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符碎後的桃核暖光還在墓道裏晃,前方的鎮邪台突然傳來一聲巨響。台中央的青銅大印裂成了三瓣,印上的“發丘”二字被黑氣啃得隻剩殘筆,原本鎮壓的“鎮邪紋”反卷成“招煞符”,每道裂痕裏都滲出暗紅色的血珠,滴在台麵上,激起無數扭曲的邪祟虛影——這是被“崩裂咒”蝕壞的發丘印。本該“印落邪祟伏”的至寶,此刻成了招邪的根源,裂印周圍的土地隆起無數黑泡,泡裏裹著掙紮的魂影,每炸開一個,就有邪祟順著裂痕爬出來,嘶吼著撲向靠近的生靈。
“是…是發丘印崩了!”玄誠子盯著裂印中央跳動的黑核,聲音發顫,“這印本是‘一印鎮千煞’的鎮物,卻被積年的怨煞啃裂了靈核!現在它鎮不住邪,反而成了邪祟的‘養煞池’,印裂得越大,爬出來的邪祟越凶;你想補印,煞氣就會順著你的靈力鑽進印核,讓你也變成新的‘招煞體’;你想毀印,裏麵的千煞會一起炸開,連百裏外的輪回道都得被攪得崩塌!”
話音未落,一個抱著青銅鏡的將軍魂影,被裂印招出的邪祟纏住。他的銅鏡是生前的鎮邪寶,此刻卻在黑氣裏蒙上灰翳,鏡麵映出的不再是邪祟,而是他戰死沙場的殘部,那些殘影化作利爪,撕扯著他的魂體。將軍舉鏡抵抗,發丘印的裂痕突然“哢”地張大,一道更濃的黑氣射在鏡上,鏡麵“嗡”的一聲碎裂,將軍的魂體被邪祟拽著往裂印拖,甲胄上的“忠勇”二字被黑氣塗成“亡”,眼看就要被拖進印裏,徹底淪為養煞的養料。
一個修士祭出“鎮煞鍾”,想罩住裂印,鍾剛扣下,就被印裏的煞氣頂開,鍾身布滿蛛網狀的裂紋,修士自己也被反彈的煞氣掀飛,撞在岩壁上,吐出的血落在地上,竟化作小邪祟,啃咬著他的衣袍。玄誠子掏出“補印泥”,泥剛觸到裂痕,就被黑氣蝕成黑水,印上的“招煞符”反而更亮,裂印邊緣的黑泡炸得更急,邪祟的嘶吼震得人耳膜生疼。
“這印是‘以鎮養煞’!”玄誠子看著將軍魂影的半個身子已探進裂印,急得眼眶發紅,“它把‘鎮壓’變成了‘喂養’,你越想鎮,它長得越壯!發丘本是‘守’,現在成了‘破’,連最後一道防線都崩了!”
鎮邪台周圍的邪祟越來越多,有的像扭曲的蛇,有的像無麵的鬼,有的拖著斷裂的鎖鏈,見魂影就咬,遇修士就纏。那將軍魂影的銅鏡徹底碎成粉末,他的魂體被邪祟啃得露出白骨,眼裏的堅毅被絕望取代,隻剩“守不住了”的呢喃,眼看就要被裂印徹底吞噬。
就在將軍的指尖即將觸到裂印黑核的刹那——
“印裂了也能鎮,就像俺村老木匠的墨鬥,木軸裂了用竹篾纏上,照樣能彈出直繩,他說‘鎮歪的不是印,是手裏的準頭’。”
李長生的聲音從鎮邪台邊緣傳來,帶著點刨木頭時的沉穩。
他不知何時蹲在塊被煞氣熏黑的方木上,手裏握著個…舊墨鬥!墨鬥的木柄裂了道縫,用紅繩纏著,繩結打得像老木匠常打的“魯班結”;線軸是磨損的牛角,纏著浸過墨的棉線,線尾沾著點幹墨渣和木屑;鬥裏的墨汁早已幹涸,卻留著深深的墨痕,顯然是老木匠做棺材、打家具時用了一輩子的家夥,鬥底還刻著個小小的“正”字,沾著點刨花和鬆香,散發著木頭的陳香混合著墨汁的澀味。
他舉起墨鬥,對著發丘印的裂痕,輕輕扳動了線輪。
“啪——”
浸墨的棉線彈出,帶著股繃直的勁,正好落在裂印最寬的地方。詭異的一幕發生了——那道能吞噬魂靈的黑氣裂痕,被棉線一勒,竟像被捆住的麻袋,往中間收了收,爬出來的邪祟觸到墨線,突然發出“滋滋”的慘叫,像被燙到般縮了回去。
“這墨鬥…線是棉的,墨是幹的,怎麽能勒住煞氣?”玄誠子愣住了,看著墨線上的幹墨渣,那些渣裏仿佛藏著無數道筆直的線,正一點點把扭曲的裂痕往直裏校。
