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玄武門下,血月之時
典藏華夏:對話古今,我震驚全球 作者:一葉拾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基金會的事情忙完之後,第十期的節目也很快如約而至,在萬眾期待之中,葉遲的聲音再次響徹在全國各地。
“兄弟姐妹們,節目時間到,你們猜猜這次的主角是誰?”
“猜不出來,這華夏上下五千年,人物和書籍太多了,哪是我們說猜就能猜的出來的,不過漢武帝都出了,應該離李世民也不遠了啊!”
“李世民是可是重頭戲,畢竟是華夏的繁榮的象征啊!”
“讚成,李二雖然是殘忍了一些,不過不出手,那就死的是他了,帝王之家,殘酷的很啊!”
“朱元璋也有可能,畢竟是一個趕走元朝的大佬級別的存在。”
……
討論還在繼續,希冀也在等候。
當典藏華夏的配樂響起,眾人看到的是一座古樸的城牆,上麵書寫著三個大字玄武門。
一名年邁的老者,穿著大唐龍袍走在這玄武門之上,似乎回想著過去的一幕幕。
廝殺聲!
怒吼聲!
不甘聲!
那老者緩緩的閉上了眼睛,撫摸著這一塊塊的石牆。
“兄長,多少年過去了,朕也要來找你們了,不知道父親有沒有在那邊嗬斥我的不孝?”
漆黑的夜晚,一輪紅月。
這一刻城牆下傳來了急促的馬蹄聲。
“兄長,今日一戰,終究是要你死我活嗎?”
一名大唐將領身著金色鎧甲,手持寶劍看著駛向玄武門的一眾人等。
“終究是避免不了兄弟相殘,後世又會如何評說呢?”
身旁的一名鐵塔般的漢子對著這身著鎧甲的男子道:“秦王,太子到了!”
秦王睜開了眼睛,手一揮道:“動手吧!”
一聲令下,廝殺聲響起。
城牆上的老者突然看到那秦王射出了一箭,這一刻老者突然伸出了手想要製止,卻最終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或許是朕人生中最大的汙點吧!”
此刻正在觀看節目的觀眾們,也飄起了彈幕,看到玄武門的那一刻,李世民與李二兩個詞兒就已經飄滿了屏幕。
“陛下,您開創了大唐盛世,使華夏走向了世界之巔,雖有玄武門之詬病,卻厚澤華夏萬年!”
“陛下,殺得好,你不死,呃,他不死就是你死!不然大唐盛世說不定就沒有了。”
“稟陛下,這不是汙點,這是您的亮點!”
“亮點,樓上的莫不是有病?”
“葉子大神呢?”
“怎麽還沒出來?”
就在眾人吐槽葉遲跑到哪裏去的時候,就看到鏡頭到了玄武門前的一個小兵身上。
“自盤古開天辟地至神舟飛天九重之上,女媧造人、先人繁衍、炎黃和合……讀史可知先賢治政之本,讀史可知朝代興廢之由,讀史可知個人修身之要。史者,古之教諭,今之明鏡也。”
“大家好,我是華夏電視台主持人葉遲。今日便由我帶大家走進華夏第二個黃金巔峰時期漢唐盛世中的大唐帝國,讓我們一起穿越曆史的長河,對話不朽的史詩。”
鐺!
葉遲一劍擋開了砍下的戰刀,然後身子猛地後退。緊接著騰飛而起。
玄武門上的老者看到了葉遲,不敢相信的看著城下,然後又看向了落在身旁的士兵。
“你是誰?怎能會飛?”
葉遲一揮戰袍,長劍入鞘,對著老者一拜道:“小子葉遲一千三百年後的華夏,拜見大唐太宗陛下!”
“一千三百年後?”老者便是萬年的李世民,他看著眼前的葉遲道:“你敢欺朕無知?”
葉遲聞言,身上的戰袍消失不見,出現的是一身中山裝的葉遲,他隨後右手一揮,宣武門下的廝殺的場景消失不見,恢複了黑夜中寂靜的長安城。
“這,怎麽可能?”李世民震驚了,他看著宣武門下的場景,看著巡邏的大唐將士,扶著城牆道:“這是袁天罡與李淳風等人都不能做到的事情,你是怎麽知道的?”
