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一走,早得了信的聶阿姆往琉璃跟前,笑著說道:“崔家阿郎被老爺攆走了。”
琉璃看著聶阿姆,多少有些詫異地笑問道:“若在往前,阿爹但凡對崔哥哥有態度不好的地方,阿姆都憤憤不平的,今日崔哥哥被攆走,阿姆卻為何反而這般高興?”
聶阿姆笑道:“往常崔家阿郎來了,必是要過來看看小姐的。今日隻在前院說了會話,就被老爺攆走,這是避嫌呢。老爺能想到避嫌這一層,還不是好事麽?阿咪托佛,我就說崔家阿郎是個好的,老爺這是終於吐口從心裏認了。”
琉璃便看著聶阿姆笑。
掬心接著話笑道:“小姐的婚事,阿姆看著倒比小姐自己還上心。”
聶阿姆認真說道:“我一手帶大的小姐,怎麽能不上心?我隻嫌這婚事定得太慢。本來該去年定下來的,結果夏國不消停,偏偏趕著那個節骨眼占了秦國,崔家阿郎被皇上帶走了,咱們老爺和崔家老爺被皇上派出去了。本來回來就該定下婚事的,結果那北涼世子偏在這個時候來送公主和親,崔家阿郎又被派了差事為北涼世子前來做準備。這次差事了了,婚事總能定下來了。”
琉璃笑道:“咱們著什麽急?橫豎我年歲還未到。著急的是崔哥哥才是。”
聶阿姆立刻道:“可不是這麽說的。崔家阿郎萬裏難挑,全魏朝可沒有第二個了。叫我說,早些定下來心裏才踏實,省得有人虎視眈眈,從中可不要攪事。”
始平公主喜歡崔浩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隻是都不敢往外議論而已。況且崔浩對始平公主始終冷淡疏離,有誰敢看公主的笑話?不過是當作都眼不見而已。
琉璃聽了聶阿姆的話隻是笑了一笑。崔浩若是對始平公主有意,或是屈於皇家的威勢,崔浩焉能撐到現在,寧可被罰也不肯應下婚事?她自己是半點擔心也沒有,然而也不想說太過刻薄的話或是覺得自己十拿九穩的話,因此什麽也沒有說。
北涼王世子和北涼公主在行館歇過一日,第二天一早,便被引到北魏殿堂上,一同拜見元韜。
元韜已在殿上設了宴,身邊坐著大小赫連、賀、舒四位夫人,下首坐著赫連勃勃,兩邊分坐文武百官。專門在赫連勃勃對側為北涼王世子設了座,隻待入席。連太妃和始平公主都隨列席中,排在四位夫人之首。
崔浩則坐在元韜身後,不是元韜問到,並不多說話。
北涼王世子和北涼公主被引到朝堂上,當著魏朝文武,施禮完畢,自然先是對元韜歌功頌德一番,又表述了一番自己一路行來在大魏看到的街市繁華,臣民安樂,最後才表達了願以和親求兩國和平友好的誠懇。
其實魏自建朝以來,各國之間戰亂不斷。魏朝雖然稍微安穩,但實在稱不上繁華。不過和北涼相比,街上自是繁華了許多。且元韜和先帝一直以來都重用漢人,漢人的平民百姓也並不受歧視,許多為躲戰亂遷來的漢人過得確實也算安樂。
元韜心知肚明,然而聽到北涼王世子的話,還是從心底裏高興。一時龍顏大悅,再看那北涼公主,身材高挑,眉眼嫋嫋,算不上絕色之姿,卻也有幾分動人之處。對上元韜時,不懼不畏,大大方方,在北涼王世子歌功頌德之時,眼神裏自然流露了崇拜之意,戀慕之情。
元韜心底一熱,當場便封北涼公主為左昭儀。
元韜話一出,朝堂上的眾臣先是一靜,然後都有些吃驚。前麵先入了宮的賀、舒兩位椒房,前不久才跟著赫連姐妹的入宮封了夫人。赫連姐妹以夏國公主之尊,也隻才得了夫人的位子,這位北涼的公主容顏比不得那四位夫人貌美,氣質比不得赫連兩位夫人高貴,更難提賀、舒兩位夫人的懂事知禮。這位北涼公主,雖然身量高挑,然而年紀確乎是小了些,如今看著,完全是一副小女兒情態,這樣的一位公主,居然張口就被封為左昭儀?
