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麻子的隊伍東渡黃河時,鳳棲城裏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變化不大。八條腿羊肉泡饃館的生意依舊火爆,飯館裏常常湧滿一些諞閑話的杠客(愛抬杠的人),杠客們無所不曉無所不能,甚至能把郭麻子臉上的麻子坑數清。杠客們最關心的還是女人,女人是一個永遠不衰的話題。那幾日大家談論的話題主要圍繞著牡丹紅,牡丹紅在鳳棲人的心裏留下了不滅的記憶,那個女人初來鳳棲時剛出道,在戲台上一亮相幾乎迷倒了所有的看客。鳳棲城的男人們晚上摟著自己的老婆睡覺,心裏卻想著牡丹紅的豐姿,那時隻要城隍廟演戲,鳳棲城滿街空巷,幾乎所有的人都湧到戲樓下看戲,男人們看著牡丹紅在台上聲情並茂地表演,下身的棒棒子便極不老實地挺起來,硬硬地戳在前邊人的尻蛋子上,前邊看戲的人感覺褲子洇濕了一大片,用手一摸,抓住了後邊人的棒棒……於是相互間便打了起來,戲台下頓時亂作一片。
杠客們編起那些葷段子來出神入化,大家在調笑取樂中消磨時光。可是這天早晨杠客們聚攏在一起顯得有些悲痛,因為他們聽到了牡丹紅舍生取義的噩耗。夜裏不知道是誰在城隍廟的戲樓上燃起一支蠟燭,那蠟燭忽明忽暗,在風中流淚,緊接著聽到一個男孩子的哭聲,那哭聲斷斷續續,如訴如泣,人們的心緊縮著,鳳棲城為一個女戲子傷心。
消息從郭麻子的嘴裏親口說出,負傷的郭麻子由他的親信抬著,來鳳棲城療傷,楊九娃顧不上安頓自己的山寨,始終左右不離陪伴著摯友。東門外的騾馬大店臨時改作救護站,專門治療從戰場上下來的傷兵,傷兵們不分誰是****,誰是八路,誰是土匪,隻要負傷就能得到有效的救治。
李明秋站在騾馬大店門口守候,因為他聽說郭麻子負傷。做為親家和拜把子兄弟,李明秋必須盡到主子之誼,他已經把自家西廈屋的房子打掃幹淨,打算讓郭麻子住在他的家裏。李明秋深蘊江湖上的規矩,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患難之中的郭麻子需要李明秋鼎力相助。
郭麻子被抬進了李家的宅院,兒子郭全中見到爹爹的第一句話就問:“我娘呢”?郭麻子不可能對兒子有所隱晦,強忍著痛疼告訴兒子:“兒呀,爹對不住你,你娘走了,爹沒有能力保護你娘,不過你娘死得值,她沒有給咱丟人……”
郭全中不等郭麻子說完便發生大哭,他哭著質問郭麻子:“我娘死了,你怎麽活著”?
大家連拉帶勸,把郭全中勸出了郭麻子的病房。郭麻子禁不住潸然淚下:“我根本就不應該回來,我應當死在疆場”!
牡丹紅舍身就義的消息在鳳棲人中間傳開,鳳棲人摒棄了所有的成見,紛紛來到城隍廟戲樓底下,耳朵邊猶如傳來牡丹紅的清唱。鳳棲的戲班子經過正月天瓦溝鎮的洗劫,元氣還未恢複,可是有幾個戲子在戲樓上設起了靈堂,祭祀他們的師姐,戲樓下跪倒人群一片,偶爾還能聽見有人哽咽。
那是一次失敗的戰爭,郭麻子第一次東渡黃河沒有成功。那次東渡在中國人民的抗戰史上不值得記載,猶如黃河裏泛起的一點浪花,隨波逐流,惟有鳳棲人記得那場戰爭,那場戰爭使得一個村子的女人淪為寡婦。
鳳棲城死氣沉沉,籠罩在一片陰影之中。一個驚人的消息在人們中間傳播:劉師長由於沒有服從命令,強行東渡救援郭麻子,極有可能被送上軍事法庭。鳳棲人的心在緊縮著,這算什麽國民政府?!
