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麵撲來的是一片片蔥蔥鬱鬱的橘樹林,那青澀的、綠裏透著些許殷紅的果實綴滿了枝頭,像一個個即將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曉鵬,是這兒嗎?”
“對,這兒都是。再往前開,先到我爸爸住的地方看看。那房子在這一大片橘林的中間,以房子為中心點,半徑大約是兩公裏半。”
張君毅很驚訝,憑鄭東升,就是再加上十個鄭東升,也不可能栽下這麽多的果樹,但是,這是眼前擺著的事實。“你爸爸太了不起了。”張君毅不由地讚歎起來。
“他還養了不少的土雞呢。”
“土雞?為什麽叫土雞?”張君毅不懂。他的確不懂,在國外待了那麽多年,雞就是雞,幹什麽叫土雞?
“這是我們這裏人的叫法,把雞分為土雞和洋雞。土雞意味著家養、散養,不摻任何激素類的飼料,雖然個頭不大,但肉質細嫩,;洋雞意味著機械化飼養,飼料都是按照配比添加了類似助長劑的東西,分量重,成長速度快。所以大家都比較喜歡土雞和土雞蛋。認為這種土雞和土雞蛋不但口感好,而且營養成分更高一些。”
“那麽市場需求怎麽樣?”
“相當不錯,尤其是這兩年。土雞和土雞蛋基本上供應市內的各大超市。我爸爸把雞都散養在橘園裏,雞的糞便又是最好的肥料。在橘園內每隔一百米就設了一個很大的雞窩,供那些散養的雞白天下蛋,晚上回籠。農夫們每天的必修課就是到雞籠撿雞蛋就可以了。曉鵬像一個講解員,很認真,也很仔細。
“那麽雞呢?做不做深加工?”
“目前隻是將雞集中處理,褪毛、剖膛,冷凍,再銷往市場。很受歡迎的。”曉鵬很得意:“你去超市看看,就可以看到‘張家雞’和‘張家蛋’的商標。
“用姓氏做商標?你爸爸也不姓張啊?”張君毅覺得奇怪,就問曉鵬。
“這個地方,一直叫張家溝,姓張的人也很多。爸爸為了打出品牌,就幹脆用姓氏做了商標。
“張家溝?”張君毅頓時愣住了,他驚異地問曉鵬:“我爺爺和我父親曾說過,老家就在張家溝。是不是就是這個張家溝?”
“這裏就這一個張家溝,沒有第二個。”曉鵬說:“張叔叔,不會就是你的老家吧?”
“曉鵬,我問你,我們從市區到這裏,大概是多少公裏?”
“二十公裏左右吧。如果城市框架再拉大一些,沒準這裏就是城區了。”
二十公裏就是農村人的說法――四十華裏!難道這就是自己的老家?張君毅心裏想起爺爺和父親曾告訴過他,老家離城裏大概是四十華裏!
真有這麽巧合的事情?張君毅難以置信。不過眼前就是張家溝,這點不會錯,而且離城區就是四十華裏,這點也不會錯。
張君毅按下了電動玻璃窗,一股初秋的溫和的風灌進了車廂內,他感覺這股風都帶著甜味。老家。以前在國內時都沒有來過,出國十五年了,回來卻找到了自己的老家。而且還這麽容易!真是“千裏尋他,他卻在燈火闌珊處啊!”
“曉鵬啊,你爸爸在這裏住的房子是新建的還是以前的?”他知道老家還有一幢房子,為了求證是不是自己的老家,就問曉鵬。
“我爸爸說,是從村委會那裏連地連房子一起租下來的。”曉鵬想了想,“嗯,不是新的,很陳舊,但是很大,是個院落式的,門窗都是用木頭雕刻的蝙蝠、龍鳳等圖案,對了,爸爸說這幢房子很有曆史了。”
張君毅點點頭,心裏有底了。
“張叔叔,到了。你看,你看那房子――”
故居!這就是是爺爺輩甚至是爺爺再上一輩人的故居嗎?
汽車停在了這幢房子前麵的一個場院裏。張君毅熄了火,又將曉鵬扶下了車。就和曉鵬一起站在房子前麵看起來。曾記得爺爺和父親對老家的房子有過描述,但是身在地球的那一端,張君毅覺得那隻是老人們一個夢囈遐想,是一個太遙遠的地方,隻能夢囈不能成為現實。而現在,家中老人的夢囈就擺在麵前。這裏有祖宗的腳印,有張家人從興旺到衰敗,又從衰敗到興旺的記錄。張家的起源源之於這裏,又從這裏經曆了曆史的變遷。他覺得這麽生疏,又覺得這麽親近。那滾燙的熱淚不禁就流了下來。
“張叔叔,你怎麽啦?”見張君毅的表情,曉鵬明白了,這真是張叔叔的老家!他想起了父親曾告訴過他,也從居住在這裏的老農口中,了解過這幢房子的關鍵詞:姓張,地主,國外――
“張叔叔,張叔叔!”曉鵬喊著已經陷入深思的張君毅,不見回答,就又喊:“張叔叔,這兒肯定是你家的房子,是你家的祖屋對嗎?”