李長生沒說話,隻是用拇指按住墨鬥的裂柄。他的動作很慢,像老木匠給歪了的桌腿放線時那樣,反複調整線的鬆緊,直到線繃得筆直。他彈到第三下時,那個被邪祟拖向裂印的將軍魂影,突然停止了呢喃,眼裏的絕望退了些,他盯著墨線的筆直,突然想起自己練兵時說的話:“陣要正,心要直,邪祟自退。”
“老木匠說,鎮邪的不是墨鬥,是‘直’。”李長生一邊調整線輪,一邊慢悠悠地說,“他給張寡婦打棺材,特意用墨鬥彈了七道直線,說‘棺身正,魂才能走得直’;給歪脖子樹做支架,墨線彈得比尺子還準,說‘樹要直,才能抗住風’。”
隨著他的話,墨鬥的木柄裂縫裏滲出點淡淡的木香,那是老木匠總把它揣在懷裏,用體溫焐出的溫潤;牛角線軸上的墨線泛著微光,那是他為了線直,用桐油浸了又浸的韌勁;鬥底的“正”字被墨線的光映亮,像在說“不偏不倚”。
這些氣息飄向發丘印,裂印上的“招煞符”突然像被陽光曬過的冰,絲絲縷縷地融化,黑氣從裂痕裏往外冒的速度慢了下來,黑泡炸開的間隔越來越長,邪祟的嘶吼裏多了幾分忌憚。
將軍魂影突然掙脫了邪祟的糾纏,他對著墨線深深一揖,轉身朝著墨線指引的方向走,魂體上的傷口在“直”氣的護持下漸漸愈合,甲胄上的“忠勇”二字重新發亮,黑氣沾到就化作白煙。
那些被邪祟困住的魂靈,在墨線的“直”氣感召下,紛紛挺直了魂體:有的順著墨線的方向退,有的學著墨線的筆直站定,邪祟碰到他們身上的“直”氣,紛紛潰散,像遇到了克星。
李長生彈到第七下時,墨鬥的紅繩突然“啪”地斷了,卻彈出最直的一道線,像老木匠臨終前給徒弟彈的最後一道“基準線”。發丘印的裂痕“哢”地往回收攏,裂成三瓣的印身竟重新合在一起,雖然還留著縫,卻不再往外冒黑氣,“招煞符”徹底消散,露出底下模糊的“鎮邪紋”,印中央的黑核化作一道金光,鑽進墨鬥的線軸裏。
鎮邪台的地麵不再隆起黑泡,爬出來的邪祟紛紛化作青煙,被墨線的“直”氣卷著,往天際飄去,像是被“正”氣淨化了。
李長生撿起斷了的紅繩,往墨鬥柄上重新纏,嘟囔道:“紅繩還是太脆,回頭找根黃麻線,浸過桐油的,老木匠說那樣‘纏得牢,彈得直’。”
他把墨鬥揣進懷裏,往鎮邪台外走,腳步踩在剛平靜的地上,發出“篤篤”的輕響,墨鬥偶爾在懷裏晃動,線軸轉動的“沙沙”聲,像在應和著“直”的韻律。玄誠子望著他的背影,又看了看那些順著“直”氣走向輪回的魂影和合攏的發丘印,突然明白——這鎮不住邪的發丘印,裂的何止是印身,分明是那些被邪祟扭曲的“鎮守”之心,是他們忘了的“直”與“正”的本味。最普通的墨鬥,帶著一輩子的“求直”與“守正”,憑著一彈一勒的勁,攏住了崩裂的印,因為能真正鎮邪的從不是印的堅硬,是那些“寧折不彎”的正直,是棺身要正的敬畏,是樹要直的堅韌,是讓邪祟也能想起“邪不壓正”的公理。
一個剛掙脫邪祟的老木匠魂影,在消失前對著李長生的墨鬥深深一揖,手裏還攥著根從墨線上掉落的棉線,像在感謝這場讓“正直”重歸的鎮護。眾人跟在後麵,指尖仿佛還殘留著墨線的韌勁,原來再裂的寶印,再凶的邪祟,也經不住一個帶著求直心意的舊墨鬥,線彈之處,印合了,邪退了,正氣生了。
鎮邪台外,晨光落在合攏的發丘印上,映出淡淡的“正”字微光,像在說:這世間哪有鎮不住的邪?不過是忘了“心要直,行要正”——手裏有線,心裏有準,哪怕印裂了,也能把歪了的乾坤,校回筆直的模樣。
“是…是發丘印崩了!”玄誠子盯著裂印中央跳動的黑核,聲音發顫,“這印本是‘一印鎮千煞’的鎮物,卻被積年的怨煞啃裂了靈核!現在它鎮不住邪,反而成了邪祟的‘養煞池’,印裂得越大,爬出來的邪祟越凶;你想補印,煞氣就會順著你的靈力鑽進印核,讓你也變成新的‘招煞體’;你想毀印,裏麵的千煞會一起炸開,連百裏外的輪回道都得被攪得崩塌!”
