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日,琉璃早上醒來,隔著窗子,外麵天氣暗沉。
掬心捧著熱水進來,有些擔心地說道:“天氣沉得馬上要下雪。出門不知道會不會被雪封在路上。”
盧府的盧靜去年成了親,夫君也是旺族子弟,夫妻兩人婚後相和,處得一派和諧。隻是成親不久,盧靜就隨著夫家去了外地,今年回省,一回來,先往相熟的各府裏打包送了許多特產,當然也包括高宅。盧靜未出閣前,就處處貼心,待人周到,成親之後,越發地會處事。先不說這份心意,單是從前琉璃和盧靜常來常往,情誼頗深,也該過去探望一番。
琉璃聽掬心擔心,笑道:“不妨事。雪再大,走的是牛車,慢慢走便是。且一時半日地,再大能大到哪裏去?”
她想起自己隨著阿爹阿娘初來魏地時,正逢大雪,然而一路走得其樂融融,倒也十分相得。
琉璃梳洗的工夫,聶阿姆進來,臂上搭著一件白色狐裘。
琉璃看見,連忙說道:“阿姆為我換一件棉衣便好,這狐裘便算了罷。盧家雖是旺族,卻也少見穿狐裘的。且崔伯母平時更是不著裘衣。我是小輩,怎能越過她們穿這個?”
聶阿姆道:“原也沒想著讓你穿著這個。隻是看天氣沉得很,真下起雪來,盧府裏倒不擔心,有的是炭燒,必也冷不來的。然而這一路走著一去一回不知道要多冷。縱然不往外麵穿,好歹車裏裹上裹。我看連夫人那邊,老爺也定會囑著車裏穿的。”
琉璃便道:“這狐裘,當初做的時候便覺得浪費。平日裏穿不著,平白做了,也隻是放著。”
聶阿姆笑道:“皇上專門讓人送來的狐皮,說要為你添衣。不給你做,哪個敢用?”
原來這狐裘卻是年前皇上打獵獵到了兩尾白色狐狸,直接就讓人送到了高宅,說為琉璃添衣。皇上發了話,這狐裘自然不會不做。找匠人將狐瓜扒了,硝好,聶阿娘手巧,回頭便做了這件狐裘出來。隻是這狐裘,琉璃並不怎麽上身。一來屋裏暖和,穿不著。二來這狐裘太招搖,出門穿不到。琉璃隻在院子裏逗鹿的時候穿一穿,一冬天共也沒有穿幾次。
琉璃梳洗完畢,去前院用了飯,略作收拾,便由宗明駕了車,帶著掬心,和阿娘一起出了門。
走到半路,大片大片的雪花如柳絮一般飄下來。
掬心透過車穿看了看外麵的天,對阿原說道:“這雪起始便這樣大,想來一半天,路上就能積出一層來。”
阿原笑道:“咱們不會在盧府呆上半天。她家今日想來客多人滿,咱家話話家常便回來。”
琉璃笑著對掬心說道:“雪積得厚了也不怕。有宗明叔呢!”
宗明在外麵聽到,笑著說道:“小姐隻管放心。咱們家牛車,無論怎樣走得都是極穩的。”
掬心笑了笑,將備好的手爐往琉璃手裏遞。
琉璃卻不要。下雪的天氣本來就不太冷,且她又捂著狐裘,人都要冒汗了。
掬心摸了摸琉璃的手,一團火熱,果然不冷,便說道:“小姐現在用不著,下車我便帶在手邊吧。盧府雖是旺族,屋裏未必有我們家裏暖和。”
阿原很是喜歡掬心的貼心。琉璃身邊雖有聶阿姆,然而因著聶阿姆隱著身份,多數時候並不出門。掬心沉穩又聰慧,人還貼心,琉璃身邊自從有了她,不管在家裏還是出門,處處照顧得妥貼周到。
正說著話,便聽到外麵有馬蹄輕踏的聲音。外麵下著雪,街上行人本來已少,這馬蹄聲分外引人注意。且那馬蹄踏得並不急,然而達達有聲,帶著歡快之意,中間夾著金屬之聲。
阿原便有些奇怪。魏地因是鮮卑人的天下,那些貴家子弟都愛騎射,因而也常上街上走馬。然而群馬如雷,常常擾得街上人家不得安寧,因此上麵特意下了令,凡在都城內街上走馬者,必得馬蹄以皮革相包,以免擾民。這馬蹄的金屬之聲,在城裏,卻是多年未聞了。
這是誰家的子弟,卻是這般大膽?不怕送官查辦嗎?