張君毅猛地醒過來,看著一臉驚喜的曉鵬:“有可能。”
“絕對可能!我們去村委會,他們準知道!”曉鵬對張君毅叫道:“我聽他們說過,真的,說過。說這家的主人是地主,也是資本家,在城裏有紡織廠,後來全家去了國外。”
見張君毅邊聽邊點頭,曉鵬知道剛才說的那些肯定對上了號,就接著說下去:“這幢房子還曾經做過村小學呢,後來村子裏與另外兩個村合並,建了新學校,這幢房子就一直荒廢在這裏。我爸爸來這裏考察之前,村裏準備拆掉這幢房子,說是年久失修,也沒人管。再後來就是我爸爸連土地帶房子一起租下來了,你看,這房子是我爸爸請人刷的漆,還修繕了許多地方,整個二樓還裝修了。”
“不過,還要考證,憑一個張姓也不能說明太多問題的。等我與家裏聯係後,再說吧。”張君毅壓住激動,又恢複了以往的沉靜。“曉鵬,來,我們進去看看。”
進了大門,是一個天井,左中右都是房間。正中的房子很大,也就是農村人稱作的堂屋。堂屋裏還有一個案台,案台下方是一張八仙桌。幾把椅子、幾張條凳,看樣子就很有些年代。大房間的左右兩側各有一間房間,比外麵的略小一些,但是跨度很長。
“我爸爸住在左邊這間,我來時就住在右邊這間。”曉鵬介紹說。
張君毅先看看鄭東升住的房間,又看看曉鵬住的房間,就說:“沒什麽家具,就是一間房間一張床,啥也沒有啊?”張君毅說。
“我爸爸挺節省的。一貫如此,不像我媽媽。最講究。”曉鵬說到媽媽,突然想起來了:“張叔叔,我們上樓去看看,看看我爸爸裝修的房間。”大房間的右側有一個木質樓梯,油漆的很光亮,像似沒有人怎麽走過。
“你爸爸也懂裝修?”
“你看了就知道。”曉鵬挺詭秘地眨眨眼睛,就帶頭拄著雙拐上樓。拐棍點擊著樓板發出沉悶的聲響,張君毅怕曉鵬摔跤,就忙跟上幾步,在後麵扶住曉鵬。
“是誰啊?”一個操當地口音的婦女聲音傳過來。
“嬸嬸,是我,曉鵬。”
“哦,你來了?你爸爸來了嗎?”說話的是鄭東升請的當地農婦,農婦和他丈夫兩口子專門幫助鄭東升做飯,打掃衛生,看管倉庫。
“這裏好多事請呢,叫你爸爸快點回來吧。”
“我知道了。”曉鵬已經上了二樓。這個二樓比一般的樓梯台階都要多,顯得有三層樓那麽高。曉鵬也許走的太快了,又跟農婦搭腔,所以有些氣喘。
“歇會兒。”張君毅說。
“張叔叔,你看這層樓怎麽樣?”
張君毅抬眼這麽一看,嗬,還真是氣派,走廊很長,也很寬,裝了日光燈還吊了大紅燈籠。張君毅忍不住笑了起來:“你爸爸的裝修水平可以,古代和現代柔和在一起,也是亮點。”
二樓正中的走廊比兩側的還要寬,起碼也有三米左右,擺放了一套白底蘭花瓷器的圓桌和圓凳。和生漆的暗紅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張君毅不敢說不倫不類,隻好說:“挺有反差感的嘛!”
曉鵬沒聽懂,就問:“張叔叔,你是覺得色彩有特點還是沒特點?”
“有特點。”張君毅忍住笑,認真地對曉鵬說。
“我覺得沒特點,但是我爸爸就是說好,沒辦法。”曉鵬圍著瓷器桌子轉了一圈,“我覺得這裏應該放一張古色古香的桌子才好看,起碼與這雕龍畫鳳的廊柱相匹配,這種瓷器桌子應該放在天井裏,周邊再擺些植物和花草,那才有韻味。
“這個想法你爸爸采納了嗎?”
