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若山往東南一百二十裏,彘山之名在遊曆者的傳說裏日漸清晰,傳言山中多美石,柘樹成林,如雲似海。這消息在阿風心底激起漣漪,仿佛一聲古老的召喚。他拍拍風影光滑如錦緞的脖頸,棗紅馬神駿地昂首嘶鳴,馬蹄踏碎晨霧,向著東南方向奮蹄疾馳。初升的太陽將馬鬃染成流動的火焰,人與馬迅疾的影子掠過蘇醒的山川,奔向那未知的幽深。
彘山終於從薄霧裏顯露出連綿的輪廓。山勢奇崛,雲霧如綢帶纏繞其間,仿佛天地初分時遺落於此的一軸畫卷。風影踏上山腳鬆軟的土地,歡快地噴著響鼻,蹄下青草微顫,野花幽香浮動。阿風翻身下馬,牽著風影向山中走去。空氣驟然變得清冽甘甜,沁入肺腑,風影的蹄聲敲打在寂靜裏,清脆如叩問。
山徑漸深,路旁怪石嶙峋,陡然撞入視野。它們似被無形巨手隨意拋擲,又仿佛自然之神沉睡億萬年後凝結的夢痕——一塊灰白巨石,形若昂首雄獅,鬃毛怒張,仰天欲嘯,凜然威勢令人屏息;幾步開外,赭色岩石疊成奔馬之姿,線條充滿力量,仿佛下一秒就要掙脫大地的束縛,躍入雲端;更有石色溫潤如女子肌膚,輪廓婀娜似臨水照影,恍惚間竟能窺見低眉流轉的眸光。阿風俯身拾起一塊半埋土中的小石,觸手溫涼細膩,日光穿過頭頂柘樹濃密的枝葉,斑駁地灑落其上,石中竟有絲絲縷縷的金色脈絡驟然蘇醒,無聲流轉,仿佛血液在凝固的皮膚下重新奔湧。他心中一震,彘山美石,果非虛言。
再行數裏,柘樹林如碧海般在眼前鋪展開去。那綠色濃得化不開,枝葉層層疊疊,篩下細碎的光斑在林地上跳躍。風過處,葉浪翻湧,沙沙之聲如深山的低語,古老而溫柔。阿風指尖拂過粗糙虯結的樹幹,心中浮起關於柘樹的種種記憶:其皮可搗漿成紙,承載千古墨痕;其果能醞釀作酒,盛滿歲月醇香。正思忖間,一陣細碎壓抑的嗚咽聲,卻如細針般刺破了這寧謐的綠幕。那聲音微弱斷續,裹挾著一種令人心頭發緊的痛苦。
阿風立刻警覺,右手按上腰間劍柄,循聲悄然撥開前方茂密如牆的深草。撥開濃密的草叢,一隻小野豬蜷縮在草根下,渾身沾滿暗紅血汙與泥漿,一道深可見骨的傷口猙獰地橫在它後腿上,皮肉翻卷。它小小的身體因劇痛和恐懼劇烈顫抖,黑亮的眼睛濕漉漉地望過來,盛滿無助的哀求。阿風心頭一軟,迅速解下背上行囊,取出盛著清水的皮囊和止血藥散。他動作輕柔而利落,先以清水小心衝洗傷口,洗去血汙泥垢,再敷上藥粉。小野豬初時驚懼瑟縮,但阿風掌心的溫熱和動作的謹慎,讓它緊繃的身體漸漸鬆弛下來,隻剩下斷斷續續的抽噎。阿風低聲安撫:“莫怕,莫怕。”指尖所觸,是它粗糙毛發下微微起伏的溫熱,是弱小生命在掌中傳遞的悸動。
然而,這份專注的安寧被一聲驚天動地的咆哮驟然撕裂!聲浪如巨石滾落,震得草木簌簌發抖。阿風猛地抬頭,隻見前方林木劇烈搖撼,枝葉狂亂紛飛,一頭體型龐大如小山的母野豬,裹挾著摧折草木的狂暴氣息,赤紅著雙眼,挺著獠牙森然的巨口,排山倒海般直衝而來!它龐大的身軀碾過之處,幼樹劈啪折斷,大地仿佛在蹄下呻吟震顫——顯然是將阿風視為傷害幼崽的仇敵。風影在旁焦躁地刨動蹄子,噴著粗重的鼻息。阿風心頭劇震,冷汗瞬間濕透脊背。他迅速將小野豬輕輕放在地上,挺身站起,迎著那股毀滅性的腥風,用盡氣力高喊:“聽我說!我是在救它!”聲音在山林間撞出短暫的回響,隨即被母獸那更加暴怒的咆哮徹底淹沒。它龐大的身軀裹挾著枯枝碎葉的旋風,挾著不死不休的決絕,轟然逼近!
