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曆397年(公元194年)初冬,京都東麵的偃師城外。
荀彧和眾閣老全部身著便裝,等待在路邊。
他們在等誰?
能讓閣老全部出動的,自然是大人物。
可大漢還有比他們身份還要高的人物嗎?
當然有,而且隻有一個。
誰?
當然是當今的皇帝陛下,蔡成的關門弟子劉協。
劉協不是在京都嗎?
公曆393年開春前,帝師蔡成被人下毒身亡後,劉協就決定,既然師尊無法陪自己出巡大漢河山,他就自己走一趟,以了師尊生前的願望。
劉協這一走就是五年。
如果不是他參與科考,而且還高中縣試第一名,他還不會回京都。
當然,他即便參與了縣試第一名,也不能為官為吏。
因為他今年才十六歲。
按皇家禮部規定,除科舉三甲之外,其他人要滿十八歲才能為官為吏。
蔡成設計的朝廷組織圖不是沒有禮部嗎?
蔡成中毒身亡後,內閣又給加上去了。
這其實也是蔡成考慮不周全的體現。
蔡成以後世的思維,覺得禮部的存在完全沒有必要。畢竟他出現在了東漢末年,以後哪裏還需要什麽外交,直接平推過去就是了。
可古時的禮部可不僅僅隻管外交。
皇家的祭祀、朝野禮節的規範(例如如何取名,如何開會,如何行禮……),甚至包括宗教的管理,等等,禮部的事情還是很多的。
所以,蔡成身亡後,內閣還是把禮部給加上去了。
而且科考一事,便是由禮部分管的,並由皇室監察司負責監察(比如說監考)。
這樣的好處是學、考、監察三權分立。
不管怎麽說,劉協總算是回來了。
既然是皇帝,自然應該待在京都。
何況,至今為止,君主立憲製都沒有正式宣布實施。
也就是說,當前的大漢,還是皇權為上。
這樣做的原因自然揚州、荊州和益州對君主立憲製極其抵觸,說擅改祖製、架空皇權、倒行逆施、悖逆天道。
所以,這五年大漢北方年年有災,而且還是大災,就被說成是內閣“倒行逆施、悖逆天道”的結果。
遠處,十幾個人正在雄姿勃發地走來。
自然是劉協一行人。
怎麽隻有十幾個人?紫金衛呢?龍鱗衛呢?
當然都在外圍。
方圓五裏內,都在紫金衛的警戒範圍。
方圓一裏內,都在龍鱗衛的警戒範圍。
當然,他們都身著便衣,或偽裝成商隊,或偽裝成服徭役之人……
這五年,劉協、申金、諸葛亮和郭淮等人,可全部都是隱姓埋名、偽裝成普通百姓,遊走於大漢北方各州。
看到劉協等人的身影,荀彧等閣老才大喘一口氣,把五年來的擔憂驅散一空。
雖然每月都有劉協的消息傳回來,可畢竟不在京都,不在眼皮底下,讓這些閣老如何不擔心?
劉協長高了,也長壯了,略帶黝黑的麵龐,透露著一絲堅毅。
可他的眼神怎麽有些躲閃?
哦,明白了。
這是近鄉情怯。
京都、皇宮,可沒給劉協留下什麽好印象。
自他的父皇駕崩後,他幾乎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中。
好容易蔡成給了他安全感,可也隻是一個月的時間……
此時,閣老們似乎明白了劉協為何出了京都,五年都不想回來了。
每每想起這些,劉虞都止不住心酸。
雖然劉協是庶出,可也是他劉氏的嫡親血脈,怎麽就……
荀彧引領眾閣老一起上前行禮。
“恭迎陛下回京!”
劉協略帶一些慌亂地拱手回禮。
隻不過,閣老們是把身子躬了下去,而劉協卻沒有躬身。
這也是禮部頒布的大漢禮儀之一。
雖然內閣廢除了跪拜禮,但向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躬身,總沒有錯吧?
“有勞諸位愛卿遠道來接。諸位愛卿幾年來可好?”劉協已經冷靜下來了。
“有勞陛下掛念,吾等安好。”眾人眼中都是笑意。
從劉協彬彬有禮又不卑不亢的姿態,便知這幾年的曆練頗有成效。
“我師尊和我師母如何了?”劉協緊接著問道。
劉協離京前,讓內閣要常常向他報告師尊的狀況。
一般人,死後兩三天,屍身就開始發臭了。
可蔡成很是奇怪,劉協離京已是蔡成中毒身亡十餘天了,他的屍身竟然都沒有發臭、腐爛的跡象。
難怪蔡成臨死前叮囑,如果屍身不發臭,不腐爛,就不要把他下葬。
看來,仙人真的出手拯救自己的弟子了。
隻不過,由於中毒很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把蔡成救回來吧?
