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我們要出大魏國界了。”
叔孫恭驅馬到鸞車前隔著車簾與琉璃稟報。
他們自出都城以來,已行了數日,每日行路趕得並不著急,一切以琉璃舒適為前提。私心裏,也許他覺得琉璃心戀故土,多行一日,便晚一天出魏。
琉璃在車裏聽見,數日來已漸漸平靜下來的心猛地一個抽疼。聶阿姆已經先開口說道:“公主,是否要下車看一看?”
聶阿姆隨著出都城越來越遠,一路已經改了稱呼。琉璃雖然不習慣,仍然默默地受了。她自然知道,離了都城,去了北涼,自己舉目無親,言行舉止自然要萬分注意,不能叫在別人手裏落下傳閑話的把柄。
琉璃隨手掀開車簾子,向外看了看。此刻正值正午時分,琉璃這兩日行來,已經覺得有些燥熱難耐,這一掀開車簾,隻覺得一股熱意像火烤一般,撲麵而來。
極目望過去,外麵黃土多沙,偶爾點綴些許綠意,遠遠可見層層黃土堆砌的低矮山形似被長年風剝雨削出來一般,或孤單零落地一隻,或滄桑蜷伏地一座。和大魏都城外綠草碧樹的連綿南山完全不同。
頭頂的太陽似乎是太過炙熱了些,曬得地上黃沙、沙上山體、山上矮樹,都一片無精打采。
她這些日子,每日傍晚落腳歇息的時候,也會出來透透氣,前些日子不覺得,不過走了半日,竟然風景刹時迥異。嘴裏不覺“咦”了一聲。
叔孫恭看琉璃的表情,便解釋道:“對麵公主看到的,便是北涼地界。北涼夏季幹燥炎熱,經年少雨,因此境內多沙。不過北涼都城姑臧從前被稱為富邑,相對繁華,書上稱其‘通貨羌胡,市日四合,每居縣者,不盈數月,輒致豐積’,想來公主多讀史書,是知道的。”
琉璃知道叔孫恭是在安慰自己。她既然選擇了和親,自然是做足了心理準備,不會如小兒女一般哭哭啼啼,憂愁百結。
笑了笑,說道:“史書上有雲,說姑臧原有七城,前涼張氏增築六城,於是成南北七裏,東西三裏。城不方,有頭尾兩翅,名為鳥城。除此,張氏大繕宮殿觀閣,采綺妝飾,富麗堂皇可耀四海。”
叔孫恭點點頭,說道:“公主所說,果然是書上所言。”
琉璃說道:“當日昭君出塞,曾四拜邊界,黯然作別。我有阿爹阿娘在大魏,又有親人佳友遙遙相待,我不須學昭君與親人故國作永別。不管將來我有無歸日,我至少留了一半的心在大魏。心在,便不曾別過。繼續上路罷。”
叔孫恭愣了一下,想不到琉璃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來。這一路,除了那日皇上於南山送行琉璃嘩然淚落,他沒有再親眼看到琉璃哭,然而他卻知道她必是哭過的。他沒想到天真爛漫的琉璃這般堅強好強,更沒想到她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叫他詫異地覺得,這並不是他心目中那個孩子一樣的琉璃能說出來的話。
他到現在才忽然發覺,當日說琉璃自己作了情願和親北涼的決定,那個時候他還不信。現在他才真正是信了。原來她一直知道自己做了怎樣的決定,也一直知道和親的背後,她要做什麽事情。
到這個時候,他心裏更愈發地憐惜起琉璃來。從前覺得她是個孩子,有些為她擔心,怕她和親過去受了委屈會使性子。現在忽然覺得,她也許真得在受了委屈的時候,懂得怎樣去應對。然而這樣懂事的琉璃,讓他有些心疼起來。
琉璃已經放下了簾子,真得不再去看背後的風景一眼。
叔孫恭夾著馬腹驅前到前麵去,喝令一聲,繼續領著車隊向前。
前麵北涼的邊界自然會有將士把守。
叔孫恭領車隊前行不過二裏,忽然見前麵有一車隊迎麵而來,前麵的是騎在馬上的兩個護衛模樣的人,看那馬體格雄健,行走如飛,四蹄壯實,頗有耐力,頗有西域寶馬的特征,卻比西域馬稍矮、粗壯,涼州馬便是了。
那前麵的行馬帶著後麵的車隊一路飛奔而來,蹄聲如鼓,後麵揚起數丈沙塵。
叔孫恭將手一抬,止了車隊的行進,一抬長刀,驅馬上前,將長刀在胸前一橫,擋了整個行道,張口喝道:“對麵什麽人?”