巨獸腥膻灼熱的鼻息已撲麵而至,阿風別無選擇,寒光一閃,長劍鏗然出鞘,冰冷的鋒刃映出他凝重的眉宇。千鈞一發之際,一道赤紅閃電斜刺裏狂飆突至!風影長鬃怒揚,四蹄騰空,仿佛踏著烈焰而來,橫亙在阿風與死神之間。它引頸發出一聲穿雲裂石的長嘶,聲震林樾,前蹄高揚,如擂巨鼓般悍然踏向虛空,向那排山倒海的巨獸發出最原始的警告與挑戰。這突如其來的神駿之姿,帶著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勢,竟硬生生逼停了母野豬狂怒的衝鋒。它龐大的身軀猛地一頓,蹄下泥土飛濺,赤紅的獸眼死死盯住這匹如火的烈馬,驚疑不定地喘著粗氣。
對峙的瞬間,空氣緊繃如弦。阿風抓住這喘息之機,再次指向地上的幼崽,聲音竭力穿透母獸粗重的喘息:“你看!我在救它!傷口!”他急促的話語指向小野豬後腿那已敷上藥粉、不再滲血的傷處。母野豬的視線驚疑地在阿風臉上、風影警惕的身姿以及幼崽之間急速逡巡。當它的目光最終長久地落回小野豬身上那道被細心處理的傷口時,那眼中狂暴的赤紅血絲,如同被無形的泉水緩緩澆熄,凶戾之氣一點點褪去,一種近乎困惑的柔和取而代之。它喉嚨裏發出低沉模糊的咕嚕聲,仿佛某種遲來的確認。
阿風深吸一口氣,慢慢彎下腰,再次輕撫小野豬的頭顱,小野豬竟虛弱地蹭了蹭他的掌心。他抬起頭,對著母獸那雙已趨於平靜、甚至帶著某種原始靈性的眼睛,清晰地說:“好了,帶它回去吧。”話音落下,如同解開了一個無形的咒語。母野豬低低地哼了一聲,那聲音裏再無暴戾,隻剩一種笨拙而深沉的溫柔。它小心翼翼地湊近,用吻部輕輕拱了拱小野豬,然後極其輕柔地將它叼起。它最後望了阿風一眼,那眼神複雜難言,旋即轉身,龐大的身軀馱著受傷的幼崽,沉穩而緩慢地沒入蒼翠的林海深處,隻留下被踩踏得一片狼藉的草木和風中漸漸消散的粗重鼻息。
經此驚心動魄的插曲,阿風心中對彘山的敬畏更深一層。他拍拍風影汗涔涔的頸側:“好夥計!”牽著它繼續深入這造化神奇的腹地。山勢愈發幽奇,古木參天蔽日,陽光艱難地穿透厚重的綠幕,在布滿苔蘚的地上投下變幻的光斑。在一處人跡罕至的陡峭崖壁下,他驚喜地發現幾株葉片肥厚、邊緣隱現金線的奇異植物——正是傳說中能續筋接骨的“金線還魂草”!更令人心折的是,在一條清澈山澗的源頭,溪水衝刷的岩窩裏,散落著幾塊鴿子蛋大小、通體渾圓的卵石,半透明如凝固的泉水,內裏竟天然包裹著細如發絲的銀線,在幽暗水底閃爍著秘銀般內斂而恒久的光華,仿佛凝固的星河碎片。阿風屏息拾起一塊,那沁涼直透掌心,銀絲在石髓中悠然浮動。
