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用過早飯,宮女進來報說,叔孫恭外麵求見。琉璃立刻讓人傳請。
聶阿姆對琉璃說道:“想來是為王妃大婚的事情。他向來做事是個細致的,雖然知道涼王早已跟王妃提及,必要親自來跟王妃交待一下。”
叔孫恭果然是為涼王和琉璃的大婚來的。先叫人抬著一筐魚進來。
“在姑臧城外的水塘裏抓的。這魚十分鮮美,因此帶了一筐過來給王妃。”
琉璃看那筐裏的魚,都是身子發白,身形細長的樣子,通身光滑,反射著晶亮,不見一隻鱗片。
有些奇怪地說道:“隻聽說北涼地處偏僻,些許荒涼,城外竟然有水塘也是奇了。”
叔孫恭說道:“確有水塘。昨日信步騎馬走了走,在城外看到的。一時性起,抓了許多魚回來。昨晚做了一尾,味道鮮美異常,因此才帶了過來給王妃。”
琉璃便好奇問道:“那水塘,是人工挖製的不成?”
叔孫恭說道:“這個不得而知。原隻知道北涼遍地黃土,那水塘裏卻是有水有草有魚,即便真是人工挖製,想來也是挖了數年的。跟在我身邊的使者也說不清那水塘是何時成形,隻說已有數年之久。”
琉璃便問道:“挖了數年,那水塘裏的水竟然不會幹涸滲漏,除非下麵有暗河水道吧?”
叔孫恭笑了笑,說道:“以後王妃哪一日有了興致,可以探一探也使得的。”
琉璃笑了笑,便沒有說話。
北涼的情報據說做得十分嚴密。據大魏又遠,從前又多動蕩,因此大魏對北涼的真實地貌知之甚少。叔孫恭這一路送她過來,原也是元韜存了要了解北涼地形的心思。目前看來,所獲不大。一則他們一來便碰上了北涼王過世的事情,叔孫恭總要充一充鄰國友好的樣子,日日前來拜祭,便沒有騰開時間。二則,兩國現在雖然麵上和親,做得一派親近和好的樣子,其實許多事情都敏感得很,他總不能開口便問身邊人北涼的地形地貌這些易讓人生疑心的敏感話題。
於琉璃自己,叔孫恭都不好問的話題,她自然是不想開口問的。元韜不管對北涼存著怎樣的打算,她之所以願意和親,一大半是因為不想讓阿爹成為眾矢之的。
叔孫恭大約也知道琉璃的心思。知道琉璃之所以肯和親,絕對不是幫元韜傳遞北涼的各種情報。來之前元韜原也叮囑過他,琉璃在北涼想做什麽不想做什麽,一切隻憑她喜歡,不要強求。
於是跟琉璃說起大婚的事情。
“……因涼王守孝製,大婚不得不從簡。然而涼王派了宋繇親到大魏為王妃討封號,如此低姿態,看起來對王妃實有重視之意。大婚之前,王妃一應所需,自會安排專人為王妃置辦,王妃不須操心任何事情,隻需養繼精神便是。”
琉璃說道:“我年紀小,這些事情都不懂。一切由兄長作主便是。兄長且為我辛苦些許時日,等兄長走後,我好感念兄長對我的一番照顧。”
叔孫恭:“……”
這個時候琉璃還是從前一樣的嘴貧愛開玩笑,不知道她心裏究竟是不是如表現出來的這般輕鬆快樂。
他心裏是心疼琉璃的,從前被家裏千寵萬寵地捧在手心,一朝便是和親遠嫁,舉目無親。何況年紀實在是小。
由不住放溫和了表情,問道:“王妃有什麽想要置辦又不好開口的,隻管跟我說。”
琉璃認真想了一下,然而笑了笑,輕聲說道:“現在沒有什麽想要置辦的。我也不知道要置辦什麽。總之兄長心細周到,想來事事都會為我想到。”
這不操心的性子也是沒誰了。
叔孫恭卻是心裏發酸,對聶阿姆說道:“大婚之前,但凡王妃和阿姆有想來的東西要置辦,阿姆隻管派人傳話給我便是。”
聶阿姆說道:“我記下了。大婚的事情,有勞將軍多操心。”
叔孫恭說道:“照理大婚之前王妃應該以公主的身份下榻行館。然而北涼王新喪,事發突然,宮裏需要公主以王妃的身份坐鎮,因此不得已讓王妃提前入了王宮。先入再出,不甚吉利,因此王妃大婚,便隻能從這宮裏上轎,過到涼王的寢殿了。”
琉璃說道:“這些都算不上什麽。兄長不用擔心。”
叔孫恭又坐了片刻,再叮囑兩句,到底是在王宮,不宜久留,便告辭走了。
聶阿姆送了叔孫恭回來,便看見琉璃望著那一筐魚發愣。上前兩步,說道:“這魚吃著是鮮美,聞著好大的魚腥氣。王妃也不怕薰得慌,這麽大的魚腥味兒,你這竟是沒有發覺嗎?”
