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村的桑麻地,在未時突然響起了怪聲。
不是蟬鳴,不是風聲,是種低沉的嗡鳴,像無數隻蟲子鑽進耳朵裏,貼著耳膜震動。最先被擾的是在桑園摘桑葉的張嬸,她剛伸手夠到最嫩的桑葉,嗡鳴聲突然鑽進耳朵,頭“嗡”地一下發暈,手裏的桑葉“嘩啦”掉了一地,手腳瞬間發軟,差點癱坐在桑樹下,耳邊的嗡鳴越來越響,像有人在耳邊念著聽不懂的咒語,讓她眼皮發沉,連回家的路都快忘了。
“這聲音……邪門得很!”張嬸扶著桑樹喘氣,聲音發虛。很快,桑麻地裏的村民都被這嗡鳴纏上了——摘棉花的老婆婆頭暈目眩,手指被棉桃刺出血都沒察覺;捆秸稈的後生渾身無力,手裏的麻繩怎麽也係不緊,眼前陣陣發黑,總覺得腳下的土地在晃動,像要陷下去。
“是‘歸墟喪魂音’!”玄誠子背著藥箱趕來,剛靠近桑麻地就捂住了耳朵,他的羅盤在懷裏劇烈震動,指針上的銅鏽簌簌往下掉,“焚天宮的邪術!這聲音是用煞氣和枯骨研磨成的‘音煞’,專門擾人心神,渙散精力!聽久了會讓人魂魄離體,變成沒力氣、沒記性的空殼子!他們知道咱們靠桑麻織布、靠秸稈燒火,竟在桑麻地裏下煞,是想讓咱們連農活都幹不了!”
他指著摘棉花的老婆婆:“您看她眼神發直,這是魂魄被音煞勾住了!再聽半個時辰,她連自己是誰都記不住了!桑麻地連著村裏的田地,這音煞順著風往村裏飄,不出一個時辰,全村人都會被這聲音纏上!”
村民們慌了神。有人想往村裏跑,可剛跑出桑麻地,嗡鳴聲就弱了些,一靠近田地又立刻變響,像有堵無形的牆把音煞圈在桑麻間;有人用棉花塞住耳朵,可嗡鳴聲像長了腳,順著毛孔往骨頭裏鑽,塞了棉花反而更悶,頭暈得更厲害;阿木提著竹籃來送水,剛踏進桑麻地就被嗡鳴震得手抖,水桶“哐當”掉在地上,水灑了一地,他捂著耳朵蹲在地上,小臉發白:“師父,我頭好暈,耳朵裏有蟲子在叫……”
“喪魂音怕熱鬧,怕活人的吆喝,更怕咱們幹活的聲響。”李長生扛著鋤頭從田裏走來,他剛在玉米地除草,鋤頭碰撞石頭的“叮當”聲,竟讓靠近他的嗡鳴聲弱了些。他往桑麻地撒了把艾草灰,灰末在風裏飄,所過之處,嗡鳴聲像被打散的蛛網,暫時淡了些,“這聲音是虛的,咱們用實的聲響破它!”
他讓後生們把村裏的犁、耙、鐮刀都搬到桑麻地邊,用力敲打起來。犁耙是老鐵打的,敲起來“哐哐”作響,帶著金屬的沉響;鐮刀碰著石頭,“叮叮當當”的脆響混著犁耙聲,在桑麻地間炸開。奇妙的是,這些農具碰撞的聲響一響起,嗡鳴聲就像被重錘砸中的蛛網,瞬間亂了節奏,村民們的頭暈感竟輕了許多,手腳也慢慢有了力氣。
“再喊起來!把咱們種地的號子喊起來!”李長生帶頭吆喝,喊的是祖輩傳下的耕地號子,“嘿喲——抬犁頭喲!嘿喲——接地氣喲!”號子聲洪亮,帶著泥土的韌勁,順著風在桑麻地間回蕩。村民們跟著喊,摘桑葉的喊“桑葉肥喲——蠶兒壯喲!”摘棉花的喊“棉桃白喲——糧倉滿喲!”吆喝聲混著農具的敲打聲,像一張密實的網,把喪魂音牢牢罩在中間。
阿木也跟著喊,他的聲音稚嫩卻清亮,喊著喊著,頭暈感全沒了,耳朵裏的嗡鳴變成了遠處的風聲。他撿起掉在地上的水桶,跑到溪邊打水,回來時學著大人的樣子,用樹枝敲打石頭,“咚咚”的聲響讓身邊的桑樹葉都跟著顫動,喪魂音在這聲響裏縮成了細小的蚊子叫,再也鑽不進耳朵了。
玄誠子跟著喊號子,越喊越有勁兒,之前的頭暈目眩全散了。他看著農具的敲打聲、村民的吆喝聲在桑麻地間織成一張“聲障”,喪魂音在聲障裏掙紮,卻怎麽也衝不出去,最後像被風吹散的煙,漸漸淡了。他這才明白:喪魂音靠虛邪的嗡鳴擾人,而人間的吆喝、農具的敲打、勞作的聲響,帶著實打實的陽氣和生氣,恰恰是虛邪的克星。
日頭偏西時,喪魂音徹底消失了。桑麻地裏的嗡鳴散了,村民們的頭暈感沒了,手腳恢複了力氣,摘桑葉的繼續摘,捆秸稈的繼續捆,隻是手裏多了敲打農具的樹枝,嘴裏多了響亮的號子。夕陽灑在桑麻上,桑葉綠得發亮,棉桃白得耀眼,剛才的邪祟仿佛從未出現過。
張嬸提著滿籃的桑葉,笑著說:“這喪魂音不經嚇!咱們一喊一敲,它就跑了!”
