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討論的厲害,許多人都走去看情況。


    見陳副院又低頭研究磷酸了,華壽俊也不禁悄悄走去,擠在人群中一看,隻見桌上是張中國礦產分布圖,隻是看了一眼圖上注釋,華壽俊的嘴巴不禁就張大了。


    地圖左下角不顯眼處標示著一處鐵礦,旁邊注釋著:“攀枝花鐵礦,儲量71.8億噸。”


    華壽俊揉揉眼睛,幾乎以為自己看錯了,他當年學化學,就是有著工業報國之心,也曾了解過中國的各種工礦資源數據,他記得此時大名鼎鼎的漢陽鋼鐵廠所依賴的大冶鐵礦,預計儲量也不過一億噸而已,中國居然有七十多億噸儲量的鐵礦,這實在太顛覆他的三觀。


    而此時大家目光集中的地方卻是陳廠長所指的地圖右上角,一個叫大慶油田的地點。


    畢業於清華大學地學係的武主任看了一眼,道:“在東三省,黑龍江西南角。”


    他皺眉思索一番,道:“這地方屬於鬆遼盆地陸相沉積區,有石油是可能的,但是鬼子在偽滿找了這麽久,按理說不會放著這麽大一個油田在眼皮子底下卻無法發現吧?。”


    同時,窯洞的另一邊,一個研究員拿著自己的資料看了半天,頭也不抬,物理係閻主任來到他的身邊一看,見那是一份機械結構圖。


    延安的科研條件實在不適合理論物理的研究,所以自然科學研究院的物理係成立以後主要工作其實都是機械工程方向的,研究人員也以機械工程為主。


    閻沛霖看了眼研究員手上的資料,一眼就見到了其中的化學元素符號,他畢業於南開大學物理係,理論物理方麵的知識比這些分在研究院物理係,但其實大多出生機械工程專業的研究員要強得多。


    “這份資料是?”


    研究員抬頭見是係主任站在身後,連忙起身,老實道:“這份機械結構圖像是壓力容器,但又像是一種武器,或許是炸彈之類,但具體原理我一下沒搞懂。這東西的起爆裝置好像是放在裏頭的,設計要求精度極高,很奇怪……”


    閻沛霖點點頭,接過那份名為原子彈製造原理的資料皺眉看起來,良久,他突然瞪大了眼睛,然後沒說話,直接將資料拿走回到座位仔細閱讀起來。


    同時延長油礦陳廠長盯著圖上那些油礦的儲量良久,激動的轉向徐老問道:“院長,這張地圖準確嗎?”


    徐老看著眾人關切的目光,搖搖頭。


    “今天這個會的目的就是讓大家來確定一下這些資料的價值。其中許多資料我們今天還無法證實。”


    此言一出,眾人不禁愕然。


    “難道說這些資料可能是假的?”


    “嘿,那可是白高興一場。”


    一時間大家都失望起來,這時陳副院長卻道:“不對,我手上這份資料就絕不會是假的。”


    華壽俊聞言看去,就見不知何時陳副院已經從剛才的癡迷狀態中抬起頭來,此時舉著那份磷酸製造工藝侃侃而談。


    “這樣的文章,全中國沒有哪個人寫的出來,即使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水平。它對於未來我們建設的重要性不可估量。”


    聽到陳副院長做出如此高的評價,眾人都有些吃驚,不過這也啟發了許多研究人員,不少人拿起手中資料再次閱讀,接著紛紛道:


    “我傾向於認為我的這份資料是真實的。”


    “我不敢打包票,但我認為應該大力重視。”


    這時在徐老提議下將所有資料匯總整理。


    這些科學內容在進入這個窯洞之前已經經過幾道手,但無奈,能看明白的人實在有限,直到此時,眾人才有機會略微將它們分析整理。


    最後八十多份資料被整理成了三個大項,一項是待開發資源,即世界上現有的,而未被引入中國,但卻在資料中認為十分適宜在中國使用的技術,和中國未被開發和勘探的礦藏。奧達法製磷酸和那張中國礦物分布圖便被歸入此類。


