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荒,太初聖地深處的藏經閣,已封鎖了整整三日。
這座矗立於九座仙山之巔的閣樓,外層籠罩著千年不滅的護陣靈光,尋常弟子連山門都靠近不得。可此刻,護陣的靈光卻忽明忽暗,閣頂的鎮閣之寶“定元珠”瘋狂震顫,珠身映出的星圖扭曲如亂麻,連看守藏經閣的三位太上長老,都麵色凝重地守在閣樓正廳,目光死死盯著廳中懸浮的一卷古籍。
古籍是從禁地“隕星窟”中出土的,封麵由不知名的獸皮製成,泛黃發脆,邊緣磨損得隻剩模糊的紋路,唯有封麵上用古篆寫的“紀元殘卷”四字,泛著淡淡的金光,仿佛剛刻上去一般。三日前靈氣潮汐紊亂的刹那,這本沉寂了十萬年的古籍突然自行飛出隕星窟,落在藏經閣正廳,書頁無風自動,嘩啦啦翻到了某一頁,停在那裏再不動彈。
“諸位師弟,看這頁記載。”為首的白發長老聲音幹澀,指著古籍上的文字,“‘紫電裂天,靈氣亂弦,歸墟之門啟於星邊,九劫降世,萬族歸元’——這與今日天際的紫電裂痕、靈氣潮汐亂象,分毫不差!”
另一位青袍長老顫抖著伸手,指尖剛觸到古籍,就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彈開,指尖留下焦黑的印記。“是真的……是上古先民留下的預言!”他盯著古籍上的插圖,那是一幅用朱砂繪製的星圖,圖中最亮的那顆星辰旁,裂開一道巨大的缺口,缺口處纏繞著黑霧,黑霧裏隱約有無數殘魂在掙紮,“歸墟之門……傳說中吞噬紀元的禁忌之地,真的要開了?”
古籍的書頁上,除了星圖,還有幾行斷斷續續的古篆,墨跡早已幹涸,卻透著一股令人心悸的威嚴:
“第一劫:靈氣亂弦,道基崩摧
第二劫:星軌偏移,蒼穹裂缺
第三劫:……(字跡模糊)
……
第九劫:歸墟傾塌,萬靈歸元”
每一行字都像是一道詛咒,隨著靈氣的紊亂在紙上微微發光,三位太上長老看著那模糊的中間幾劫,隻覺得頭皮發麻。太初聖地傳承百萬年,典籍中偶有提及“歸墟”,卻都語焉不詳,隻說是“不可言說的終焉之地”,從未有古籍如此清晰地列出九劫,更精準預言了第一劫的降臨。
“必須立刻召集各脈長老議事!”白發長老深吸一口氣,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此事關乎整個萬古大陸的存亡,絕不能隱瞞!”
消息如同驚雷,迅速傳遍太初聖地。各脈長老齊聚議事殿,當古籍的拓本被投影在殿中光幕上時,滿殿死寂,連最桀驁的執法長老都麵色煞白。一位負責解讀古籍的老學究捧著拓本,手指撫過那模糊的字跡,突然驚呼:“這裏!第三劫的字跡下有壓痕!用靈力透紙查看——”
他指尖凝聚靈力,緩緩掃過模糊處,光幕上的字跡竟慢慢顯形:“第三劫:殘卷現世,血祭北冥”
“殘卷?!”殿中頓時掀起軒然大波,“難道是傳說中記載著紀元真相的‘歸墟殘卷’?”“北冥淵……那是西漠邊緣的禁忌海域,據說連仙王都不敢輕易涉足!”“血祭……難道要以萬族生靈為祭,才能開啟殘卷?”
議論聲中,白發長老突然抬手示意安靜,目光落在光幕角落一處不起眼的批注上,那批注是用極細的蠅頭小楷寫的,幾乎與紙色融為一體:“九劫啟,殘卷現,唯有‘守燈人’能定乾坤,燈在凡境,不在仙庭”
“守燈人?”眾人麵麵相覷,古籍中從未有過這個稱謂,“凡境?難道不是某位隱世的仙帝或古神?”“凡境哪裏有能對抗歸墟的存在?”
唯有坐在末席的一位灰袍長老,聽到“守燈人”三字時,眼皮猛地一跳,他想起了聖地傳承中最隱秘的一條祖訓:“東荒青石,有凡人居之,萬古不動,不可輕擾,擾則劫生”。祖訓旁還畫著一個模糊的圖案,像是一盞掛在柴門上的油燈。
就在太初聖地因古籍預言震動時,青石村的李長生,正坐在院門口補另一本舊書。這本書比那斷弦的舊琴還要破舊,書頁早已泛黃發脆,邊角磨損得隻剩絮狀,是他年輕時從某個覆滅的小宗門廢墟裏撿的,裏麵記的全是些釀酒的偏方。
玄誠子拿著從太初聖地傳來的拓本,手都在抖:“李老!您看這個!歸墟九劫!守燈人!這說的是不是您?”