元韜是一朝之尊,話既出,眾臣雖然吃驚,然而總不會這個時候出來當堂反駁質疑,落元韜的麵子。那北涼公主眼看著已經歡喜得很,元韜話音一落,立刻曲膝跪倒,謝了位封。聲音倒也清脆悅耳,帶著幾分小女兒家的稚嫩。
眾臣從本心裏,因著前麵北涼使臣的過分狂妄,覺得元韜再給了北涼囂張的資本,實是不該。北涼王世子卻是心內大喜,覺得這完全是元韜誠意示好的表示了。
元韜命人領了北涼王世子和北涼公主入席。轉臉對身邊的四位夫人說道:“左昭儀初來我們大魏,年紀本小,人地又生疏,以後在宮裏,你們多多照應著她。”
四位夫人都欠身稱是。
舒夫人便在桌案下麵拿手拉了拉賀夫人的衣角。
宮裏原隻有兩位夫人的時候,元韜對後宮並不上心。自從納了赫連兩姐妹後,倒時常後宮裏走一走,然而走的卻是賀夫人處多些,對赫連姐妹雖然不差,卻總是偏愛賀夫人一些。
如今北涼公主一個照麵便封了左昭儀,別人服不服,舒夫人卻有些不服氣,然而並不是為自己,完全是為賀夫人不平。她兩人從前在閨中便十分相好,入了宮後也常常笑鬧在一處,互相之間依舊頗為親密。舒夫人是從前爽直的性子,雖然宮裏呆了幾年有幾分收斂,到底本性如此,很快便埋不住情緒。
賀夫人微微側臉,對著舒夫人微微一笑,微不可察地搖了搖頭。
皇上這次自征夏國回來後,對赫連姐妹似乎心裏生了嫌隙,麵上雖然不露出來,然而話裏話外,卻是帶出來了。從前去她宮裏,兩個閑聊也常會聊到赫連姐妹,然而這次回來,要麽不是赫連姐妹,不小心提到了,微微一個皺眉,立刻便轉了話題。
賀夫人是個聰穎的女子。隱隱知道其中必是發生了什麽事情。皇上對赫連勃勃似乎還是如舊,促膝談笑,騎射狩獵。然而對赫連姐妹,卻似乎少了從前的隨意。皇上不說,賀夫人自然不會問,更隻裝作不曾發覺一般。
這次之所以封北涼公主,大約也是想要壓過赫連姐妹的意思。之前宮裏四人雖然同為夫人,然而赫連姐妹出身皇家,貴為公主,自覺身份高貴,有意無意間便帶了優越感。這北涼公主一到,身份先與她們兩個相當,皇上再給一個尊貴的位封,直接便是將赫連姐妹比了下去。
元韜大約心情真是奇佳,十分好性地為北涼世子介紹在座的諸位。
先介紹到太妃和始平公主,北涼王世子客客氣氣施了個禮,並無多的表示太妃卻是刻意打量了一番北涼王世子,北涼人的孔武在這位世子身上似乎並沒有什麽體現,這位世子更多的是彬彬文雅,全沒有北涼人的蠻野之風。相貌確是清秀,眉目間能看出北涼人的高鼻深目。大街上走的話,完全不會想到這位世子出自北涼。
人也確是風度有禮,舉手投足能看出平時教養。施禮之時更多了幾分恭敬之意,看著叫人心裏格外舒服。
單論相貌氣質,太妃自是中意這位女婿的。然而一想到這位世子來自北涼,始平公主勢必要和親遠嫁,心裏便有些難過。更何況這位世子尚有原配在北涼,夫妻處得還十分相得。
太妃心裏歎了口氣,覺得若是沒有那位原配的世子夫人,始平雖然是和親遠嫁,至少從表相上來看,風度相貌還叫她心裏寬慰幾分。
麵上自然是什麽也不會露出來,微微笑著,臉上一片和藹:“世子和公主遠道而來,行途不易。公主今為昭儀,在大魏必會安居快樂。”
她更希望北涼王世子將心比心,也會善待她的女兒始平。
北涼王世子連忙道謝:“得太妃一句話,心裏甚覺安定!”
轉臉示意北涼公主謝過太妃。
始平公主在旁邊掃了北涼世子幾眼,並不肯正眼去瞧,倒把眼睛在北涼公主身上轉了幾圈,笑著說道:“公主年紀雖小,身量高挑,北涼的女孩兒都像公主這樣嗎?”
北涼公主輕聲答道:“我們的女孩兒和男人一樣強壯爽利,都是敢作敢當。”
這話拿來形容男人也不為過了。
始平公主抿嘴笑道:“你可不像。”
北涼公主笑了笑,輕聲說道:“我父王說,王家的女孩兒,不需強壯,自會有更強壯的人來保護。”
說到最後一句,有意無意看了一眼座上的元韜,臉上帶了嬌羞之意。
始平公主默了一下,然而笑了笑,說道:“你父王說的也對。”
琉璃看著聶阿姆,多少有些詫異地笑問道:“若在往前,阿爹但凡對崔哥哥有態度不好的地方,阿姆都憤憤不平的,今日崔哥哥被攆走,阿姆卻為何反而這般高興?”
