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高昌
這個穿越者隻想選最低難度 作者:葉聲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一早,王東便起身趕往侯君集的中軍大帳。
來到中軍大帳之時,他發現許常夫居然也站在門口,兩人對視,都頗為驚訝,之後連忙互相拱手為禮。
他們站了不久,便有一個軍士出來通知兩人侯君集讓他們進去,兩人連忙整理衣服走進帳中,進入帳子之後,王東打量發現侯君集的大帳裏裝飾了許多的皮草,還有頗為漂亮的錦繡屏風和一些文玩擺件,果然侯君集就像他在曆史中記載的一樣,是個喜好浮華的人。
侯君集見到兩人進賬也沒有過來招呼他們,而隻是看了一眼之後就和幾個軍匠打扮的人繼續俯身在案前倒騰著什麽。
王東和許常夫對視一眼,也不好打擾,隻好在一旁靜靜觀看。
王東就見侯君集和幾個軍匠不斷商量什麽,仔細一看才發現他們手上拿著的是一些機械的模型,可以看出有衝車、望樓之類的東西。
而侯君集的案上,此時還放著一些木條和方塊,大概是在模擬城牆的包圍,侯君集在幾個工匠的幫助之下,正在研究如何使用那些工程裝置。
許常夫還沒看出什麽,王東卻很快嗅出了一絲氣息,大唐在隴右地區的敵人都是一些遊牧民族,哪怕是西突厥,那也沒幾個可以稱得上城的東西,你總不能用投石車去打駝城吧?
這些工程裝置明顯是用來對抗擁有堅固防禦的城池的,那麽對於此時的隴右唐軍來說,目標就隻有一個……西域的高昌國。
王東想想這段時間的曆史,立馬就意識到,侯君集這正是在為攻打高昌做準備,這大概也是李世民此時讓他留在隴右的主要原因。
曆史上唐滅高昌之戰雖然要到四年之後才爆發,但大唐和高昌國地齟齬到此時此刻,已經嘴炮了一年多了。
高昌和大唐起矛盾的主要原因其實和吐穀渾也有點類似,高昌國對於這個立國十幾年的大唐還不太清楚它的調性如何,此時的高昌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隘,離著大唐強力控製的玉門關,有一千八百多裏距離,哪怕是離大唐遙控的西伊州,也就是後來的哈密,也有八百多裏路。
在西域地區的這些路程,可不比中原可以很容易地行走,後來邊塞詩大家岑參對這些路的描述是:“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那是連駿馬都難以通行的道路,所以雖然隻是一千多裏地,但高昌完全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安全,可以在大唐和其餘勢力之間縱橫捭闔了。
其實高昌國的麴文泰此時按照禮法上來說已經是歸附了大唐的,在六年前他還帶著自己的老婆宇氏是一起跑到了長安給李世民進貢過,宇文氏還被李世民賜了李姓,封常樂公主。
但是對於西域諸國中的勢力來說,他們到底看不清大唐的崛起意味著什麽,所以這樣的其樂融融關係沒有經過多少年。
此時,高昌國和大唐的爭端始於商路之爭。
通過西域走絲綢之路的線路分南北兩路,而北陸又有兩條,一條是過敦煌、樓蘭、焉耆,另一條則過玉門、西伊州、高昌。
