道:“兒子不敢。”
北涼王後說道:“琉璃入住王宮的當晚,熾玉曾無禮入宮挑釁,後來卻狼狽而出。想來那事你也聽說了的。她若是存了心思,想在這王宮裏籠絡人,便該對熾玉客氣萬分,百般容忍。敬愛在宮裏的那幾年,都未曾與熾玉翻過臉,琉璃入宮的當晚,便敢給熾玉難堪,並不是存了心思的人該做的事情。”
沮渠牧健說道:“她年紀小,想不了那麽深。且母後也說了,她心地甚好,且高公教女,寵愛有之,絕無慣縱。兒子之所以求娶她,而不是大魏的公主,正是考慮了這一層。母後喜歡她,隻管召她到跟前說話便是。”
兩人正說著話,外麵赤珍進來,稟道:“王後,涼王,王妃宮裏的飛霞剛剛來過,說王妃今日得了數尾魚,請王後記得午飯去那邊用。”
北涼王後和沮渠牧健齊齊一愣。
沮渠牧健略一思忖,問道:“那魚是何處得來的?”
赤珍說道:“說是叔孫將軍今日進宮麵見王妃,魚便是叔孫將軍送來的。王妃親自往廚房裏去了,說做得好了,大家都有份嚐。”
沮渠牧健說道:“昨日下麵人報說,叔孫恭昨日曾城外騎馬行走了一圈。那魚想來是城外水塘中撈的。昨日撈了魚,今日便往宮裏送,是想叫琉璃拿魚來試探我對他探查北涼地形的態度麽?也太明目張膽了些。”
北涼王後說道:“叔孫恭也許別有心思,琉璃未必,否則何必做得如此明顯又如此性急?我看她還是孩子心性,得了好東西,自然想著大家分享。”
沮渠牧健不置可否,隻說道:“母後喜歡,我陪母後便過去嚐一嚐那魚做得滋味如何。”
北涼王後說道:“你處理完了事情,便該去琉璃宮裏坐坐去。她未及大婚,便住以王妃的身份住到宮裏,原也是為了堵外麵那些人的嘴。既然如此,你至少麵上,更該做得殷勤些,多多到她那裏走動走動。”
沮渠牧健便說道:“母後既然說了,咱們這便過去坐坐吧。”
北涼王後便喊了赤珍和曲珍,沮渠牧健帶了兩名貼身侍從,外麵已備了羊車,車上支著油氈做的遮陽蓬,沮渠牧健陪著北涼王後坐了上去,起身往琉璃那邊宮裏去。
赤珍貼心地為北涼王後拿了當日琉璃送的那片團席送到羊車上,為北涼王後鋪了。
沮渠看見,有些好笑地說道:“這席子真有那般好,母後倒離不得身了?”
北涼王後說道:“這席子做得精巧,隔熱隔汗,確是舒爽。且難得琉璃一片心意,帶在身邊,時時用著,叫她看見,心裏也歡喜。”
沮渠牧健心裏微愣了一下,有些警醒地想,這才幾日,母後竟然如此喜歡琉璃了不成?到底是她心思深,手腕高,還是真得一派天真得了母後歡心?
沮渠牧健愣神的工夫,北涼王後便是明了了他的心思。心裏歎了口氣,說道:“那孩子和興平一般大的年紀,都是承歡父母膝下被父母疼愛的孩子,我隻一看見她,便想起了興平。總想著,我善待了別人的女兒,別人便會善待我的女兒。何況琉璃確是個討人喜歡的孩子。”
沮渠牧健便說道:“母後的心,兒子懂。”
北涼王後心裏歎口氣,知道他並不懂。跟他父王一樣,一個位子上坐久了,心思便不一樣了。不是人變了,而是想法變了,看事情的角度早已不一樣了。
羊車行得緩慢,然而琉璃住的宮室卻也並不遠。一時到了宮門外,守門的宮女一見是涼王和北涼王後,急忙行禮問安,將兩人往裏麵迎。
沮渠牧健和北涼王後往宮門裏一進,便聞到一股炸魚蒸魚燉魚的味道。這味道甚是鮮香濃鬱,北涼王後深吸了兩口氣,忍不住笑問道:“你們王妃這是得了多少魚,中午這飯難不成要做成全魚宴了不成?”