最牽掛這件事的人要算十二能,是十二能力主劉師長去發救兵,十二能是鳳棲城的一杆旗,十二能振臂一呼滿城響應。那幾日十二能糾集了幾個老人,他們打算上南京情願,替劉師長伸冤。
李明秋聞知此事,來到嶽父家勸說嶽父冷靜一下,李明秋言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是非曲直誰也無法說清。話還未說完十二能就將女婿罵了個狗血噴頭。十二能指著李明秋的鼻子罵道:“好男兒國難當頭應當馳騁疆場,馬革裹屍才算英雄,李明秋你算什麽男人?你的眾家弟兄都去河東跟日本鬼子拚命,可你到好,躲進自家小院,一壺酒一碟菜,與世隔絕閉門不出,這陣子有什麽資格來勸說老叟”?!李明秋靜靜地聽完嶽父大人的訓斥,一句話也不申辯,轉過身打算走時又被嶽父叫住,嶽父換了一副口氣,說:“回家問一下滿香,有什麽話要捎給懷仁沒有”?
李明秋的大兒子在南京參議院當小寫(聽說比文秘低一擋),最近剛升任了文秘,屈指算來已經幾年沒有見大兒子了,李明秋突然靈機一動,問嶽父:“你們什麽時候走?我打算跟你們同去”。
翁婿倆正說話時突然門外有人高聲喊道:“劉師長來訪”!十二能趕忙迎出屋外,隻見劉師長穿一件長袍,足蹬千層底牛鼻梁子布鞋,一身書生打扮,走進院子,麵對十二能作一長揖,口中念道:“老先生貴體安詳,學生前來拜訪”。
十二能忙說不敢,“吾乃一介草民,怎能受此大禮”。說話間走進屋子,隨行警衛要一同跟進,被劉師長擋在屋外,分主賓坐定,李明秋泡茶。
劉師長知道李明秋跟十二能是翁婿關係,說話也就直言不諱,他問道:“聽說屈先生要去南京為劉某情願”?
十二能答道:“有這個打算”。
劉師長忿然離座,站立起來:“先生差矣!自古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更何況劉某違抗軍令!罪與非罪之間,向來沒有嚴格的定律,這個師長劉某早就當夠了,不如回家種二畝薄田,了此殘生”!
十二能向來容易激動,聽聞此言不由得慷慨陳詞:“老朽聽聞劉師長乃山東人,山東已經被日寇占領,劉師長解甲歸田的想法固然不錯,且問你身背犁鏵去哪裏耕種?國將亡,哪有家!老朽去南京直接跟那蔣委員長論理,為劉師長挽回聲譽”。
李明秋忍不住一聲苦笑,好言相勸:“老爹爹切不可異想天開,您老人家連蔣委員長的影子都看不見”。
十二能瞪女婿一眼,見劉師長頻頻點頭,也就不好意思對明秋發火,哀歎一聲,言道:“蔣委員長忠奸不分,這萬裏江山遲早要毀在他的手裏”!