“沒有,如果能采納,你就看不到這麽搞笑的一幅場景了。”曉鵬也在笑。
“那你可以多向你爸爸灌輸一下你的設想,沒準就采納了呢。”
“他把我的口都封死了。”
“你爸怎麽說?”
“爸爸說,沒錢!”見張君毅在笑,就又說:“都沒錢了,還怕你有再好的設想嗎?”
“這就是你爸爸,既老實又非常實在。”
曉鵬推開正門,對張君毅說:“這是我爸爸重點設計的,非常有看點,而且是用錢堆砌起來的,請進――”
“你爸爸重點設計?那我來瞧一瞧。”
張君毅的眼睛瞪大了:這間大屋子就是下麵的堂屋之上。一張很大的床擺在正中間,是歐式的那種款式,與這種老屋子很不搭調;粉紅色緞子麵料的被子疊得整整齊齊,板板正正,像部隊上的被子那樣有棱有角,肯定是鄭東升的傑作;板壁的牆上掛了一幅呂喬的照片,也不知是什麽時候拍的,還紮著兩條辮子。呂喬那年輕還帶著稚氣的臉龐白裏透紅,雖然很漂亮,但是和這屋子裏的擺設又顯得不和諧;床的斜對角有一套組合音響,還有一個等離子電視,估計也有32寸。張君毅湊上前看了看,居然是索尼牌子的!房間另一頭有個單開小門,張君毅走進去一看,是衛生間。用手敲敲洗臉盆的台麵,張君毅知道是品牌,但是這麽好的衛生潔具,卻沒有抽水馬桶,居然掏了一個用藍色瓷板砌起來的長溝。
張君毅一開始在笑,慢慢地他笑不出來了,那眼角滲出了一點兒淚花。
他懂鄭東升的心:――老鄭用自己的方式在表達著對呂喬的愛。自己隻有一張床,兒子也隻有一張床,卻盡自己的能力,為呂喬堆砌了一個他認為最好的房間。他在等待,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等待,甚至就這麽一直等待下去。
“你爸爸,”張君毅有些哽咽:“了不起,誰都比不了啊!”
曉鵬見張君毅的表情,覺得有些奇怪。自己隻是想帶著風趣介紹爸爸的“作品”,怎麽這位張叔叔這麽難受?
其實曉鵬心裏也挺難過的,隻不過他沒有表露出來。一個大學畢業生,也是一個成年人了,他也懂得愛和被愛。但是父親母親的婚姻卻給他心裏設了一道障礙。有時候他生母親的氣,有時候生沈非的氣,但是從來都沒有生過鄭東升的氣。按照父親的要求,鄭東升為呂喬裝修房間的事情他一點兒都沒有告訴媽媽。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想,他也知道爸爸媽媽不是一路人,根本就很難湊到一起,就是告訴媽媽又如何呢?媽媽會感動嗎?媽媽和爸爸會重新走到一起嗎?
見曉鵬一直沒有吭聲,似乎又在想著什麽事情。張君毅就調侃地說:“曉鵬,你爸爸這裏還有什麽看點嗎?”
“哦,張叔叔,對不起,我走神了。怎麽樣,我爸爸的裝修設計還行吧?”
“我說過了:了不起!”
“那我再帶您去看看後屋。”
還有後屋?張君毅心想,他這個祖屋,如果真的是自己家的祖屋,還真是夠大的。
後屋真的比前麵的屋子還要大。給鄭東升分隔成了包裝間、宰殺間,冷凍房和倉庫,歸置的很像一個正規的加工廠。另外有一條路繞過了前屋直通後屋,那是工人們上下班和運輸物品的路。簡潔、幹淨還很有規範。
張君毅讚許地點點頭,就問:“往城裏送的土雞和土雞蛋是這裏送,還是他們來提?”
“曉鵬說:“都是這裏送,車子是村子裏私人自己的。承包給他們,送一趟結一次賬,哦,就是拿計件工資。”
“那你爸爸這些天都不在怎麽辦呢?”
“好辦。我爸爸與村幹部關係都很好,如果我爸爸不在,都是由村委會代管。我爸爸回來後馬上就跟村委會結賬。很有信譽的。”
“這柑橘估計還有個把月也成熟了,那就更忙了。”張君毅有些著急,這老鄭一時半會兒也好不了,這裏可怎麽辦呢?