他這邊喝著,身後數名護衛圍護在琉璃的鸞車四周,橫刀拿劍地作出警惕的姿勢。
那行進的車隊被叔孫恭一擋,進勢一緩,停了下來,其中一人驅馬上前,離叔孫恭一丈有餘的地方停住,抱拳施禮:“可是大魏武威公主的車隊?”
“正是。我乃皇上親派送公主入北涼的衛將軍叔孫恭!”
叔孫恭話音風落,便見那護衛身後車響。護衛連忙將驅馬退到一旁,那馬車四麵敞著,隻在上麵支起一個車篷,裏麵坐著一個中年男子,長須白麵,一臉文氣,一派謙謙有禮的樣子。
對叔孫恭抱了抱拳,說道:“久聞叔孫將軍大名。我乃北涼左丞宋繇,奉北涼王世子之命旨,在此恭迎武威公主入北涼。”
叔孫恭頗有些意外。剛到北涼邊界,他們便派了迎親的人。
宋繇他自是知道的,原是西涼國主李暠殿前的重臣,李暠死前,更任宋繇為顧命大臣,輔佐世子李歆。據說此人雖為西涼重臣,卻手不釋卷,即使身在兵戰中也讀書不綴。顧命期間,禮賢下士,每有儒士前來訪問,便會親自出迎,從不怠慢。然而李歆太過剛愎自用,一意孤行要伐北涼,宋繇力勸不聽,以至於亡國失家。北涼王自得了宋繇,恩遇甚重,而他尤明斷決,時事無滯。連皇上都對宋繇讚賞不已。
沒想到北涼王世子對這次和親竟然重視到如此地步,這是真得對琉璃有意,還是作給大魏的表麵文章?
叔孫恭心裏想著,立刻對宋繇施禮道:“未料烈日炎炎,左丞居然候迎而來。我皇對左丞素有讚賞之心,今日得左丞前來相迎,可見北涼待公主之意誠,求好之意盛。我回朝之日,必如實稟明我皇。”
宋繇笑道:“將軍護送公主一路辛苦。北涼地貌自與大魏不同,因擔心公主不習慣,特在此恭候公主車隊。現已為公主備了香湯佳肴。烈日炎炎,請將軍護送公主隨我的車駕前行至歇息之所,待公主好好歇過今日,明日啟程,便往姑臧去。”
叔孫恭也正擔心,北涼境內幹燥炎熱,不光公主禁受不得,隨行的護衛兵士加那些宮女仆婦怕也是禁受不得。一聽有歇息之所,可以歇過一日,正中下懷。
急忙道聲有勞,先去了琉璃的鸞車前稟明。
琉璃隔著車窗笑道:“宋左丞前來相迎,令我萬分感動。叔孫將軍請轉我謝意。一應事情,將軍自可作主,不必來問我。”
叔孫恭販琉璃的語氣,放下心來。應了一聲,驅馬揮手示意後麵車隊跟上宋繇的車隊。
聶阿姆在車裏悄聲對琉璃說道:“對方說是北涼的左丞便是了?別又來一個冒充的來生事。”
這明明是因著上次琉璃被劫心裏落下了陰影。
琉璃笑了笑,輕聲說道:“叔孫兄長是個行事謹慎之人,既然皇上都能放心讓他前來送我,阿姆有什麽不放心的?”