引路的宮女笑著回道:“王妃因得了數尾魚,便想著大家都嚐嚐鮮,索性叫人都收拾了要做出來。”
這邊說著話,得了宮女火急報信的琉璃帶著人便迎了出來。明顯是從廚房裏過來的,沒有來得及換衣服,到沮渠牧健和北涼王後幾步遠的地方,便聞到一股煙火氣。
人到了幾步遠的地方,卻是不肯再往前走了,蹲身行禮,開口說道:“涼王和王後不要怪罪我失儀,因急著出迎,未來得及換衣服。”
沮渠牧健笑著問道:“母後正想問,你中午難不成要做成全魚宴不成?”
琉璃帶著尷尬的表情,訕笑了一下,然後說道:“原來隻想叫月滿做一道拿手的蒸魚出來,誰知道月滿做得起了興致,要炸要煮要燉……”
北涼王後失笑道:“月滿那丫頭我知道,也是個癡人。一旦知道誰會做自己不會做的精致菜品,上了癮一般地要學要做。怪不得你。她做得多了,咱們便多吃幾道。”
琉璃聽了,高興地說道:“母後說的是。涼王和母後快請進。待我換了衣服再跟涼王和母後說話。”
沮渠牧健看了看琉璃,悠悠地說道:“換不換都沒有差別。一會兒坐到餐席上,不照樣一身是魚香味?”
北涼王後聽得哈哈一笑。覺得真是多年未曾聽兒子跟人這樣調侃誰了。
琉璃得了沮渠牧健調侃,下意識要反駁,張了張口,想到眼前的涼王到底不是崔浩,默默地又收了口,啞著聲音沒有說話。
沮渠牧健看琉璃竟然沒有出口反駁,多少有些意外。照昨晚他了解的琉璃,她可不是個肯嘴上吃虧的。且有什麽心思也不吝於瞞著。
笑了笑,扶著北涼王後,說道:“母後,咱們且先進去等開席便是了。”
琉璃換了衣服出來,沮渠牧健和北涼王後正喝著聶阿姆上的茶。因著北涼人多喝油茶,多喝不慣漢人的茶,隻覺口苦,聶阿姆便將這茶用蜂蜜調了,又因著天氣熱,特意拿涼水鎮涼了端來的。喝在嘴裏清涼去熱,倒是愜意。
北涼和大魏,原都是遊牧而生,生活自然沒有漢人精致。雖然北涼建國後,北涼王宮也是一派的榮華富貴,然而要說生活精致講究,到底比漢人遜色了許多。
北涼王後便對出來的琉璃說道:“我年輕的時候,常聽父輩們提到漢人的文化建築,提到漢人在南部生活得是何等愜意和舒適。遺憾此生都未有機會到漢人的土地上去看一看。”
琉璃便笑著說道:“大魏建國已有數年,許多人卻還在堅持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習慣,不肯被漢化。可見各個文化有各個文化的好處,多數人還是戀舊心切。我在大魏生活了十年,不一樣沒有學會騎馬射箭?聽說北涼的女孩能喝酒像個漢子,我卻是個滴酒不能沾的。”
北涼王後立刻笑道:“喝酒不當什麽,我一樣不沾酒。”
琉璃立刻高興起來:“我原來還以為不沾酒會被人笑話。王後這樣一說,我卻是大大地放心了。”
北涼王後笑道:“笑話倒不會。隻是滴酒不沾沾酒即醉的話,卻會吃些虧倒是真的。”
琉璃隨口說道:“我不喝酒,總不會有人強灌。”
北涼王後便知道琉璃沒有聽懂自己的意思,隻是抿嘴笑了笑,不說話。
沮渠牧健便慢悠悠開口說道:“北涼曆來有新婚當日新婚娘子為夫君奉烈酒,夫妻隻飲的習俗。酒量不敵的那個,是要被鬧婚的捉弄的。”
琉璃一呆:“居然有這風俗?月滿並沒有說起……”
沮渠牧健說道:“她定也沒有說起,大婚當日,新婚娘子,要隨著夫君捧著酒,一一敬過族裏長輩,每敬必飲……”
北涼王後問沮渠牧健。
沮渠牧健略略思索了一下,並不正麵回答北涼王後的話,隻是答道:“她年紀雖小,甚有心思。然而也多少帶著些孩子氣,想來不是個肯循規蹈矩的。大魏都傳高公寵女,隻有過之,而無不及。她這樣的性情,原也並不奇怪。然而看她對母後頗有孝心,也頗懂哄母後開心,母後若喜歡她,叫她多陪陪母後也無不可。”
北涼王後看了看沮渠牧健,說道:“我知道你對琉璃,多有防備。朝政的事情,我不懂,也不會摻和。你有你的思量,心中大業,多於兒女情長。然而我也有女兒,你也有親妹,一樣的年紀,和親去了大魏。思己及人,那孩子,我心裏是真疼惜。她再有心思,才十三歲餘,心思能多過你?年紀小有年紀小的好處,我看她心地卻是好得很,麵上看著也頗識大體。你慢慢地教她,三年五年,你們有的時候慢慢相處。”