李長生頭也沒抬,用漿糊小心翼翼地粘好一頁脫落的書頁,漿糊是用糯米熬的,帶著淡淡的米香。“一本舊書而已,字寫得再嚇人,也擋不住柴米油鹽。”他把補好的書放在陽光下晾曬,書頁上的釀酒偏方在光下泛著柔和的光,“就像這書上說的,釀酒要選好糧,火候要勻,急了就酸,慢了就淡,天劫再凶,也得一步一步來。”
玄誠子急得直跺腳:“可這是太初聖地的古籍!百萬年來從無虛言!歸墟之門要開了,九劫下來,萬靈都得歸元!”他指著拓本上的“守燈人”三字,“凡境……青石村不就是凡境嗎?您守著這村子,不就是守燈人?”
李長生終於放下漿糊碗,看了一眼拓本上的星圖,指尖在圖中那道裂痕處輕輕一點。玄誠子隻覺得眼前一花,拓本上的紫電裂痕竟在李長生指尖下微微收縮,像是被無形的力量撫平了些許。“燈芯要是不穩,添再多油也沒用。”他淡淡地說,“先讓他們把亂掉的靈氣理順了再說,連第一劫都熬不過,談什麽九劫?”
話音剛落,太初聖地的議事殿中,那本古籍突然劇烈震顫,書頁嘩啦啦翻到最後一頁,原本空白的紙頁上,竟自動浮現出一行新的字跡,墨跡鮮紅如血:
“亂弦未調,燈芯未穩,第一劫,已至東荒”
殿外,突然傳來弟子的驚呼:“長老!不好了!東荒各地的靈脈礦脈,突然集體爆發,靈氣亂流衝毀了三座城池!”
白發長老看著那行血字,臉色瞬間慘白如紙。他終於明白,古籍的預言不是警示,而是倒計時——歸墟的九劫,已經開始了。而那位神秘的“守燈人”,還在凡境的某個角落,補著他的舊書,曬著他的太陽,仿佛這驚天動地的預言,與他毫無關係。
青石村的陽光下,李長生補好的舊書被風吹得輕輕翻動,書頁上“釀酒需慢,急則敗”的字跡,在光下清晰可見。遠處的天際,紫電裂痕仍在緩慢擴大,但青石村的靈氣,卻在舊琴餘韻和淡淡米香中,保持著一絲微妙的平靜,像一盞在狂風中暫時未熄的油燈。
這座矗立於九座仙山之巔的閣樓,外層籠罩著千年不滅的護陣靈光,尋常弟子連山門都靠近不得。可此刻,護陣的靈光卻忽明忽暗,閣頂的鎮閣之寶“定元珠”瘋狂震顫,珠身映出的星圖扭曲如亂麻,連看守藏經閣的三位太上長老,都麵色凝重地守在閣樓正廳,目光死死盯著廳中懸浮的一卷古籍。
古籍是從禁地“隕星窟”中出土的,封麵由不知名的獸皮製成,泛黃發脆,邊緣磨損得隻剩模糊的紋路,唯有封麵上用古篆寫的“紀元殘卷”四字,泛著淡淡的金光,仿佛剛刻上去一般。三日前靈氣潮汐紊亂的刹那,這本沉寂了十萬年的古籍突然自行飛出隕星窟,落在藏經閣正廳,書頁無風自動,嘩啦啦翻到了某一頁,停在那裏再不動彈。
“諸位師弟,看這頁記載。”為首的白發長老聲音幹澀,指著古籍上的文字,“‘紫電裂天,靈氣亂弦,歸墟之門啟於星邊,九劫降世,萬族歸元’——這與今日天際的紫電裂痕、靈氣潮汐亂象,分毫不差!”
另一位青袍長老顫抖著伸手,指尖剛觸到古籍,就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彈開,指尖留下焦黑的印記。“是真的……是上古先民留下的預言!”他盯著古籍上的插圖,那是一幅用朱砂繪製的星圖,圖中最亮的那顆星辰旁,裂開一道巨大的缺口,缺口處纏繞著黑霧,黑霧裏隱約有無數殘魂在掙紮,“歸墟之門……傳說中吞噬紀元的禁忌之地,真的要開了?”
古籍的書頁上,除了星圖,還有幾行斷斷續續的古篆,墨跡早已幹涸,卻透著一股令人心悸的威嚴:
“第一劫:靈氣亂弦,道基崩摧
第二劫:星軌偏移,蒼穹裂缺
第三劫:……(字跡模糊)
……
第九劫:歸墟傾塌,萬靈歸元”
每一行字都像是一道詛咒,隨著靈氣的紊亂在紙上微微發光,三位太上長老看著那模糊的中間幾劫,隻覺得頭皮發麻。太初聖地傳承百萬年,典籍中偶有提及“歸墟”,卻都語焉不詳,隻說是“不可言說的終焉之地”,從未有古籍如此清晰地列出九劫,更精準預言了第一劫的降臨。
“必須立刻召集各脈長老議事!”白發長老深吸一口氣,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此事關乎整個萬古大陸的存亡,絕不能隱瞞!”
