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在宋繇讓人臨時搭起來的寬大賬篷裏,被幾個大宮女侍候著沐浴更衣一番,換了一身衣裳出來。去了一身風塵,整個人覺得輕鬆許多,連心情都跟著輕鬆起來。
聶阿姆換了一身嬤嬤妝束,跟在琉璃後麵,由宋繇派來的侍女引著,去往前麵的帳篷用飯。
宋繇由叔孫恭陪著,親自在賬篷門口迎著,含身施禮:“公主遠道而來,所備簡單,公主見諒。”
琉璃恭敬還了一禮,說道:“素聽家父提起宋公,宋公以禮待幹,以德治國,令人仰慕。琉璃初入邊界,便得宋公親自來迎,甚為觸動。”
宋繇聽琉璃說話,微微一笑。別人見他,多是讚他博覽經史,學問洞達。要麽奉承他的位高權重,國主愛重。這武威公主不提他的學問,不談他的權位,隻提他納士的態度,治國的根本。果真是高公教出來的女兒!
展目對琉璃打量了一番。隻見琉璃一身紅色鸞衣,整個人顯得瑩白如玉。這位公主他聽說年方十三,舉手投足言談舉止,卻透著沉穩有禮。然而再臉上細細一瞅,便會發現這位公主眉宇眼底掩著調皮活潑,眉目流轉間,不經意便透出來了頑皮之意。
宋繇心下一笑,對琉璃說道:“高公是我久慕之人,雖無緣得見,今日得見高公愛女,也是一樁緣分。公主一路風塵勞頓,請裏麵坐!”
琉璃於是再施一禮,由聶阿姆扶著,往裏麵便走。宋繇和叔孫恭隨後跟進。
裏麵已經擺好了桌席,聶阿姆掃目看去,那桌席上,所上飯菜多是江南菜式,少有幾樣卻不認得,想來是北涼吃食。
琉璃先落了座,然後說道:“宋公請入座!叔孫將軍請入座!”
北涼和大魏一樣,男女之間,並沒有漢人那般避諱。向來不避男女同席。
宋繇先落了座。叔孫恭才落座。
上來倒酒布菜的,正是引琉璃前來的侍女。先執壺自琉璃起,幾個人的酒杯各自斟滿。
琉璃對宋繇說道:“我知北涼女子善飲,隻是我甚不盛酒力。今日承宋公相迎盛情,請允我淺杯敬過宋公。”
舉起酒杯敬宋繇。
宋繇連忙回敬:“公主實在太客氣。大魏與北涼和親友好,公主遠嫁來此,我前來相迎,乃是理所應當。”
舉杯飲過杯中酒。
琉璃喝完了杯中酒,對叔孫恭說道:“我酒量淺微。餘下的酒隻好請兄長代為敬宋公。”
叔孫恭連忙應下。吩咐身邊的大宮女為宋繇斟酒。
那
琉璃這一路行來,雖然行程緩慢,吃食俱備,然而到底一路辛苦,埋鍋造飯又不比家裏吃得舒服。宋繇備的這一桌菜肴,許多都合她的口味,那給琉璃布菜的侍女也甚是精乖,專門布了那些江南菜肴給琉璃。琉璃拿著皇家公主的架子,她吃得緩慢優雅,卻也顯了飯量。
琉璃胃裏一旦有了底,便對布菜的侍女笑著說道:“這幾個菜從未見過,想來是北涼本地的菜肴了?”
