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窯洞裏眾人因為將成立的玻璃廠討論的,興奮不已時,門簾一掀,一個老人步履匆匆的走進了窯洞。


    “大家都到了吧?現在開會。”


    眾人聽到他的聲音,瞬間安靜,然後紛紛站起。


    所有人都有些驚訝,今晚上到底是什麽事情,院長徐老居然都親自來了!


    徐老穿著一身打著補丁的棉大衣,手裏拿著一個包袱,見到眾人起身,連忙虛按了一下雙手。


    “不用起來了,大家按科係坐好我們先分發一下資料。”


    居然有資料,華壽俊和妻子對視一眼。


    因為條件艱苦,缺少紙張,這年頭的陝北,大多數會議的主要材料都是寫在黑板上讓與會者自己做筆記,筆記的紙張往往還是各種收集整理的廢紙,發資料的會,眾人都覺得有些驚訝。


    作為根據地的科研工作者,大家多少有些軍事素養,收到指示後研究員們很快按物理、化學、地礦、生物四個科係的所屬坐成了四列。


    徐老一個示意,警衛員便打開包袱,開始按照包裹上的文件名字,給大家分發不同的資料。


    華壽俊拿到了一疊頗厚的手抄本,看到文件抬頭上的密級,不禁目光嚴肅起來。


    徐老開口道:“我強調一下保密工作,大家今天看的材料,可以在窯洞裏互相討論,但是不能離開這個窯洞,不能做筆記,也絕不能對外透露。”


    華壽俊深吸一口氣,翻開資料,映入眼簾的是一行頗為意外的內容:二水法磷酸生產技術流程。


    磷酸華壽俊知道,重要的化肥和化工原料,但磷酸生產的二水法他卻不太了解。


    不過他是做研究的人,自有一顆沉浸心,仔細閱讀資料後很快明白了二水法磷酸生產工藝的原理,不禁點頭,這個方法十分巧妙,似乎頗有工業上的可行性。然後他又翻了翻後麵的內容,還是講磷酸生產,不過講的是另外兩種方法,一種叫奧達法,一種叫imi法,並且詳細論述了這三種方法在中國使用時的利弊,最後做出結論,二水法雖然汙染較嚴重,但卻是最適合中國的磷酸生產工藝。


    華壽俊看完後,覺得這篇文章深入淺出,十分專業,許多細節內容都值得他細細揣摩,隻不過大化工並不是他的強項,華壽俊難以判斷這份材料的價值究竟有多高。


    他抬起頭,發現此時窯洞中許多人已經離開座位,聚成小群體討論,這才想起徐老說過他們在窯洞中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華壽俊連忙起身,向陳副院長那裏走去。


    來到陳副院長身邊時,華壽俊發現他正在專心致誌的研讀材料,一看,原來陳副院拿到的也是這份二水法磷酸工藝的資料。


    不過和他不同,陳副院讀的明顯入迷的多,而且越看到後來閱讀的越緩慢,不時還在紙上比比劃劃,像是在理解什麽細節。


    華壽俊不好打擾,直到陳副院似乎深思結束,他才小聲詢問道:“陳副院,這篇文章你怎麽看?”


    “原來如此!”


    陳副院突然一聲大呼,把華壽俊嚇了一跳。


    反應過來,陳副院這才發現華壽俊已經來到身邊,臉上的激動神色卻絲毫不減。


    “副院長,你發現什麽了?”


    陳副院深深吸氣,激動的指著資料上一段內容對華壽俊說:“這個奧達法製磷酸,是德國奧達公司研製的,前兩年在國際化學界獲得頗多關注,隻是那時我急著回國,奧達公司的保密又做的嚴格,我離開德國時無緣了解他們的奧達法細節如何,隻有個大概印象,今天看到這份材料,我才弄清楚了整個製備詳情,果然巧妙。”


    陳副院說的興高采烈,華壽俊卻從他的話裏捕捉到了一個細節,他不禁驚訝問道:“奧達法是很保密的法子嗎?”


    陳副院嚴肅的點點頭:“你沒接觸過國外的化工產業,像奧達這種公司,雖然在德國不算壟斷企業,但研發出一套工藝的成本也是咱們無法想象的,故而對所研發工藝保護之嚴密也是非比尋常。”


    “那麽這份資料的價值……”


    陳副院吸了一口氣,點頭道:“即使不能說是無價之寶,但也差不多了。”


    副院長的評價居然如此之高,華壽俊有些吃驚。


    陳副院解釋道:“這份資料詳細介紹了三種磷酸生產的方法,其中最後一個imi法,我從沒聽過,思路和現有的磷酸工業化製備方法也完全不同,我甚至懷疑這是一種還沒人驗證過的磷酸製備路線,而這三種方法的論述之詳細,完全是可以直接用於生產的級別,隻說這一點,這份資料的價值就非比尋常了。”


    “而更重要的是,它詳細論證了三種生產方法裏,為何二水法最適合中國,這種論證之腳踏實地,簡直是沒有親曆過全部三種生產模式的人寫不出來的,你知道如果有人要在中國建設一套磷酸工業,這個東西能省多少外匯?多少資源?”


    見華壽俊似乎還不明白,陳副院長搖搖頭,在一個農業國家,中國此時的許多科研工作者並沒有機會真正見識工業體係的規模,也體會不到那種大化工運轉起來是什麽概念,國家工業化太弱造成的眼界限製,這不是讀了多少資料就可以改變的。


    他想了想合適的描述,開口道:“這東西至少值鬼子一個師團。”


    華壽俊瞬間瞪大眼睛,“怎麽會?”


    要知道鬼子在中國的派遣軍總共也就二十個師團而已,一份資料的價值居然就值一個師團,這已經超越了華壽俊的認識界限。


    陳副院長卻肯定的點點頭:“恐怕還不止一個師團。”


    聞言華壽俊不禁將那份資料緊緊握在手中。


    正在兩人因為磷酸生產工藝而震驚時,窯洞裏卻突然響起一聲帶上海口音的急切詢問,“這個大慶,究竟是哪裏呀?”


    華壽俊看去,就見地礦係那裏,一群十幾個人正圍著一張地圖激烈討論。


    剛才詢問的人是延長油礦的陳廠長。延安是有石油的,而且雖然在被封鎖的極端惡劣條件下,但通過軍民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延安此時已經建成了以延長油礦為中心的一整套石油生產體係。


    由於缺乏鋼材和鋼管,延長油礦的主要管道是竹子做的,熟練的技術工人使用陶土灶、煤火,依靠經驗分餾出媒油等產品,還研製出了油墨,使得辟處山溝的延安居然成為中國少數掌握油墨製作技藝的地區,此時延長油礦的出口收入已經成為延安的一大經濟支柱,延長油礦的陳廠長自然也是根據地產學研戰線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穿越者隻想選最低難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聲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聲穀並收藏這個穿越者隻想選最低難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