聶阿姆便說道:“我這一路走來,心裏總不踏實。萬事總是謹慎一些的好。”
琉璃笑道:“阿姆這是因為離了家,身邊少了親人,所以變得小心了起來。阿姆放心,叔孫兄長我信得過。”
聶阿姆便低聲嘟囔道:“當初他可是劫走了小姐呢。”
琉璃失聲輕笑道:“叔孫兄長那個時候才多大?且他因為劫了我心懷愧疚,征柔然護了阿爹一路。他為人耿直,這幾年跟著皇上幾次征伐,行事越發謹慎周到,否則皇上也不會派了他來送我。”
握了握聶阿姆的手,低聲說道:“他原本喜歡柳家姐姐,因為阿爹當時的那句狠話,終於沒有到柳家提親,生生錯過了與柳家姐姐的親事。他雖然被阿爹斷了師徒之情,卻從來沒有放下過師徒之義。他是盡心盡力在護送我,阿姆千萬不要疑他。”
聶阿姆愣怔又詫異地看著琉璃,喃喃說道:“這幾個月,公主變了許多。我從前,從來沒有聽公主如此談論過一個人,儼然是老爺的語氣。”
琉璃眼神一黯,勉強笑了一笑,輕聲說道:“從前我萬事不往心裏走,是因為有阿爹阿娘在我身邊,許多事情不用我去想。如今我們出了家門,萬事靠自己,自然要多想多慮。”
聶阿姆一看引了琉璃的傷心,連忙轉話題道:“那宋繇我卻是聽說過的。是個有德有才之士。北涼王世子能派他來迎親,看出來對公主,也有幾分心意。”
她嘴裏這樣說,心裏卻並不以為然。北涼王世子當日皇上跟前求娶了琉璃,在都城呆了有半月才動身回北涼,期間竟然沒有上門去拜望一番,怎樣想都不是對琉璃有心的態度。
然而那話,她是不能跟琉璃講的。琉璃人太聰慧,感情事雖然知道的少,那些日子也隻一味難過,沒有多想。然而稍一回味,便知不對。她並不想琉璃從現在起就要麵對將來的窘境。因此忍著便沒有說出來。
琉璃聽聶阿姆提起宋繇,便說道:“宋繇宋左丞此人,阿爹曾經對我提起過。他在涼國,地位不能小覷,如果能得他相幫,我們便能在北涼站穩腳。”
叔孫恭驅馬到鸞車前隔著車簾與琉璃稟報。
他們自出都城以來,已行了數日,每日行路趕得並不著急,一切以琉璃舒適為前提。私心裏,也許他覺得琉璃心戀故土,多行一日,便晚一天出魏。
琉璃在車裏聽見,數日來已漸漸平靜下來的心猛地一個抽疼。聶阿姆已經先開口說道:“公主,是否要下車看一看?”
聶阿姆隨著出都城越來越遠,一路已經改了稱呼。琉璃雖然不習慣,仍然默默地受了。她自然知道,離了都城,去了北涼,自己舉目無親,言行舉止自然要萬分注意,不能叫在別人手裏落下傳閑話的把柄。
琉璃隨手掀開車簾子,向外看了看。此刻正值正午時分,琉璃這兩日行來,已經覺得有些燥熱難耐,這一掀開車簾,隻覺得一股熱意像火烤一般,撲麵而來。
極目望過去,外麵黃土多沙,偶爾點綴些許綠意,遠遠可見層層黃土堆砌的低矮山形似被長年風剝雨削出來一般,或孤單零落地一隻,或滄桑蜷伏地一座。和大魏都城外綠草碧樹的連綿南山完全不同。
頭頂的太陽似乎是太過炙熱了些,曬得地上黃沙、沙上山體、山上矮樹,都一片無精打采。
她這些日子,每日傍晚落腳歇息的時候,也會出來透透氣,前些日子不覺得,不過走了半日,竟然風景刹時迥異。嘴裏不覺“咦”了一聲。
叔孫恭看琉璃的表情,便解釋道:“對麵公主看到的,便是北涼地界。北涼夏季幹燥炎熱,經年少雨,因此境內多沙。不過北涼都城姑臧從前被稱為富邑,相對繁華,書上稱其‘通貨羌胡,市日四合,每居縣者,不盈數月,輒致豐積’,想來公主多讀史書,是知道的。”
琉璃知道叔孫恭是在安慰自己。她既然選擇了和親,自然是做足了心理準備,不會如小兒女一般哭哭啼啼,憂愁百結。