“回陛下,因為臣來自於一千三百年的後華夏,此時因緣際會之下才來到了這個繁盛的大唐,為的就是重現這份榮光帶給未來的華夏子民。”葉遲恭敬的說道。
“來自於一千三百年後的華夏?”李世民似乎想到了什麽,雙眉緊蹙的道:“在始皇帝時期,在始皇遺篇說來自兩千二百年後見到過一名帝師名為葉遲;在漢武帝時期,有人在兩千一百年後也遇到了一位大漢護國聖師亦名為葉遲。今日你自稱同為葉遲,想必於這傳聞中的葉遲是同一個人吧!”
李世民的猜測,讓正在觀看直播的觀眾們飄起了彈幕。
“李二陛下就是牛逼!”
“想不到在這檔節目裏,葉遲流傳整個節目,這似乎是在給我們說,大家不要不要忘記了曆史,因為曆史時時刻刻就在我們血液中流淌,上古也是,秦漢也是,唐宋也是,明清亦是,這就是華夏,一個在血液中流淌著的悠久的血脈。”
“呃,悟了,樓上說的很在理,看了這麽多期的節目,卻也聽過別人說咱們葉子大神是在賣弄情懷,就是為了奪眼球,掙廣告費,當時就讓我給罵了一頓!”
“是啊,個人理念不同,我這邊的也是,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有些人喚是喚不醒的,就像我有個朋友在棒子國出差,他居然相信太宗陛下被棒子國的將軍給射瞎了,大敗而回,還說是一直打到了長安,棒子國才退回去。”
“啊呸,不是還說他們是華夏的祖先嗎?”
“切,自不量力。不過跑題了,葉子大神牛逼!”
……
“回避下,後世華夏史料缺失,有許多史料或散軼,或戰亂,或流失海外,或被人私自收藏,或許還有更多的原因,使得許多曆史典籍遺失,臣來往各朝時期,就是為了向後世華夏子孫傳達曆史的車輪,喚醒炎黃子孫內心之中的記憶。”葉遲這次倒是直接,沒有扯什麽海市蜃樓之類的借口。
“曆史典籍遺失,華夏罹難,原本以為這隻是曆史遺篇中的記載有誤,想不到這居然是真事,那清朝真是誤國誤民,還有那倭國屢次遣唐訪問,當真是早有謀逆之心啊!”李世民說到此處忽然道:“昔日,小友是否來過朕這大唐,似乎這氣息似曾相識?”
“兄弟姐妹們,節目時間到,你們猜猜這次的主角是誰?”
“猜不出來,這華夏上下五千年,人物和書籍太多了,哪是我們說猜就能猜的出來的,不過漢武帝都出了,應該離李世民也不遠了啊!”
“李世民是可是重頭戲,畢竟是華夏的繁榮的象征啊!”
“讚成,李二雖然是殘忍了一些,不過不出手,那就死的是他了,帝王之家,殘酷的很啊!”
“朱元璋也有可能,畢竟是一個趕走元朝的大佬級別的存在。”
……
討論還在繼續,希冀也在等候。
當典藏華夏的配樂響起,眾人看到的是一座古樸的城牆,上麵書寫著三個大字玄武門。
一名年邁的老者,穿著大唐龍袍走在這玄武門之上,似乎回想著過去的一幕幕。
廝殺聲!
怒吼聲!
不甘聲!
那老者緩緩的閉上了眼睛,撫摸著這一塊塊的石牆。
“兄長,多少年過去了,朕也要來找你們了,不知道父親有沒有在那邊嗬斥我的不孝?”
漆黑的夜晚,一輪紅月。
這一刻城牆下傳來了急促的馬蹄聲。
“兄長,今日一戰,終究是要你死我活嗎?”
一名大唐將領身著金色鎧甲,手持寶劍看著駛向玄武門的一眾人等。
“終究是避免不了兄弟相殘,後世又會如何評說呢?”
身旁的一名鐵塔般的漢子對著這身著鎧甲的男子道:“秦王,太子到了!”
秦王睜開了眼睛,手一揮道:“動手吧!”
一聲令下,廝殺聲響起。
城牆上的老者突然看到那秦王射出了一箭,這一刻老者突然伸出了手想要製止,卻最終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或許是朕人生中最大的汙點吧!”
此刻正在觀看節目的觀眾們,也飄起了彈幕,看到玄武門的那一刻,李世民與李二兩個詞兒就已經飄滿了屏幕。
“陛下,您開創了大唐盛世,使華夏走向了世界之巔,雖有玄武門之詬病,卻厚澤華夏萬年!”
