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都城豪商喬家家主備了豪禮,攜了幼子到高宅遞帖求見,言是為子求師而來。
秉淮辭官不受,仍回書院主持事務的消息一傳開,從初一開始,高宅門上便是絡繹不絕,時有人拜。
宗明報到秉淮麵前,秉淮正與阿原煮茶輕啜。聽到喬家家主來拜,秉淮先看阿原。他雖得多人上門拜見,全為書院就讀之事。然而喬家家大業大,想為家中阿郎請先生教書必不是難事,實在不必重禮來見他。且自從阿原推了喬家的生意後,當時已言明,兩家不必有何往來,隻作陌生人見。為何今日卻竟重禮上門了?
“我想他今日登門,求師是假,另有所圖才是真。”
阿原沉吟一下,說道:“我為他家牽線,為前番伐夏大軍承辦糧草,本來已言明是一片私心,有利而圖。兩邊各不相欠,也不必有所牽連。他總不會是為著要我再牽線搭橋為皇上辦差而來。”
秉淮接話道:“他已經為皇上輸送過糧草,若居然還想著要你再牽線搭橋,倒叫我有些瞧不起了。”
阿原失笑道:“你以為皇上那裏是做一次買賣就能套住交情的麽?我看皇上並不想要喬家一家做大,我找喬家為大家承辦糧草,皇上定不是未想過,不過不想給喬家這份榮耀罷了,正好借我的手圓轉。喬家若是聰明些,也應知道,財富盡歸他一家並非好事。”
秉淮想了想,說道:“喬家若是連這點都想不到,也做不到今天了。如此我便應該見見他,看看他此來是要做什麽。”
回頭對宗明說道:“去請人進門吧。人可進,禮不收。”
阿原見宗明走了,才對秉淮說道:“行軍打仗向來講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皇上不是不知此理,然而我見他對糧草一事並不是太上心,一應征伐,全是速戰速決,一應供應,多靠征掠。即使前番伐夏回來,也未重視糧草一事,喬家想走皇上這條路,幾無可能。喬家若有不甘之意,能勸他止了還是勸一勸。自苦沒有帝王願意被人捏住錢袋者。如今皇上態度不表,旨意不下,便是不情願之意了。喬家已是豪富之家,水滿則溢,實在沒有必要再爭榮耀。”
秉淮歎道:“他若真存了追名逐利之心,又怎是我一個勸能了的?我看喬家五叔還算清明。然而人心不足,自有爭好。名利一旦入了心竊,不到撞上南牆是不是幡然醒悟的。這位喬家家主,其人如何,還要觀後再說。”
阿原聽了,說道:“我從前與喬家五叔打交道最多。他的三個兒子,並不熟悉,隻是聽說他這個大兒子沉穩機變,頗有誌向。近幾年將喬家打理得的確也不錯。否則喬五叔也不會放心地將掌家大權交到他手裏。”
兩人說著話,宗明卻是將喬家父子引了進來。
秉淮和阿原起迎。
看這位喬家家主,三十多歲,中等的個子,身材微胖,短須細目,頗有儒相。步履之間頗見從容,站在那裏又是一派沉穩,抬目之間端的不動聲色。
又見他身後跟著的孩子大約有十來歲,身形偏瘦,長相隨了乃父,長眉細目,膚色微白。這個孩子一臉的活潑跳脫,看秉淮夫婦的時候,不大的一雙眼裏眼珠轉動,帶著幾分打量又有幾分使壞的意思,
秉淮一下子覺得喬家這位小郎有些意思,看著那孩子表情不動,臉上不笑,隻將目光注視在他身上,皺眉說道:“見長者不行禮,不問安,為何如此失禮?喬家竟是如此教的孩子麽?”
那孩子未料到秉淮會當麵挑理,先是意外地怔了一下,然後看著秉淮,迅速地上前行禮,深深作揖,口中脆聲說道:“喬家向來教育子弟謙遜知禮,隻是我久聞高公大名,見麵有些好奇,一時隻顧著打量先生,竟然忘了行禮。失禮數的是我自己,非是喬家教子不良。”
秉淮心中暗暗點頭,臉上卻沉著說道:“想來喬家,豪富之粗,交遊者廣,往來者眾,小郎竟會見我而失禮忘言,也令我心生詫異。”
那孩子立刻回道:“喬家往來者眾不假,然而能如高公不惑於名利,不耽於官場,淡泊如此者少。因此情不自禁要打量一番,故而失禮。”
秉淮點點頭,說道:“倒有幾分歪裏。然我不願耽於官場,並不是我不惑於名利,更無淡泊之意,而是我已得名利,自覺不必再為官聲所累。小郎說錯了我。我其實也和世人凡夫一樣,不過是比別人更懂得待價而沽而已。”
那孩子愣在那裏。有些疑惑地看著秉淮,眼裏顯然有幾分不信,又帶著幾分意外。
喬家家主這時笑道:“高公若是待沽,不知道誰能出得起高價。”
他說完,那孩子臉色一鬆,露出笑意,再次看向秉淮時,臉上帶了些許的恭敬之情。
這一次,不用秉淮挑禮,主動地再對秉淮一作揖,脆聲說道:“小侄喬謹,拜見先生,師母!”
