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忙了數日,終於迎來了北涼王世子和北涼公主。
和前次北涼使臣進魏都城相比,這一次北涼王世子來得聲勢浩大,長長的車隊護著公主的車駕,押著無數嫁妝,前後有騎兵護衛相持,迤邐而進。
元韜派宣王和崔浩於城門外迎著北涼王世子和公主的車駕,街上早已淨了街擴,左右幾步便有兵士護持,遠遠望著,一條街上威嚴森森,所持禮節甚是隆重。
宣王看著北涼王世子的高頭大馬,一步當前,緩緩而來,不覺有些意外地驚怔,問崔浩道:“聽說北涼王孔武有力,甚是魁偉,這北涼王世子竟然不像傳話中北涼王的樣子。”
北涼王世子距離雖然遠些,坐在馬上,卻依然可見修長身材,少見蠻意,頗有文風,麵皮微白,全不像北涼人的粗獷,倒帶著幾分文雅之意。
宣王頗覺意外,實在想不到向來以蠻野見稱的北涼王,居然有這樣一個看似文氣,頗顯雅度的世子。
崔浩說道:“外人傳北涼王世子相貌頗似中原人,少而聰穎,和雅有度。如今見之,倒確是不虛外傳。”
說著話,北涼王世子已經打馬到了麵前。兩人上前,北涼王世子已下馬。宮中的內侍官先過來介紹了雙方身份。
原該宣王先行問好,那北涼王世子卻立刻抱拳,先行有禮地說道:“能得宣王爺和崔直郎親自相迎,實感榮幸。”
宣王和崔浩立刻客氣回禮。
論身份地位,宣王比不得樂平王和樂安王,連新興王也比不及。崔浩更不用說,一個直郎,根本不夠位列朝班,不過是皇上身邊一個說話之人而已。
元韜是一國之君,當然不可能親自來迎北涼王世子,樂平王和樂安王都有外派,新興王為人混帳,身邊唯一能夠上資格的又能派出去迎接的,也隻有一個平日裏在眾朝臣麵前並不顯眼的宣王。
崔浩雖然位低職小,然而名聲卻不在崔玦之下,平日裏又常在皇上身邊,深受皇上重用和信任。
北涼王世子對此心知膽明,因此並不敢小瞧宣王和崔浩,麵上作得極是客氣有禮,舉手言談之間帶著謙遜。
宣王不覺暗裏點點頭,這北涼王世子單憑這一點,就能稱得上和雅有度了。如果是北涼王在這裏,恐怕早怒責備受怠慢了。
宣王向來寬和待人,對這北涼王世子頓時好感倍生,對北涼王世子行禮說道:“我與崔直郎特奉皇上旨意,在此恭迎世子和公主。世子和公主一路風塵,勞累辛苦,容我和崔直郎先引世子和公主到行館休息,歇過今日再去朝見皇上。”
北涼王世子連忙還禮:“有勞二位。我正想著一路行來,確是有些乏累,儀容疲憊,不敢前去麵見大魏皇上。二位有心了。”
宣王於是和崔浩一起,將北涼王世子和公主的車駕引往行館而去。
這行館,正是崔浩奉元韜之命,耗了多個半月的時間,專門為北涼公主出嫁準備出來的。原是一處花園府邸,從前曾占在丘堆名下,丘堆被皇上一怒斬殺,後麵雖然又封了丘堆的兒子,從前丘堆名下的幾處府邸卻被皇上收了回去。其中便有這一處。原是前朝一名士常居之所,幾年戰亂,到魏朝占都的時候,城裏的人逃的逃,跑的跑,散的散,竟然空下了許多名宅。魏朝曆來有占城分財的傳統,都城占下來,丘堆手裏便落了幾處宅子。而最後,他手裏的宅子,還是歸了皇家。
北涼王世子和北涼公主落榻的這處行館,曲徑環廊,庭闊院深,宣王和崔浩引著走進去,北涼王世子在心裏暗暗地吃驚又震憾。北涼地處寒薄,國內連年戰亂,百姓困苦,吃穿已是問題,這等魏朝常見的宅子於北涼,卻是少之又少,更別說裏麵的假山亭廊,盆景醉石。房子誰能都建,然而布置這房子,不光是錢的積累,更是意趣的呈現。魏自建朝以來,不斷提拔重用漢人,漢人文化廣博,隻看這房子的布置便可見一斑了。怪不得父王將高秉淮捧得那般高,一意要拉攏他。
宣王和崔浩安置了北涼王世子和北涼公主,告辭出來,回宮裏去向皇上交差。
這邊的北涼王世子本來一身疲憊,隻是入了一趟行館,心中便翻滾起來,哪裏休息得下?貼身侍從備了熱湯侍候著他洗澡換衣,他都洗得心不在焉。
貼身侍從見世子如此心不在焉,便開口問道:“世子心事重重,莫非是在想明日見了魏朝皇帝怎樣應對?”
