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村的春苗剛長到半尺高,田埂上就爬滿了詭異的蟲。
這蟲不像尋常的菜青蟲、螻蛄,通體漆黑,帶著青灰色的斑紋,身子軟滑,爬過的苗葉立刻留下黃褐的痕跡,半天就蔫了;它們啃食莊稼的速度極快,王屠戶家的半畝豌豆苗,一夜之間就被啃得隻剩光杆,豆葉上爬滿黑蟲,密密麻麻,看得人頭皮發麻;更嚇人的是,這蟲不怕農藥(村裏備的草木灰驅蟲水),撒上去竟啃得更歡,蟲屎落在土裏,土麵泛出青黑,連旁邊的雜草都跟著枯黃,散發著腥甜的怪味。
最先發現蟲害的是張大爺。他清晨去看育秧棚,剛掀開棚簾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得後退——棚裏的稻苗葉尖全被啃禿,葉背上爬滿黑蟲,有的蟲甚至順著棚杆往上爬,掉在他的草帽上,嚇得他一抖草帽,蟲落在地上,竟發出“滋滋”的聲響,碰過的地麵留下黑印。
“邪門蟲!這是邪門蟲!”張大爺的喊聲驚動了田裏的村民。大家紛紛查看自家莊稼——紡車婆娘家的菜地,剛長的青菜葉被啃出大洞,蟲屎堆在菜根,菜心發褐腐爛;後生們種的玉米苗,葉鞘被蟲蛀空,輕輕一碰就倒,斷口處流出黏糊糊的黑水,帶著煞氣;連村邊的果樹都遭了殃,嫩葉被啃光,樹枝上掛著蟲蛻,蛻殼泛著青黑,摸上去冰涼。
“是‘歸墟邪蟲煞’!”玄誠子捧著蟲蛻趕來,蛻殼上的青黑斑紋在陽光下泛著暗光,他用樹枝挑起一隻黑蟲,蟲一掙紮,噴出細黑的汁液,落在草葉上,草葉立刻枯黃,“焚天宮這是用煞氣催生了邪蟲!這蟲不是尋常害蟲,是‘煞蟲’,以草木生機為食,蟲屎、蟲液都帶煞氣,不光毀莊稼,人碰了會皮膚紅腫,牲畜吃了帶蟲的草會腹瀉!”
他指著被啃禿的稻苗:“這蟲繁殖極快,一日能生三代,再不想辦法,不出三日,全村的莊稼、果樹都會被啃光,連田埂的雜草都剩不下!沒了莊稼,秋天沒收成,之前對抗煞氣的心血就全白費了!”
村民們看著被毀的莊稼,心都沉了。春耕剛下的功夫,眼看就要有盼頭,蟲一啃,希望就像被蟲蛀的稻苗,搖搖欲墜。王屠戶急得想撒石灰,可之前的蟲不怕;紡車婆娘家的雞不敢放出去啄蟲,怕雞吃了蟲中毒;有後生想用鋤頭挖蟲,可蟲藏在葉背、根下,挖不盡,反而驚動了更多蟲。
“邪蟲煞怕苦、怕辣、怕草木清氣。”李長生扛著一捆苦楝樹枝和艾草走來,苦楝葉帶著苦味,艾草清香,他往蟲多的豌豆地裏撒苦楝葉碎,蟲碰到碎葉,立刻縮成一團,不再啃食,“咱們祖祖輩輩種地,對付害蟲有的是法子——苦楝葉、花椒、辣椒煮水,噴在莊稼上,苦辣味能驅蟲;養鴨鵝啄蟲,它們腸胃能抗煞氣;再用草木灰和石灰混著撒在田埂,形成屏障,蟲爬不過來!”
他讓後生們把苦楝樹、花椒枝、辣椒梗全砍來,堆在村口大鍋煮水,“水開後熬半個時辰,讓苦味、辣味全滲出來,涼了裝在噴壺裏,往莊稼葉上噴,蟲沾了就不敢啃!”李長生邊說邊教大家紮驅蟲草把,“把艾草、薄荷、青蒿捆成把,插在田裏,草香能驅避邪蟲,讓它們不敢靠近。”
阿木提著個小噴壺,壺裏是他跟著婆娘們煮的辣椒水,辣氣嗆得他直打噴嚏。他學著大人的樣子,往青菜葉上噴,蟲一沾辣椒水,立刻“滋滋”叫著滾落,葉背的蟲卵碰到辣水,很快幹癟變黑。“嬸子,蟲跑了!”他舉著噴壺笑,小手雖沾了辣水發紅,卻沒之前的紅腫,因為噴壺裏加了艾草水,能護皮膚。
李長生指揮村民們分工:後生們負責煮驅蟲水、噴藥;婆娘們紮草把、插在田裏;王屠戶帶著人把家裏的鴨鵝趕到蟲少的田埂,“鴨鵝吃蟲,但別讓它們進剛噴藥的地,等蟲少了,再放進去收尾!”他還讓大家在田埂邊挖淺溝,溝裏撒草木灰和石灰,蟲想爬過溝,沾了灰就被嗆得退回,溝成了護田的“防線”。
玄誠子跟著噴藥,看著蟲碰到苦楝水、辣椒水就縮成一團,看著鴨鵝追著漏網的蟲啄食,看著草把周圍的蟲漸漸散去,突然明白:邪蟲煞能催生害蟲,卻敵不過農家的驅蟲智慧——苦楝的苦、辣椒的辣、艾草的香、鴨鵝的啄食,這些藏在農耕裏的自然法子,本就是最靈的“驅蟲符”。那些順應自然、以物克物的老手藝,比任何符咒都實在,因為它們懂莊稼的脾性,更懂與自然相處的道理。
日頭過午,噴過藥的田裏,蟲明顯少了,被啃的稻苗停止枯萎,葉尖甚至透出點新綠;插了草把的豌豆地,蟲不敢靠近,剩下的豆苗挺得筆直;鴨鵝在田埂上“嘎嘎”叫著啄蟲,吃飽了歪歪扭扭地走,糞便落在土裏,還能肥田。村民們看著田裏的變化,臉上露出了笑,後生們又煮了一鍋驅蟲水,準備傍晚再噴一次。
張大爺摸著沒被蟲啃的稻苗,葉尖翠綠,他笑著說:“還是老法子管用!這些邪蟲再凶,也怕咱們的苦楝葉、辣椒水!”
