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村的田埂,在寒露過後的清晨,翻出了詭異的“臉色”。
往年這個時候,冬小麥該冒出青嫩的苗,油菜田鋪著一層淺綠,連田埂邊的雜草都透著韌勁。可今日天剛亮,去巡田的張大爺就跌跌撞撞跑回村,手裏攥著一把枯黃的麥苗,麥葉蜷縮發黑,根須像被蟲蛀過,一碰就碎:“麥……麥子枯了!油菜也爛了!田埂上的草,一夜之間全變成灰了!”
村民們跟著跑到田裏,眼前的景象讓人心頭發涼——剛出苗的冬小麥,大片大片趴在地上,葉片從葉尖開始發黑,像被濃霜打過,卻比霜打的更徹底,連土下的根都透著黑氣;油菜田的淺綠變成了灰黃,葉片上布滿細小的黑斑,輕輕一碰就簌簌掉落;最嚇人的是田埂,原本長滿的狗尾草、蒲公英,全枯成了灰黑色的粉末,風一吹就散,露出底下發黑的泥土,泥土裏還冒著細小的黑氣,腥氣順著風飄進村裏。
“是‘歸墟枯榮煞’!”玄誠子背著藥簍趕來,剛踏進田埂就被黑氣嗆得咳嗽,他蹲下身扒開泥土,根須周圍的土都是灰黑色的,還纏著青黑色的細絲,“這煞能顛倒枯榮,讓該生長的莊稼枯萎,讓死土生出煞氣!焚天宮知道咱們靠田吃飯,竟用煞氣毀咱們的田!田毀了,明年開春就沒種子下,咱們真要斷糧了!”
他捏碎一把發黑的泥土,泥土在掌心化成灰,帶著刺鼻的腥氣:“這煞比腐氣更毒,它不光蝕物,還能汙染土地,讓土地十年八年長不出莊稼!古籍上說‘枯榮煞過,寸草不生,地脈斷絕,村落成墟’!”
村民們看著自家的田,眼圈都紅了。王屠戶家的幾畝穀子地,穀茬剛被翻進土裏準備漚肥,如今土麵結著層黑殼,像被燒焦了似的;種蘿卜的後生蹲在地裏,拔起一棵蘿卜,蘿卜纓子枯黃,蘿卜本身布滿黑斑,切開後裏麵是灰黑色的瓤,散發著黴味。
“這可咋辦啊……”有人蹲在田埂上抹眼淚,“沒了田,咱們明年吃啥?”
“慌什麽,土是活的,莊稼枯了,就給它添點活氣。”李長生扛著一捆腐熟的農家肥走來,肥料是用秸稈、牲畜糞便漚了半年的,黑油油的,帶著泥土的腥甜,他往枯萎的麥苗旁撒了一把,肥料接觸到發黑的泥土,竟冒出細小的白泡,黑氣像遇了克星,往土裏縮了縮,“土地缺了陽氣,就給它補;莊稼沒了生機,就用肥養。”
他讓後生們把村裏的草木灰、腐熟的農家肥、還有曬幹的秸稈都運到田裏,按“一層肥、一層土、一層秸稈”的法子鋪在田埂上。“草木灰能殺毒,農家肥能補陽氣,秸稈能保墒,這三樣混著埋進土裏,能壓住煞氣,還能讓土地喘口氣。”李長生邊說邊用鋤頭翻土,鋤頭刃帶著肥料和秸稈的碎屑,翻起的泥土雖然還有點黑,卻沒了之前的腥氣,反而透著肥料的暖香。
阿木提著水桶,桶裏是加了艾草汁的井水,是他和幾個孩子在井邊熬的。他學著師父的樣子,往枯萎的油菜田澆水,艾草汁混著井水滲進土裏,原本發黑的油菜根須,竟冒出一絲極淡的綠意,葉片雖然還蔫著,卻不再掉渣了。“師父!菜苗好像活了!”他驚喜地喊,小手扒開泥土,能看見根須上纏著細細的白絲,那是新長的須根。
李長生讓村民們引溪水灌溉,溪水是從後山引來的活水,帶著山石的陽氣和草木的清氣。他指揮大家在田埂邊挖了淺溝,讓溪水流過鋪了草木灰的溝底,溪水帶著灰末滲進田裏,像給土地“洗了個澡”,被汙染的黑土遇著活水,漸漸變成深褐色,黑氣被溪水帶走,在下遊的低窪處凝成泡沫,很快消散在陽光下。