李長生擦了擦額頭的汗,鋤頭還扛在肩上,剛才的號子聲還在喉嚨裏發燙。他望著桑麻地,風吹過桑葉“沙沙”響,像在和村民們的號子應和。“音煞是虛的,咱們幹活的聲響是實的;它想散咱們的魂,咱們就用吆喝聚咱們的氣。”他對村民們說,“地裏的活不停,手裏的聲響不斷,再邪的音也擾不了咱們的桑麻間。”
阿木提著空水桶跑過來,手裏還攥著敲石頭的樹枝,樹枝上沾著泥土:“師父,我聽見蠶在屋裏吃桑葉了!它們不怕喪魂音!”
李長生笑著點頭,夕陽把桑麻地染成金紅色,連空氣裏都飄著桑葉的清香和泥土的暖意。焚天宮的喪魂音雖陰邪,卻沒能擾了青石村的桑麻間,因為這裏有農具的敲打聲,有勞作的吆喝聲,有桑麻生長的“沙沙”聲,這些藏在田壟間的人間聲響,帶著汗水的重量和生活的韌勁,從來不是虛邪的音煞能打散的。
桑麻地的號子聲漸漸歇了,卻留在了村民們的心裏。往後再到地裏幹活,大家總會不自覺地喊起號子,敲起農具,仿佛在告訴那些藏在暗處的邪祟:青石村的桑麻要長,日子要過,這些踏實的聲響,會一直守著這片土地。
不是蟬鳴,不是風聲,是種低沉的嗡鳴,像無數隻蟲子鑽進耳朵裏,貼著耳膜震動。最先被擾的是在桑園摘桑葉的張嬸,她剛伸手夠到最嫩的桑葉,嗡鳴聲突然鑽進耳朵,頭“嗡”地一下發暈,手裏的桑葉“嘩啦”掉了一地,手腳瞬間發軟,差點癱坐在桑樹下,耳邊的嗡鳴越來越響,像有人在耳邊念著聽不懂的咒語,讓她眼皮發沉,連回家的路都快忘了。
“這聲音……邪門得很!”張嬸扶著桑樹喘氣,聲音發虛。很快,桑麻地裏的村民都被這嗡鳴纏上了——摘棉花的老婆婆頭暈目眩,手指被棉桃刺出血都沒察覺;捆秸稈的後生渾身無力,手裏的麻繩怎麽也係不緊,眼前陣陣發黑,總覺得腳下的土地在晃動,像要陷下去。
“是‘歸墟喪魂音’!”玄誠子背著藥箱趕來,剛靠近桑麻地就捂住了耳朵,他的羅盤在懷裏劇烈震動,指針上的銅鏽簌簌往下掉,“焚天宮的邪術!這聲音是用煞氣和枯骨研磨成的‘音煞’,專門擾人心神,渙散精力!聽久了會讓人魂魄離體,變成沒力氣、沒記性的空殼子!他們知道咱們靠桑麻織布、靠秸稈燒火,竟在桑麻地裏下煞,是想讓咱們連農活都幹不了!”
他指著摘棉花的老婆婆:“您看她眼神發直,這是魂魄被音煞勾住了!再聽半個時辰,她連自己是誰都記不住了!桑麻地連著村裏的田地,這音煞順著風往村裏飄,不出一個時辰,全村人都會被這聲音纏上!”