“陛下,殺得好,你不死,呃,他不死就是你死!不然大唐盛世說不定就沒有了。”
“稟陛下,這不是汙點,這是您的亮點!”
“亮點,樓上的莫不是有病?”
“葉子大神呢?”
“怎麽還沒出來?”
就在眾人吐槽葉遲跑到哪裏去的時候,就看到鏡頭到了玄武門前的一個小兵身上。
“自盤古開天辟地至神舟飛天九重之上,女媧造人、先人繁衍、炎黃和合……讀史可知先賢治政之本,讀史可知朝代興廢之由,讀史可知個人修身之要。史者,古之教諭,今之明鏡也。”
“大家好,我是華夏電視台主持人葉遲。今日便由我帶大家走進華夏第二個黃金巔峰時期漢唐盛世中的大唐帝國,讓我們一起穿越曆史的長河,對話不朽的史詩。”
鐺!
葉遲一劍擋開了砍下的戰刀,然後身子猛地後退。緊接著騰飛而起。
玄武門上的老者看到了葉遲,不敢相信的看著城下,然後又看向了落在身旁的士兵。
“你是誰?怎能會飛?”
葉遲一揮戰袍,長劍入鞘,對著老者一拜道:“小子葉遲一千三百年後的華夏,拜見大唐太宗陛下!”
“一千三百年後?”老者便是萬年的李世民,他看著眼前的葉遲道:“你敢欺朕無知?”
葉遲聞言,身上的戰袍消失不見,出現的是一身中山裝的葉遲,他隨後右手一揮,宣武門下的廝殺的場景消失不見,恢複了黑夜中寂靜的長安城。
“這,怎麽可能?”李世民震驚了,他看著宣武門下的場景,看著巡邏的大唐將士,扶著城牆道:“這是袁天罡與李淳風等人都不能做到的事情,你是怎麽知道的?”
“回陛下,因為臣來自於一千三百年的後華夏,此時因緣際會之下才來到了這個繁盛的大唐,為的就是重現這份榮光帶給未來的華夏子民。”葉遲恭敬的說道。
“來自於一千三百年後的華夏?”李世民似乎想到了什麽,雙眉緊蹙的道:“在始皇帝時期,在始皇遺篇說來自兩千二百年後見到過一名帝師名為葉遲;在漢武帝時期,有人在兩千一百年後也遇到了一位大漢護國聖師亦名為葉遲。今日你自稱同為葉遲,想必於這傳聞中的葉遲是同一個人吧!”
李世民的猜測,讓正在觀看直播的觀眾們飄起了彈幕。
“李二陛下就是牛逼!”
“想不到在這檔節目裏,葉遲流傳整個節目,這似乎是在給我們說,大家不要不要忘記了曆史,因為曆史時時刻刻就在我們血液中流淌,上古也是,秦漢也是,唐宋也是,明清亦是,這就是華夏,一個在血液中流淌著的悠久的血脈。”
“呃,悟了,樓上說的很在理,看了這麽多期的節目,卻也聽過別人說咱們葉子大神是在賣弄情懷,就是為了奪眼球,掙廣告費,當時就讓我給罵了一頓!”
“是啊,個人理念不同,我這邊的也是,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有些人喚是喚不醒的,就像我有個朋友在棒子國出差,他居然相信太宗陛下被棒子國的將軍給射瞎了,大敗而回,還說是一直打到了長安,棒子國才退回去。”
“啊呸,不是還說他們是華夏的祖先嗎?”
“切,自不量力。不過跑題了,葉子大神牛逼!”
……
“回避下,後世華夏史料缺失,有許多史料或散軼,或戰亂,或流失海外,或被人私自收藏,或許還有更多的原因,使得許多曆史典籍遺失,臣來往各朝時期,就是為了向後世華夏子孫傳達曆史的車輪,喚醒炎黃子孫內心之中的記憶。”葉遲這次倒是直接,沒有扯什麽海市蜃樓之類的借口。
“曆史典籍遺失,華夏罹難,原本以為這隻是曆史遺篇中的記載有誤,想不到這居然是真事,那清朝真是誤國誤民,還有那倭國屢次遣唐訪問,當真是早有謀逆之心啊!”李世民說到此處忽然道:“昔日,小友是否來過朕這大唐,似乎這氣息似曾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