彘山不僅以物華天寶滋養旅人,更以淳樸人情撫慰塵心。在柘樹林邊緣,阿風遇見了采藥的老人何公。老人鶴發童顏,背一隻磨得油亮的藥簍,熱情地邀阿風去他那半掩於山壁藤蔓間的石屋歇腳。石屋簡陋卻潔淨,彌漫著草藥的清苦。何公如數家珍地展示他珍藏的彘山本草圖譜,泛黃的紙頁上墨線勾勒,彩筆點染,栩栩如生。“瞧這‘月見星’,隻在子夜開花,花蕊能聚露成珠,清心明目!”老人渾濁的眼中閃爍著山林賦予的智慧光芒。當阿風拿出那枚銀絲水膽石,何公粗糙的手指摩挲著石麵,聲音低沉下去:“老輩人說,彘山的石頭有靈,是山神悲憫的淚珠凝成,帶著山的記憶與心腸。”窗外山風嗚咽,石屋中燭火搖曳,古老的傳說仿佛在石壁上投下朦朧的幻影。
下山途中,阿風又被一片異常茂盛的柘林吸引。林中傳來節奏分明的敲打聲,循聲而去,見一婦人正在溪邊捶打浸泡過的柘樹皮。她是村中巧手織娘雲娘,身旁木架上已晾曬著幾張初具雛形的淡黃色麻紙,紋理天然。雲娘見阿風好奇,笑著捧出一卷成品紙,紙色微黃,觸手柔韌,隱隱透出柘皮纖維的脈絡:“用咱彘山柘皮造的紙,韌得很,墨上去不洇不散,蟲子不蛀,百年不壞哩!”她粗糙的手指撫過紙張,眼中是匠人的篤定與自豪。當阿風講述救助小野豬的經過,雲娘感慨道:“山裏的活物,靈性著呢!前年大雪封山,我家房梁快壓塌了,就是一群野豬拱開雪堆,頂住了梁柱!萬物有靈,善惡有報啊!”她的話語樸素卻有力,如同柘樹深紮於大地的根。
第三日清晨,阿風辭別何公與雲娘,牽著風影踏上歸途。行至山腰一片視野開闊的坡地,忽聞林中枝葉搖動。他警覺望去,卻見前日那頭母野豬正帶著小野豬在坡下溪邊飲水。小野豬腿傷顯然大好,歡快地踩著水花,母獸則安靜守護。似是感應到阿風的目光,母野豬抬頭望來。隔著數十丈的距離,山林寂靜,溪水淙淙。沒有嘶鳴,沒有咆哮,隻有那龐大身軀馱著幼崽的安然剪影。母獸靜靜地凝視片刻,眼神深邃如古潭之水,隨即低下頭,輕輕拱了拱嬉鬧的小崽,緩緩轉身,一大一小兩個身影,沉穩地沒入溪畔蔥蘢的綠意深處,仿佛兩滴墨色悄然融入了無邊的蒼翠畫卷。無聲的告別,勝過萬語千言。
夕陽熔金,將彘山起伏的輪廓染成壯麗的橙紅。阿風翻身上馬,風影輕快地邁開步子。行囊裏沉甸甸的,有溫潤的奇石,有清香的柘果,更有山民饋贈的草藥與深情。他最後回望了一眼暮色中的彘山,層巒在夕照裏蒸騰著淡淡的紫氣,宛如一個巨大的、溫暖的、正在安眠的生靈。馬蹄輕叩著下山的石徑,清脆的聲響在寂靜的山穀中回蕩。此行收獲的,豈止是囊中那些來自山野的饋贈?彘山之美,在石之奇絕,在樹之蒼翠,更在於那粗糲山石之下、莽莽林海之中,悄然搏動著的、與萬物相通的溫熱心腸。風影的鬃毛在晚風中拂動,阿風輕輕拍了拍它,人與馬的身影沿著蜿蜒的山路,漸行漸遠,投入前方更廣闊的群山懷抱。彘山靜默地矗立在身後,像一位寬厚的守護者,目送遊子走向下一個山海相逢的渡口。