李長生望著田裏的草把在風裏搖晃,苦楝水的苦味混著艾草的清香飄滿田埂,心裏踏實了。“莊稼是地裏的苗,人是村裏的根,苗護好了,根就穩了。”他對村民們說,“邪蟲能啃苗,卻啃不斷咱們侍弄莊稼的勁,更啃不掉這土裏的生機。”
阿木蹲在田埂邊,看著一隻鴨鵝啄起最後一隻蟲,他撿起片被蟲啃過的葉子,葉子邊緣已經長出新綠。“師父,苗會重新長出來嗎?”
李長生點頭,夕陽把田埂的影子拉得很長,落在剛噴過藥的莊稼上,帶著希望的暖意。焚天宮的邪蟲煞雖狠,卻沒能毀了青石村的莊稼,因為這裏有苦楝的苦、辣椒的辣、艾草的香,有村民們驅蟲的勤、護苗的細——這些藏在田埂裏的守護,從來不是邪蟲能啃透的。
田埂的草把還在飄香,鴨鵝的叫聲還在回蕩,而這護苗的勁氣,就像田裏的春苗,雖經蟲咬,卻更堅韌,正等著雨水一澆,就蹭蹭往上長,直到秋天結滿果實。
這蟲不像尋常的菜青蟲、螻蛄,通體漆黑,帶著青灰色的斑紋,身子軟滑,爬過的苗葉立刻留下黃褐的痕跡,半天就蔫了;它們啃食莊稼的速度極快,王屠戶家的半畝豌豆苗,一夜之間就被啃得隻剩光杆,豆葉上爬滿黑蟲,密密麻麻,看得人頭皮發麻;更嚇人的是,這蟲不怕農藥(村裏備的草木灰驅蟲水),撒上去竟啃得更歡,蟲屎落在土裏,土麵泛出青黑,連旁邊的雜草都跟著枯黃,散發著腥甜的怪味。
最先發現蟲害的是張大爺。他清晨去看育秧棚,剛掀開棚簾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得後退——棚裏的稻苗葉尖全被啃禿,葉背上爬滿黑蟲,有的蟲甚至順著棚杆往上爬,掉在他的草帽上,嚇得他一抖草帽,蟲落在地上,竟發出“滋滋”的聲響,碰過的地麵留下黑印。
“邪門蟲!這是邪門蟲!”張大爺的喊聲驚動了田裏的村民。大家紛紛查看自家莊稼——紡車婆娘家的菜地,剛長的青菜葉被啃出大洞,蟲屎堆在菜根,菜心發褐腐爛;後生們種的玉米苗,葉鞘被蟲蛀空,輕輕一碰就倒,斷口處流出黏糊糊的黑水,帶著煞氣;連村邊的果樹都遭了殃,嫩葉被啃光,樹枝上掛著蟲蛻,蛻殼泛著青黑,摸上去冰涼。
“是‘歸墟邪蟲煞’!”玄誠子捧著蟲蛻趕來,蛻殼上的青黑斑紋在陽光下泛著暗光,他用樹枝挑起一隻黑蟲,蟲一掙紮,噴出細黑的汁液,落在草葉上,草葉立刻枯黃,“焚天宮這是用煞氣催生了邪蟲!這蟲不是尋常害蟲,是‘煞蟲’,以草木生機為食,蟲屎、蟲液都帶煞氣,不光毀莊稼,人碰了會皮膚紅腫,牲畜吃了帶蟲的草會腹瀉!”
他指著被啃禿的稻苗:“這蟲繁殖極快,一日能生三代,再不想辦法,不出三日,全村的莊稼、果樹都會被啃光,連田埂的雜草都剩不下!沒了莊稼,秋天沒收成,之前對抗煞氣的心血就全白費了!”