侍女立刻笑道:“是。”
伸筷子從一個大盤子的肉中為琉璃布了一小口,笑著回道,“這是手抓肉,羊肉做的,是我們北涼人日常所愛,味醇可口,肥而不膩。公主嚐一嚐。”
琉璃在家時,聶阿姆偶爾也會做羊肉出來。種種佐料醃製後,去了膻腥,也十分可口。然而這手抓肉,似乎做得太過原汁原味,還未入口,便聞到撲麵的羊膻。好在這侍女人精明,隻布了一小口。
琉璃麵色如常,笑著夾了,放進口中,細細地嚼了一番,方才咽了,笑著說道:“這羊肉果然比平日吃的要肥美許多。”
侍女於是從另一隻麵湯一樣的肉汁碗中撈了一勺,放到小碗裏,端到琉璃麵前,說道:“這是我們北涼的泡鏌,素稱托托鏌,與肉汁合烹出來,乃我們北涼家常所用。秋冬常用,可暖胃生溫。這個季節用,卻是有些熱了。公主請少嚐一嚐。”
琉璃聞著一股肉香,比剛才那個膻腥聞著不知好了多少倍。接過來,舀了一口,隻覺得肉料湯濃,鏌筋光滑,別是一番美味。立刻讚道:“酥脆甘香,香氣四溢,甚是美味!”
轉臉對叔孫恭說道:“羊肉素來滋補。雖然秋冬食用更佳,不過實在美味,兄長一定要嚐一嚐。”
聶阿姆看了看叔孫恭的表情,笑著說道:“叔孫將軍隨皇上征戰無數,什麽沒有吃過。且軍中男兒,素來講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叔孫將軍怕是對那手抓肉更情有獨鍾罷!”
叔孫恭笑道:“阿姆知我!”
又對琉璃說道,“公主不知,這泡鏌雖是北涼日常所用,軍中在冬季也是常做的。一碗泡饃有肉有汁有饃,再入一些辣子,冬日裏喝一碗,渾身生暖,冬日曆來行軍打仗,軍中也愛這個。”
侍女這時問琉璃道:“不知公主能不能吃辣。”指著一盆略帶紅色的麵條一樣拿菜葉拌出來的菜,說道,“這菜我們素稱釀皮子,拿清油、辣椒、芝麻、青菜涼拌而成,夏日吃起來感甚覺清爽。隻是含辣,不知道公主習不習慣。”
琉璃看那釀皮子,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拌出來青黃紅白各色皆有,色澤鮮亮誘人,炎炎夏日裏一眼看來,便覺得清涼。
於是說道:“既然是北涼日常所用,自然要吃一吃。”
侍女於是為琉璃挑了一根。琉璃咬了一口,隻覺辣是辣了一些,然而細膩潤滑,酸辣筋鬥、柔韌可口,味道著實也不錯。
點頭說道:“炎炎夏日,吃幾口,心內清涼,又易下飯。不錯!”
看了看旁邊的叔孫恭。卻沒有說話。
連宋繇都被琉璃的表情逗笑,說道:“原先備了,還擔心不合公主胃口,能得公喜歡這些北涼吃食,也算他們備得用心。”
琉璃說道:“大魏與北涼,地域雖有不同,飲食雖有差異,然而都是以儒育人,以和持家,以德立國,文化本同源,習慣隻是時間早晚的事情。宋公為我煞費苦心,我雖酒力淺微,請容我再敬宋公一杯。”
宋繇聽琉璃說出“文化同本源”的話,覺得自己一照麵,把她單單想作性本頑皮的女子,實在是低看了她。原想著這個女孩子和親嫁過來,必是一肚子的不情不願,然而隻一頓飯,這位公主心境平和,態芳坦然,一意要融入北涼的姿態,叫他實在有些意外。想著高公秉淮的女兒,秀外而慧中,又不失天真本性,若能得與世子同心,這世子妃,找的實在是難得。另一方麵,心裏又隱隱帶著憂慮地想,這個世子妃,無論背後的大魏,還是盛名的高公,或是本身的教養學識,都是世子難得的助力,但願世子真心意識到這點,不要叫兩邊置於尷尬境地才好。
這一頓飯,吃得甚是輕鬆愉快。
餐罷,琉璃向宋繇和叔孫恭道了辛苦,連帶著聶阿姆和大宮女回了為自己備好的帳篷。
這帳篷不知道是拿什麽材料搭起來的,外麵太陽曬得頭皮發疼,一進去,便覺得一片清涼。
琉璃這些日子一直在趕路,到底是乏了,揮退了大宮女,隻留了聶阿姆。人一散盡,立刻複了平日裏的懶散模樣,往床榻上一歪,懶懶地靠了,再也不想動彈。
聶阿姆看得又好笑又心疼,過來要為她捏肩。
琉璃便製止了,說道:“阿姆這些天行來,比我要辛苦許多。我身邊有宮女,阿姆以後不要再做這些事情。”
聶阿姆便坐在琉璃床邊,說道:“公主累了,便小睡一會兒吧。”
琉璃卻哪裏能睡得著,輕聲問聶阿姆道:“我們今日過了大魏的邊界,入了北涼,阿姆可難過?”