笑了笑,說道:“史書上有雲,說姑臧原有七城,前涼張氏增築六城,於是成南北七裏,東西三裏。城不方,有頭尾兩翅,名為鳥城。除此,張氏大繕宮殿觀閣,采綺妝飾,富麗堂皇可耀四海。”
叔孫恭點點頭,說道:“公主所說,果然是書上所言。”
琉璃說道:“當日昭君出塞,曾四拜邊界,黯然作別。我有阿爹阿娘在大魏,又有親人佳友遙遙相待,我不須學昭君與親人故國作永別。不管將來我有無歸日,我至少留了一半的心在大魏。心在,便不曾別過。繼續上路罷。”
叔孫恭愣了一下,想不到琉璃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來。這一路,除了那日皇上於南山送行琉璃嘩然淚落,他沒有再親眼看到琉璃哭,然而他卻知道她必是哭過的。他沒想到天真爛漫的琉璃這般堅強好強,更沒想到她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叫他詫異地覺得,這並不是他心目中那個孩子一樣的琉璃能說出來的話。
他到現在才忽然發覺,當日說琉璃自己作了情願和親北涼的決定,那個時候他還不信。現在他才真正是信了。原來她一直知道自己做了怎樣的決定,也一直知道和親的背後,她要做什麽事情。
到這個時候,他心裏更愈發地憐惜起琉璃來。從前覺得她是個孩子,有些為她擔心,怕她和親過去受了委屈會使性子。現在忽然覺得,她也許真得在受了委屈的時候,懂得怎樣去應對。然而這樣懂事的琉璃,讓他有些心疼起來。
琉璃已經放下了簾子,真得不再去看背後的風景一眼。
叔孫恭夾著馬腹驅前到前麵去,喝令一聲,繼續領著車隊向前。
前麵北涼的邊界自然會有將士把守。
叔孫恭領車隊前行不過二裏,忽然見前麵有一車隊迎麵而來,前麵的是騎在馬上的兩個護衛模樣的人,看那馬體格雄健,行走如飛,四蹄壯實,頗有耐力,頗有西域寶馬的特征,卻比西域馬稍矮、粗壯,涼州馬便是了。
那前麵的行馬帶著後麵的車隊一路飛奔而來,蹄聲如鼓,後麵揚起數丈沙塵。
叔孫恭將手一抬,止了車隊的行進,一抬長刀,驅馬上前,將長刀在胸前一橫,擋了整個行道,張口喝道:“對麵什麽人?”
他這邊喝著,身後數名護衛圍護在琉璃的鸞車四周,橫刀拿劍地作出警惕的姿勢。
那行進的車隊被叔孫恭一擋,進勢一緩,停了下來,其中一人驅馬上前,離叔孫恭一丈有餘的地方停住,抱拳施禮:“可是大魏武威公主的車隊?”
“正是。我乃皇上親派送公主入北涼的衛將軍叔孫恭!”
叔孫恭話音風落,便見那護衛身後車響。護衛連忙將驅馬退到一旁,那馬車四麵敞著,隻在上麵支起一個車篷,裏麵坐著一個中年男子,長須白麵,一臉文氣,一派謙謙有禮的樣子。
對叔孫恭抱了抱拳,說道:“久聞叔孫將軍大名。我乃北涼左丞宋繇,奉北涼王世子之命旨,在此恭迎武威公主入北涼。”
叔孫恭頗有些意外。剛到北涼邊界,他們便派了迎親的人。
宋繇他自是知道的,原是西涼國主李暠殿前的重臣,李暠死前,更任宋繇為顧命大臣,輔佐世子李歆。據說此人雖為西涼重臣,卻手不釋卷,即使身在兵戰中也讀書不綴。顧命期間,禮賢下士,每有儒士前來訪問,便會親自出迎,從不怠慢。然而李歆太過剛愎自用,一意孤行要伐北涼,宋繇力勸不聽,以至於亡國失家。北涼王自得了宋繇,恩遇甚重,而他尤明斷決,時事無滯。連皇上都對宋繇讚賞不已。
沒想到北涼王世子對這次和親竟然重視到如此地步,這是真得對琉璃有意,還是作給大魏的表麵文章?