話音未落,一個抱著青銅鏡的將軍魂影,被裂印招出的邪祟纏住。他的銅鏡是生前的鎮邪寶,此刻卻在黑氣裏蒙上灰翳,鏡麵映出的不再是邪祟,而是他戰死沙場的殘部,那些殘影化作利爪,撕扯著他的魂體。將軍舉鏡抵抗,發丘印的裂痕突然“哢”地張大,一道更濃的黑氣射在鏡上,鏡麵“嗡”的一聲碎裂,將軍的魂體被邪祟拽著往裂印拖,甲胄上的“忠勇”二字被黑氣塗成“亡”,眼看就要被拖進印裏,徹底淪為養煞的養料。
一個修士祭出“鎮煞鍾”,想罩住裂印,鍾剛扣下,就被印裏的煞氣頂開,鍾身布滿蛛網狀的裂紋,修士自己也被反彈的煞氣掀飛,撞在岩壁上,吐出的血落在地上,竟化作小邪祟,啃咬著他的衣袍。玄誠子掏出“補印泥”,泥剛觸到裂痕,就被黑氣蝕成黑水,印上的“招煞符”反而更亮,裂印邊緣的黑泡炸得更急,邪祟的嘶吼震得人耳膜生疼。
“這印是‘以鎮養煞’!”玄誠子看著將軍魂影的半個身子已探進裂印,急得眼眶發紅,“它把‘鎮壓’變成了‘喂養’,你越想鎮,它長得越壯!發丘本是‘守’,現在成了‘破’,連最後一道防線都崩了!”
鎮邪台周圍的邪祟越來越多,有的像扭曲的蛇,有的像無麵的鬼,有的拖著斷裂的鎖鏈,見魂影就咬,遇修士就纏。那將軍魂影的銅鏡徹底碎成粉末,他的魂體被邪祟啃得露出白骨,眼裏的堅毅被絕望取代,隻剩“守不住了”的呢喃,眼看就要被裂印徹底吞噬。
就在將軍的指尖即將觸到裂印黑核的刹那——
“印裂了也能鎮,就像俺村老木匠的墨鬥,木軸裂了用竹篾纏上,照樣能彈出直繩,他說‘鎮歪的不是印,是手裏的準頭’。”
李長生的聲音從鎮邪台邊緣傳來,帶著點刨木頭時的沉穩。
他不知何時蹲在塊被煞氣熏黑的方木上,手裏握著個…舊墨鬥!墨鬥的木柄裂了道縫,用紅繩纏著,繩結打得像老木匠常打的“魯班結”;線軸是磨損的牛角,纏著浸過墨的棉線,線尾沾著點幹墨渣和木屑;鬥裏的墨汁早已幹涸,卻留著深深的墨痕,顯然是老木匠做棺材、打家具時用了一輩子的家夥,鬥底還刻著個小小的“正”字,沾著點刨花和鬆香,散發著木頭的陳香混合著墨汁的澀味。
他舉起墨鬥,對著發丘印的裂痕,輕輕扳動了線輪。
“啪——”
浸墨的棉線彈出,帶著股繃直的勁,正好落在裂印最寬的地方。詭異的一幕發生了——那道能吞噬魂靈的黑氣裂痕,被棉線一勒,竟像被捆住的麻袋,往中間收了收,爬出來的邪祟觸到墨線,突然發出“滋滋”的慘叫,像被燙到般縮了回去。
“這墨鬥…線是棉的,墨是幹的,怎麽能勒住煞氣?”玄誠子愣住了,看著墨線上的幹墨渣,那些渣裏仿佛藏著無數道筆直的線,正一點點把扭曲的裂痕往直裏校。
李長生沒說話,隻是用拇指按住墨鬥的裂柄。他的動作很慢,像老木匠給歪了的桌腿放線時那樣,反複調整線的鬆緊,直到線繃得筆直。他彈到第三下時,那個被邪祟拖向裂印的將軍魂影,突然停止了呢喃,眼裏的絕望退了些,他盯著墨線的筆直,突然想起自己練兵時說的話:“陣要正,心要直,邪祟自退。”