北涼王世子道:“談什麽應對?我本就是為求好而來,連公主都送來和親了,哪裏還要應對什麽?多羅,你今日進了這行館,有何感受?”
多羅些許不解,見世子問,張口說道:“這行館地廣院多,猶如園林,比咱們宮裏一點也不差。想來大魏皇上這是示好咱們,所以特意備了這麽大的行館,以求世子的滿意。”
北涼王世子失笑道:“北魏不想我們與他們對立是真,然而未必有你想的那樣,為了籠絡我們百般縱容。你以為上一次李暠被揍真是那性情暴虐的新興王一時性起惹起的麽?那話也隻有李暠自己信,吃了啞巴虧北魏正常的皇上不出麵,倒叫一個不涉國事不幹內政的太妃出麵了結此事,你覺得這是魏朝皇上想求好的態度?”
多羅百般詫異又吃驚地說道:“怎麽,他們想求好於我們,居然還敢對我們的使臣下黑手!竟然是故意的不成?”
北涼王世子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兩國求好,他們為什麽來求魏朝而不是南邊的宋地?宋帝一心要統一天下,早已把征伐的日程定好,說不得魏朝的下一個就是他們北涼。魏朝皇上如今一早隻想消掉宋地的威脅,並沒有要滅其它國土的意思,魏宋權衡,他們自然選擇魏朝來和好共存。
魏朝自從滅了夏國,順道占了秦國,聲威大震,且魏朝國力日盛,元韜又是個雄才大略之人,魏朝的強盛指日可待。而北涼,剛剛統一了涼州,結束了戰亂,國力低微,正是需要依靠的時候。
所以這個時候真正怕的,不是魏朝,而是他們北涼。也正是因此,魏朝皇上才敢放任新興王揍了北涼的使臣,還一味地護短不作表示。
然而魏朝的囂張自有他的底氣。元韜手裏有崔高二公,皆為天下名士,振臂一呼,皆可百應。漢人無論打仗還是治國,都自有他們的一套謀略,卻是他們這些番邦不能相比的。北涼如果手裏能有崔玦秉淮那樣的重臣,興盛指日可待。
北涼王世子在浴桶裏想得出了神,心思不覺走遠。
外人看著北涼王如何強勢蠻橫。然而隻有他們自家人知道,北涼王其實早已到了大限,隻不過王國初建,為免人心動搖,強撐而已。這一次來和親,本來該北涼王親自前來,然而北涼王自上次回去之後,身體便有崩垮之勢,已有數日出不得門了,哪裏敢讓外人知道?
北涼王世子想著自己現在的處境。父王如果駕崩,自己自然是要繼位。然而西涼和南涼雖然已被北涼所並,卻一直心有不服,蠢蠢欲動。如今有父王壓著,那些人不敢輕舉妄動,一旦父王不在了,那些人定會群起生事。自己未必應付不來,然而總是要費些手腳,又是一番你爭我鬥,勞民傷財。
若想要一勞永逸,借魏朝的強風自然是好的。所以父王這次要他送了妹妹過來和親,但願有了這層關係,元韜能助他一臂之力,即使不出兵助他打掉那些暗中生事的人,聲勢上威懾一下也是好的,畢竟與夏國這一戰,北涼境內許多人已是聞風色變,心中生畏。
“世子爺,該出來了!水要涼了!”貼身侍從輕聲提醒了一聲。
北涼王世子回神,水果然有些溫涼了。並不以為意,隨口說道:“凡事要趁熱才好打鐵!”
