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從宮裏交差出來,特意繞到高宅前去拜訪。秉淮自回來之後,他因為忙於事務,一直未能上門來看望,雖然心裏知道秉淮對他多少有些成見,然而禮節上的事情,畢竟還是要守的,何況他與琉璃也已多日不見。
宗明正在門上守著,看到崔浩,往常見了他直接往裏麵請,今日見了他,依舊客氣,卻是說道:“阿郎稍待,我這就進去稟報。”
崔浩心裏苦笑一聲,道聲:“有勞宗叔。”
其實他心裏清楚,秉淮未必是不待見他,這些年一直不肯吐口他和琉璃的婚事,不過是不願琉璃嫁到官家裏去。他若隻是侄兒的身份,秉淮對他已極是寬待,然而如今加上一個女婿的身份,秉淮心裏多少有些不情願,何況琉璃向來是他寵在心頭的獨女。當著他父母的麵,秉淮自是不會表現出來。
崔浩再想不到,性情向來不羈如高公秉淮,也會有如此小心眼兒的時候。
宗明卻是很快回來了,臉上帶著笑意,對崔浩說道:“夫人叫請阿郎!阿郎快快請進!”
崔浩一聽“夫人”二字,便知道自己又得了琉璃阿娘阿原的便利。心裏一下子踏實了許多。秉淮心裏再不情願他,然而阿原才是這一家裏說了算的人。人前分外給秉淮麵子,人後秉淮完全拿阿原無可奈何。
笑了笑,衝宗明拱拱手,跟著宗明往裏麵走。
宗明一邊引著崔浩往裏麵進,一邊笑道:“小姐今日難得為老爺做了一雙鞋,老爺心情十分好!直道小姐長大懂事了!”
崔浩心裏一動。
琉璃的手有多懶,他是知道的,平日除了寫一寫,煮一煮茶,偶爾拿刻刀雕個玉件小玩意,大件的東西從來是懶得動手的,更別提針線。肯為他做兩身衣服,已經是十分難得了。今日竟然想起給她阿爹做起鞋來了?
笑著問宗明道:“阿璃最近越發地勤快起來了。”
宗明失笑道:“哪裏敢不勤快?阿郎是知道的,我們家夫人向來不動針線,小姐好歹偶爾做個筆袋已是難得,趕著給阿郎都做了兩身衣服出來……”
後麵的話沒再往下說。崔浩卻是明白了,不由低下頭看了看自己身上這身琉璃當初死不肯拿出來的衣服。做阿爹的都沒有得過做女兒親手做的針線,自己卻已經著在身上了。因來得急,竟然忘了回府去換身衣服再過來。不知道進去是福還是禍。
崔浩一低頭,動作如此明顯,宗明順眼就看過來。剛才隻見了人,未注意衣服,這一看,不得了,立刻猜到了:“阿郎身上穿的竟然就是我家小姐親手做的?”對崔浩頗有幾分刮目相看。
崔浩笑了笑:“難得阿璃一片心意。”
宗明:“……”
默了一默,說了一句,“阿郎今日來著了。”
兩人已到了正堂。宗明引了崔浩進去。
崔浩往裏一進,先聞到一股清醇的茶香,然後便聽到阿原笑道:“浩兒來得正好,剛剛煮的茶,你正好也來品一品……”
聲音一斷,臉色有些古怪地看著崔浩的一身衣服。
秉淮正在喝茶,茶杯剛到嘴邊,動作停在那裏,拿眼掃了一眼崔浩,然後不動聲色地說道:“這是阿璃縫的衣服?”
崔浩低頭看了看自己這一身衣服,微笑而恭敬地說道:“是。”
秉淮皺了皺眉頭:“你穿了這個辦了一天差事?”
崔浩微笑著又回:“是。”
秉淮說道:“如今全都城都知道阿璃針線不好了吧?你倒不覺得落麵子?”
崔浩笑道:“阿璃心意難得。笑話的人不會懂這衣服的難得,懂的人唯有羨慕的份兒。”
秉淮臉色一緩,臉上有了笑意:“說得對。”
說完從墊子上起身站起來,抖了一下長袍。崔浩一眼看見他長袍下麵,確是嶄新的靴子。秉淮自來魏地,在家裏依舊是宋地的穿衣習慣,喜好寬袍長袖。他往起一站,腳上深口高頭的菱紋綺履明白可見。這鞋履看來做工尚可,至少比他身上的衣服好了數倍,想來是聶阿姆或是掬心幫著加工過的。不過看秉淮些許得意臉帶喜色的臉,自然不會戳破。
崔浩如未見那鞋一般,笑著跟秉淮和阿原施禮問安,然後說道:“叔父自外麵回來,小侄一直未能前來探望。因此今日趕來,向叔父問聲安。”
秉淮心情好,笑著說道:“既然來了,且坐下來品一品茶。也讓我看看你近些日可又長了學問。”
崔浩依言坐了。
阿原笑著執壺為崔浩倒了一杯茶,說道:“這茶雖不禁泡,然而味道清醇,入口留香,你叔父是愛極了這味道。前兩日你父親過來,你叔父因著茶少,都沒有舍得分一點出去。你正好趕上了,也來品一品。”
崔浩端了茶杯,湊到鼻前,先聞了一聞,果然帶著香醇之意,清雅入鼻,神清氣爽。再抿了一小口,隻覺口中似含了一口花香。
輕輕咽了茶水,笑著說道:“聽聞夏國有一花叫做花清,此花隻存於山穀深處,根生於石下,莖出於石間,必得露水灌溉,入夜而開,天明而謝,色白而清香,叔父此茶,莫非便是花清?”
