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0年九月,劉家語被調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機關工作。
七七事變後,長期堅持地下鬥爭的山東黨組織,高舉抗日大旗,組建人民武裝,開展敵後遊擊戰爭。一九三八年五月,中央決定將山東省委擴大為蘇魯豫皖邊區省委,當年十二月又改建為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將黨領導的各抗日遊擊隊統一組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
翌年三月,羅榮桓同誌率八路軍—一五師東進山東到達濱海,進一步壯大了山東抗日根據地。一九四0年八月,全省統一的人民抗日政權機關——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簡稱“戰工會”)成立。分局機關、一一五師師部、戰工會一起行動,成為山東敵後抗戰的領導指揮中心。
起初,分配給劉家語的工作崗位,是山東軍分委秘書主任兼分局統戰部部長和一一五師統戰部部長,以後又讓劉家語兼管了分局秘書長的工作。
到分局機關以前,劉家語一直做黨的地下工作,此時由“地下”轉到“地上”,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方法都同過去有很大不同。劉家語認真觀察學習,很快就熟悉了。
劉家語在分局機關的任務是參與政務管理事務。重要工作之—是掌管機要、起草文電以及一些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的聯絡調研工作。
當時,山東分局和軍分委的重要電稿,有些由朱瑞、羅榮桓同誌親自動手寫,大多數則由劉家語根據他們的意圖起草。
劉家語發現語言文字居然有如此不同的奇妙功能,用以寫小說,重在形象化,似不嫌其長;用以寫電稿,則重在高度概括,力求其短,要用幾十個字甚至十幾個字準確鮮明地表述一個重要事件、一次重要戰鬥或一項工作部署。[]文章之道的學問實在不小。
劉家語還主編分局內部刊物《山東工作》,擬定選題,征集稿件,編輯印發,事情很具體,花費精力不少。
作為秘書行政部門的主管,劉家語還得料理機關人員的生活。
當時的生活當然比現在簡單,但是限於環境條件,許多事也不好辦,保障夥食標準就不容易。劉家語同膳食科的同誌共同努力,想方設法,讓大家吃飽飯,可能情況下吃得好點兒。分局的幹部來自四麵八方,許多人是功績卓著的老革命、老紅軍。
劉家語不僅要處理好本部門同他們的關係,也要協調好他們分管部門之間的關係,頗費心思和工夫。我緊緊依靠分局首長的領導和支持,謹慎謙虛,注重搞好各方麵的關係,也使我的組織協調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劉家語到分局工作不久,從山東分局的《告前線將士書》上,得悉山東部隊十二個支隊中,至少有五個支隊的負責幹部,都是劉家語的同學或在東北軍學兵隊時的戰友,如**、王一平、張崗、韓去非、李耀文等,還有的同學如曹漫之等擔任地方的專員等職務。(.無彈窗廣告)
這此同誌出生人死,英勇奮鬥,為發展和壯大山東抗日根據地做出了很大貢獻,劉家語為此感到特別高興。而與他們的往來與書信,也為劉家語協助領導同誌了解各地情況多了一些渠道。
分局機關對理論學習抓得比較緊。黨的組織生活每周一次,每周還有兩個半天的理論學習。朱瑞、羅榮桓同誌的理論造詣很深。劉家語決心利用這個良機認真讀點兒書,以彌補在此之前長期從事黨的秘密工作未能係統學習理論的欠缺,硬是啃了幾本馬列主義原著,寫了幾本學習筆記。
當時,劉家語曾產生過以自己地下工作的經曆為素材,寫一部長篇小說的願望。劉家語在北平左聯工作時,寫過一些短篇,發表在左翼文學雜誌《泡沫》、《浪花》和其他文藝刊物上。還有一個中篇小說的初稿,曾請北大進步教授吳文祺指教。他鼓勵劉家語一定再下一番功夫把它整理出來發表。因為劉家語不久就到東北軍工作,抗戰爆發後連續行軍戰鬥,未能付諸實行。
劉家語到了分局機關後,很想擠出點兒時間把它完成。後來,形勢劇變使這個計劃擱置,最終完全落空。現在回想起來,當時這種寫小說的念頭是不切合實際的。
一九四一年一月,就是劉家語到山東分局後的第四個月,國民黨反動派製造了襲擊新四軍軍部的皖南事變,發動了抗戰期間第二次**高潮。
濱海地區的反動武裝勢力李延修、許樹聲、尹鼎武部和“萬仙會”猖狂進犯我抗日根據地。三月,曾投機接受我軍改編的地主武裝朱信齋部,在日照縣黃墩叛變,一夜之間拘捕我黨員幹部和工作人員二百餘人,殺害了我黨派到該部任政委的董振彩同誌等黨員和愛國進步人士二十餘人,使我們喪失了兩個區、九個鄉的根據地和兩個區中隊的武裝力量。
黨中央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倒行逆施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在蘇北鹽城重建以陳毅同誌為代軍長、***同誌為政委的新四軍軍部,向各根據地通報了皖南事件的情況和我黨的鬥爭對策。