阿原心裏疑惑著,琉璃更是好奇,因想著街上人少,也沒有顧忌,早已將頭伸到車口,掀了車簾往外看去。
阿原轉眼看去,前麵正有三匹馬輕踏而過,那三匹馬,都是高頭大馬,後麵的兩個人侍衛打扮,雖在馬上,卻看得出來的高壯。然而前麵馬上的,卻是個孩子身影,看背影大約十一二歲的樣子,看不到相貌,卻隻見腦後的數條抓辮。
阿原愣了一下,想著,魏地鮮卑人雖然排斥漢族,然而多少受漢人影響,貴族子弟多著籠冠,武者多戴突騎帽。也有在家梳抓辮者,但絕少有人這樣出門,街上走馬。這個孩子,連同那兩個侍衛,一樣的抓辮垂頭,倒像是平常就這樣慣常打扮的。
阿原心裏奇怪地想著,琉璃已經奇怪地說道:“這三人莫非是外邦人麽?”
外麵的宗明已答道:“他們確是外邦,看著應是涼州來的。”
“涼州?”琉璃好奇地問,“宗明叔,你指的是北涼麽?”
宗明道:“很可能是北涼”
“你怎麽知道?”
“那三人騎的馬頭大額寬,胸廓深長,四腿較短,被毛濃密,毛色複雜,此種馬匹耐勞,不畏寒冷,正是涼州馬種。”
又說道,“北涼自並西涼之後,國內暫平,南地宋朝、北方柔然一直都有拉攏,年前魏地大軍先克柔然,再敗夏國,北涼審時度勢,欲與魏地結好。這三人,想必是北涼派過來的。”
阿原哦了一聲。
北涼示好,未必是投誠。據她所知,去年北涼已遣使向柔然和宋地都送過重禮。北涼前幾年爭戰不休,如今國力初緩,左右逢源,三不得罪,才是真心所在。然而若是瞧準了時機有利國圖之時,一定也會毫不猶豫出兵相侵。
琉璃這時插嘴說道:“北涼難道會派一個孩子前來示好麽?”
宗明笑了笑,說道:“這個我卻是不得而知了。”
掬心捧著熱水進來,有些擔心地說道:“天氣沉得馬上要下雪。出門不知道會不會被雪封在路上。”
盧府的盧靜去年成了親,夫君也是旺族子弟,夫妻兩人婚後相和,處得一派和諧。隻是成親不久,盧靜就隨著夫家去了外地,今年回省,一回來,先往相熟的各府裏打包送了許多特產,當然也包括高宅。盧靜未出閣前,就處處貼心,待人周到,成親之後,越發地會處事。先不說這份心意,單是從前琉璃和盧靜常來常往,情誼頗深,也該過去探望一番。
琉璃聽掬心擔心,笑道:“不妨事。雪再大,走的是牛車,慢慢走便是。且一時半日地,再大能大到哪裏去?”
她想起自己隨著阿爹阿娘初來魏地時,正逢大雪,然而一路走得其樂融融,倒也十分相得。
琉璃梳洗的工夫,聶阿姆進來,臂上搭著一件白色狐裘。
琉璃看見,連忙說道:“阿姆為我換一件棉衣便好,這狐裘便算了罷。盧家雖是旺族,卻也少見穿狐裘的。且崔伯母平時更是不著裘衣。我是小輩,怎能越過她們穿這個?”
聶阿姆道:“原也沒想著讓你穿著這個。隻是看天氣沉得很,真下起雪來,盧府裏倒不擔心,有的是炭燒,必也冷不來的。然而這一路走著一去一回不知道要多冷。縱然不往外麵穿,好歹車裏裹上裹。我看連夫人那邊,老爺也定會囑著車裏穿的。”
琉璃便道:“這狐裘,當初做的時候便覺得浪費。平日裏穿不著,平白做了,也隻是放著。”
聶阿姆笑道:“皇上專門讓人送來的狐皮,說要為你添衣。不給你做,哪個敢用?”