秉淮點頭笑道:“你果然是知道的。我去了半年,也隻得了一兩幹花。那花極少,又極是難采,且隻能采並蒂而生其一者。”
阿原看兩人侃侃談笑起來,暗裏悄悄放了心。
秉淮問崔浩:“聽說你這次跟皇上征夏國回來,未要皇上半分封賞?”
崔浩答道:“一來,我在皇上身邊,不過略作建議,並未立下什麽戰功,不敢與流血拚命如叔孫恭者爭功。二來,我父親在朝中倍受皇上重用,已遭人嫉。所謂樹高招風,我求的不過是皇上麵前能盡一份力,封賞與不封賞,不過是個位份而已。”
秉淮笑道:“你能這樣想,我很是欣慰。如今皇上交給你的差事算是辦妥了吧?”
崔浩立刻答道:“北涼王世子已經穩妥地入住了行館。後續的事情便不在我職責之內了。”
秉淮點點頭:“你已到了婚配的年紀,前者因為隨著皇上出征,耽誤到現在。如今回了都城,再等隻會招來別人議論。既然差事辦妥了,該為你的終身大事打算一下了。”
崔浩大喜,連忙起身對著秉淮拜下去。
阿原在旁邊笑道:“你辦完差事已經累了許久,想來家還沒回便過來了吧?今日不留你用飯了。”
崔浩忙道:“不敢叨擾嬸嬸。”
知道這是因認定了他和琉璃的婚事,不想他和琉璃再見麵。
雖然有些小失望,到底得了秉淮歡心,心裏歡喜。忙起身告辭。
崔浩一走,阿原笑著對秉淮說道:“他對阿璃已這樣上心,你還有什麽不放心?”
秉淮笑了笑,心情顯然極佳,說道:“正因為他對阿璃好得無可挑剔,我才不入心。要知道,天下本無完美事,好事從來多磨折。”
阿原笑道:“你這是做阿爹的關心則亂。阿璃擔的驚受的怕少了?叫我說,早日應了他們的親事,叫他們早日成了親,才是真正省了心,少了許多麻煩。”
秉淮點點頭:“他能為阿璃做到這份上,我倒沒有什麽不放心了。不是因為北涼王的一鬧,我原本並不看好他。不過如今來看,他確是難得的有心。”
阿原看著秉淮認真的表情,有些驚駭地失笑道:“難道你還曾經打算反悔這門親事不成?”
秉淮不以為然地說道:“君子雖講言而有信。但事關阿璃的終身幸福,豈能兒戲對待?我一聽到北涼王沉屙臥榻的消息就想到了琉璃的婚事。不過現在看來,北涼王臥不臥榻都無謂了。皇上有意將始平公主和親過去,北涼靠著兩個公主和親便能靠著大魏的風頭安穩些日子。”
阿原說道:“我卻聽說,那北涼王世子原是有夫人在身邊的。他那夫人還頗有來曆,乃是前西涼國的亡國公主。”
秉淮無所謂地說道:“北涼王世子親自前來遞書送嫁,和前兩次虛意求好已是不同。北涼王世子若是聰明些,便該知道當下如果想穩住大魏的關係,和親勢在必須。且不能對始平公主有絲毫怠慢。他那個夫人,若是聰明些的,自會主動退讓。”
阿原聽得有些不快,說道:“他們好歹是原配夫妻,你說得這般輕描淡抹,少年夫妻,為了眼前利益作出這種選擇,不是太殘忍?”
秉淮道:“這便是為什麽我不願阿璃嫁入官家,位份越高,顧慮越多。哪如咱們尋常人家,隻是柴米油鹽過安安穩穩清清靜靜的日子?好在崔浩剛才答得明白,他知道他父親已是朝臣眼裏的釘子,因此不願招惹麻煩,不求名利,淡漠戰功。他有這心態,阿璃嫁給他,我才是真正地放心。”
阿原歎了口氣,說道:“聽你這樣一說,阿璃能嫁給崔浩,才是真正地安穩。那些世子王爺,選擇那樣的婚事,日子能過出幾分真心來?”