村民們看著被毀的莊稼,心都沉了。春耕剛下的功夫,眼看就要有盼頭,蟲一啃,希望就像被蟲蛀的稻苗,搖搖欲墜。王屠戶急得想撒石灰,可之前的蟲不怕;紡車婆娘家的雞不敢放出去啄蟲,怕雞吃了蟲中毒;有後生想用鋤頭挖蟲,可蟲藏在葉背、根下,挖不盡,反而驚動了更多蟲。
“邪蟲煞怕苦、怕辣、怕草木清氣。”李長生扛著一捆苦楝樹枝和艾草走來,苦楝葉帶著苦味,艾草清香,他往蟲多的豌豆地裏撒苦楝葉碎,蟲碰到碎葉,立刻縮成一團,不再啃食,“咱們祖祖輩輩種地,對付害蟲有的是法子——苦楝葉、花椒、辣椒煮水,噴在莊稼上,苦辣味能驅蟲;養鴨鵝啄蟲,它們腸胃能抗煞氣;再用草木灰和石灰混著撒在田埂,形成屏障,蟲爬不過來!”
他讓後生們把苦楝樹、花椒枝、辣椒梗全砍來,堆在村口大鍋煮水,“水開後熬半個時辰,讓苦味、辣味全滲出來,涼了裝在噴壺裏,往莊稼葉上噴,蟲沾了就不敢啃!”李長生邊說邊教大家紮驅蟲草把,“把艾草、薄荷、青蒿捆成把,插在田裏,草香能驅避邪蟲,讓它們不敢靠近。”
阿木提著個小噴壺,壺裏是他跟著婆娘們煮的辣椒水,辣氣嗆得他直打噴嚏。他學著大人的樣子,往青菜葉上噴,蟲一沾辣椒水,立刻“滋滋”叫著滾落,葉背的蟲卵碰到辣水,很快幹癟變黑。“嬸子,蟲跑了!”他舉著噴壺笑,小手雖沾了辣水發紅,卻沒之前的紅腫,因為噴壺裏加了艾草水,能護皮膚。
李長生指揮村民們分工:後生們負責煮驅蟲水、噴藥;婆娘們紮草把、插在田裏;王屠戶帶著人把家裏的鴨鵝趕到蟲少的田埂,“鴨鵝吃蟲,但別讓它們進剛噴藥的地,等蟲少了,再放進去收尾!”他還讓大家在田埂邊挖淺溝,溝裏撒草木灰和石灰,蟲想爬過溝,沾了灰就被嗆得退回,溝成了護田的“防線”。
玄誠子跟著噴藥,看著蟲碰到苦楝水、辣椒水就縮成一團,看著鴨鵝追著漏網的蟲啄食,看著草把周圍的蟲漸漸散去,突然明白:邪蟲煞能催生害蟲,卻敵不過農家的驅蟲智慧——苦楝的苦、辣椒的辣、艾草的香、鴨鵝的啄食,這些藏在農耕裏的自然法子,本就是最靈的“驅蟲符”。那些順應自然、以物克物的老手藝,比任何符咒都實在,因為它們懂莊稼的脾性,更懂與自然相處的道理。
日頭過午,噴過藥的田裏,蟲明顯少了,被啃的稻苗停止枯萎,葉尖甚至透出點新綠;插了草把的豌豆地,蟲不敢靠近,剩下的豆苗挺得筆直;鴨鵝在田埂上“嘎嘎”叫著啄蟲,吃飽了歪歪扭扭地走,糞便落在土裏,還能肥田。村民們看著田裏的變化,臉上露出了笑,後生們又煮了一鍋驅蟲水,準備傍晚再噴一次。
張大爺摸著沒被蟲啃的稻苗,葉尖翠綠,他笑著說:“還是老法子管用!這些邪蟲再凶,也怕咱們的苦楝葉、辣椒水!”
李長生望著田裏的草把在風裏搖晃,苦楝水的苦味混著艾草的清香飄滿田埂,心裏踏實了。“莊稼是地裏的苗,人是村裏的根,苗護好了,根就穩了。”他對村民們說,“邪蟲能啃苗,卻啃不斷咱們侍弄莊稼的勁,更啃不掉這土裏的生機。”
阿木蹲在田埂邊,看著一隻鴨鵝啄起最後一隻蟲,他撿起片被蟲啃過的葉子,葉子邊緣已經長出新綠。“師父,苗會重新長出來嗎?”
李長生點頭,夕陽把田埂的影子拉得很長,落在剛噴過藥的莊稼上,帶著希望的暖意。焚天宮的邪蟲煞雖狠,卻沒能毀了青石村的莊稼,因為這裏有苦楝的苦、辣椒的辣、艾草的香,有村民們驅蟲的勤、護苗的細——這些藏在田埂裏的守護,從來不是邪蟲能啃透的。
田埂的草把還在飄香,鴨鵝的叫聲還在回蕩,而這護苗的勁氣,就像田裏的春苗,雖經蟲咬,卻更堅韌,正等著雨水一澆,就蹭蹭往上長,直到秋天結滿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