聶阿姆笑了笑,說道:“我所有的牽掛都在公主身上。大魏的邊界也好,北涼的邊界也好,於我沒有任何意義。我心裏的邊界,隻在公主一人而已。”
琉璃眼窩一熱,將頭枕在聶阿姆腿上,輕聲說道:“我原不想難過的。然而今日過邊界的時候,我心裏還是十分難受。阿姆,雖然我不想承認,但我知道,如果沒有意外,我們應該沒有機會再回去了……”
聶阿姆聽著琉璃的哽咽,伸手輕輕撫著琉璃的頭皮,輕聲安慰道:“公主如今,不過是和其它的小姐公主們一樣,紅妝出嫁罷了。不同的是,公主嫁了稍微遠了些。然而不管遠近,嫁出去的女兒,本來就是要離開爹娘的。盧家的大小姐,也不過是新婚的第一年回了趟娘家。女兒家呀,一旦出了嫁,婆家才是永久的家,再常常惦著娘家,會被人笑話的。”
怕說下去琉璃傷心,笑了笑,轉了話題,問道:“公主說,宋公位高權重,頗受北涼王倚重,可為依靠。為何今日席上,並未見公主與宋公拉近關係?”
琉璃輕輕歎道:“宋公位高權重,想跟他拉近關係的人,自然不在少數。我本來便是異國和親的公主,若是表現得太迫不及待,豈不會叫人懷疑心懷別意?況且宋公其人,我們並不十分了解。阿爹教我萬事必求一個穩字。有些事情,如果沒有把握,寧可不做,也不能出錯。初來乍到,我真不敢出錯。”
聶阿姆換了一身嬤嬤妝束,跟在琉璃後麵,由宋繇派來的侍女引著,去往前麵的帳篷用飯。
宋繇由叔孫恭陪著,親自在賬篷門口迎著,含身施禮:“公主遠道而來,所備簡單,公主見諒。”
琉璃恭敬還了一禮,說道:“素聽家父提起宋公,宋公以禮待幹,以德治國,令人仰慕。琉璃初入邊界,便得宋公親自來迎,甚為觸動。”
宋繇聽琉璃說話,微微一笑。別人見他,多是讚他博覽經史,學問洞達。要麽奉承他的位高權重,國主愛重。這武威公主不提他的學問,不談他的權位,隻提他納士的態度,治國的根本。果真是高公教出來的女兒!
展目對琉璃打量了一番。隻見琉璃一身紅色鸞衣,整個人顯得瑩白如玉。這位公主他聽說年方十三,舉手投足言談舉止,卻透著沉穩有禮。然而再臉上細細一瞅,便會發現這位公主眉宇眼底掩著調皮活潑,眉目流轉間,不經意便透出來了頑皮之意。
宋繇心下一笑,對琉璃說道:“高公是我久慕之人,雖無緣得見,今日得見高公愛女,也是一樁緣分。公主一路風塵勞頓,請裏麵坐!”
琉璃於是再施一禮,由聶阿姆扶著,往裏麵便走。宋繇和叔孫恭隨後跟進。
裏麵已經擺好了桌席,聶阿姆掃目看去,那桌席上,所上飯菜多是江南菜式,少有幾樣卻不認得,想來是北涼吃食。
琉璃先落了座,然後說道:“宋公請入座!叔孫將軍請入座!”