叔孫恭心裏想著,立刻對宋繇施禮道:“未料烈日炎炎,左丞居然候迎而來。我皇對左丞素有讚賞之心,今日得左丞前來相迎,可見北涼待公主之意誠,求好之意盛。我回朝之日,必如實稟明我皇。”
宋繇笑道:“將軍護送公主一路辛苦。北涼地貌自與大魏不同,因擔心公主不習慣,特在此恭候公主車隊。現已為公主備了香湯佳肴。烈日炎炎,請將軍護送公主隨我的車駕前行至歇息之所,待公主好好歇過今日,明日啟程,便往姑臧去。”
叔孫恭也正擔心,北涼境內幹燥炎熱,不光公主禁受不得,隨行的護衛兵士加那些宮女仆婦怕也是禁受不得。一聽有歇息之所,可以歇過一日,正中下懷。
急忙道聲有勞,先去了琉璃的鸞車前稟明。
琉璃隔著車窗笑道:“宋左丞前來相迎,令我萬分感動。叔孫將軍請轉我謝意。一應事情,將軍自可作主,不必來問我。”
叔孫恭販琉璃的語氣,放下心來。應了一聲,驅馬揮手示意後麵車隊跟上宋繇的車隊。
聶阿姆在車裏悄聲對琉璃說道:“對方說是北涼的左丞便是了?別又來一個冒充的來生事。”
這明明是因著上次琉璃被劫心裏落下了陰影。
琉璃笑了笑,輕聲說道:“叔孫兄長是個行事謹慎之人,既然皇上都能放心讓他前來送我,阿姆有什麽不放心的?”
聶阿姆便說道:“我這一路走來,心裏總不踏實。萬事總是謹慎一些的好。”
琉璃笑道:“阿姆這是因為離了家,身邊少了親人,所以變得小心了起來。阿姆放心,叔孫兄長我信得過。”
聶阿姆便低聲嘟囔道:“當初他可是劫走了小姐呢。”
琉璃失聲輕笑道:“叔孫兄長那個時候才多大?且他因為劫了我心懷愧疚,征柔然護了阿爹一路。他為人耿直,這幾年跟著皇上幾次征伐,行事越發謹慎周到,否則皇上也不會派了他來送我。”
握了握聶阿姆的手,低聲說道:“他原本喜歡柳家姐姐,因為阿爹當時的那句狠話,終於沒有到柳家提親,生生錯過了與柳家姐姐的親事。他雖然被阿爹斷了師徒之情,卻從來沒有放下過師徒之義。他是盡心盡力在護送我,阿姆千萬不要疑他。”
聶阿姆愣怔又詫異地看著琉璃,喃喃說道:“這幾個月,公主變了許多。我從前,從來沒有聽公主如此談論過一個人,儼然是老爺的語氣。”
琉璃眼神一黯,勉強笑了一笑,輕聲說道:“從前我萬事不往心裏走,是因為有阿爹阿娘在我身邊,許多事情不用我去想。如今我們出了家門,萬事靠自己,自然要多想多慮。”
聶阿姆一看引了琉璃的傷心,連忙轉話題道:“那宋繇我卻是聽說過的。是個有德有才之士。北涼王世子能派他來迎親,看出來對公主,也有幾分心意。”
她嘴裏這樣說,心裏卻並不以為然。北涼王世子當日皇上跟前求娶了琉璃,在都城呆了有半月才動身回北涼,期間竟然沒有上門去拜望一番,怎樣想都不是對琉璃有心的態度。
然而那話,她是不能跟琉璃講的。琉璃人太聰慧,感情事雖然知道的少,那些日子也隻一味難過,沒有多想。然而稍一回味,便知不對。她並不想琉璃從現在起就要麵對將來的窘境。因此忍著便沒有說出來。
琉璃聽聶阿姆提起宋繇,便說道:“宋繇宋左丞此人,阿爹曾經對我提起過。他在涼國,地位不能小覷,如果能得他相幫,我們便能在北涼站穩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