聶阿姆笑道:“往常崔家阿郎來了,必是要過來看看小姐的。今日隻在前院說了會話,就被老爺攆走,這是避嫌呢。老爺能想到避嫌這一層,還不是好事麽?阿咪托佛,我就說崔家阿郎是個好的,老爺這是終於吐口從心裏認了。”
琉璃便看著聶阿姆笑。
掬心接著話笑道:“小姐的婚事,阿姆看著倒比小姐自己還上心。”
聶阿姆認真說道:“我一手帶大的小姐,怎麽能不上心?我隻嫌這婚事定得太慢。本來該去年定下來的,結果夏國不消停,偏偏趕著那個節骨眼占了秦國,崔家阿郎被皇上帶走了,咱們老爺和崔家老爺被皇上派出去了。本來回來就該定下婚事的,結果那北涼世子偏在這個時候來送公主和親,崔家阿郎又被派了差事為北涼世子前來做準備。這次差事了了,婚事總能定下來了。”
琉璃笑道:“咱們著什麽急?橫豎我年歲還未到。著急的是崔哥哥才是。”
聶阿姆立刻道:“可不是這麽說的。崔家阿郎萬裏難挑,全魏朝可沒有第二個了。叫我說,早些定下來心裏才踏實,省得有人虎視眈眈,從中可不要攪事。”
始平公主喜歡崔浩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隻是都不敢往外議論而已。況且崔浩對始平公主始終冷淡疏離,有誰敢看公主的笑話?不過是當作都眼不見而已。
琉璃聽了聶阿姆的話隻是笑了一笑。崔浩若是對始平公主有意,或是屈於皇家的威勢,崔浩焉能撐到現在,寧可被罰也不肯應下婚事?她自己是半點擔心也沒有,然而也不想說太過刻薄的話或是覺得自己十拿九穩的話,因此什麽也沒有說。
北涼王世子和北涼公主在行館歇過一日,第二天一早,便被引到北魏殿堂上,一同拜見元韜。
元韜已在殿上設了宴,身邊坐著大小赫連、賀、舒四位夫人,下首坐著赫連勃勃,兩邊分坐文武百官。專門在赫連勃勃對側為北涼王世子設了座,隻待入席。連太妃和始平公主都隨列席中,排在四位夫人之首。
崔浩則坐在元韜身後,不是元韜問到,並不多說話。
北涼王世子和北涼公主被引到朝堂上,當著魏朝文武,施禮完畢,自然先是對元韜歌功頌德一番,又表述了一番自己一路行來在大魏看到的街市繁華,臣民安樂,最後才表達了願以和親求兩國和平友好的誠懇。
其實魏自建朝以來,各國之間戰亂不斷。魏朝雖然稍微安穩,但實在稱不上繁華。不過和北涼相比,街上自是繁華了許多。且元韜和先帝一直以來都重用漢人,漢人的平民百姓也並不受歧視,許多為躲戰亂遷來的漢人過得確實也算安樂。
元韜心知肚明,然而聽到北涼王世子的話,還是從心底裏高興。一時龍顏大悅,再看那北涼公主,身材高挑,眉眼嫋嫋,算不上絕色之姿,卻也有幾分動人之處。對上元韜時,不懼不畏,大大方方,在北涼王世子歌功頌德之時,眼神裏自然流露了崇拜之意,戀慕之情。
元韜心底一熱,當場便封北涼公主為左昭儀。
元韜話一出,朝堂上的眾臣先是一靜,然後都有些吃驚。前麵先入了宮的賀、舒兩位椒房,前不久才跟著赫連姐妹的入宮封了夫人。赫連姐妹以夏國公主之尊,也隻才得了夫人的位子,這位北涼的公主容顏比不得那四位夫人貌美,氣質比不得赫連兩位夫人高貴,更難提賀、舒兩位夫人的懂事知禮。這位北涼公主,雖然身量高挑,然而年紀確乎是小了些,如今看著,完全是一副小女兒情態,這樣的一位公主,居然張口就被封為左昭儀?