沮渠牧健說道:“母後說的是。”
北涼王後說道:“敬愛在的時候,你敬她多於喜愛。那是個萬事都在心裏存著藏著的,從來讓人猜不透她的好惡。而這一個,卻仿佛所有的心思都在臉上寫著一般,一點都不掩藏自己的喜怒。要說這王妃的位子,自然是敬愛比琉璃合適。然而事態如此,如今既然求娶了琉璃,就不要時時拿她和敬愛比較。”
沮渠牧健連忙說道:“兒子不敢。”
北涼王後說道:“琉璃入住王宮的當晚,熾玉曾無禮入宮挑釁,後來卻狼狽而出。想來那事你也聽說了的。她若是存了心思,想在這王宮裏籠絡人,便該對熾玉客氣萬分,百般容忍。敬愛在宮裏的那幾年,都未曾與熾玉翻過臉,琉璃入宮的當晚,便敢給熾玉難堪,並不是存了心思的人該做的事情。”
沮渠牧健說道:“她年紀小,想不了那麽深。且母後也說了,她心地甚好,且高公教女,寵愛有之,絕無慣縱。兒子之所以求娶她,而不是大魏的公主,正是考慮了這一層。母後喜歡她,隻管召她到跟前說話便是。”
兩人正說著話,外麵赤珍進來,稟道:“王後,涼王,王妃宮裏的飛霞剛剛來過,說王妃今日得了數尾魚,請王後記得午飯去那邊用。”
北涼王後和沮渠牧健齊齊一愣。
沮渠牧健略一思忖,問道:“那魚是何處得來的?”
赤珍說道:“說是叔孫將軍今日進宮麵見王妃,魚便是叔孫將軍送來的。王妃親自往廚房裏去了,說做得好了,大家都有份嚐。”
沮渠牧健說道:“昨日下麵人報說,叔孫恭昨日曾城外騎馬行走了一圈。那魚想來是城外水塘中撈的。昨日撈了魚,今日便往宮裏送,是想叫琉璃拿魚來試探我對他探查北涼地形的態度麽?也太明目張膽了些。”
北涼王後說道:“叔孫恭也許別有心思,琉璃未必,否則何必做得如此明顯又如此性急?我看她還是孩子心性,得了好東西,自然想著大家分享。”
沮渠牧健不置可否,隻說道:“母後喜歡,我陪母後便過去嚐一嚐那魚做得滋味如何。”
北涼王後說道:“你處理完了事情,便該去琉璃宮裏坐坐去。她未及大婚,便住以王妃的身份住到宮裏,原也是為了堵外麵那些人的嘴。既然如此,你至少麵上,更該做得殷勤些,多多到她那裏走動走動。”
沮渠牧健便說道:“母後既然說了,咱們這便過去坐坐吧。”
北涼王後便喊了赤珍和曲珍,沮渠牧健帶了兩名貼身侍從,外麵已備了羊車,車上支著油氈做的遮陽蓬,沮渠牧健陪著北涼王後坐了上去,起身往琉璃那邊宮裏去。
赤珍貼心地為北涼王後拿了當日琉璃送的那片團席送到羊車上,為北涼王後鋪了。
沮渠看見,有些好笑地說道:“這席子真有那般好,母後倒離不得身了?”
北涼王後說道:“這席子做得精巧,隔熱隔汗,確是舒爽。且難得琉璃一片心意,帶在身邊,時時用著,叫她看見,心裏也歡喜。”
沮渠牧健心裏微愣了一下,有些警醒地想,這才幾日,母後竟然如此喜歡琉璃了不成?到底是她心思深,手腕高,還是真得一派天真得了母後歡心?
沮渠牧健愣神的工夫,北涼王後便是明了了他的心思。心裏歎了口氣,說道:“那孩子和興平一般大的年紀,都是承歡父母膝下被父母疼愛的孩子,我隻一看見她,便想起了興平。總想著,我善待了別人的女兒,別人便會善待我的女兒。何況琉璃確是個討人喜歡的孩子。”
沮渠牧健便說道:“母後的心,兒子懂。”
北涼王後心裏歎口氣,知道他並不懂。跟他父王一樣,一個位子上坐久了,心思便不一樣了。不是人變了,而是想法變了,看事情的角度早已不一樣了。
羊車行得緩慢,然而琉璃住的宮室卻也並不遠。一時到了宮門外,守門的宮女一見是涼王和北涼王後,急忙行禮問安,將兩人往裏麵迎。
沮渠牧健和北涼王後往宮門裏一進,便聞到一股炸魚蒸魚燉魚的味道。這味道甚是鮮香濃鬱,北涼王後深吸了兩口氣,忍不住笑問道:“你們王妃這是得了多少魚,中午這飯難不成要做成全魚宴了不成?”