北涼和大魏一樣,男女之間,並沒有漢人那般避諱。向來不避男女同席。
宋繇先落了座。叔孫恭才落座。
上來倒酒布菜的,正是引琉璃前來的侍女。先執壺自琉璃起,幾個人的酒杯各自斟滿。
琉璃對宋繇說道:“我知北涼女子善飲,隻是我甚不盛酒力。今日承宋公相迎盛情,請允我淺杯敬過宋公。”
舉起酒杯敬宋繇。
宋繇連忙回敬:“公主實在太客氣。大魏與北涼和親友好,公主遠嫁來此,我前來相迎,乃是理所應當。”
舉杯飲過杯中酒。
琉璃喝完了杯中酒,對叔孫恭說道:“我酒量淺微。餘下的酒隻好請兄長代為敬宋公。”
叔孫恭連忙應下。吩咐身邊的大宮女為宋繇斟酒。
那
琉璃這一路行來,雖然行程緩慢,吃食俱備,然而到底一路辛苦,埋鍋造飯又不比家裏吃得舒服。宋繇備的這一桌菜肴,許多都合她的口味,那給琉璃布菜的侍女也甚是精乖,專門布了那些江南菜肴給琉璃。琉璃拿著皇家公主的架子,她吃得緩慢優雅,卻也顯了飯量。
琉璃胃裏一旦有了底,便對布菜的侍女笑著說道:“這幾個菜從未見過,想來是北涼本地的菜肴了?”
侍女立刻笑道:“是。”
伸筷子從一個大盤子的肉中為琉璃布了一小口,笑著回道,“這是手抓肉,羊肉做的,是我們北涼人日常所愛,味醇可口,肥而不膩。公主嚐一嚐。”
琉璃在家時,聶阿姆偶爾也會做羊肉出來。種種佐料醃製後,去了膻腥,也十分可口。然而這手抓肉,似乎做得太過原汁原味,還未入口,便聞到撲麵的羊膻。好在這侍女人精明,隻布了一小口。
琉璃麵色如常,笑著夾了,放進口中,細細地嚼了一番,方才咽了,笑著說道:“這羊肉果然比平日吃的要肥美許多。”
侍女於是從另一隻麵湯一樣的肉汁碗中撈了一勺,放到小碗裏,端到琉璃麵前,說道:“這是我們北涼的泡鏌,素稱托托鏌,與肉汁合烹出來,乃我們北涼家常所用。秋冬常用,可暖胃生溫。這個季節用,卻是有些熱了。公主請少嚐一嚐。”
琉璃聞著一股肉香,比剛才那個膻腥聞著不知好了多少倍。接過來,舀了一口,隻覺得肉料湯濃,鏌筋光滑,別是一番美味。立刻讚道:“酥脆甘香,香氣四溢,甚是美味!”
轉臉對叔孫恭說道:“羊肉素來滋補。雖然秋冬食用更佳,不過實在美味,兄長一定要嚐一嚐。”
聶阿姆看了看叔孫恭的表情,笑著說道:“叔孫將軍隨皇上征戰無數,什麽沒有吃過。且軍中男兒,素來講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叔孫將軍怕是對那手抓肉更情有獨鍾罷!”
叔孫恭笑道:“阿姆知我!”
又對琉璃說道,“公主不知,這泡鏌雖是北涼日常所用,軍中在冬季也是常做的。一碗泡饃有肉有汁有饃,再入一些辣子,冬日裏喝一碗,渾身生暖,冬日曆來行軍打仗,軍中也愛這個。”
侍女這時問琉璃道:“不知公主能不能吃辣。”指著一盆略帶紅色的麵條一樣拿菜葉拌出來的菜,說道,“這菜我們素稱釀皮子,拿清油、辣椒、芝麻、青菜涼拌而成,夏日吃起來感甚覺清爽。隻是含辣,不知道公主習不習慣。”
琉璃看那釀皮子,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拌出來青黃紅白各色皆有,色澤鮮亮誘人,炎炎夏日裏一眼看來,便覺得清涼。
於是說道:“既然是北涼日常所用,自然要吃一吃。”
侍女於是為琉璃挑了一根。琉璃咬了一口,隻覺辣是辣了一些,然而細膩潤滑,酸辣筋鬥、柔韌可口,味道著實也不錯。
點頭說道:“炎炎夏日,吃幾口,心內清涼,又易下飯。不錯!”