原來這狐裘卻是年前皇上打獵獵到了兩尾白色狐狸,直接就讓人送到了高宅,說為琉璃添衣。皇上發了話,這狐裘自然不會不做。找匠人將狐瓜扒了,硝好,聶阿娘手巧,回頭便做了這件狐裘出來。隻是這狐裘,琉璃並不怎麽上身。一來屋裏暖和,穿不著。二來這狐裘太招搖,出門穿不到。琉璃隻在院子裏逗鹿的時候穿一穿,一冬天共也沒有穿幾次。
琉璃梳洗完畢,去前院用了飯,略作收拾,便由宗明駕了車,帶著掬心,和阿娘一起出了門。
走到半路,大片大片的雪花如柳絮一般飄下來。
掬心透過車穿看了看外麵的天,對阿原說道:“這雪起始便這樣大,想來一半天,路上就能積出一層來。”
阿原笑道:“咱們不會在盧府呆上半天。她家今日想來客多人滿,咱家話話家常便回來。”
琉璃笑著對掬心說道:“雪積得厚了也不怕。有宗明叔呢!”
宗明在外麵聽到,笑著說道:“小姐隻管放心。咱們家牛車,無論怎樣走得都是極穩的。”
掬心笑了笑,將備好的手爐往琉璃手裏遞。
琉璃卻不要。下雪的天氣本來就不太冷,且她又捂著狐裘,人都要冒汗了。
掬心摸了摸琉璃的手,一團火熱,果然不冷,便說道:“小姐現在用不著,下車我便帶在手邊吧。盧府雖是旺族,屋裏未必有我們家裏暖和。”
阿原很是喜歡掬心的貼心。琉璃身邊雖有聶阿姆,然而因著聶阿姆隱著身份,多數時候並不出門。掬心沉穩又聰慧,人還貼心,琉璃身邊自從有了她,不管在家裏還是出門,處處照顧得妥貼周到。
正說著話,便聽到外麵有馬蹄輕踏的聲音。外麵下著雪,街上行人本來已少,這馬蹄聲分外引人注意。且那馬蹄踏得並不急,然而達達有聲,帶著歡快之意,中間夾著金屬之聲。
阿原便有些奇怪。魏地因是鮮卑人的天下,那些貴家子弟都愛騎射,因而也常上街上走馬。然而群馬如雷,常常擾得街上人家不得安寧,因此上麵特意下了令,凡在都城內街上走馬者,必得馬蹄以皮革相包,以免擾民。這馬蹄的金屬之聲,在城裏,卻是多年未聞了。
這是誰家的子弟,卻是這般大膽?不怕送官查辦嗎?
阿原心裏疑惑著,琉璃更是好奇,因想著街上人少,也沒有顧忌,早已將頭伸到車口,掀了車簾往外看去。
阿原轉眼看去,前麵正有三匹馬輕踏而過,那三匹馬,都是高頭大馬,後麵的兩個人侍衛打扮,雖在馬上,卻看得出來的高壯。然而前麵馬上的,卻是個孩子身影,看背影大約十一二歲的樣子,看不到相貌,卻隻見腦後的數條抓辮。
阿原愣了一下,想著,魏地鮮卑人雖然排斥漢族,然而多少受漢人影響,貴族子弟多著籠冠,武者多戴突騎帽。也有在家梳抓辮者,但絕少有人這樣出門,街上走馬。這個孩子,連同那兩個侍衛,一樣的抓辮垂頭,倒像是平常就這樣慣常打扮的。
阿原心裏奇怪地想著,琉璃已經奇怪地說道:“這三人莫非是外邦人麽?”
外麵的宗明已答道:“他們確是外邦,看著應是涼州來的。”
“涼州?”琉璃好奇地問,“宗明叔,你指的是北涼麽?”
宗明道:“很可能是北涼”
“你怎麽知道?”
“那三人騎的馬頭大額寬,胸廓深長,四腿較短,被毛濃密,毛色複雜,此種馬匹耐勞,不畏寒冷,正是涼州馬種。”
又說道,“北涼自並西涼之後,國內暫平,南地宋朝、北方柔然一直都有拉攏,年前魏地大軍先克柔然,再敗夏國,北涼審時度勢,欲與魏地結好。這三人,想必是北涼派過來的。”
阿原哦了一聲。
北涼示好,未必是投誠。據她所知,去年北涼已遣使向柔然和宋地都送過重禮。北涼前幾年爭戰不休,如今國力初緩,左右逢源,三不得罪,才是真心所在。然而若是瞧準了時機有利國圖之時,一定也會毫不猶豫出兵相侵。
琉璃這時插嘴說道:“北涼難道會派一個孩子前來示好麽?”
宗明笑了笑,說道:“這個我卻是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