彘山終於從薄霧裏顯露出連綿的輪廓。山勢奇崛,雲霧如綢帶纏繞其間,仿佛天地初分時遺落於此的一軸畫卷。風影踏上山腳鬆軟的土地,歡快地噴著響鼻,蹄下青草微顫,野花幽香浮動。阿風翻身下馬,牽著風影向山中走去。空氣驟然變得清冽甘甜,沁入肺腑,風影的蹄聲敲打在寂靜裏,清脆如叩問。
山徑漸深,路旁怪石嶙峋,陡然撞入視野。它們似被無形巨手隨意拋擲,又仿佛自然之神沉睡億萬年後凝結的夢痕——一塊灰白巨石,形若昂首雄獅,鬃毛怒張,仰天欲嘯,凜然威勢令人屏息;幾步開外,赭色岩石疊成奔馬之姿,線條充滿力量,仿佛下一秒就要掙脫大地的束縛,躍入雲端;更有石色溫潤如女子肌膚,輪廓婀娜似臨水照影,恍惚間竟能窺見低眉流轉的眸光。阿風俯身拾起一塊半埋土中的小石,觸手溫涼細膩,日光穿過頭頂柘樹濃密的枝葉,斑駁地灑落其上,石中竟有絲絲縷縷的金色脈絡驟然蘇醒,無聲流轉,仿佛血液在凝固的皮膚下重新奔湧。他心中一震,彘山美石,果非虛言。
再行數裏,柘樹林如碧海般在眼前鋪展開去。那綠色濃得化不開,枝葉層層疊疊,篩下細碎的光斑在林地上跳躍。風過處,葉浪翻湧,沙沙之聲如深山的低語,古老而溫柔。阿風指尖拂過粗糙虯結的樹幹,心中浮起關於柘樹的種種記憶:其皮可搗漿成紙,承載千古墨痕;其果能醞釀作酒,盛滿歲月醇香。正思忖間,一陣細碎壓抑的嗚咽聲,卻如細針般刺破了這寧謐的綠幕。那聲音微弱斷續,裹挾著一種令人心頭發緊的痛苦。
阿風立刻警覺,右手按上腰間劍柄,循聲悄然撥開前方茂密如牆的深草。撥開濃密的草叢,一隻小野豬蜷縮在草根下,渾身沾滿暗紅血汙與泥漿,一道深可見骨的傷口猙獰地橫在它後腿上,皮肉翻卷。它小小的身體因劇痛和恐懼劇烈顫抖,黑亮的眼睛濕漉漉地望過來,盛滿無助的哀求。阿風心頭一軟,迅速解下背上行囊,取出盛著清水的皮囊和止血藥散。他動作輕柔而利落,先以清水小心衝洗傷口,洗去血汙泥垢,再敷上藥粉。小野豬初時驚懼瑟縮,但阿風掌心的溫熱和動作的謹慎,讓它緊繃的身體漸漸鬆弛下來,隻剩下斷斷續續的抽噎。阿風低聲安撫:“莫怕,莫怕。”指尖所觸,是它粗糙毛發下微微起伏的溫熱,是弱小生命在掌中傳遞的悸動。
然而,這份專注的安寧被一聲驚天動地的咆哮驟然撕裂!聲浪如巨石滾落,震得草木簌簌發抖。阿風猛地抬頭,隻見前方林木劇烈搖撼,枝葉狂亂紛飛,一頭體型龐大如小山的母野豬,裹挾著摧折草木的狂暴氣息,赤紅著雙眼,挺著獠牙森然的巨口,排山倒海般直衝而來!它龐大的身軀碾過之處,幼樹劈啪折斷,大地仿佛在蹄下呻吟震顫——顯然是將阿風視為傷害幼崽的仇敵。風影在旁焦躁地刨動蹄子,噴著粗重的鼻息。阿風心頭劇震,冷汗瞬間濕透脊背。他迅速將小野豬輕輕放在地上,挺身站起,迎著那股毀滅性的腥風,用盡氣力高喊:“聽我說!我是在救它!”聲音在山林間撞出短暫的回響,隨即被母獸那更加暴怒的咆哮徹底淹沒。它龐大的身軀裹挾著枯枝碎葉的旋風,挾著不死不休的決絕,轟然逼近!