之前因為樓蘭國的衰落,所以敦煌、樓蘭、焉耆這條線路一度沒有什麽商業價值,大唐也就放棄了經營,但之後焉耆國收不到過路費受不了了,於是焉耆國主就去懇求李世民重新開放敦煌商路,李世民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欣然答應。可是高昌國主麴文泰知道之後就不高興了,本來北線的兩條商路中敦煌這一路衰敗,導致所有商人都必須從高昌國過,於是他過路費賺得盆滿缽滿,可現在李世明突然又同意重開敦煌口岸,直接就分走了高昌國一半的客流,國家收入銳減,於是鞠文泰一怒之下幹脆和西突厥聯合,悄摸摸地派騎兵去襲擊焉耆這一路的唐人商隊。李世民得知後非常不高興,斥責了麴文泰幾回,但那時候李世民正謀劃著攻打吐穀渾的事情,所以沒有心情花大力氣去理麴文泰這裏小打小鬧,而麴文泰觀察一陣之後發覺唐人雷聲大雨點小,於是覺得自己的行為獲得了成功,便更加作死,一方麵不斷攻擊大唐商隊,另一方麵則兩頭下注,既聯合大唐同時,又討好西突厥,兩邊撈油水。
直到等這邊李世民一舉滅了吐穀渾之後,麴文泰居然還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麽問題,當李世民語氣嚴重的要求他到長安解釋一下自己聯合西突厥以及偷襲焉耆商隊的事情時,麴文泰居然根本就不鳥李世民。
這就是此時此刻大唐和高昌之間大概的局勢緣由,而之後王東卻知道麴文泰還會更加作死,兩年之後他幹脆會聯合西突厥一起攻擊大唐的西伊州,想要把從玉門走出的這條商路整個控製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下,這簡直是嫌自己命長的行為,最後招致的結果就是李世民怒而興兵,直接派侯君集出征去滅了高昌國。
之前王東看曆史,就覺得李世民一直把侯君集押在隴右這一塊地方大概就是為了攻打西域諸國做準備,否則把侯君集這大人物放這兒完全是浪費。這樣一看,王東就更感歎麴文泰的作死了。
唐軍早在大軍攻打高昌之前四五年就已經為之做準備,而麴文泰居然還在反複橫跳,覺得自己可以在西域這塊小地方和唐人掰掰手腕。簡直是瘋了。
王東和許常夫兩人在一旁不敢說話,靜靜看著侯君集和那幾個軍將在那兒搬弄那些攻城器械,等侯君集那兒研究的差不多了,這才讓幾個軍匠下去,自己抬頭看向王東和許常夫笑道:
“王長史和許別將來了,你們來看看,可認得這是什麽東西嗎?”
王東和許常夫連忙上前,看著桌上的各路攻城器械,許常夫笑道:“隴右之地常年對抗遊牧民族,較少打攻城戰,對於這些器械有些識得有些確實不太認得出是如何使用的,若是要隴右府軍學習攻城,想來還需專門訓練。”
侯君集聞言,哈哈一笑。
“這些都是最新式的攻城裝備,也是關內巧手匠人為我帶來的,你等少涉及攻城戰,自然不知曉。其中奧妙非為常人所能洞見,不少我也是聽了之後才覺察出來。”
來到中軍大帳之時,他發現許常夫居然也站在門口,兩人對視,都頗為驚訝,之後連忙互相拱手為禮。
他們站了不久,便有一個軍士出來通知兩人侯君集讓他們進去,兩人連忙整理衣服走進帳中,進入帳子之後,王東打量發現侯君集的大帳裏裝飾了許多的皮草,還有頗為漂亮的錦繡屏風和一些文玩擺件,果然侯君集就像他在曆史中記載的一樣,是個喜好浮華的人。
侯君集見到兩人進賬也沒有過來招呼他們,而隻是看了一眼之後就和幾個軍匠打扮的人繼續俯身在案前倒騰著什麽。
王東和許常夫對視一眼,也不好打擾,隻好在一旁靜靜觀看。
王東就見侯君集和幾個軍匠不斷商量什麽,仔細一看才發現他們手上拿著的是一些機械的模型,可以看出有衝車、望樓之類的東西。
而侯君集的案上,此時還放著一些木條和方塊,大概是在模擬城牆的包圍,侯君集在幾個工匠的幫助之下,正在研究如何使用那些工程裝置。
許常夫還沒看出什麽,王東卻很快嗅出了一絲氣息,大唐在隴右地區的敵人都是一些遊牧民族,哪怕是西突厥,那也沒幾個可以稱得上城的東西,你總不能用投石車去打駝城吧?