琉璃抬起頭來,看著聶阿姆說道:“兄長特意送了這一大筐魚來,咱們難道不該好好做一頓,各宮裏都分一些嗎?”
聶阿姆聽得一愣,想到了什麽事情,幾步走了過來,低聲對琉璃說道:“王妃,我們如今是在北涼王宮,做事情不比從前隨性。萬事做之前可要前後思量好好斟酌一番才是。我們無心,未必他人無意。這一筐魚若是送出雲,別人想什麽且不說,王後會怎樣想?涼王會怎樣想?會不會覺得我們有意試探?”
琉璃看著聶阿姆,說道:“也許兄長正是個這意思呢?如果我們現在隻是送一筐魚涼王和王後便對我們大起疑心,日後我們怕是什麽事情都做不得了。恐怕什麽都不做都會招來猜忌。兄長的用心是為我好,俗話說不破不立。趁著兄長在這裏,他們想猜忌什麽,隻管跟兄長當麵鑼對麵鼓雲,省得日後兄長回了大魏,咱們被人憑空猜忌了,訴說無門,百口莫辯!”
聶阿姆看著琉璃,眼裏帶著驚訝。
琉璃輕聲說道:“昨晚臨睡前,阿姆明明有話想跟我說,最後卻是閉口未言。阿姆想跟我說什麽?”
聶阿姆輕聲歎了口氣,說道:“我原應過王妃什麽都不瞞著。然而昨日一天,覺得王妃在這宮裏實在是辛苦,因此覺得王妃隨性一些也好。”
琉璃說低聲說道:“阿姆是想說我昨晚對涼王的態度麽?”
聶阿姆說道:“涼王畢竟不是崔阿郎。王妃昨日……”
琉璃低了眼瞼,輕輕說道:“涼王自己也知道,他並不是崔哥哥,為什麽要作出崔哥哥的樣子跟我說話呢?”
聶阿姆說道:“王妃明明知道,為什麽還要做得那麽任性呢?我勸誡王妃,不為別的,這王宮裏,我唯一在意的,便是王妃的安穩快樂。”
琉璃垂著眼瞼,沒有說話。嗓根處一股酸楚湧上來,眼裏便映了淚影。她極力地忍著,沒有讓淚珠掉下來。然而鼻根發酸,以至於喉間都有了酸痛之意。
昨晚與沮渠牧健短短一頓飯之間,是她來北涼以來最輕鬆的一刻。恍然就如崔浩在她麵前一般,對她調侃寵溺。她並不知道沮渠牧健為什麽要做出那個樣子在她麵前,是為了哄她麽?還是為了討好她?