巨獸腥膻灼熱的鼻息已撲麵而至,阿風別無選擇,寒光一閃,長劍鏗然出鞘,冰冷的鋒刃映出他凝重的眉宇。千鈞一發之際,一道赤紅閃電斜刺裏狂飆突至!風影長鬃怒揚,四蹄騰空,仿佛踏著烈焰而來,橫亙在阿風與死神之間。它引頸發出一聲穿雲裂石的長嘶,聲震林樾,前蹄高揚,如擂巨鼓般悍然踏向虛空,向那排山倒海的巨獸發出最原始的警告與挑戰。這突如其來的神駿之姿,帶著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勢,竟硬生生逼停了母野豬狂怒的衝鋒。它龐大的身軀猛地一頓,蹄下泥土飛濺,赤紅的獸眼死死盯住這匹如火的烈馬,驚疑不定地喘著粗氣。
對峙的瞬間,空氣緊繃如弦。阿風抓住這喘息之機,再次指向地上的幼崽,聲音竭力穿透母獸粗重的喘息:“你看!我在救它!傷口!”他急促的話語指向小野豬後腿那已敷上藥粉、不再滲血的傷處。母野豬的視線驚疑地在阿風臉上、風影警惕的身姿以及幼崽之間急速逡巡。當它的目光最終長久地落回小野豬身上那道被細心處理的傷口時,那眼中狂暴的赤紅血絲,如同被無形的泉水緩緩澆熄,凶戾之氣一點點褪去,一種近乎困惑的柔和取而代之。它喉嚨裏發出低沉模糊的咕嚕聲,仿佛某種遲來的確認。
阿風深吸一口氣,慢慢彎下腰,再次輕撫小野豬的頭顱,小野豬竟虛弱地蹭了蹭他的掌心。他抬起頭,對著母獸那雙已趨於平靜、甚至帶著某種原始靈性的眼睛,清晰地說:“好了,帶它回去吧。”話音落下,如同解開了一個無形的咒語。母野豬低低地哼了一聲,那聲音裏再無暴戾,隻剩一種笨拙而深沉的溫柔。它小心翼翼地湊近,用吻部輕輕拱了拱小野豬,然後極其輕柔地將它叼起。它最後望了阿風一眼,那眼神複雜難言,旋即轉身,龐大的身軀馱著受傷的幼崽,沉穩而緩慢地沒入蒼翠的林海深處,隻留下被踩踏得一片狼藉的草木和風中漸漸消散的粗重鼻息。
經此驚心動魄的插曲,阿風心中對彘山的敬畏更深一層。他拍拍風影汗涔涔的頸側:“好夥計!”牽著它繼續深入這造化神奇的腹地。山勢愈發幽奇,古木參天蔽日,陽光艱難地穿透厚重的綠幕,在布滿苔蘚的地上投下變幻的光斑。在一處人跡罕至的陡峭崖壁下,他驚喜地發現幾株葉片肥厚、邊緣隱現金線的奇異植物——正是傳說中能續筋接骨的“金線還魂草”!更令人心折的是,在一條清澈山澗的源頭,溪水衝刷的岩窩裏,散落著幾塊鴿子蛋大小、通體渾圓的卵石,半透明如凝固的泉水,內裏竟天然包裹著細如發絲的銀線,在幽暗水底閃爍著秘銀般內斂而恒久的光華,仿佛凝固的星河碎片。阿風屏息拾起一塊,那沁涼直透掌心,銀絲在石髓中悠然浮動。