“這是個問題。原來也沒有遇到過。據我所知,爸爸隻按照批發價全部給村委會,由村委會還有當地農夫往外賣。”
“但是必須要有人在這裏才行。”張君毅說。
“那我來吧。”曉鵬說。
“你不能來,剛找到工作,怎麽能放棄呢。我來想辦法。”
“麻煩您了,張叔叔,我替我爸爸謝謝您。”
“這孩子,說的什麽話,都是自己的事情,還說謝。”張君毅頓了一下,又笑著說:“要說謝啊,應該謝謝你爸爸,如果這裏真是我家的祖屋,還裝修的這麽好,人氣這麽旺,我家的老祖宗都要從墳地裏爬出來給你爸爸叩頭了!”
“張叔叔,你看我們去村委會一趟吧,談談你家祖屋的事情。”
“這次不去了。我回去馬上安排人員進駐這裏,這是最要緊的事。等下次來,再和村委會聯係。你看好不好?”
“來,吃飯了。”阿嬸將堂屋裏的八仙桌擺開,一盤一盤的菜就陸續端上了桌。
“張叔叔,請坐。”
“不會太麻煩吧?”張君毅欣然同意。他其實也非常想在這張八仙桌上坐一坐。甚至還想摸一摸板壁的隔牆。總覺得這裏的一切都留有老輩人的印記,空氣中都蕩漾著親情的脈絡。
“阿嬸,您貴姓?”
“我家老頭子姓張,我是嫁到這個村子裏的媳婦。”阿嬸說。
“那我可不可以叫您張嬸?”張君毅問道。
“那敢情好。請問先生貴姓?原來沒來過這裏吧?”
“他也姓張。”曉鵬搶著說。
“姓張?那就是本家。五百年前是一家嘛。”張嬸笑著說。
“他是――”曉鵬還想告訴這位張嬸他就是這家的主人時,張君毅用眼神製止了他。
八仙桌上一個土瓦罐裏盛的是一隻清燉雞,一層細密的淡黃色的油珠泛在湯麵上,香氣撲鼻;一個土碗裏裝的是香蔥炒雞蛋;還有一碗韭菜炒螺絲肉;另外一碗是雪裏紅醃菜。張君毅心裏那份驚訝,無法表達。這就是自己的老家嗎?這就是自己家鄉的菜肴嗎?他的感慨油然而生,他的心裏掀起的是無風的波瀾,那份鄉土的親切,他從來也沒有感受過。在他的腦海裏,隻有城裏的那幢曾經還被他人占用的、破損的祖屋的記憶和難以忘懷的遭受磨難的歲月。
“張先生,您請用。不知道您們今天會來,也沒準備。”張嬸站在一邊,覺得這種菜拿不出手,不好意思。
“太謝謝你了,張嬸。”張君毅仍然望著桌上的菜出神
曉鵬笑道:“張叔叔,吃飯。”
“哦,好好,咱們吃飯!”
平時飯量並不大的張君毅足足吃了兩大碗飯。那米飯真香,是的,雞湯也十分的鮮美,就是那雪裏紅醃菜都覺得特別的有味道。
剛吃過飯,張嬸就端來了兩杯茶:“張先生,曉鵬,這是我們這裏的茶,也是土茶,別見外,嚐嚐。”
張君毅端起了一杯茶,看了看那茶的顏色,淡綠,聞了聞那茶的味,清香。於是端起杯抿了一口,對張嬸說:“這茶不錯,自己種的茶嗎?”
“我家老頭子在這房前屋後種了一些。采摘後,自己炒,一般就是自己和鄭先生喝。”
“那張叔呢?”
“馬上來,他給你包些茶葉帶去喝。你是稀客呀,不常來,我們這裏也沒有什麽稀罕東西。”張嬸說著見自己丈夫過來了,就說:“老頭子,這是張先生。”
“張先生,你好啊。稀客稀客。”張老頭手裏提著用報紙包得嚴嚴實實的一大包東西,還有兩隻老母雞和一籃子雞蛋。
“這可不敢當,不敢當。”張君毅連忙站了起來。
曉鵬笑著說:“張叔叔,您就拿著吧,這是規矩,不會讓你空手回去的。”
“這雞,還有雞蛋,怎麽拿?”
見張君毅一副緊張的樣子,大家都哈哈笑了起來。
正說笑著,張君毅的手機響了。
“喂,我是張君毅。哪位?”
“我是沈非,你好。”
“哦,你好。”張君毅感覺奇怪,沈非怎麽會知道自己的電話?忽然他想了起來,是在機場時他們互相交換過名片。
張君毅看了看還在與張嬸說話的曉鵬,就站起來走到天井裏:“
有事嗎沈先生?”
沈非沒有言語,張君毅就等著。
過了一會兒,沈非在電話那頭說:“我今晚搭航班,九點二十到。”
“我去接你。”說完雙方都掛斷了電話。
就這樣突然,就這樣幹脆,就這樣不用客氣。
“曉鵬,是這兒嗎?”