引路的宮女笑著回道:“王妃因得了數尾魚,便想著大家都嚐嚐鮮,索性叫人都收拾了要做出來。”
這邊說著話,得了宮女火急報信的琉璃帶著人便迎了出來。明顯是從廚房裏過來的,沒有來得及換衣服,到沮渠牧健和北涼王後幾步遠的地方,便聞到一股煙火氣。
人到了幾步遠的地方,卻是不肯再往前走了,蹲身行禮,開口說道:“涼王和王後不要怪罪我失儀,因急著出迎,未來得及換衣服。”
沮渠牧健笑著問道:“母後正想問,你中午難不成要做成全魚宴不成?”
琉璃帶著尷尬的表情,訕笑了一下,然後說道:“原來隻想叫月滿做一道拿手的蒸魚出來,誰知道月滿做得起了興致,要炸要煮要燉……”
北涼王後失笑道:“月滿那丫頭我知道,也是個癡人。一旦知道誰會做自己不會做的精致菜品,上了癮一般地要學要做。怪不得你。她做得多了,咱們便多吃幾道。”
琉璃聽了,高興地說道:“母後說的是。涼王和母後快請進。待我換了衣服再跟涼王和母後說話。”
沮渠牧健看了看琉璃,悠悠地說道:“換不換都沒有差別。一會兒坐到餐席上,不照樣一身是魚香味?”
北涼王後聽得哈哈一笑。覺得真是多年未曾聽兒子跟人這樣調侃誰了。
琉璃得了沮渠牧健調侃,下意識要反駁,張了張口,想到眼前的涼王到底不是崔浩,默默地又收了口,啞著聲音沒有說話。
沮渠牧健看琉璃竟然沒有出口反駁,多少有些意外。照昨晚他了解的琉璃,她可不是個肯嘴上吃虧的。且有什麽心思也不吝於瞞著。
笑了笑,扶著北涼王後,說道:“母後,咱們且先進去等開席便是了。”
琉璃換了衣服出來,沮渠牧健和北涼王後正喝著聶阿姆上的茶。因著北涼人多喝油茶,多喝不慣漢人的茶,隻覺口苦,聶阿姆便將這茶用蜂蜜調了,又因著天氣熱,特意拿涼水鎮涼了端來的。喝在嘴裏清涼去熱,倒是愜意。
北涼和大魏,原都是遊牧而生,生活自然沒有漢人精致。雖然北涼建國後,北涼王宮也是一派的榮華富貴,然而要說生活精致講究,到底比漢人遜色了許多。
北涼王後便對出來的琉璃說道:“我年輕的時候,常聽父輩們提到漢人的文化建築,提到漢人在南部生活得是何等愜意和舒適。遺憾此生都未有機會到漢人的土地上去看一看。”
琉璃便笑著說道:“大魏建國已有數年,許多人卻還在堅持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習慣,不肯被漢化。可見各個文化有各個文化的好處,多數人還是戀舊心切。我在大魏生活了十年,不一樣沒有學會騎馬射箭?聽說北涼的女孩能喝酒像個漢子,我卻是個滴酒不能沾的。”
北涼王後立刻笑道:“喝酒不當什麽,我一樣不沾酒。”
琉璃立刻高興起來:“我原來還以為不沾酒會被人笑話。王後這樣一說,我卻是大大地放心了。”
北涼王後笑道:“笑話倒不會。隻是滴酒不沾沾酒即醉的話,卻會吃些虧倒是真的。”
琉璃隨口說道:“我不喝酒,總不會有人強灌。”
北涼王後便知道琉璃沒有聽懂自己的意思,隻是抿嘴笑了笑,不說話。
沮渠牧健便慢悠悠開口說道:“北涼曆來有新婚當日新婚娘子為夫君奉烈酒,夫妻隻飲的習俗。酒量不敵的那個,是要被鬧婚的捉弄的。”
琉璃一呆:“居然有這風俗?月滿並沒有說起……”
沮渠牧健說道:“她定也沒有說起,大婚當日,新婚娘子,要隨著夫君捧著酒,一一敬過族裏長輩,每敬必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