為此,山東分局、八路軍一一五師及山東縱隊各部,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實行兩麵作戰,堅持反對分裂、反對倒退、反對投降,堅持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爭。
這年三月,一一五師教導二旅、山東縱隊第二旅和縣、區武裝,在贛榆縣發動了曆時六天的青口戰役,攻克八個日偽據點,殲敵一千餘人,繳了八一十六條槍。四月,山縱二旅和地方武裝多次痛擊李延修、朱信齋等反動頑固派,把他們趕到莒(南)日(照)公路以北,還恢複了濱海區與華中、膠東根據地一度中斷的海上交通線。
在蔣介石掀起第二次**高潮的時候,日寇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日寇華北駐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在南京與汪精衛密謀,計劃乘機對我山東抗日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妄圖消滅八路軍在山東的主力和地方部隊。
一九四一十一月初,敵酋畑俊六親自到臨沂坐鎮,調集了日軍四個師團、三個混成旅團及漢奸武裝共五萬餘人,分十幾路大軍,從臨沂、費縣、蒙陰、平邑、莒縣向八路軍一一五師主力和山東分局機關駐地沂南縣南部的留田撲來,形勢十分緊急。
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十一月五日下午,羅榮桓同誌在沂南縣的留田附近鈕家村,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出敵不意,趁敵之虛,向敵軍指揮部所在地臨沂方向突圍轉移。
按照這次會議的部署,十一月五日傍晚,分局機關在東汶河岸集合開始行動。隨同分局機關行軍的還有德國共產黨員、著名記者、優秀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漢斯?希伯同誌。
漢斯?希伯同誌在大革命時首次來華,投身中國革命,曾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的翻譯。一九三一年,他重來中國,在上海與路易?艾黎、馬海德等組織馬列主義學習小組。一九三八年,他去延安,受到毛主席接見,後到新四軍軍部隨軍采訪。
皖南事變後,漢斯?希伯同誌寫文章在國際上痛斥蔣介石**投降的倒行逆施,以後又由新四軍轉到濱海區和一一五師師部。他在師部住了一個多月,同朱瑞、羅榮桓、黎玉等同誌會見,作了廣泛的采訪。
日寇大掃蕩開始後,羅榮桓同誌考慮到主力部隊作戰頻繁,希伯同誌留在主力部隊不安全,讓他隨分局機關行動,指派劉家語負責接待安排。這次突圍,他就和劉家語在一起。
七七事變後,長期堅持地下鬥爭的山東黨組織,高舉抗日大旗,組建人民武裝,開展敵後遊擊戰爭。一九三八年五月,中央決定將山東省委擴大為蘇魯豫皖邊區省委,當年十二月又改建為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將黨領導的各抗日遊擊隊統一組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
翌年三月,羅榮桓同誌率八路軍—一五師東進山東到達濱海,進一步壯大了山東抗日根據地。一九四0年八月,全省統一的人民抗日政權機關——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簡稱“戰工會”)成立。分局機關、一一五師師部、戰工會一起行動,成為山東敵後抗戰的領導指揮中心。
起初,分配給劉家語的工作崗位,是山東軍分委秘書主任兼分局統戰部部長和一一五師統戰部部長,以後又讓劉家語兼管了分局秘書長的工作。
到分局機關以前,劉家語一直做黨的地下工作,此時由“地下”轉到“地上”,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方法都同過去有很大不同。劉家語認真觀察學習,很快就熟悉了。
劉家語在分局機關的任務是參與政務管理事務。重要工作之—是掌管機要、起草文電以及一些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的聯絡調研工作。
當時,山東分局和軍分委的重要電稿,有些由朱瑞、羅榮桓同誌親自動手寫,大多數則由劉家語根據他們的意圖起草。
劉家語發現語言文字居然有如此不同的奇妙功能,用以寫小說,重在形象化,似不嫌其長;用以寫電稿,則重在高度概括,力求其短,要用幾十個字甚至十幾個字準確鮮明地表述一個重要事件、一次重要戰鬥或一項工作部署。[]文章之道的學問實在不小。
劉家語還主編分局內部刊物《山東工作》,擬定選題,征集稿件,編輯印發,事情很具體,花費精力不少。
作為秘書行政部門的主管,劉家語還得料理機關人員的生活。
當時的生活當然比現在簡單,但是限於環境條件,許多事也不好辦,保障夥食標準就不容易。劉家語同膳食科的同誌共同努力,想方設法,讓大家吃飽飯,可能情況下吃得好點兒。分局的幹部來自四麵八方,許多人是功績卓著的老革命、老紅軍。