“對,這兒都是。再往前開,先到我爸爸住的地方看看。那房子在這一大片橘林的中間,以房子為中心點,半徑大約是兩公裏半。”
張君毅很驚訝,憑鄭東升,就是再加上十個鄭東升,也不可能栽下這麽多的果樹,但是,這是眼前擺著的事實。“你爸爸太了不起了。”張君毅不由地讚歎起來。
“他還養了不少的土雞呢。”
“土雞?為什麽叫土雞?”張君毅不懂。他的確不懂,在國外待了那麽多年,雞就是雞,幹什麽叫土雞?
“這是我們這裏人的叫法,把雞分為土雞和洋雞。土雞意味著家養、散養,不摻任何激素類的飼料,雖然個頭不大,但肉質細嫩,;洋雞意味著機械化飼養,飼料都是按照配比添加了類似助長劑的東西,分量重,成長速度快。所以大家都比較喜歡土雞和土雞蛋。認為這種土雞和土雞蛋不但口感好,而且營養成分更高一些。”
“那麽市場需求怎麽樣?”
“相當不錯,尤其是這兩年。土雞和土雞蛋基本上供應市內的各大超市。我爸爸把雞都散養在橘園裏,雞的糞便又是最好的肥料。在橘園內每隔一百米就設了一個很大的雞窩,供那些散養的雞白天下蛋,晚上回籠。農夫們每天的必修課就是到雞籠撿雞蛋就可以了。曉鵬像一個講解員,很認真,也很仔細。
“那麽雞呢?做不做深加工?”
“目前隻是將雞集中處理,褪毛、剖膛,冷凍,再銷往市場。很受歡迎的。”曉鵬很得意:“你去超市看看,就可以看到‘張家雞’和‘張家蛋’的商標。
“用姓氏做商標?你爸爸也不姓張啊?”張君毅覺得奇怪,就問曉鵬。
“這個地方,一直叫張家溝,姓張的人也很多。爸爸為了打出品牌,就幹脆用姓氏做了商標。
“張家溝?”張君毅頓時愣住了,他驚異地問曉鵬:“我爺爺和我父親曾說過,老家就在張家溝。是不是就是這個張家溝?”
“這裏就這一個張家溝,沒有第二個。”曉鵬說:“張叔叔,不會就是你的老家吧?”
“曉鵬,我問你,我們從市區到這裏,大概是多少公裏?”
“二十公裏左右吧。如果城市框架再拉大一些,沒準這裏就是城區了。”
二十公裏就是農村人的說法――四十華裏!難道這就是自己的老家?張君毅心裏想起爺爺和父親曾告訴過他,老家離城裏大概是四十華裏!
真有這麽巧合的事情?張君毅難以置信。不過眼前就是張家溝,這點不會錯,而且離城區就是四十華裏,這點也不會錯。
張君毅按下了電動玻璃窗,一股初秋的溫和的風灌進了車廂內,他感覺這股風都帶著甜味。老家。以前在國內時都沒有來過,出國十五年了,回來卻找到了自己的老家。而且還這麽容易!真是“千裏尋他,他卻在燈火闌珊處啊!”
“曉鵬啊,你爸爸在這裏住的房子是新建的還是以前的?”他知道老家還有一幢房子,為了求證是不是自己的老家,就問曉鵬。
“我爸爸說,是從村委會那裏連地連房子一起租下來的。”曉鵬想了想,“嗯,不是新的,很陳舊,但是很大,是個院落式的,門窗都是用木頭雕刻的蝙蝠、龍鳳等圖案,對了,爸爸說這幢房子很有曆史了。”
張君毅點點頭,心裏有底了。
“張叔叔,到了。你看,你看那房子――”
故居!這就是是爺爺輩甚至是爺爺再上一輩人的故居嗎?
汽車停在了這幢房子前麵的一個場院裏。張君毅熄了火,又將曉鵬扶下了車。就和曉鵬一起站在房子前麵看起來。曾記得爺爺和父親對老家的房子有過描述,但是身在地球的那一端,張君毅覺得那隻是老人們一個夢囈遐想,是一個太遙遠的地方,隻能夢囈不能成為現實。而現在,家中老人的夢囈就擺在麵前。這裏有祖宗的腳印,有張家人從興旺到衰敗,又從衰敗到興旺的記錄。張家的起源源之於這裏,又從這裏經曆了曆史的變遷。他覺得這麽生疏,又覺得這麽親近。那滾燙的熱淚不禁就流了下來。
“張叔叔,你怎麽啦?”見張君毅的表情,曉鵬明白了,這真是張叔叔的老家!他想起了父親曾告訴過他,也從居住在這裏的老農口中,了解過這幢房子的關鍵詞:姓張,地主,國外――
“張叔叔,張叔叔!”曉鵬喊著已經陷入深思的張君毅,不見回答,就又喊:“張叔叔,這兒肯定是你家的房子,是你家的祖屋對嗎?”