消息如同驚雷,迅速傳遍太初聖地。各脈長老齊聚議事殿,當古籍的拓本被投影在殿中光幕上時,滿殿死寂,連最桀驁的執法長老都麵色煞白。一位負責解讀古籍的老學究捧著拓本,手指撫過那模糊的字跡,突然驚呼:“這裏!第三劫的字跡下有壓痕!用靈力透紙查看——”
他指尖凝聚靈力,緩緩掃過模糊處,光幕上的字跡竟慢慢顯形:“第三劫:殘卷現世,血祭北冥”
“殘卷?!”殿中頓時掀起軒然大波,“難道是傳說中記載著紀元真相的‘歸墟殘卷’?”“北冥淵……那是西漠邊緣的禁忌海域,據說連仙王都不敢輕易涉足!”“血祭……難道要以萬族生靈為祭,才能開啟殘卷?”
議論聲中,白發長老突然抬手示意安靜,目光落在光幕角落一處不起眼的批注上,那批注是用極細的蠅頭小楷寫的,幾乎與紙色融為一體:“九劫啟,殘卷現,唯有‘守燈人’能定乾坤,燈在凡境,不在仙庭”
“守燈人?”眾人麵麵相覷,古籍中從未有過這個稱謂,“凡境?難道不是某位隱世的仙帝或古神?”“凡境哪裏有能對抗歸墟的存在?”
唯有坐在末席的一位灰袍長老,聽到“守燈人”三字時,眼皮猛地一跳,他想起了聖地傳承中最隱秘的一條祖訓:“東荒青石,有凡人居之,萬古不動,不可輕擾,擾則劫生”。祖訓旁還畫著一個模糊的圖案,像是一盞掛在柴門上的油燈。
就在太初聖地因古籍預言震動時,青石村的李長生,正坐在院門口補另一本舊書。這本書比那斷弦的舊琴還要破舊,書頁早已泛黃發脆,邊角磨損得隻剩絮狀,是他年輕時從某個覆滅的小宗門廢墟裏撿的,裏麵記的全是些釀酒的偏方。
玄誠子拿著從太初聖地傳來的拓本,手都在抖:“李老!您看這個!歸墟九劫!守燈人!這說的是不是您?”
李長生頭也沒抬,用漿糊小心翼翼地粘好一頁脫落的書頁,漿糊是用糯米熬的,帶著淡淡的米香。“一本舊書而已,字寫得再嚇人,也擋不住柴米油鹽。”他把補好的書放在陽光下晾曬,書頁上的釀酒偏方在光下泛著柔和的光,“就像這書上說的,釀酒要選好糧,火候要勻,急了就酸,慢了就淡,天劫再凶,也得一步一步來。”
玄誠子急得直跺腳:“可這是太初聖地的古籍!百萬年來從無虛言!歸墟之門要開了,九劫下來,萬靈都得歸元!”他指著拓本上的“守燈人”三字,“凡境……青石村不就是凡境嗎?您守著這村子,不就是守燈人?”
李長生終於放下漿糊碗,看了一眼拓本上的星圖,指尖在圖中那道裂痕處輕輕一點。玄誠子隻覺得眼前一花,拓本上的紫電裂痕竟在李長生指尖下微微收縮,像是被無形的力量撫平了些許。“燈芯要是不穩,添再多油也沒用。”他淡淡地說,“先讓他們把亂掉的靈氣理順了再說,連第一劫都熬不過,談什麽九劫?”
話音剛落,太初聖地的議事殿中,那本古籍突然劇烈震顫,書頁嘩啦啦翻到最後一頁,原本空白的紙頁上,竟自動浮現出一行新的字跡,墨跡鮮紅如血:
“亂弦未調,燈芯未穩,第一劫,已至東荒”
殿外,突然傳來弟子的驚呼:“長老!不好了!東荒各地的靈脈礦脈,突然集體爆發,靈氣亂流衝毀了三座城池!”
白發長老看著那行血字,臉色瞬間慘白如紙。他終於明白,古籍的預言不是警示,而是倒計時——歸墟的九劫,已經開始了。而那位神秘的“守燈人”,還在凡境的某個角落,補著他的舊書,曬著他的太陽,仿佛這驚天動地的預言,與他毫無關係。
青石村的陽光下,李長生補好的舊書被風吹得輕輕翻動,書頁上“釀酒需慢,急則敗”的字跡,在光下清晰可見。遠處的天際,紫電裂痕仍在緩慢擴大,但青石村的靈氣,卻在舊琴餘韻和淡淡米香中,保持著一絲微妙的平靜,像一盞在狂風中暫時未熄的油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