村民們慌了神。有人想往村裏跑,可剛跑出桑麻地,嗡鳴聲就弱了些,一靠近田地又立刻變響,像有堵無形的牆把音煞圈在桑麻間;有人用棉花塞住耳朵,可嗡鳴聲像長了腳,順著毛孔往骨頭裏鑽,塞了棉花反而更悶,頭暈得更厲害;阿木提著竹籃來送水,剛踏進桑麻地就被嗡鳴震得手抖,水桶“哐當”掉在地上,水灑了一地,他捂著耳朵蹲在地上,小臉發白:“師父,我頭好暈,耳朵裏有蟲子在叫……”
“喪魂音怕熱鬧,怕活人的吆喝,更怕咱們幹活的聲響。”李長生扛著鋤頭從田裏走來,他剛在玉米地除草,鋤頭碰撞石頭的“叮當”聲,竟讓靠近他的嗡鳴聲弱了些。他往桑麻地撒了把艾草灰,灰末在風裏飄,所過之處,嗡鳴聲像被打散的蛛網,暫時淡了些,“這聲音是虛的,咱們用實的聲響破它!”
他讓後生們把村裏的犁、耙、鐮刀都搬到桑麻地邊,用力敲打起來。犁耙是老鐵打的,敲起來“哐哐”作響,帶著金屬的沉響;鐮刀碰著石頭,“叮叮當當”的脆響混著犁耙聲,在桑麻地間炸開。奇妙的是,這些農具碰撞的聲響一響起,嗡鳴聲就像被重錘砸中的蛛網,瞬間亂了節奏,村民們的頭暈感竟輕了許多,手腳也慢慢有了力氣。
“再喊起來!把咱們種地的號子喊起來!”李長生帶頭吆喝,喊的是祖輩傳下的耕地號子,“嘿喲——抬犁頭喲!嘿喲——接地氣喲!”號子聲洪亮,帶著泥土的韌勁,順著風在桑麻地間回蕩。村民們跟著喊,摘桑葉的喊“桑葉肥喲——蠶兒壯喲!”摘棉花的喊“棉桃白喲——糧倉滿喲!”吆喝聲混著農具的敲打聲,像一張密實的網,把喪魂音牢牢罩在中間。
阿木也跟著喊,他的聲音稚嫩卻清亮,喊著喊著,頭暈感全沒了,耳朵裏的嗡鳴變成了遠處的風聲。他撿起掉在地上的水桶,跑到溪邊打水,回來時學著大人的樣子,用樹枝敲打石頭,“咚咚”的聲響讓身邊的桑樹葉都跟著顫動,喪魂音在這聲響裏縮成了細小的蚊子叫,再也鑽不進耳朵了。
玄誠子跟著喊號子,越喊越有勁兒,之前的頭暈目眩全散了。他看著農具的敲打聲、村民的吆喝聲在桑麻地間織成一張“聲障”,喪魂音在聲障裏掙紮,卻怎麽也衝不出去,最後像被風吹散的煙,漸漸淡了。他這才明白:喪魂音靠虛邪的嗡鳴擾人,而人間的吆喝、農具的敲打、勞作的聲響,帶著實打實的陽氣和生氣,恰恰是虛邪的克星。
日頭偏西時,喪魂音徹底消失了。桑麻地裏的嗡鳴散了,村民們的頭暈感沒了,手腳恢複了力氣,摘桑葉的繼續摘,捆秸稈的繼續捆,隻是手裏多了敲打農具的樹枝,嘴裏多了響亮的號子。夕陽灑在桑麻上,桑葉綠得發亮,棉桃白得耀眼,剛才的邪祟仿佛從未出現過。
張嬸提著滿籃的桑葉,笑著說:“這喪魂音不經嚇!咱們一喊一敲,它就跑了!”
李長生擦了擦額頭的汗,鋤頭還扛在肩上,剛才的號子聲還在喉嚨裏發燙。他望著桑麻地,風吹過桑葉“沙沙”響,像在和村民們的號子應和。“音煞是虛的,咱們幹活的聲響是實的;它想散咱們的魂,咱們就用吆喝聚咱們的氣。”他對村民們說,“地裏的活不停,手裏的聲響不斷,再邪的音也擾不了咱們的桑麻間。”
阿木提著空水桶跑過來,手裏還攥著敲石頭的樹枝,樹枝上沾著泥土:“師父,我聽見蠶在屋裏吃桑葉了!它們不怕喪魂音!”
李長生笑著點頭,夕陽把桑麻地染成金紅色,連空氣裏都飄著桑葉的清香和泥土的暖意。焚天宮的喪魂音雖陰邪,卻沒能擾了青石村的桑麻間,因為這裏有農具的敲打聲,有勞作的吆喝聲,有桑麻生長的“沙沙”聲,這些藏在田壟間的人間聲響,帶著汗水的重量和生活的韌勁,從來不是虛邪的音煞能打散的。
桑麻地的號子聲漸漸歇了,卻留在了村民們的心裏。往後再到地裏幹活,大家總會不自覺地喊起號子,敲起農具,仿佛在告訴那些藏在暗處的邪祟:青石村的桑麻要長,日子要過,這些踏實的聲響,會一直守著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