張君毅猛地醒過來,看著一臉驚喜的曉鵬:“有可能。”
“絕對可能!我們去村委會,他們準知道!”曉鵬對張君毅叫道:“我聽他們說過,真的,說過。說這家的主人是地主,也是資本家,在城裏有紡織廠,後來全家去了國外。”
見張君毅邊聽邊點頭,曉鵬知道剛才說的那些肯定對上了號,就接著說下去:“這幢房子還曾經做過村小學呢,後來村子裏與另外兩個村合並,建了新學校,這幢房子就一直荒廢在這裏。我爸爸來這裏考察之前,村裏準備拆掉這幢房子,說是年久失修,也沒人管。再後來就是我爸爸連土地帶房子一起租下來了,你看,這房子是我爸爸請人刷的漆,還修繕了許多地方,整個二樓還裝修了。”
“不過,還要考證,憑一個張姓也不能說明太多問題的。等我與家裏聯係後,再說吧。”張君毅壓住激動,又恢複了以往的沉靜。“曉鵬,來,我們進去看看。”
進了大門,是一個天井,左中右都是房間。正中的房子很大,也就是農村人稱作的堂屋。堂屋裏還有一個案台,案台下方是一張八仙桌。幾把椅子、幾張條凳,看樣子就很有些年代。大房間的左右兩側各有一間房間,比外麵的略小一些,但是跨度很長。
“我爸爸住在左邊這間,我來時就住在右邊這間。”曉鵬介紹說。
張君毅先看看鄭東升住的房間,又看看曉鵬住的房間,就說:“沒什麽家具,就是一間房間一張床,啥也沒有啊?”張君毅說。
“我爸爸挺節省的。一貫如此,不像我媽媽。最講究。”曉鵬說到媽媽,突然想起來了:“張叔叔,我們上樓去看看,看看我爸爸裝修的房間。”大房間的右側有一個木質樓梯,油漆的很光亮,像似沒有人怎麽走過。
“你爸爸也懂裝修?”
“你看了就知道。”曉鵬挺詭秘地眨眨眼睛,就帶頭拄著雙拐上樓。拐棍點擊著樓板發出沉悶的聲響,張君毅怕曉鵬摔跤,就忙跟上幾步,在後麵扶住曉鵬。
“是誰啊?”一個操當地口音的婦女聲音傳過來。
“嬸嬸,是我,曉鵬。”
“哦,你來了?你爸爸來了嗎?”說話的是鄭東升請的當地農婦,農婦和他丈夫兩口子專門幫助鄭東升做飯,打掃衛生,看管倉庫。
“這裏好多事請呢,叫你爸爸快點回來吧。”
“我知道了。”曉鵬已經上了二樓。這個二樓比一般的樓梯台階都要多,顯得有三層樓那麽高。曉鵬也許走的太快了,又跟農婦搭腔,所以有些氣喘。
“歇會兒。”張君毅說。
“張叔叔,你看這層樓怎麽樣?”
張君毅抬眼這麽一看,嗬,還真是氣派,走廊很長,也很寬,裝了日光燈還吊了大紅燈籠。張君毅忍不住笑了起來:“你爸爸的裝修水平可以,古代和現代柔和在一起,也是亮點。”
二樓正中的走廊比兩側的還要寬,起碼也有三米左右,擺放了一套白底蘭花瓷器的圓桌和圓凳。和生漆的暗紅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張君毅不敢說不倫不類,隻好說:“挺有反差感的嘛!”
曉鵬沒聽懂,就問:“張叔叔,你是覺得色彩有特點還是沒特點?”
“有特點。”張君毅忍住笑,認真地對曉鵬說。
“我覺得沒特點,但是我爸爸就是說好,沒辦法。”曉鵬圍著瓷器桌子轉了一圈,“我覺得這裏應該放一張古色古香的桌子才好看,起碼與這雕龍畫鳳的廊柱相匹配,這種瓷器桌子應該放在天井裏,周邊再擺些植物和花草,那才有韻味。
“這個想法你爸爸采納了嗎?”