元韜是一朝之尊,話既出,眾臣雖然吃驚,然而總不會這個時候出來當堂反駁質疑,落元韜的麵子。那北涼公主眼看著已經歡喜得很,元韜話音一落,立刻曲膝跪倒,謝了位封。聲音倒也清脆悅耳,帶著幾分小女兒家的稚嫩。
眾臣從本心裏,因著前麵北涼使臣的過分狂妄,覺得元韜再給了北涼囂張的資本,實是不該。北涼王世子卻是心內大喜,覺得這完全是元韜誠意示好的表示了。
元韜命人領了北涼王世子和北涼公主入席。轉臉對身邊的四位夫人說道:“左昭儀初來我們大魏,年紀本小,人地又生疏,以後在宮裏,你們多多照應著她。”
四位夫人都欠身稱是。
舒夫人便在桌案下麵拿手拉了拉賀夫人的衣角。
宮裏原隻有兩位夫人的時候,元韜對後宮並不上心。自從納了赫連兩姐妹後,倒時常後宮裏走一走,然而走的卻是賀夫人處多些,對赫連姐妹雖然不差,卻總是偏愛賀夫人一些。
如今北涼公主一個照麵便封了左昭儀,別人服不服,舒夫人卻有些不服氣,然而並不是為自己,完全是為賀夫人不平。她兩人從前在閨中便十分相好,入了宮後也常常笑鬧在一處,互相之間依舊頗為親密。舒夫人是從前爽直的性子,雖然宮裏呆了幾年有幾分收斂,到底本性如此,很快便埋不住情緒。
賀夫人微微側臉,對著舒夫人微微一笑,微不可察地搖了搖頭。
皇上這次自征夏國回來後,對赫連姐妹似乎心裏生了嫌隙,麵上雖然不露出來,然而話裏話外,卻是帶出來了。從前去她宮裏,兩個閑聊也常會聊到赫連姐妹,然而這次回來,要麽不是赫連姐妹,不小心提到了,微微一個皺眉,立刻便轉了話題。
賀夫人是個聰穎的女子。隱隱知道其中必是發生了什麽事情。皇上對赫連勃勃似乎還是如舊,促膝談笑,騎射狩獵。然而對赫連姐妹,卻似乎少了從前的隨意。皇上不說,賀夫人自然不會問,更隻裝作不曾發覺一般。
這次之所以封北涼公主,大約也是想要壓過赫連姐妹的意思。之前宮裏四人雖然同為夫人,然而赫連姐妹出身皇家,貴為公主,自覺身份高貴,有意無意間便帶了優越感。這北涼公主一到,身份先與她們兩個相當,皇上再給一個尊貴的位封,直接便是將赫連姐妹比了下去。
元韜大約心情真是奇佳,十分好性地為北涼世子介紹在座的諸位。
先介紹到太妃和始平公主,北涼王世子客客氣氣施了個禮,並無多的表示太妃卻是刻意打量了一番北涼王世子,北涼人的孔武在這位世子身上似乎並沒有什麽體現,這位世子更多的是彬彬文雅,全沒有北涼人的蠻野之風。相貌確是清秀,眉目間能看出北涼人的高鼻深目。大街上走的話,完全不會想到這位世子出自北涼。
人也確是風度有禮,舉手投足能看出平時教養。施禮之時更多了幾分恭敬之意,看著叫人心裏格外舒服。
單論相貌氣質,太妃自是中意這位女婿的。然而一想到這位世子來自北涼,始平公主勢必要和親遠嫁,心裏便有些難過。更何況這位世子尚有原配在北涼,夫妻處得還十分相得。
太妃心裏歎了口氣,覺得若是沒有那位原配的世子夫人,始平雖然是和親遠嫁,至少從表相上來看,風度相貌還叫她心裏寬慰幾分。
麵上自然是什麽也不會露出來,微微笑著,臉上一片和藹:“世子和公主遠道而來,行途不易。公主今為昭儀,在大魏必會安居快樂。”
她更希望北涼王世子將心比心,也會善待她的女兒始平。
北涼王世子連忙道謝:“得太妃一句話,心裏甚覺安定!”
轉臉示意北涼公主謝過太妃。
始平公主在旁邊掃了北涼世子幾眼,並不肯正眼去瞧,倒把眼睛在北涼公主身上轉了幾圈,笑著說道:“公主年紀雖小,身量高挑,北涼的女孩兒都像公主這樣嗎?”
北涼公主輕聲答道:“我們的女孩兒和男人一樣強壯爽利,都是敢作敢當。”
這話拿來形容男人也不為過了。
始平公主抿嘴笑道:“你可不像。”
北涼公主笑了笑,輕聲說道:“我父王說,王家的女孩兒,不需強壯,自會有更強壯的人來保護。”
說到最後一句,有意無意看了一眼座上的元韜,臉上帶了嬌羞之意。
始平公主默了一下,然而笑了笑,說道:“你父王說的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