    第二項是大家前所未見的科技,包括一些新奇的機械,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論文,青蒿素等資料中介紹但並未被證實的特效藥等,這些科技內容大家可以理解,但卻沒聽說過,基本被眾人認為是此時世界上還沒出現過的東西。或者說起碼是他們來延安之前未接觸到的。


    而第三項則更直接,無法分類。這一項的技術眾人無法理解原理,頂多看個大概,卻不明白究竟是什麽的東西,這項資料也有十多份。


    “大家怎麽看這些東西?”徐老問道。


    眾人麵麵相覷,良久,地礦係武主任突然發言:“我覺得這些資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任務。”


    徐老問道:“怎麽說?”


    武主任指指地圖,“這個攀枝花鐵礦在川邊,那裏是川軍的地盤,地形複雜,交通不便想要開采那裏的鐵礦,沒有鐵路線是做不到的。就算那裏真有鐵礦,我們也需要一條橫貫四川的鐵路。”


    延長油礦陳廠長點點頭,插話道:“地圖上的油田,有的在東三省,有的在口外,都是局勢複雜的地方,這麽大規模的油田,如果像延長油礦一樣利用可就浪費了,一定是能夠在當地要建成大產業才能發揮價值。”


    一席話使得眾人陷入沉思,華壽俊不禁回想自己所看的資料,然後心有所感。


    磷酸生產的資料有價值嗎?有,但那價值隻有在能夠調動足夠資源之後才能發揮出來,而在今天的中國,一個破落的農業社會,那些磷酸生產的技術無論多好也隻是空中樓閣,他們根本建不成那樣的廠子。


    而再想下去,更多的考慮不禁讓他頭大。


    在延安他們都是深入產業一線實踐過的人,很明白一個廠子運轉起來需要多少方方麵麵的東西,這樣的廠子需要機械,那些精密機械需要途徑從國外進口,外匯哪來?進口要通過什麽途徑運進來?若是自己造,則更需要精密機械廠的配套。還有工人,那不是造紙采礦,需要的是真正的產業工人,這些人得讀過書,能識字,可中國又有多少工人能識字?更不用說投產的原料,磷酸是廉價大批量產品,生產出來需要鐵路運輸到全國各地,然後再和其他市麵上的貨物比拚價格……


    想到這裏,華壽俊不禁想起政治學習上講到的帝國主義在中國傾銷的行為,以而今中國的關稅水平,根本說不上保護國貨,這種情況下,新興的本國工廠幾乎沒有機會和外國廠商競爭,即使做出磷酸來,又真能讓廠子存活嗎?


    而有這樣思考的,在場並不止他一個人,終於,徐老點點頭,沉聲道:“是啊,這是給我們的一個任務。”


    來到這個時代,王東想過帶書,但他發現,自己的思想根本沒有多少能教給此時在窯洞裏這群人的,至於技術,後世許多技術這個時代其實已經有雛形了,至於那些此時完全沒出現的東西,如半導體等等,一是太尖端的王東自己也弄不來,二十考慮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即使給到陝北,情況可能也不會改變多少。


    平心而論,王東也不認為把曆史方向盤交到他手上,他能把這個國家的發展帶的比此時窯洞裏這群人所做到的更好多少。


    所以最終王東決定帶的便是一些啟示性、關鍵性的資料,至於這些東西會引起怎樣的蝴蝶效應,卻是他自己也無法控製的了。


    而就在王東離開十幾天後,他的資料也終於開始發揮自己的作用。


    從磷酸生產到大慶油田的位置,從原子彈製造原理到此時躺在延安保衛部裏正在被重重分析的“波茨坦公報”“雅爾塔公報”,從此時延安自然科學研究院的小小窯洞中許多第一次真正思考一個工業化社會的運行的人的眼中,巨大的漣漪蕩漾開去,去向這個此時古老而又苦難的國家的模糊而又閃亮的未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穿越者隻想選最低難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聲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聲穀並收藏這個穿越者隻想選最低難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