“沒有,如果能采納,你就看不到這麽搞笑的一幅場景了。”曉鵬也在笑。
“那你可以多向你爸爸灌輸一下你的設想,沒準就采納了呢。”
“他把我的口都封死了。”
“你爸怎麽說?”
“爸爸說,沒錢!”見張君毅在笑,就又說:“都沒錢了,還怕你有再好的設想嗎?”
“這就是你爸爸,既老實又非常實在。”
曉鵬推開正門,對張君毅說:“這是我爸爸重點設計的,非常有看點,而且是用錢堆砌起來的,請進――”
“你爸爸重點設計?那我來瞧一瞧。”
張君毅的眼睛瞪大了:這間大屋子就是下麵的堂屋之上。一張很大的床擺在正中間,是歐式的那種款式,與這種老屋子很不搭調;粉紅色緞子麵料的被子疊得整整齊齊,板板正正,像部隊上的被子那樣有棱有角,肯定是鄭東升的傑作;板壁的牆上掛了一幅呂喬的照片,也不知是什麽時候拍的,還紮著兩條辮子。呂喬那年輕還帶著稚氣的臉龐白裏透紅,雖然很漂亮,但是和這屋子裏的擺設又顯得不和諧;床的斜對角有一套組合音響,還有一個等離子電視,估計也有32寸。張君毅湊上前看了看,居然是索尼牌子的!房間另一頭有個單開小門,張君毅走進去一看,是衛生間。用手敲敲洗臉盆的台麵,張君毅知道是品牌,但是這麽好的衛生潔具,卻沒有抽水馬桶,居然掏了一個用藍色瓷板砌起來的長溝。
張君毅一開始在笑,慢慢地他笑不出來了,那眼角滲出了一點兒淚花。
他懂鄭東升的心:――老鄭用自己的方式在表達著對呂喬的愛。自己隻有一張床,兒子也隻有一張床,卻盡自己的能力,為呂喬堆砌了一個他認為最好的房間。他在等待,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等待,甚至就這麽一直等待下去。
“你爸爸,”張君毅有些哽咽:“了不起,誰都比不了啊!”
曉鵬見張君毅的表情,覺得有些奇怪。自己隻是想帶著風趣介紹爸爸的“作品”,怎麽這位張叔叔這麽難受?
其實曉鵬心裏也挺難過的,隻不過他沒有表露出來。一個大學畢業生,也是一個成年人了,他也懂得愛和被愛。但是父親母親的婚姻卻給他心裏設了一道障礙。有時候他生母親的氣,有時候生沈非的氣,但是從來都沒有生過鄭東升的氣。按照父親的要求,鄭東升為呂喬裝修房間的事情他一點兒都沒有告訴媽媽。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想,他也知道爸爸媽媽不是一路人,根本就很難湊到一起,就是告訴媽媽又如何呢?媽媽會感動嗎?媽媽和爸爸會重新走到一起嗎?
見曉鵬一直沒有吭聲,似乎又在想著什麽事情。張君毅就調侃地說:“曉鵬,你爸爸這裏還有什麽看點嗎?”
“哦,張叔叔,對不起,我走神了。怎麽樣,我爸爸的裝修設計還行吧?”
“我說過了:了不起!”
“那我再帶您去看看後屋。”
還有後屋?張君毅心想,他這個祖屋,如果真的是自己家的祖屋,還真是夠大的。
後屋真的比前麵的屋子還要大。給鄭東升分隔成了包裝間、宰殺間,冷凍房和倉庫,歸置的很像一個正規的加工廠。另外有一條路繞過了前屋直通後屋,那是工人們上下班和運輸物品的路。簡潔、幹淨還很有規範。
張君毅讚許地點點頭,就問:“往城裏送的土雞和土雞蛋是這裏送,還是他們來提?”
“曉鵬說:“都是這裏送,車子是村子裏私人自己的。承包給他們,送一趟結一次賬,哦,就是拿計件工資。”
“那你爸爸這些天都不在怎麽辦呢?”
“好辦。我爸爸與村幹部關係都很好,如果我爸爸不在,都是由村委會代管。我爸爸回來後馬上就跟村委會結賬。很有信譽的。”
“這柑橘估計還有個把月也成熟了,那就更忙了。”張君毅有些著急,這老鄭一時半會兒也好不了,這裏可怎麽辦呢?