劉家語不僅要處理好本部門同他們的關係,也要協調好他們分管部門之間的關係,頗費心思和工夫。我緊緊依靠分局首長的領導和支持,謹慎謙虛,注重搞好各方麵的關係,也使我的組織協調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劉家語到分局工作不久,從山東分局的《告前線將士書》上,得悉山東部隊十二個支隊中,至少有五個支隊的負責幹部,都是劉家語的同學或在東北軍學兵隊時的戰友,如**、王一平、張崗、韓去非、李耀文等,還有的同學如曹漫之等擔任地方的專員等職務。(.無彈窗廣告)
這此同誌出生人死,英勇奮鬥,為發展和壯大山東抗日根據地做出了很大貢獻,劉家語為此感到特別高興。而與他們的往來與書信,也為劉家語協助領導同誌了解各地情況多了一些渠道。
分局機關對理論學習抓得比較緊。黨的組織生活每周一次,每周還有兩個半天的理論學習。朱瑞、羅榮桓同誌的理論造詣很深。劉家語決心利用這個良機認真讀點兒書,以彌補在此之前長期從事黨的秘密工作未能係統學習理論的欠缺,硬是啃了幾本馬列主義原著,寫了幾本學習筆記。
當時,劉家語曾產生過以自己地下工作的經曆為素材,寫一部長篇小說的願望。劉家語在北平左聯工作時,寫過一些短篇,發表在左翼文學雜誌《泡沫》、《浪花》和其他文藝刊物上。還有一個中篇小說的初稿,曾請北大進步教授吳文祺指教。他鼓勵劉家語一定再下一番功夫把它整理出來發表。因為劉家語不久就到東北軍工作,抗戰爆發後連續行軍戰鬥,未能付諸實行。
劉家語到了分局機關後,很想擠出點兒時間把它完成。後來,形勢劇變使這個計劃擱置,最終完全落空。現在回想起來,當時這種寫小說的念頭是不切合實際的。
一九四一年一月,就是劉家語到山東分局後的第四個月,國民黨反動派製造了襲擊新四軍軍部的皖南事變,發動了抗戰期間第二次**高潮。
濱海地區的反動武裝勢力李延修、許樹聲、尹鼎武部和“萬仙會”猖狂進犯我抗日根據地。三月,曾投機接受我軍改編的地主武裝朱信齋部,在日照縣黃墩叛變,一夜之間拘捕我黨員幹部和工作人員二百餘人,殺害了我黨派到該部任政委的董振彩同誌等黨員和愛國進步人士二十餘人,使我們喪失了兩個區、九個鄉的根據地和兩個區中隊的武裝力量。
黨中央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倒行逆施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在蘇北鹽城重建以陳毅同誌為代軍長、***同誌為政委的新四軍軍部,向各根據地通報了皖南事件的情況和我黨的鬥爭對策。
為此,山東分局、八路軍一一五師及山東縱隊各部,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實行兩麵作戰,堅持反對分裂、反對倒退、反對投降,堅持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爭。
這年三月,一一五師教導二旅、山東縱隊第二旅和縣、區武裝,在贛榆縣發動了曆時六天的青口戰役,攻克八個日偽據點,殲敵一千餘人,繳了八一十六條槍。四月,山縱二旅和地方武裝多次痛擊李延修、朱信齋等反動頑固派,把他們趕到莒(南)日(照)公路以北,還恢複了濱海區與華中、膠東根據地一度中斷的海上交通線。
在蔣介石掀起第二次**高潮的時候,日寇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日寇華北駐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在南京與汪精衛密謀,計劃乘機對我山東抗日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妄圖消滅八路軍在山東的主力和地方部隊。
一九四一十一月初,敵酋畑俊六親自到臨沂坐鎮,調集了日軍四個師團、三個混成旅團及漢奸武裝共五萬餘人,分十幾路大軍,從臨沂、費縣、蒙陰、平邑、莒縣向八路軍一一五師主力和山東分局機關駐地沂南縣南部的留田撲來,形勢十分緊急。
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十一月五日下午,羅榮桓同誌在沂南縣的留田附近鈕家村,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出敵不意,趁敵之虛,向敵軍指揮部所在地臨沂方向突圍轉移。
按照這次會議的部署,十一月五日傍晚,分局機關在東汶河岸集合開始行動。隨同分局機關行軍的還有德國共產黨員、著名記者、優秀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漢斯?希伯同誌。
漢斯?希伯同誌在大革命時首次來華,投身中國革命,曾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的翻譯。一九三一年,他重來中國,在上海與路易?艾黎、馬海德等組織馬列主義學習小組。一九三八年,他去延安,受到毛主席接見,後到新四軍軍部隨軍采訪。
皖南事變後,漢斯?希伯同誌寫文章在國際上痛斥蔣介石**投降的倒行逆施,以後又由新四軍轉到濱海區和一一五師師部。他在師部住了一個多月,同朱瑞、羅榮桓、黎玉等同誌會見,作了廣泛的采訪。
日寇大掃蕩開始後,羅榮桓同誌考慮到主力部隊作戰頻繁,希伯同誌留在主力部隊不安全,讓他隨分局機關行動,指派劉家語負責接待安排。這次突圍,他就和劉家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