貼身侍從眨眨眼睛,沒有聽明白。
北涼王世子也不解釋,隻是淡淡說道:“過一會兒去公主那邊看看,如果公主沒有休息,就把公主請過來,說我有話要跟她說。如果公主休息了,就留個話,公主醒了就過來一趟。”
“是。小的這就過去跟公主說。”
貼身侍從退身出去。
世子爺都已經這樣發了話,公主即使休息了,也會起來梳洗過來。
和前次北涼使臣進魏都城相比,這一次北涼王世子來得聲勢浩大,長長的車隊護著公主的車駕,押著無數嫁妝,前後有騎兵護衛相持,迤邐而進。
元韜派宣王和崔浩於城門外迎著北涼王世子和公主的車駕,街上早已淨了街擴,左右幾步便有兵士護持,遠遠望著,一條街上威嚴森森,所持禮節甚是隆重。
宣王看著北涼王世子的高頭大馬,一步當前,緩緩而來,不覺有些意外地驚怔,問崔浩道:“聽說北涼王孔武有力,甚是魁偉,這北涼王世子竟然不像傳話中北涼王的樣子。”
北涼王世子距離雖然遠些,坐在馬上,卻依然可見修長身材,少見蠻意,頗有文風,麵皮微白,全不像北涼人的粗獷,倒帶著幾分文雅之意。
宣王頗覺意外,實在想不到向來以蠻野見稱的北涼王,居然有這樣一個看似文氣,頗顯雅度的世子。
崔浩說道:“外人傳北涼王世子相貌頗似中原人,少而聰穎,和雅有度。如今見之,倒確是不虛外傳。”
說著話,北涼王世子已經打馬到了麵前。兩人上前,北涼王世子已下馬。宮中的內侍官先過來介紹了雙方身份。
原該宣王先行問好,那北涼王世子卻立刻抱拳,先行有禮地說道:“能得宣王爺和崔直郎親自相迎,實感榮幸。”
宣王和崔浩立刻客氣回禮。
論身份地位,宣王比不得樂平王和樂安王,連新興王也比不及。崔浩更不用說,一個直郎,根本不夠位列朝班,不過是皇上身邊一個說話之人而已。
元韜是一國之君,當然不可能親自來迎北涼王世子,樂平王和樂安王都有外派,新興王為人混帳,身邊唯一能夠上資格的又能派出去迎接的,也隻有一個平日裏在眾朝臣麵前並不顯眼的宣王。
崔浩雖然位低職小,然而名聲卻不在崔玦之下,平日裏又常在皇上身邊,深受皇上重用和信任。
北涼王世子對此心知膽明,因此並不敢小瞧宣王和崔浩,麵上作得極是客氣有禮,舉手言談之間帶著謙遜。
宣王不覺暗裏點點頭,這北涼王世子單憑這一點,就能稱得上和雅有度了。如果是北涼王在這裏,恐怕早怒責備受怠慢了。
宣王向來寬和待人,對這北涼王世子頓時好感倍生,對北涼王世子行禮說道:“我與崔直郎特奉皇上旨意,在此恭迎世子和公主。世子和公主一路風塵,勞累辛苦,容我和崔直郎先引世子和公主到行館休息,歇過今日再去朝見皇上。”
北涼王世子連忙還禮:“有勞二位。我正想著一路行來,確是有些乏累,儀容疲憊,不敢前去麵見大魏皇上。二位有心了。”
宣王於是和崔浩一起,將北涼王世子和公主的車駕引往行館而去。
這行館,正是崔浩奉元韜之命,耗了多個半月的時間,專門為北涼公主出嫁準備出來的。原是一處花園府邸,從前曾占在丘堆名下,丘堆被皇上一怒斬殺,後麵雖然又封了丘堆的兒子,從前丘堆名下的幾處府邸卻被皇上收了回去。其中便有這一處。原是前朝一名士常居之所,幾年戰亂,到魏朝占都的時候,城裏的人逃的逃,跑的跑,散的散,竟然空下了許多名宅。魏朝曆來有占城分財的傳統,都城占下來,丘堆手裏便落了幾處宅子。而最後,他手裏的宅子,還是歸了皇家。
北涼王世子和北涼公主落榻的這處行館,曲徑環廊,庭闊院深,宣王和崔浩引著走進去,北涼王世子在心裏暗暗地吃驚又震憾。北涼地處寒薄,國內連年戰亂,百姓困苦,吃穿已是問題,這等魏朝常見的宅子於北涼,卻是少之又少,更別說裏麵的假山亭廊,盆景醉石。房子誰能都建,然而布置這房子,不光是錢的積累,更是意趣的呈現。魏自建朝以來,不斷提拔重用漢人,漢人文化廣博,隻看這房子的布置便可見一斑了。怪不得父王將高秉淮捧得那般高,一意要拉攏他。
宣王和崔浩安置了北涼王世子和北涼公主,告辭出來,回宮裏去向皇上交差。
這邊的北涼王世子本來一身疲憊,隻是入了一趟行館,心中便翻滾起來,哪裏休息得下?貼身侍從備了熱湯侍候著他洗澡換衣,他都洗得心不在焉。
貼身侍從見世子如此心不在焉,便開口問道:“世子心事重重,莫非是在想明日見了魏朝皇帝怎樣應對?”