“老木匠說,鎮邪的不是墨鬥,是‘直’。”李長生一邊調整線輪,一邊慢悠悠地說,“他給張寡婦打棺材,特意用墨鬥彈了七道直線,說‘棺身正,魂才能走得直’;給歪脖子樹做支架,墨線彈得比尺子還準,說‘樹要直,才能抗住風’。”
隨著他的話,墨鬥的木柄裂縫裏滲出點淡淡的木香,那是老木匠總把它揣在懷裏,用體溫焐出的溫潤;牛角線軸上的墨線泛著微光,那是他為了線直,用桐油浸了又浸的韌勁;鬥底的“正”字被墨線的光映亮,像在說“不偏不倚”。
這些氣息飄向發丘印,裂印上的“招煞符”突然像被陽光曬過的冰,絲絲縷縷地融化,黑氣從裂痕裏往外冒的速度慢了下來,黑泡炸開的間隔越來越長,邪祟的嘶吼裏多了幾分忌憚。
將軍魂影突然掙脫了邪祟的糾纏,他對著墨線深深一揖,轉身朝著墨線指引的方向走,魂體上的傷口在“直”氣的護持下漸漸愈合,甲胄上的“忠勇”二字重新發亮,黑氣沾到就化作白煙。
那些被邪祟困住的魂靈,在墨線的“直”氣感召下,紛紛挺直了魂體:有的順著墨線的方向退,有的學著墨線的筆直站定,邪祟碰到他們身上的“直”氣,紛紛潰散,像遇到了克星。
李長生彈到第七下時,墨鬥的紅繩突然“啪”地斷了,卻彈出最直的一道線,像老木匠臨終前給徒弟彈的最後一道“基準線”。發丘印的裂痕“哢”地往回收攏,裂成三瓣的印身竟重新合在一起,雖然還留著縫,卻不再往外冒黑氣,“招煞符”徹底消散,露出底下模糊的“鎮邪紋”,印中央的黑核化作一道金光,鑽進墨鬥的線軸裏。
鎮邪台的地麵不再隆起黑泡,爬出來的邪祟紛紛化作青煙,被墨線的“直”氣卷著,往天際飄去,像是被“正”氣淨化了。
李長生撿起斷了的紅繩,往墨鬥柄上重新纏,嘟囔道:“紅繩還是太脆,回頭找根黃麻線,浸過桐油的,老木匠說那樣‘纏得牢,彈得直’。”
他把墨鬥揣進懷裏,往鎮邪台外走,腳步踩在剛平靜的地上,發出“篤篤”的輕響,墨鬥偶爾在懷裏晃動,線軸轉動的“沙沙”聲,像在應和著“直”的韻律。玄誠子望著他的背影,又看了看那些順著“直”氣走向輪回的魂影和合攏的發丘印,突然明白——這鎮不住邪的發丘印,裂的何止是印身,分明是那些被邪祟扭曲的“鎮守”之心,是他們忘了的“直”與“正”的本味。最普通的墨鬥,帶著一輩子的“求直”與“守正”,憑著一彈一勒的勁,攏住了崩裂的印,因為能真正鎮邪的從不是印的堅硬,是那些“寧折不彎”的正直,是棺身要正的敬畏,是樹要直的堅韌,是讓邪祟也能想起“邪不壓正”的公理。
一個剛掙脫邪祟的老木匠魂影,在消失前對著李長生的墨鬥深深一揖,手裏還攥著根從墨線上掉落的棉線,像在感謝這場讓“正直”重歸的鎮護。眾人跟在後麵,指尖仿佛還殘留著墨線的韌勁,原來再裂的寶印,再凶的邪祟,也經不住一個帶著求直心意的舊墨鬥,線彈之處,印合了,邪退了,正氣生了。
鎮邪台外,晨光落在合攏的發丘印上,映出淡淡的“正”字微光,像在說:這世間哪有鎮不住的邪?不過是忘了“心要直,行要正”——手裏有線,心裏有準,哪怕印裂了,也能把歪了的乾坤,校回筆直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