秉淮站著不動,也不說免禮,看著喬謹彎下去的身子,說道:“我何曾說過要收你,為何口稱先生、師母?”
喬謹彎著腰,並不直起身子,也不動,隻是聲音恭敬地說道:“先生見麵就教導我知禮,又教我人可向利,然要待價而沽,不可自貶己身。喬謹想先生既當麵教誨,因而以師相稱。”
秉淮不覺臉上有了笑意,對阿原笑道:“此子甚是聰慧,且懂屈伸,大丈夫立世,最該如此。”
阿原原聽秉淮對喬家一派疏離,轉眼居然這般輕易認了弟子,不覺有些好笑。然而她自己,也頗喜歡喬謹,笑著對喬謹說道:“既然先生應了收你,從此你但有疑難,便常來請教吧。”
喬家家主大喜過望。因著阿原從前說過兩家互不往來的話,他來之前,並不抱多大希望。沒想到自己的孩子如此聰慧,見麵就得了秉淮的歡心,自己不用費一唇一舌便認下了先生。
向來沉穩內斂不露聲色的臉上帶了大喜之色,對秉淮拱手喜道:“高公肯收小兒,真真是開年之喜!我原備了薄禮,高公不肯收,請允我為書院捐書閣一處,以此為小兒的拜師之禮。”
秉淮笑著回道:“喬家主果真捐書閣一處,我當請旨,為家主具碑以表。”
阿原笑著將喬家父子往座上讓。
喬家家主禮讓兩句,依著坐了。才對秉淮說道:“今日此來,一來為小兒拜師。心願已成,可喜可賀。二來是聽到有人欲對阿璃小姐不軌,想著該在高公和夫人麵前道明。”
秉淮和阿原聽著後麵的的話,齊齊吃了一驚。一下子緊張起來。
什麽人竟然會對阿璃不軌?
秉淮辭官不受,仍回書院主持事務的消息一傳開,從初一開始,高宅門上便是絡繹不絕,時有人拜。
宗明報到秉淮麵前,秉淮正與阿原煮茶輕啜。聽到喬家家主來拜,秉淮先看阿原。他雖得多人上門拜見,全為書院就讀之事。然而喬家家大業大,想為家中阿郎請先生教書必不是難事,實在不必重禮來見他。且自從阿原推了喬家的生意後,當時已言明,兩家不必有何往來,隻作陌生人見。為何今日卻竟重禮上門了?
“我想他今日登門,求師是假,另有所圖才是真。”
阿原沉吟一下,說道:“我為他家牽線,為前番伐夏大軍承辦糧草,本來已言明是一片私心,有利而圖。兩邊各不相欠,也不必有所牽連。他總不會是為著要我再牽線搭橋為皇上辦差而來。”
秉淮接話道:“他已經為皇上輸送過糧草,若居然還想著要你再牽線搭橋,倒叫我有些瞧不起了。”
阿原失笑道:“你以為皇上那裏是做一次買賣就能套住交情的麽?我看皇上並不想要喬家一家做大,我找喬家為大家承辦糧草,皇上定不是未想過,不過不想給喬家這份榮耀罷了,正好借我的手圓轉。喬家若是聰明些,也應知道,財富盡歸他一家並非好事。”
秉淮想了想,說道:“喬家若是連這點都想不到,也做不到今天了。如此我便應該見見他,看看他此來是要做什麽。”
回頭對宗明說道:“去請人進門吧。人可進,禮不收。”
阿原見宗明走了,才對秉淮說道:“行軍打仗向來講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皇上不是不知此理,然而我見他對糧草一事並不是太上心,一應征伐,全是速戰速決,一應供應,多靠征掠。即使前番伐夏回來,也未重視糧草一事,喬家想走皇上這條路,幾無可能。喬家若有不甘之意,能勸他止了還是勸一勸。自苦沒有帝王願意被人捏住錢袋者。如今皇上態度不表,旨意不下,便是不情願之意了。喬家已是豪富之家,水滿則溢,實在沒有必要再爭榮耀。”
秉淮歎道:“他若真存了追名逐利之心,又怎是我一個勸能了的?我看喬家五叔還算清明。然而人心不足,自有爭好。名利一旦入了心竊,不到撞上南牆是不是幡然醒悟的。這位喬家家主,其人如何,還要觀後再說。”
阿原聽了,說道:“我從前與喬家五叔打交道最多。他的三個兒子,並不熟悉,隻是聽說他這個大兒子沉穩機變,頗有誌向。近幾年將喬家打理得的確也不錯。否則喬五叔也不會放心地將掌家大權交到他手裏。”
兩人說著話,宗明卻是將喬家父子引了進來。
秉淮和阿原起迎。
看這位喬家家主,三十多歲,中等的個子,身材微胖,短須細目,頗有儒相。步履之間頗見從容,站在那裏又是一派沉穩,抬目之間端的不動聲色。
又見他身後跟著的孩子大約有十來歲,身形偏瘦,長相隨了乃父,長眉細目,膚色微白。這個孩子一臉的活潑跳脫,看秉淮夫婦的時候,不大的一雙眼裏眼珠轉動,帶著幾分打量又有幾分使壞的意思,
秉淮一下子覺得喬家這位小郎有些意思,看著那孩子表情不動,臉上不笑,隻將目光注視在他身上,皺眉說道:“見長者不行禮,不問安,為何如此失禮?喬家竟是如此教的孩子麽?”