宗明正在門上守著,看到崔浩,往常見了他直接往裏麵請,今日見了他,依舊客氣,卻是說道:“阿郎稍待,我這就進去稟報。”
崔浩心裏苦笑一聲,道聲:“有勞宗叔。”
其實他心裏清楚,秉淮未必是不待見他,這些年一直不肯吐口他和琉璃的婚事,不過是不願琉璃嫁到官家裏去。他若隻是侄兒的身份,秉淮對他已極是寬待,然而如今加上一個女婿的身份,秉淮心裏多少有些不情願,何況琉璃向來是他寵在心頭的獨女。當著他父母的麵,秉淮自是不會表現出來。
崔浩再想不到,性情向來不羈如高公秉淮,也會有如此小心眼兒的時候。
宗明卻是很快回來了,臉上帶著笑意,對崔浩說道:“夫人叫請阿郎!阿郎快快請進!”
崔浩一聽“夫人”二字,便知道自己又得了琉璃阿娘阿原的便利。心裏一下子踏實了許多。秉淮心裏再不情願他,然而阿原才是這一家裏說了算的人。人前分外給秉淮麵子,人後秉淮完全拿阿原無可奈何。
笑了笑,衝宗明拱拱手,跟著宗明往裏麵走。
宗明一邊引著崔浩往裏麵進,一邊笑道:“小姐今日難得為老爺做了一雙鞋,老爺心情十分好!直道小姐長大懂事了!”
崔浩心裏一動。
琉璃的手有多懶,他是知道的,平日除了寫一寫,煮一煮茶,偶爾拿刻刀雕個玉件小玩意,大件的東西從來是懶得動手的,更別提針線。肯為他做兩身衣服,已經是十分難得了。今日竟然想起給她阿爹做起鞋來了?
笑著問宗明道:“阿璃最近越發地勤快起來了。”
宗明失笑道:“哪裏敢不勤快?阿郎是知道的,我們家夫人向來不動針線,小姐好歹偶爾做個筆袋已是難得,趕著給阿郎都做了兩身衣服出來……”
後麵的話沒再往下說。崔浩卻是明白了,不由低下頭看了看自己身上這身琉璃當初死不肯拿出來的衣服。做阿爹的都沒有得過做女兒親手做的針線,自己卻已經著在身上了。因來得急,竟然忘了回府去換身衣服再過來。不知道進去是福還是禍。
崔浩一低頭,動作如此明顯,宗明順眼就看過來。剛才隻見了人,未注意衣服,這一看,不得了,立刻猜到了:“阿郎身上穿的竟然就是我家小姐親手做的?”對崔浩頗有幾分刮目相看。
崔浩笑了笑:“難得阿璃一片心意。”
宗明:“……”
默了一默,說了一句,“阿郎今日來著了。”
兩人已到了正堂。宗明引了崔浩進去。
崔浩往裏一進,先聞到一股清醇的茶香,然後便聽到阿原笑道:“浩兒來得正好,剛剛煮的茶,你正好也來品一品……”
聲音一斷,臉色有些古怪地看著崔浩的一身衣服。
秉淮正在喝茶,茶杯剛到嘴邊,動作停在那裏,拿眼掃了一眼崔浩,然後不動聲色地說道:“這是阿璃縫的衣服?”
崔浩低頭看了看自己這一身衣服,微笑而恭敬地說道:“是。”
秉淮皺了皺眉頭:“你穿了這個辦了一天差事?”
崔浩微笑著又回:“是。”
秉淮說道:“如今全都城都知道阿璃針線不好了吧?你倒不覺得落麵子?”
崔浩笑道:“阿璃心意難得。笑話的人不會懂這衣服的難得,懂的人唯有羨慕的份兒。”
秉淮臉色一緩,臉上有了笑意:“說得對。”
說完從墊子上起身站起來,抖了一下長袍。崔浩一眼看見他長袍下麵,確是嶄新的靴子。秉淮自來魏地,在家裏依舊是宋地的穿衣習慣,喜好寬袍長袖。他往起一站,腳上深口高頭的菱紋綺履明白可見。這鞋履看來做工尚可,至少比他身上的衣服好了數倍,想來是聶阿姆或是掬心幫著加工過的。不過看秉淮些許得意臉帶喜色的臉,自然不會戳破。
崔浩如未見那鞋一般,笑著跟秉淮和阿原施禮問安,然後說道:“叔父自外麵回來,小侄一直未能前來探望。因此今日趕來,向叔父問聲安。”
秉淮心情好,笑著說道:“既然來了,且坐下來品一品茶。也讓我看看你近些日可又長了學問。”
崔浩依言坐了。
阿原笑著執壺為崔浩倒了一杯茶,說道:“這茶雖不禁泡,然而味道清醇,入口留香,你叔父是愛極了這味道。前兩日你父親過來,你叔父因著茶少,都沒有舍得分一點出去。你正好趕上了,也來品一品。”
崔浩端了茶杯,湊到鼻前,先聞了一聞,果然帶著香醇之意,清雅入鼻,神清氣爽。再抿了一小口,隻覺口中似含了一口花香。
輕輕咽了茶水,笑著說道:“聽聞夏國有一花叫做花清,此花隻存於山穀深處,根生於石下,莖出於石間,必得露水灌溉,入夜而開,天明而謝,色白而清香,叔父此茶,莫非便是花清?”