這些工程裝置明顯是用來對抗擁有堅固防禦的城池的,那麽對於此時的隴右唐軍來說,目標就隻有一個……西域的高昌國。
王東想想這段時間的曆史,立馬就意識到,侯君集這正是在為攻打高昌做準備,這大概也是李世民此時讓他留在隴右的主要原因。
曆史上唐滅高昌之戰雖然要到四年之後才爆發,但大唐和高昌國地齟齬到此時此刻,已經嘴炮了一年多了。
高昌和大唐起矛盾的主要原因其實和吐穀渾也有點類似,高昌國對於這個立國十幾年的大唐還不太清楚它的調性如何,此時的高昌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隘,離著大唐強力控製的玉門關,有一千八百多裏距離,哪怕是離大唐遙控的西伊州,也就是後來的哈密,也有八百多裏路。
在西域地區的這些路程,可不比中原可以很容易地行走,後來邊塞詩大家岑參對這些路的描述是:“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那是連駿馬都難以通行的道路,所以雖然隻是一千多裏地,但高昌完全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安全,可以在大唐和其餘勢力之間縱橫捭闔了。
其實高昌國的麴文泰此時按照禮法上來說已經是歸附了大唐的,在六年前他還帶著自己的老婆宇氏是一起跑到了長安給李世民進貢過,宇文氏還被李世民賜了李姓,封常樂公主。
但是對於西域諸國中的勢力來說,他們到底看不清大唐的崛起意味著什麽,所以這樣的其樂融融關係沒有經過多少年。
此時,高昌國和大唐的爭端始於商路之爭。
通過西域走絲綢之路的線路分南北兩路,而北陸又有兩條,一條是過敦煌、樓蘭、焉耆,另一條則過玉門、西伊州、高昌。
之前因為樓蘭國的衰落,所以敦煌、樓蘭、焉耆這條線路一度沒有什麽商業價值,大唐也就放棄了經營,但之後焉耆國收不到過路費受不了了,於是焉耆國主就去懇求李世民重新開放敦煌商路,李世民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欣然答應。可是高昌國主麴文泰知道之後就不高興了,本來北線的兩條商路中敦煌這一路衰敗,導致所有商人都必須從高昌國過,於是他過路費賺得盆滿缽滿,可現在李世明突然又同意重開敦煌口岸,直接就分走了高昌國一半的客流,國家收入銳減,於是鞠文泰一怒之下幹脆和西突厥聯合,悄摸摸地派騎兵去襲擊焉耆這一路的唐人商隊。李世民得知後非常不高興,斥責了麴文泰幾回,但那時候李世民正謀劃著攻打吐穀渾的事情,所以沒有心情花大力氣去理麴文泰這裏小打小鬧,而麴文泰觀察一陣之後發覺唐人雷聲大雨點小,於是覺得自己的行為獲得了成功,便更加作死,一方麵不斷攻擊大唐商隊,另一方麵則兩頭下注,既聯合大唐同時,又討好西突厥,兩邊撈油水。
直到等這邊李世民一舉滅了吐穀渾之後,麴文泰居然還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麽問題,當李世民語氣嚴重的要求他到長安解釋一下自己聯合西突厥以及偷襲焉耆商隊的事情時,麴文泰居然根本就不鳥李世民。
這就是此時此刻大唐和高昌之間大概的局勢緣由,而之後王東卻知道麴文泰還會更加作死,兩年之後他幹脆會聯合西突厥一起攻擊大唐的西伊州,想要把從玉門走出的這條商路整個控製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下,這簡直是嫌自己命長的行為,最後招致的結果就是李世民怒而興兵,直接派侯君集出征去滅了高昌國。
之前王東看曆史,就覺得李世民一直把侯君集押在隴右這一塊地方大概就是為了攻打西域諸國做準備,否則把侯君集這大人物放這兒完全是浪費。這樣一看,王東就更感歎麴文泰的作死了。
唐軍早在大軍攻打高昌之前四五年就已經為之做準備,而麴文泰居然還在反複橫跳,覺得自己可以在西域這塊小地方和唐人掰掰手腕。簡直是瘋了。
王東和許常夫兩人在一旁不敢說話,靜靜看著侯君集和那幾個軍將在那兒搬弄那些攻城器械,等侯君集那兒研究的差不多了,這才讓幾個軍匠下去,自己抬頭看向王東和許常夫笑道:
“王長史和許別將來了,你們來看看,可認得這是什麽東西嗎?”
王東和許常夫連忙上前,看著桌上的各路攻城器械,許常夫笑道:“隴右之地常年對抗遊牧民族,較少打攻城戰,對於這些器械有些識得有些確實不太認得出是如何使用的,若是要隴右府軍學習攻城,想來還需專門訓練。”
侯君集聞言,哈哈一笑。
“這些都是最新式的攻城裝備,也是關內巧手匠人為我帶來的,你等少涉及攻城戰,自然不知曉。其中奧妙非為常人所能洞見,不少我也是聽了之後才覺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