那孩子未料到秉淮會當麵挑理,先是意外地怔了一下,然後看著秉淮,迅速地上前行禮,深深作揖,口中脆聲說道:“喬家向來教育子弟謙遜知禮,隻是我久聞高公大名,見麵有些好奇,一時隻顧著打量先生,竟然忘了行禮。失禮數的是我自己,非是喬家教子不良。”
秉淮心中暗暗點頭,臉上卻沉著說道:“想來喬家,豪富之粗,交遊者廣,往來者眾,小郎竟會見我而失禮忘言,也令我心生詫異。”
那孩子立刻回道:“喬家往來者眾不假,然而能如高公不惑於名利,不耽於官場,淡泊如此者少。因此情不自禁要打量一番,故而失禮。”
秉淮點點頭,說道:“倒有幾分歪裏。然我不願耽於官場,並不是我不惑於名利,更無淡泊之意,而是我已得名利,自覺不必再為官聲所累。小郎說錯了我。我其實也和世人凡夫一樣,不過是比別人更懂得待價而沽而已。”
那孩子愣在那裏。有些疑惑地看著秉淮,眼裏顯然有幾分不信,又帶著幾分意外。
喬家家主這時笑道:“高公若是待沽,不知道誰能出得起高價。”
他說完,那孩子臉色一鬆,露出笑意,再次看向秉淮時,臉上帶了些許的恭敬之情。
這一次,不用秉淮挑禮,主動地再對秉淮一作揖,脆聲說道:“小侄喬謹,拜見先生,師母!”
秉淮站著不動,也不說免禮,看著喬謹彎下去的身子,說道:“我何曾說過要收你,為何口稱先生、師母?”
喬謹彎著腰,並不直起身子,也不動,隻是聲音恭敬地說道:“先生見麵就教導我知禮,又教我人可向利,然要待價而沽,不可自貶己身。喬謹想先生既當麵教誨,因而以師相稱。”
秉淮不覺臉上有了笑意,對阿原笑道:“此子甚是聰慧,且懂屈伸,大丈夫立世,最該如此。”
阿原原聽秉淮對喬家一派疏離,轉眼居然這般輕易認了弟子,不覺有些好笑。然而她自己,也頗喜歡喬謹,笑著對喬謹說道:“既然先生應了收你,從此你但有疑難,便常來請教吧。”
喬家家主大喜過望。因著阿原從前說過兩家互不往來的話,他來之前,並不抱多大希望。沒想到自己的孩子如此聰慧,見麵就得了秉淮的歡心,自己不用費一唇一舌便認下了先生。
向來沉穩內斂不露聲色的臉上帶了大喜之色,對秉淮拱手喜道:“高公肯收小兒,真真是開年之喜!我原備了薄禮,高公不肯收,請允我為書院捐書閣一處,以此為小兒的拜師之禮。”
秉淮笑著回道:“喬家主果真捐書閣一處,我當請旨,為家主具碑以表。”
阿原笑著將喬家父子往座上讓。
喬家家主禮讓兩句,依著坐了。才對秉淮說道:“今日此來,一來為小兒拜師。心願已成,可喜可賀。二來是聽到有人欲對阿璃小姐不軌,想著該在高公和夫人麵前道明。”
秉淮和阿原聽著後麵的的話,齊齊吃了一驚。一下子緊張起來。
什麽人竟然會對阿璃不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