她確實知道,昨晚的那個樣子,並不是沮渠牧健該有的樣子,可是她依舊任性地縱著自己,像在崔浩麵前一樣頑皮隨意。
有那麽一刻,想完完全全地表露出真實的自己。她想讓沮渠牧健知道,那個她才是最真實的她自己。而她之前在這王宮裏,無論是高高在上地駁斥別人也好,溫柔賢淑地體貼關照別人也好,一大部分是她做出來的樣子。作偽裝的自己太累,她原以為自己可以,然而卻發現,她並不喜歡。
聶阿姆看著琉璃垂目不語,心裏升起的,是剜心的痛。她想像過無數次當日琉璃站出來說她願意和親的時候,如果她費盡口舌地勸止,也許琉璃不用像現在這樣日日裝著樣子。
然而她也知道,許多事情,並不總會是我們想要的樣子。
她站了一會兒,低聲說道:“我叫人將魚送到廚房裏,收拾了,便讓月滿都做出來。有這許多魚,整個王宮大都能享用一頓美魚宴了。”
琉璃坐了一會兒,回神時,聶阿姆已經讓人將魚弄走。
琉璃抬起頭來,對聶阿姆說道:“阿姆,讓雲裳去王後宮裏走一趟,說今兒中午有鮮魚吃,請王後過來一起用飯!”
聶阿姆說道:“昨天涼王已經說了王後會過來用午飯了。不過王妃既然要請,為何不親自過去一趟?”
琉璃說道:“在大魏的時候,阿娘做的魚極是鮮美。我還記得做法,讓月滿照著做一做,想來味道不會太差。”
聶阿姆一聽,琉璃竟然是要親自下廚房裏去。連忙製止道:“王妃如今一舉一動都被有心人盯著。回頭讓人傳王妃不顧儀態,為一口魚吃和下人一起擠在廚房裏,大失了身份……”
琉璃說道:“王後自喪事之後,心情低落,胃口不佳,我親到廚房指點做魚,討王後歡心,以盡孝心,這也有差了麽?他們若覺得我孝敬王後是失了身份,想來他們也做不來孝敬長輩的事情!”
聶阿姆對琉璃說道:“想來是為王妃大婚的事情。他向來做事是個細致的,雖然知道涼王早已跟王妃提及,必要親自來跟王妃交待一下。”
叔孫恭果然是為涼王和琉璃的大婚來的。先叫人抬著一筐魚進來。
“在姑臧城外的水塘裏抓的。這魚十分鮮美,因此帶了一筐過來給王妃。”
琉璃看那筐裏的魚,都是身子發白,身形細長的樣子,通身光滑,反射著晶亮,不見一隻鱗片。
有些奇怪地說道:“隻聽說北涼地處偏僻,些許荒涼,城外竟然有水塘也是奇了。”
叔孫恭說道:“確有水塘。昨日信步騎馬走了走,在城外看到的。一時性起,抓了許多魚回來。昨晚做了一尾,味道鮮美異常,因此才帶了過來給王妃。”
琉璃便好奇問道:“那水塘,是人工挖製的不成?”
叔孫恭說道:“這個不得而知。原隻知道北涼遍地黃土,那水塘裏卻是有水有草有魚,即便真是人工挖製,想來也是挖了數年的。跟在我身邊的使者也說不清那水塘是何時成形,隻說已有數年之久。”
琉璃便問道:“挖了數年,那水塘裏的水竟然不會幹涸滲漏,除非下麵有暗河水道吧?”