玄誠子跟著翻土,手掌沾滿泥土和肥料,卻沒覺得惡心,反而覺得踏實。他看著枯萎的麥苗在肥料和活水的滋養下,漸漸挺直腰杆,看著發黑的土地透出濕潤的褐色,終於明白:枯榮煞能斷莊稼的生路,卻斷不了人間侍弄土地的法子——農家肥的暖、草木灰的淨、溪水的活、人力的勤,這些藏在田壟間的智慧,才是對抗煞氣最實在的底氣。
日頭升到頭頂時,田裏的黑氣基本散了。村民們還在忙碌,有的撒肥,有的澆水,有的翻土,田埂上回蕩著鋤頭碰石頭的“叮當”聲、孩子們的嬉笑聲、溪水的流淌聲,熱鬧得像春耕時節。被“救治”過的田裏,冬小麥冒出了新的綠芽,油菜葉舒展了些,連田埂邊的雜草,都鑽出了嫩黃的尖。
張大爺捧著一把新翻的泥土,泥土裏混著肥料的碎屑和秸稈的纖維,聞起來有股熟悉的土腥味,是莊稼人最安心的味道。“活了……土地真的活了!”他老淚縱橫,這田是他種了一輩子的命根子。
李長生擦了擦額頭的汗,望著連片的田地,陽光灑在翻好的土上,泛著濕潤的光澤。他知道,枯榮煞隻是暫時被壓住,土地的恢複還需要時間,但隻要村民們繼續侍弄,施肥、澆水、除草,這田壟間的生機就永遠不會斷絕。
“土地記恩,你對它好,它就長莊稼給你吃。”李長生對圍過來的村民說,手裏的鋤頭還沾著泥土,“邪祟能讓莊稼枯一時,卻擋不住咱們春耕秋收的念想,擋不住這田埂上的日子。”
阿木提著空水桶跑過來,褲腳沾著泥,臉上卻笑開了花:“師父,明年麥收時,咱們能吃新麥饃嗎?”
李長生笑著點頭,望向遠處的山巒,陽光正照在田壟上,把綠色的希望鋪得很遠。焚天宮的枯榮煞雖毒,卻沒能毀了青石村的田,因為這裏的土地記得耕耘的辛勞,記得肥料的暖香,記得村民們彎腰侍弄時的每一滴汗水——這些藏在田壟間的生機,從來不是煞氣能斷絕的。
田埂上的泥土還帶著肥料的氣息,新翻的土地在陽光下呼吸,枯榮煞留下的痕跡漸漸被綠意覆蓋。而這田壟間的守護,就像祖輩傳下的規矩,會隨著春耕秋收,一直延續下去。
往年這個時候,冬小麥該冒出青嫩的苗,油菜田鋪著一層淺綠,連田埂邊的雜草都透著韌勁。可今日天剛亮,去巡田的張大爺就跌跌撞撞跑回村,手裏攥著一把枯黃的麥苗,麥葉蜷縮發黑,根須像被蟲蛀過,一碰就碎:“麥……麥子枯了!油菜也爛了!田埂上的草,一夜之間全變成灰了!”
村民們跟著跑到田裏,眼前的景象讓人心頭發涼——剛出苗的冬小麥,大片大片趴在地上,葉片從葉尖開始發黑,像被濃霜打過,卻比霜打的更徹底,連土下的根都透著黑氣;油菜田的淺綠變成了灰黃,葉片上布滿細小的黑斑,輕輕一碰就簌簌掉落;最嚇人的是田埂,原本長滿的狗尾草、蒲公英,全枯成了灰黑色的粉末,風一吹就散,露出底下發黑的泥土,泥土裏還冒著細小的黑氣,腥氣順著風飄進村裏。
“是‘歸墟枯榮煞’!”玄誠子背著藥簍趕來,剛踏進田埂就被黑氣嗆得咳嗽,他蹲下身扒開泥土,根須周圍的土都是灰黑色的,還纏著青黑色的細絲,“這煞能顛倒枯榮,讓該生長的莊稼枯萎,讓死土生出煞氣!焚天宮知道咱們靠田吃飯,竟用煞氣毀咱們的田!田毀了,明年開春就沒種子下,咱們真要斷糧了!”
他捏碎一把發黑的泥土,泥土在掌心化成灰,帶著刺鼻的腥氣:“這煞比腐氣更毒,它不光蝕物,還能汙染土地,讓土地十年八年長不出莊稼!古籍上說‘枯榮煞過,寸草不生,地脈斷絕,村落成墟’!”
村民們看著自家的田,眼圈都紅了。王屠戶家的幾畝穀子地,穀茬剛被翻進土裏準備漚肥,如今土麵結著層黑殼,像被燒焦了似的;種蘿卜的後生蹲在地裏,拔起一棵蘿卜,蘿卜纓子枯黃,蘿卜本身布滿黑斑,切開後裏麵是灰黑色的瓤,散發著黴味。
“這可咋辦啊……”有人蹲在田埂上抹眼淚,“沒了田,咱們明年吃啥?”