劉師長擺手,示意十二能不可再說。十二能也自知失言,當年詆毀領袖罪責非同一般,他下意識地朝門外看了一下,看劉師長帶來的兩個警衛站立兩邊。劉師長為了衝淡這尷尬的氣氛,進一步對十二能建言:“老先生我勸您還是不要去那南京,你去了以後一點作用也起不上,明秋老兄說得對,蔣委員長不是任何人可以隨便見上。況且現在對劉某的處分上邊還沒有定論,劉某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劉某來鳳棲時間不長,能結識屈老先生李掌櫃這些文人賢士實乃三生有幸”。
李明秋對劉師長抱拳:“劉師長過獎了,李某乃鳳棲一大混混,一生中遊手好閑,三教九流五花八門什麽人物都結交。以李某來看,胡宗南司令長官和劉勘軍長未必會對劉師長怎樣,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劉師長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三個人正在屋子裏談話,忽見通訊兵來報:胡宗南司令長官和劉勘軍長的車隊已經來到劉師長的官邸門前!這可是一次突然襲擊,事先沒有任何預報。按道理長官們巡視下屬應該預先通報,下屬們接到通報時必須做好列隊迎接的準備,這種沒有通報的突襲預示著不詳,劉師長來不及換上軍裝,隻得整理了一下他的長袍,用手向後梳理了一下頭發,然後由通訊兵在前開路,兩個貼身警衛隨後,邁開大步從鳳棲街上的石板路上走過,一街兩行站滿了群眾,大家已經知道劉師長違抗軍令擅自出兵山西的消息,也看見了一綹小車進入劉師長的官邸,知道來鳳棲巡視的肯定是個大官,小人物沒有那麽氣派。看來劉師長大禍臨頭,說不上跟楊虎城將軍一樣,身陷囹圄。
劉師長氣宇軒昂,一身布衣進入官邸,看胡宗南司令長官和劉勘軍長已經在他的辦工桌子前就坐,上前行了一個沒有帶帽子的軍禮,兩位長官對他笑嘻嘻地說:“先去換上軍裝”。劉師長一邊換軍裝一邊在想,軍旅生涯可能就此結束。不過看樣子兩位長官還是對他法外施恩,也許會為他在地方上安排一個閑職……這是最好的下場,劉師長已經無家可歸。
呼啦啦劉師長的官邸進來一群情願的群眾,為首的乃是十二能,門衛假裝攔阻了一下,被情願的群眾推到一邊,十二能手持一張白紙,上麵蓋滿了老百姓的血手印,血寫的“請願書”三個字觸目驚心。胡司令長官和劉勘軍長聞訊走出屋子,不懈地問道:“你們為誰情願”?
十二能抬起頭,看四麵城牆上站滿了荷槍實彈的士兵。他毫無懼色,麵對胡司令長官和劉勘軍長康慨陳詞:“劉師長抗日有功,絕不能將他就地免職”!
胡司令長官淡然一笑:“誰說過要將劉師長撤職”?
這時,劉師長已經換了一身戎裝,麵對兩位上司敬禮:“報告,劉xx不知道二位長官親臨,有失遠迎”。
胡司令長官讓隨行的文秘從文件袋裏拿出一份委任狀,把委任狀親自頒發給劉師長,讓劉師長念給大家聽。
劉師長展開委任狀一看,一行大字赫然入目:
特任命劉子房為中華民國革命軍第xx軍副軍長……
杠客們編起那些葷段子來出神入化,大家在調笑取樂中消磨時光。可是這天早晨杠客們聚攏在一起顯得有些悲痛,因為他們聽到了牡丹紅舍生取義的噩耗。夜裏不知道是誰在城隍廟的戲樓上燃起一支蠟燭,那蠟燭忽明忽暗,在風中流淚,緊接著聽到一個男孩子的哭聲,那哭聲斷斷續續,如訴如泣,人們的心緊縮著,鳳棲城為一個女戲子傷心。
消息從郭麻子的嘴裏親口說出,負傷的郭麻子由他的親信抬著,來鳳棲城療傷,楊九娃顧不上安頓自己的山寨,始終左右不離陪伴著摯友。東門外的騾馬大店臨時改作救護站,專門治療從戰場上下來的傷兵,傷兵們不分誰是****,誰是八路,誰是土匪,隻要負傷就能得到有效的救治。
李明秋站在騾馬大店門口守候,因為他聽說郭麻子負傷。做為親家和拜把子兄弟,李明秋必須盡到主子之誼,他已經把自家西廈屋的房子打掃幹淨,打算讓郭麻子住在他的家裏。李明秋深蘊江湖上的規矩,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患難之中的郭麻子需要李明秋鼎力相助。
郭麻子被抬進了李家的宅院,兒子郭全中見到爹爹的第一句話就問:“我娘呢”?郭麻子不可能對兒子有所隱晦,強忍著痛疼告訴兒子:“兒呀,爹對不住你,你娘走了,爹沒有能力保護你娘,不過你娘死得值,她沒有給咱丟人……”
郭全中不等郭麻子說完便發生大哭,他哭著質問郭麻子:“我娘死了,你怎麽活著”?