叔孫恭笑了笑,說道:“以後王妃哪一日有了興致,可以探一探也使得的。”
琉璃笑了笑,便沒有說話。
北涼的情報據說做得十分嚴密。據大魏又遠,從前又多動蕩,因此大魏對北涼的真實地貌知之甚少。叔孫恭這一路送她過來,原也是元韜存了要了解北涼地形的心思。目前看來,所獲不大。一則他們一來便碰上了北涼王過世的事情,叔孫恭總要充一充鄰國友好的樣子,日日前來拜祭,便沒有騰開時間。二則,兩國現在雖然麵上和親,做得一派親近和好的樣子,其實許多事情都敏感得很,他總不能開口便問身邊人北涼的地形地貌這些易讓人生疑心的敏感話題。
於琉璃自己,叔孫恭都不好問的話題,她自然是不想開口問的。元韜不管對北涼存著怎樣的打算,她之所以願意和親,一大半是因為不想讓阿爹成為眾矢之的。
叔孫恭大約也知道琉璃的心思。知道琉璃之所以肯和親,絕對不是幫元韜傳遞北涼的各種情報。來之前元韜原也叮囑過他,琉璃在北涼想做什麽不想做什麽,一切隻憑她喜歡,不要強求。
於是跟琉璃說起大婚的事情。
“……因涼王守孝製,大婚不得不從簡。然而涼王派了宋繇親到大魏為王妃討封號,如此低姿態,看起來對王妃實有重視之意。大婚之前,王妃一應所需,自會安排專人為王妃置辦,王妃不須操心任何事情,隻需養繼精神便是。”
琉璃說道:“我年紀小,這些事情都不懂。一切由兄長作主便是。兄長且為我辛苦些許時日,等兄長走後,我好感念兄長對我的一番照顧。”
叔孫恭:“……”
這個時候琉璃還是從前一樣的嘴貧愛開玩笑,不知道她心裏究竟是不是如表現出來的這般輕鬆快樂。
他心裏是心疼琉璃的,從前被家裏千寵萬寵地捧在手心,一朝便是和親遠嫁,舉目無親。何況年紀實在是小。
由不住放溫和了表情,問道:“王妃有什麽想要置辦又不好開口的,隻管跟我說。”
琉璃認真想了一下,然而笑了笑,輕聲說道:“現在沒有什麽想要置辦的。我也不知道要置辦什麽。總之兄長心細周到,想來事事都會為我想到。”
這不操心的性子也是沒誰了。
叔孫恭卻是心裏發酸,對聶阿姆說道:“大婚之前,但凡王妃和阿姆有想來的東西要置辦,阿姆隻管派人傳話給我便是。”
聶阿姆說道:“我記下了。大婚的事情,有勞將軍多操心。”
叔孫恭說道:“照理大婚之前王妃應該以公主的身份下榻行館。然而北涼王新喪,事發突然,宮裏需要公主以王妃的身份坐鎮,因此不得已讓王妃提前入了王宮。先入再出,不甚吉利,因此王妃大婚,便隻能從這宮裏上轎,過到涼王的寢殿了。”
琉璃說道:“這些都算不上什麽。兄長不用擔心。”
叔孫恭又坐了片刻,再叮囑兩句,到底是在王宮,不宜久留,便告辭走了。
聶阿姆送了叔孫恭回來,便看見琉璃望著那一筐魚發愣。上前兩步,說道:“這魚吃著是鮮美,聞著好大的魚腥氣。王妃也不怕薰得慌,這麽大的魚腥味兒,你這竟是沒有發覺嗎?”
琉璃抬起頭來,看著聶阿姆說道:“兄長特意送了這一大筐魚來,咱們難道不該好好做一頓,各宮裏都分一些嗎?”
聶阿姆聽得一愣,想到了什麽事情,幾步走了過來,低聲對琉璃說道:“王妃,我們如今是在北涼王宮,做事情不比從前隨性。萬事做之前可要前後思量好好斟酌一番才是。我們無心,未必他人無意。這一筐魚若是送出雲,別人想什麽且不說,王後會怎樣想?涼王會怎樣想?會不會覺得我們有意試探?”