“這是個問題。原來也沒有遇到過。據我所知,爸爸隻按照批發價全部給村委會,由村委會還有當地農夫往外賣。”
“但是必須要有人在這裏才行。”張君毅說。
“那我來吧。”曉鵬說。
“你不能來,剛找到工作,怎麽能放棄呢。我來想辦法。”
“麻煩您了,張叔叔,我替我爸爸謝謝您。”
“這孩子,說的什麽話,都是自己的事情,還說謝。”張君毅頓了一下,又笑著說:“要說謝啊,應該謝謝你爸爸,如果這裏真是我家的祖屋,還裝修的這麽好,人氣這麽旺,我家的老祖宗都要從墳地裏爬出來給你爸爸叩頭了!”
“張叔叔,你看我們去村委會一趟吧,談談你家祖屋的事情。”
“這次不去了。我回去馬上安排人員進駐這裏,這是最要緊的事。等下次來,再和村委會聯係。你看好不好?”
“來,吃飯了。”阿嬸將堂屋裏的八仙桌擺開,一盤一盤的菜就陸續端上了桌。
“張叔叔,請坐。”
“不會太麻煩吧?”張君毅欣然同意。他其實也非常想在這張八仙桌上坐一坐。甚至還想摸一摸板壁的隔牆。總覺得這裏的一切都留有老輩人的印記,空氣中都蕩漾著親情的脈絡。
“阿嬸,您貴姓?”
“我家老頭子姓張,我是嫁到這個村子裏的媳婦。”阿嬸說。
“那我可不可以叫您張嬸?”張君毅問道。
“那敢情好。請問先生貴姓?原來沒來過這裏吧?”
“他也姓張。”曉鵬搶著說。
“姓張?那就是本家。五百年前是一家嘛。”張嬸笑著說。
“他是――”曉鵬還想告訴這位張嬸他就是這家的主人時,張君毅用眼神製止了他。
八仙桌上一個土瓦罐裏盛的是一隻清燉雞,一層細密的淡黃色的油珠泛在湯麵上,香氣撲鼻;一個土碗裏裝的是香蔥炒雞蛋;還有一碗韭菜炒螺絲肉;另外一碗是雪裏紅醃菜。張君毅心裏那份驚訝,無法表達。這就是自己的老家嗎?這就是自己家鄉的菜肴嗎?他的感慨油然而生,他的心裏掀起的是無風的波瀾,那份鄉土的親切,他從來也沒有感受過。在他的腦海裏,隻有城裏的那幢曾經還被他人占用的、破損的祖屋的記憶和難以忘懷的遭受磨難的歲月。
“張先生,您請用。不知道您們今天會來,也沒準備。”張嬸站在一邊,覺得這種菜拿不出手,不好意思。
“太謝謝你了,張嬸。”張君毅仍然望著桌上的菜出神
曉鵬笑道:“張叔叔,吃飯。”
“哦,好好,咱們吃飯!”
平時飯量並不大的張君毅足足吃了兩大碗飯。那米飯真香,是的,雞湯也十分的鮮美,就是那雪裏紅醃菜都覺得特別的有味道。
剛吃過飯,張嬸就端來了兩杯茶:“張先生,曉鵬,這是我們這裏的茶,也是土茶,別見外,嚐嚐。”
張君毅端起了一杯茶,看了看那茶的顏色,淡綠,聞了聞那茶的味,清香。於是端起杯抿了一口,對張嬸說:“這茶不錯,自己種的茶嗎?”
“我家老頭子在這房前屋後種了一些。采摘後,自己炒,一般就是自己和鄭先生喝。”
“那張叔呢?”
“馬上來,他給你包些茶葉帶去喝。你是稀客呀,不常來,我們這裏也沒有什麽稀罕東西。”張嬸說著見自己丈夫過來了,就說:“老頭子,這是張先生。”
“張先生,你好啊。稀客稀客。”張老頭手裏提著用報紙包得嚴嚴實實的一大包東西,還有兩隻老母雞和一籃子雞蛋。
“這可不敢當,不敢當。”張君毅連忙站了起來。
曉鵬笑著說:“張叔叔,您就拿著吧,這是規矩,不會讓你空手回去的。”
“這雞,還有雞蛋,怎麽拿?”
見張君毅一副緊張的樣子,大家都哈哈笑了起來。
正說笑著,張君毅的手機響了。
“喂,我是張君毅。哪位?”
“我是沈非,你好。”
“哦,你好。”張君毅感覺奇怪,沈非怎麽會知道自己的電話?忽然他想了起來,是在機場時他們互相交換過名片。
張君毅看了看還在與張嬸說話的曉鵬,就站起來走到天井裏:“
有事嗎沈先生?”
沈非沒有言語,張君毅就等著。
過了一會兒,沈非在電話那頭說:“我今晚搭航班,九點二十到。”
“我去接你。”說完雙方都掛斷了電話。
就這樣突然,就這樣幹脆,就這樣不用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