大家連拉帶勸,把郭全中勸出了郭麻子的病房。郭麻子禁不住潸然淚下:“我根本就不應該回來,我應當死在疆場”!
牡丹紅舍身就義的消息在鳳棲人中間傳開,鳳棲人摒棄了所有的成見,紛紛來到城隍廟戲樓底下,耳朵邊猶如傳來牡丹紅的清唱。鳳棲的戲班子經過正月天瓦溝鎮的洗劫,元氣還未恢複,可是有幾個戲子在戲樓上設起了靈堂,祭祀他們的師姐,戲樓下跪倒人群一片,偶爾還能聽見有人哽咽。
那是一次失敗的戰爭,郭麻子第一次東渡黃河沒有成功。那次東渡在中國人民的抗戰史上不值得記載,猶如黃河裏泛起的一點浪花,隨波逐流,惟有鳳棲人記得那場戰爭,那場戰爭使得一個村子的女人淪為寡婦。
鳳棲城死氣沉沉,籠罩在一片陰影之中。一個驚人的消息在人們中間傳播:劉師長由於沒有服從命令,強行東渡救援郭麻子,極有可能被送上軍事法庭。鳳棲人的心在緊縮著,這算什麽國民政府?!
最牽掛這件事的人要算十二能,是十二能力主劉師長去發救兵,十二能是鳳棲城的一杆旗,十二能振臂一呼滿城響應。那幾日十二能糾集了幾個老人,他們打算上南京情願,替劉師長伸冤。
李明秋聞知此事,來到嶽父家勸說嶽父冷靜一下,李明秋言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是非曲直誰也無法說清。話還未說完十二能就將女婿罵了個狗血噴頭。十二能指著李明秋的鼻子罵道:“好男兒國難當頭應當馳騁疆場,馬革裹屍才算英雄,李明秋你算什麽男人?你的眾家弟兄都去河東跟日本鬼子拚命,可你到好,躲進自家小院,一壺酒一碟菜,與世隔絕閉門不出,這陣子有什麽資格來勸說老叟”?!李明秋靜靜地聽完嶽父大人的訓斥,一句話也不申辯,轉過身打算走時又被嶽父叫住,嶽父換了一副口氣,說:“回家問一下滿香,有什麽話要捎給懷仁沒有”?
李明秋的大兒子在南京參議院當小寫(聽說比文秘低一擋),最近剛升任了文秘,屈指算來已經幾年沒有見大兒子了,李明秋突然靈機一動,問嶽父:“你們什麽時候走?我打算跟你們同去”。
翁婿倆正說話時突然門外有人高聲喊道:“劉師長來訪”!十二能趕忙迎出屋外,隻見劉師長穿一件長袍,足蹬千層底牛鼻梁子布鞋,一身書生打扮,走進院子,麵對十二能作一長揖,口中念道:“老先生貴體安詳,學生前來拜訪”。
十二能忙說不敢,“吾乃一介草民,怎能受此大禮”。說話間走進屋子,隨行警衛要一同跟進,被劉師長擋在屋外,分主賓坐定,李明秋泡茶。
劉師長知道李明秋跟十二能是翁婿關係,說話也就直言不諱,他問道:“聽說屈先生要去南京為劉某情願”?
十二能答道:“有這個打算”。
劉師長忿然離座,站立起來:“先生差矣!自古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更何況劉某違抗軍令!罪與非罪之間,向來沒有嚴格的定律,這個師長劉某早就當夠了,不如回家種二畝薄田,了此殘生”!