“慌什麽,土是活的,莊稼枯了,就給它添點活氣。”李長生扛著一捆腐熟的農家肥走來,肥料是用秸稈、牲畜糞便漚了半年的,黑油油的,帶著泥土的腥甜,他往枯萎的麥苗旁撒了一把,肥料接觸到發黑的泥土,竟冒出細小的白泡,黑氣像遇了克星,往土裏縮了縮,“土地缺了陽氣,就給它補;莊稼沒了生機,就用肥養。”
他讓後生們把村裏的草木灰、腐熟的農家肥、還有曬幹的秸稈都運到田裏,按“一層肥、一層土、一層秸稈”的法子鋪在田埂上。“草木灰能殺毒,農家肥能補陽氣,秸稈能保墒,這三樣混著埋進土裏,能壓住煞氣,還能讓土地喘口氣。”李長生邊說邊用鋤頭翻土,鋤頭刃帶著肥料和秸稈的碎屑,翻起的泥土雖然還有點黑,卻沒了之前的腥氣,反而透著肥料的暖香。
阿木提著水桶,桶裏是加了艾草汁的井水,是他和幾個孩子在井邊熬的。他學著師父的樣子,往枯萎的油菜田澆水,艾草汁混著井水滲進土裏,原本發黑的油菜根須,竟冒出一絲極淡的綠意,葉片雖然還蔫著,卻不再掉渣了。“師父!菜苗好像活了!”他驚喜地喊,小手扒開泥土,能看見根須上纏著細細的白絲,那是新長的須根。
李長生讓村民們引溪水灌溉,溪水是從後山引來的活水,帶著山石的陽氣和草木的清氣。他指揮大家在田埂邊挖了淺溝,讓溪水流過鋪了草木灰的溝底,溪水帶著灰末滲進田裏,像給土地“洗了個澡”,被汙染的黑土遇著活水,漸漸變成深褐色,黑氣被溪水帶走,在下遊的低窪處凝成泡沫,很快消散在陽光下。
玄誠子跟著翻土,手掌沾滿泥土和肥料,卻沒覺得惡心,反而覺得踏實。他看著枯萎的麥苗在肥料和活水的滋養下,漸漸挺直腰杆,看著發黑的土地透出濕潤的褐色,終於明白:枯榮煞能斷莊稼的生路,卻斷不了人間侍弄土地的法子——農家肥的暖、草木灰的淨、溪水的活、人力的勤,這些藏在田壟間的智慧,才是對抗煞氣最實在的底氣。
日頭升到頭頂時,田裏的黑氣基本散了。村民們還在忙碌,有的撒肥,有的澆水,有的翻土,田埂上回蕩著鋤頭碰石頭的“叮當”聲、孩子們的嬉笑聲、溪水的流淌聲,熱鬧得像春耕時節。被“救治”過的田裏,冬小麥冒出了新的綠芽,油菜葉舒展了些,連田埂邊的雜草,都鑽出了嫩黃的尖。
張大爺捧著一把新翻的泥土,泥土裏混著肥料的碎屑和秸稈的纖維,聞起來有股熟悉的土腥味,是莊稼人最安心的味道。“活了……土地真的活了!”他老淚縱橫,這田是他種了一輩子的命根子。
李長生擦了擦額頭的汗,望著連片的田地,陽光灑在翻好的土上,泛著濕潤的光澤。他知道,枯榮煞隻是暫時被壓住,土地的恢複還需要時間,但隻要村民們繼續侍弄,施肥、澆水、除草,這田壟間的生機就永遠不會斷絕。
“土地記恩,你對它好,它就長莊稼給你吃。”李長生對圍過來的村民說,手裏的鋤頭還沾著泥土,“邪祟能讓莊稼枯一時,卻擋不住咱們春耕秋收的念想,擋不住這田埂上的日子。”
阿木提著空水桶跑過來,褲腳沾著泥,臉上卻笑開了花:“師父,明年麥收時,咱們能吃新麥饃嗎?”
李長生笑著點頭,望向遠處的山巒,陽光正照在田壟上,把綠色的希望鋪得很遠。焚天宮的枯榮煞雖毒,卻沒能毀了青石村的田,因為這裏的土地記得耕耘的辛勞,記得肥料的暖香,記得村民們彎腰侍弄時的每一滴汗水——這些藏在田壟間的生機,從來不是煞氣能斷絕的。
田埂上的泥土還帶著肥料的氣息,新翻的土地在陽光下呼吸,枯榮煞留下的痕跡漸漸被綠意覆蓋。而這田壟間的守護,就像祖輩傳下的規矩,會隨著春耕秋收,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