北涼王世子道:“談什麽應對?我本就是為求好而來,連公主都送來和親了,哪裏還要應對什麽?多羅,你今日進了這行館,有何感受?”
多羅些許不解,見世子問,張口說道:“這行館地廣院多,猶如園林,比咱們宮裏一點也不差。想來大魏皇上這是示好咱們,所以特意備了這麽大的行館,以求世子的滿意。”
北涼王世子失笑道:“北魏不想我們與他們對立是真,然而未必有你想的那樣,為了籠絡我們百般縱容。你以為上一次李暠被揍真是那性情暴虐的新興王一時性起惹起的麽?那話也隻有李暠自己信,吃了啞巴虧北魏正常的皇上不出麵,倒叫一個不涉國事不幹內政的太妃出麵了結此事,你覺得這是魏朝皇上想求好的態度?”
多羅百般詫異又吃驚地說道:“怎麽,他們想求好於我們,居然還敢對我們的使臣下黑手!竟然是故意的不成?”
北涼王世子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兩國求好,他們為什麽來求魏朝而不是南邊的宋地?宋帝一心要統一天下,早已把征伐的日程定好,說不得魏朝的下一個就是他們北涼。魏朝皇上如今一早隻想消掉宋地的威脅,並沒有要滅其它國土的意思,魏宋權衡,他們自然選擇魏朝來和好共存。
魏朝自從滅了夏國,順道占了秦國,聲威大震,且魏朝國力日盛,元韜又是個雄才大略之人,魏朝的強盛指日可待。而北涼,剛剛統一了涼州,結束了戰亂,國力低微,正是需要依靠的時候。
所以這個時候真正怕的,不是魏朝,而是他們北涼。也正是因此,魏朝皇上才敢放任新興王揍了北涼的使臣,還一味地護短不作表示。
然而魏朝的囂張自有他的底氣。元韜手裏有崔高二公,皆為天下名士,振臂一呼,皆可百應。漢人無論打仗還是治國,都自有他們的一套謀略,卻是他們這些番邦不能相比的。北涼如果手裏能有崔玦秉淮那樣的重臣,興盛指日可待。
北涼王世子在浴桶裏想得出了神,心思不覺走遠。
外人看著北涼王如何強勢蠻橫。然而隻有他們自家人知道,北涼王其實早已到了大限,隻不過王國初建,為免人心動搖,強撐而已。這一次來和親,本來該北涼王親自前來,然而北涼王自上次回去之後,身體便有崩垮之勢,已有數日出不得門了,哪裏敢讓外人知道?
北涼王世子想著自己現在的處境。父王如果駕崩,自己自然是要繼位。然而西涼和南涼雖然已被北涼所並,卻一直心有不服,蠢蠢欲動。如今有父王壓著,那些人不敢輕舉妄動,一旦父王不在了,那些人定會群起生事。自己未必應付不來,然而總是要費些手腳,又是一番你爭我鬥,勞民傷財。
若想要一勞永逸,借魏朝的強風自然是好的。所以父王這次要他送了妹妹過來和親,但願有了這層關係,元韜能助他一臂之力,即使不出兵助他打掉那些暗中生事的人,聲勢上威懾一下也是好的,畢竟與夏國這一戰,北涼境內許多人已是聞風色變,心中生畏。
“世子爺,該出來了!水要涼了!”貼身侍從輕聲提醒了一聲。
北涼王世子回神,水果然有些溫涼了。並不以為意,隨口說道:“凡事要趁熱才好打鐵!”
貼身侍從眨眨眼睛,沒有聽明白。
北涼王世子也不解釋,隻是淡淡說道:“過一會兒去公主那邊看看,如果公主沒有休息,就把公主請過來,說我有話要跟她說。如果公主休息了,就留個話,公主醒了就過來一趟。”
“是。小的這就過去跟公主說。”
貼身侍從退身出去。
世子爺都已經這樣發了話,公主即使休息了,也會起來梳洗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