十二能向來容易激動,聽聞此言不由得慷慨陳詞:“老朽聽聞劉師長乃山東人,山東已經被日寇占領,劉師長解甲歸田的想法固然不錯,且問你身背犁鏵去哪裏耕種?國將亡,哪有家!老朽去南京直接跟那蔣委員長論理,為劉師長挽回聲譽”。
李明秋忍不住一聲苦笑,好言相勸:“老爹爹切不可異想天開,您老人家連蔣委員長的影子都看不見”。
十二能瞪女婿一眼,見劉師長頻頻點頭,也就不好意思對明秋發火,哀歎一聲,言道:“蔣委員長忠奸不分,這萬裏江山遲早要毀在他的手裏”!
劉師長擺手,示意十二能不可再說。十二能也自知失言,當年詆毀領袖罪責非同一般,他下意識地朝門外看了一下,看劉師長帶來的兩個警衛站立兩邊。劉師長為了衝淡這尷尬的氣氛,進一步對十二能建言:“老先生我勸您還是不要去那南京,你去了以後一點作用也起不上,明秋老兄說得對,蔣委員長不是任何人可以隨便見上。況且現在對劉某的處分上邊還沒有定論,劉某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劉某來鳳棲時間不長,能結識屈老先生李掌櫃這些文人賢士實乃三生有幸”。
李明秋對劉師長抱拳:“劉師長過獎了,李某乃鳳棲一大混混,一生中遊手好閑,三教九流五花八門什麽人物都結交。以李某來看,胡宗南司令長官和劉勘軍長未必會對劉師長怎樣,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劉師長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三個人正在屋子裏談話,忽見通訊兵來報:胡宗南司令長官和劉勘軍長的車隊已經來到劉師長的官邸門前!這可是一次突然襲擊,事先沒有任何預報。按道理長官們巡視下屬應該預先通報,下屬們接到通報時必須做好列隊迎接的準備,這種沒有通報的突襲預示著不詳,劉師長來不及換上軍裝,隻得整理了一下他的長袍,用手向後梳理了一下頭發,然後由通訊兵在前開路,兩個貼身警衛隨後,邁開大步從鳳棲街上的石板路上走過,一街兩行站滿了群眾,大家已經知道劉師長違抗軍令擅自出兵山西的消息,也看見了一綹小車進入劉師長的官邸,知道來鳳棲巡視的肯定是個大官,小人物沒有那麽氣派。看來劉師長大禍臨頭,說不上跟楊虎城將軍一樣,身陷囹圄。
劉師長氣宇軒昂,一身布衣進入官邸,看胡宗南司令長官和劉勘軍長已經在他的辦工桌子前就坐,上前行了一個沒有帶帽子的軍禮,兩位長官對他笑嘻嘻地說:“先去換上軍裝”。劉師長一邊換軍裝一邊在想,軍旅生涯可能就此結束。不過看樣子兩位長官還是對他法外施恩,也許會為他在地方上安排一個閑職……這是最好的下場,劉師長已經無家可歸。
呼啦啦劉師長的官邸進來一群情願的群眾,為首的乃是十二能,門衛假裝攔阻了一下,被情願的群眾推到一邊,十二能手持一張白紙,上麵蓋滿了老百姓的血手印,血寫的“請願書”三個字觸目驚心。胡司令長官和劉勘軍長聞訊走出屋子,不懈地問道:“你們為誰情願”?
十二能抬起頭,看四麵城牆上站滿了荷槍實彈的士兵。他毫無懼色,麵對胡司令長官和劉勘軍長康慨陳詞:“劉師長抗日有功,絕不能將他就地免職”!
胡司令長官淡然一笑:“誰說過要將劉師長撤職”?
這時,劉師長已經換了一身戎裝,麵對兩位上司敬禮:“報告,劉xx不知道二位長官親臨,有失遠迎”。
胡司令長官讓隨行的文秘從文件袋裏拿出一份委任狀,把委任狀親自頒發給劉師長,讓劉師長念給大家聽。
劉師長展開委任狀一看,一行大字赫然入目:
特任命劉子房為中華民國革命軍第xx軍副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