彘山不僅以物華天寶滋養旅人,更以淳樸人情撫慰塵心。在柘樹林邊緣,阿風遇見了采藥的老人何公。老人鶴發童顏,背一隻磨得油亮的藥簍,熱情地邀阿風去他那半掩於山壁藤蔓間的石屋歇腳。石屋簡陋卻潔淨,彌漫著草藥的清苦。何公如數家珍地展示他珍藏的彘山本草圖譜,泛黃的紙頁上墨線勾勒,彩筆點染,栩栩如生。“瞧這‘月見星’,隻在子夜開花,花蕊能聚露成珠,清心明目!”老人渾濁的眼中閃爍著山林賦予的智慧光芒。當阿風拿出那枚銀絲水膽石,何公粗糙的手指摩挲著石麵,聲音低沉下去:“老輩人說,彘山的石頭有靈,是山神悲憫的淚珠凝成,帶著山的記憶與心腸。”窗外山風嗚咽,石屋中燭火搖曳,古老的傳說仿佛在石壁上投下朦朧的幻影。
下山途中,阿風又被一片異常茂盛的柘林吸引。林中傳來節奏分明的敲打聲,循聲而去,見一婦人正在溪邊捶打浸泡過的柘樹皮。她是村中巧手織娘雲娘,身旁木架上已晾曬著幾張初具雛形的淡黃色麻紙,紋理天然。雲娘見阿風好奇,笑著捧出一卷成品紙,紙色微黃,觸手柔韌,隱隱透出柘皮纖維的脈絡:“用咱彘山柘皮造的紙,韌得很,墨上去不洇不散,蟲子不蛀,百年不壞哩!”她粗糙的手指撫過紙張,眼中是匠人的篤定與自豪。當阿風講述救助小野豬的經過,雲娘感慨道:“山裏的活物,靈性著呢!前年大雪封山,我家房梁快壓塌了,就是一群野豬拱開雪堆,頂住了梁柱!萬物有靈,善惡有報啊!”她的話語樸素卻有力,如同柘樹深紮於大地的根。
第三日清晨,阿風辭別何公與雲娘,牽著風影踏上歸途。行至山腰一片視野開闊的坡地,忽聞林中枝葉搖動。他警覺望去,卻見前日那頭母野豬正帶著小野豬在坡下溪邊飲水。小野豬腿傷顯然大好,歡快地踩著水花,母獸則安靜守護。似是感應到阿風的目光,母野豬抬頭望來。隔著數十丈的距離,山林寂靜,溪水淙淙。沒有嘶鳴,沒有咆哮,隻有那龐大身軀馱著幼崽的安然剪影。母獸靜靜地凝視片刻,眼神深邃如古潭之水,隨即低下頭,輕輕拱了拱嬉鬧的小崽,緩緩轉身,一大一小兩個身影,沉穩地沒入溪畔蔥蘢的綠意深處,仿佛兩滴墨色悄然融入了無邊的蒼翠畫卷。無聲的告別,勝過萬語千言。
夕陽熔金,將彘山起伏的輪廓染成壯麗的橙紅。阿風翻身上馬,風影輕快地邁開步子。行囊裏沉甸甸的,有溫潤的奇石,有清香的柘果,更有山民饋贈的草藥與深情。他最後回望了一眼暮色中的彘山,層巒在夕照裏蒸騰著淡淡的紫氣,宛如一個巨大的、溫暖的、正在安眠的生靈。馬蹄輕叩著下山的石徑,清脆的聲響在寂靜的山穀中回蕩。此行收獲的,豈止是囊中那些來自山野的饋贈?彘山之美,在石之奇絕,在樹之蒼翠,更在於那粗糲山石之下、莽莽林海之中,悄然搏動著的、與萬物相通的溫熱心腸。風影的鬃毛在晚風中拂動,阿風輕輕拍了拍它,人與馬的身影沿著蜿蜒的山路,漸行漸遠,投入前方更廣闊的群山懷抱。彘山靜默地矗立在身後,像一位寬厚的守護者,目送遊子走向下一個山海相逢的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