看了看旁邊的叔孫恭。卻沒有說話。
連宋繇都被琉璃的表情逗笑,說道:“原先備了,還擔心不合公主胃口,能得公喜歡這些北涼吃食,也算他們備得用心。”
琉璃說道:“大魏與北涼,地域雖有不同,飲食雖有差異,然而都是以儒育人,以和持家,以德立國,文化本同源,習慣隻是時間早晚的事情。宋公為我煞費苦心,我雖酒力淺微,請容我再敬宋公一杯。”
宋繇聽琉璃說出“文化同本源”的話,覺得自己一照麵,把她單單想作性本頑皮的女子,實在是低看了她。原想著這個女孩子和親嫁過來,必是一肚子的不情不願,然而隻一頓飯,這位公主心境平和,態芳坦然,一意要融入北涼的姿態,叫他實在有些意外。想著高公秉淮的女兒,秀外而慧中,又不失天真本性,若能得與世子同心,這世子妃,找的實在是難得。另一方麵,心裏又隱隱帶著憂慮地想,這個世子妃,無論背後的大魏,還是盛名的高公,或是本身的教養學識,都是世子難得的助力,但願世子真心意識到這點,不要叫兩邊置於尷尬境地才好。
這一頓飯,吃得甚是輕鬆愉快。
餐罷,琉璃向宋繇和叔孫恭道了辛苦,連帶著聶阿姆和大宮女回了為自己備好的帳篷。
這帳篷不知道是拿什麽材料搭起來的,外麵太陽曬得頭皮發疼,一進去,便覺得一片清涼。
琉璃這些日子一直在趕路,到底是乏了,揮退了大宮女,隻留了聶阿姆。人一散盡,立刻複了平日裏的懶散模樣,往床榻上一歪,懶懶地靠了,再也不想動彈。
聶阿姆看得又好笑又心疼,過來要為她捏肩。
琉璃便製止了,說道:“阿姆這些天行來,比我要辛苦許多。我身邊有宮女,阿姆以後不要再做這些事情。”
聶阿姆便坐在琉璃床邊,說道:“公主累了,便小睡一會兒吧。”
琉璃卻哪裏能睡得著,輕聲問聶阿姆道:“我們今日過了大魏的邊界,入了北涼,阿姆可難過?”
聶阿姆笑了笑,說道:“我所有的牽掛都在公主身上。大魏的邊界也好,北涼的邊界也好,於我沒有任何意義。我心裏的邊界,隻在公主一人而已。”
琉璃眼窩一熱,將頭枕在聶阿姆腿上,輕聲說道:“我原不想難過的。然而今日過邊界的時候,我心裏還是十分難受。阿姆,雖然我不想承認,但我知道,如果沒有意外,我們應該沒有機會再回去了……”
聶阿姆聽著琉璃的哽咽,伸手輕輕撫著琉璃的頭皮,輕聲安慰道:“公主如今,不過是和其它的小姐公主們一樣,紅妝出嫁罷了。不同的是,公主嫁了稍微遠了些。然而不管遠近,嫁出去的女兒,本來就是要離開爹娘的。盧家的大小姐,也不過是新婚的第一年回了趟娘家。女兒家呀,一旦出了嫁,婆家才是永久的家,再常常惦著娘家,會被人笑話的。”
怕說下去琉璃傷心,笑了笑,轉了話題,問道:“公主說,宋公位高權重,頗受北涼王倚重,可為依靠。為何今日席上,並未見公主與宋公拉近關係?”
琉璃輕輕歎道:“宋公位高權重,想跟他拉近關係的人,自然不在少數。我本來便是異國和親的公主,若是表現得太迫不及待,豈不會叫人懷疑心懷別意?況且宋公其人,我們並不十分了解。阿爹教我萬事必求一個穩字。有些事情,如果沒有把握,寧可不做,也不能出錯。初來乍到,我真不敢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