琉璃看著聶阿姆,說道:“也許兄長正是個這意思呢?如果我們現在隻是送一筐魚涼王和王後便對我們大起疑心,日後我們怕是什麽事情都做不得了。恐怕什麽都不做都會招來猜忌。兄長的用心是為我好,俗話說不破不立。趁著兄長在這裏,他們想猜忌什麽,隻管跟兄長當麵鑼對麵鼓雲,省得日後兄長回了大魏,咱們被人憑空猜忌了,訴說無門,百口莫辯!”
聶阿姆看著琉璃,眼裏帶著驚訝。
琉璃輕聲說道:“昨晚臨睡前,阿姆明明有話想跟我說,最後卻是閉口未言。阿姆想跟我說什麽?”
聶阿姆輕聲歎了口氣,說道:“我原應過王妃什麽都不瞞著。然而昨日一天,覺得王妃在這宮裏實在是辛苦,因此覺得王妃隨性一些也好。”
琉璃說低聲說道:“阿姆是想說我昨晚對涼王的態度麽?”
聶阿姆說道:“涼王畢竟不是崔阿郎。王妃昨日……”
琉璃低了眼瞼,輕輕說道:“涼王自己也知道,他並不是崔哥哥,為什麽要作出崔哥哥的樣子跟我說話呢?”
聶阿姆說道:“王妃明明知道,為什麽還要做得那麽任性呢?我勸誡王妃,不為別的,這王宮裏,我唯一在意的,便是王妃的安穩快樂。”
琉璃垂著眼瞼,沒有說話。嗓根處一股酸楚湧上來,眼裏便映了淚影。她極力地忍著,沒有讓淚珠掉下來。然而鼻根發酸,以至於喉間都有了酸痛之意。
昨晚與沮渠牧健短短一頓飯之間,是她來北涼以來最輕鬆的一刻。恍然就如崔浩在她麵前一般,對她調侃寵溺。她並不知道沮渠牧健為什麽要做出那個樣子在她麵前,是為了哄她麽?還是為了討好她?
她確實知道,昨晚的那個樣子,並不是沮渠牧健該有的樣子,可是她依舊任性地縱著自己,像在崔浩麵前一樣頑皮隨意。
有那麽一刻,想完完全全地表露出真實的自己。她想讓沮渠牧健知道,那個她才是最真實的她自己。而她之前在這王宮裏,無論是高高在上地駁斥別人也好,溫柔賢淑地體貼關照別人也好,一大部分是她做出來的樣子。作偽裝的自己太累,她原以為自己可以,然而卻發現,她並不喜歡。
聶阿姆看著琉璃垂目不語,心裏升起的,是剜心的痛。她想像過無數次當日琉璃站出來說她願意和親的時候,如果她費盡口舌地勸止,也許琉璃不用像現在這樣日日裝著樣子。
然而她也知道,許多事情,並不總會是我們想要的樣子。
她站了一會兒,低聲說道:“我叫人將魚送到廚房裏,收拾了,便讓月滿都做出來。有這許多魚,整個王宮大都能享用一頓美魚宴了。”
琉璃坐了一會兒,回神時,聶阿姆已經讓人將魚弄走。
琉璃抬起頭來,對聶阿姆說道:“阿姆,讓雲裳去王後宮裏走一趟,說今兒中午有鮮魚吃,請王後過來一起用飯!”
聶阿姆說道:“昨天涼王已經說了王後會過來用午飯了。不過王妃既然要請,為何不親自過去一趟?”
琉璃說道:“在大魏的時候,阿娘做的魚極是鮮美。我還記得做法,讓月滿照著做一做,想來味道不會太差。”
聶阿姆一聽,琉璃竟然是要親自下廚房裏去。連忙製止道:“王妃如今一舉一動都被有心人盯著。回頭讓人傳王妃不顧儀態,為一口魚吃和下人一起擠在廚房裏,大失了身份……”
琉璃說道:“王後自喪事之後,心情低落,胃口不佳,我親到廚房指點做魚,討王後歡心,以盡孝心,這也有差了麽?他們若覺得我孝敬王後是失了身份,想來他們也做不來孝敬長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