秉淮點頭笑道:“你果然是知道的。我去了半年,也隻得了一兩幹花。那花極少,又極是難采,且隻能采並蒂而生其一者。”
阿原看兩人侃侃談笑起來,暗裏悄悄放了心。
秉淮問崔浩:“聽說你這次跟皇上征夏國回來,未要皇上半分封賞?”
崔浩答道:“一來,我在皇上身邊,不過略作建議,並未立下什麽戰功,不敢與流血拚命如叔孫恭者爭功。二來,我父親在朝中倍受皇上重用,已遭人嫉。所謂樹高招風,我求的不過是皇上麵前能盡一份力,封賞與不封賞,不過是個位份而已。”
秉淮笑道:“你能這樣想,我很是欣慰。如今皇上交給你的差事算是辦妥了吧?”
崔浩立刻答道:“北涼王世子已經穩妥地入住了行館。後續的事情便不在我職責之內了。”
秉淮點點頭:“你已到了婚配的年紀,前者因為隨著皇上出征,耽誤到現在。如今回了都城,再等隻會招來別人議論。既然差事辦妥了,該為你的終身大事打算一下了。”
崔浩大喜,連忙起身對著秉淮拜下去。
阿原在旁邊笑道:“你辦完差事已經累了許久,想來家還沒回便過來了吧?今日不留你用飯了。”
崔浩忙道:“不敢叨擾嬸嬸。”
知道這是因認定了他和琉璃的婚事,不想他和琉璃再見麵。
雖然有些小失望,到底得了秉淮歡心,心裏歡喜。忙起身告辭。
崔浩一走,阿原笑著對秉淮說道:“他對阿璃已這樣上心,你還有什麽不放心?”
秉淮笑了笑,心情顯然極佳,說道:“正因為他對阿璃好得無可挑剔,我才不入心。要知道,天下本無完美事,好事從來多磨折。”
阿原笑道:“你這是做阿爹的關心則亂。阿璃擔的驚受的怕少了?叫我說,早日應了他們的親事,叫他們早日成了親,才是真正省了心,少了許多麻煩。”
秉淮點點頭:“他能為阿璃做到這份上,我倒沒有什麽不放心了。不是因為北涼王的一鬧,我原本並不看好他。不過如今來看,他確是難得的有心。”
阿原看著秉淮認真的表情,有些驚駭地失笑道:“難道你還曾經打算反悔這門親事不成?”
秉淮不以為然地說道:“君子雖講言而有信。但事關阿璃的終身幸福,豈能兒戲對待?我一聽到北涼王沉屙臥榻的消息就想到了琉璃的婚事。不過現在看來,北涼王臥不臥榻都無謂了。皇上有意將始平公主和親過去,北涼靠著兩個公主和親便能靠著大魏的風頭安穩些日子。”
阿原說道:“我卻聽說,那北涼王世子原是有夫人在身邊的。他那夫人還頗有來曆,乃是前西涼國的亡國公主。”
秉淮無所謂地說道:“北涼王世子親自前來遞書送嫁,和前兩次虛意求好已是不同。北涼王世子若是聰明些,便該知道當下如果想穩住大魏的關係,和親勢在必須。且不能對始平公主有絲毫怠慢。他那個夫人,若是聰明些的,自會主動退讓。”
阿原聽得有些不快,說道:“他們好歹是原配夫妻,你說得這般輕描淡抹,少年夫妻,為了眼前利益作出這種選擇,不是太殘忍?”
秉淮道:“這便是為什麽我不願阿璃嫁入官家,位份越高,顧慮越多。哪如咱們尋常人家,隻是柴米油鹽過安安穩穩清清靜靜的日子?好在崔浩剛才答得明白,他知道他父親已是朝臣眼裏的釘子,因此不願招惹麻煩,不求名利,淡漠戰功。他有這心態,阿璃嫁給他,我才是真正地放心。”
阿原歎了口氣,說道:“聽你這樣一說,阿璃能嫁給崔浩,才是真正地安穩。那些世子王爺,選擇那樣的婚事,日子能過出幾分真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