這樣的說法,當然是站在蔡成立場這邊的人。
而站在蔡成對立麵的那些人,想就的是另一回事了。
內閣對外宣布蔡成一直未下葬的原因,是蔡成中毒之後,變成了“活死人”(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植物人”)。
內閣還宣揚成公子必然有醒來的那一日。
可站在蔡成對立麵的那些人,內心中堅信根本不是沒下葬,而是悄悄下葬了。
內閣之所以那麽說,是想用“活死人”的說法作為威懾,畢竟反對丞相製和內閣製的聲音甚囂塵上。
不僅是江東、江南、益州都是如此說法,就連大漢北方各州士子和達官貴人,也都是如此說法。
連續五年來,內閣如果不是有護民軍為後盾,且各州都有數量不少的治安軍,大漢北方早就亂了。
不過,即便如此,內閣這五年的日子也都不好過。
除今年以外,連續四年,每年一大災。旱災、冰雹、地龍翻身(地震)、蝗災,玩了一個遍。
這還沒算上幽州出現的疫情“出血熱病”。
不過,由於推行“講衛生”貫徹得比較徹底,而大醫堂的救治、控製行動也極為快速,疫情隻在幽州的廣陽郡曇花一現,不出兩個月,就已經完全消失了。
據大醫堂的郎中說,根本原因是幽州大旱,隨後又爆發了蝗災,雖然由於提前的防治,蝗災並沒有多大規模,但百姓們放火燒蝗蟲,導致了水源受到汙染,而廣陽郡的百姓又喝了生水。
如果都喝白開水,這個疫情根本就不會發生。
大漢北方災禍連連。
雖然在內閣的有效防治和救災下,大漢北方沒有餓死一人,也沒有引發什麽動亂、騷亂。
但“四年五災”還是被人說成是君主立憲製架空皇權、新農體係破壞了大漢根基、工商之家參與科考、內閣成員倒行逆施等等,才激怒上蒼降下懲罰……
秦漢的百姓相信鬼神,相信蒼天,這幾年,內閣下了大功夫來應對這些流言。
如若不是有《漢報》這一宣傳利器,大漢北方早就亂了。
不過,今年無災,而且各州報上來的信息,都說是大豐收,總算讓內閣有了喘息之機。
一眾人全部上了事先準備好的馬上,放下了車簾,悄然入京,沒驚動任何人。
為了劉協外出曆練的安全,劉協是隱姓埋名、悄悄離京的。
隻不過劉協走前,曾經公開露麵,宣稱自己要不受幹擾地閉門讀書。
結果這一“讀”就讀了五年。
悄悄地走,那就得悄悄地回。免得被一些有心人發現,再鬧出什麽幺蛾子來。
劉協回到蔡成的宅院後,顧不上洗去滿身征塵,連水都沒喝上一口,就和申金、諸葛亮、郭淮三位師兄一起,進入了安放蔡成屍身的房中。
進門後,看到蔡琰、輕風、細雨三人,剛剛給蔡成穿好衣衫。
這些年來,蔡琰和輕風、細雨三人,幾乎每日都為蔡成洗滌屍身,完成蔡成“洗毒”的囑托。
師兄弟四人口稱“師母”,給蔡琰施了一禮,然後便恭敬地跪下,敬拜師尊。
才叩了一個頭,四人就都哭出了聲來。
叩第二個頭時,突然聽到床上的蔡成發出了一點動靜。
幾乎顧不上三叩首,抬頭望向了床上的蔡成。
然後,讓他們驚喜異常的事情就發生了。
他們和跟他們一起進來的荀彧、劉虞等人,都看到了蔡成的手輕輕地動了一下,恰好碰到床沿,發出很輕微的動靜。
劉協最沉不住氣,睜大眼睛叫了起來。“師尊動了!師尊活過來了!”
眾人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床上的蔡成。
然後,他們就發現,蔡成的手再次動了一下,而且動的幅度比之前還大了一點。
再然後,他們就看著蔡成在努力地睜開眼睛。
先是眼皮在動,然後是睜開一條細縫,然後又合上了,再睜開一條細縫,卻沒有再合上……
幾次反複之後,蔡成終於睜大了雙眼。
隨之,蔡成的胸膛開始了輕輕的起伏,眼珠子也開始慢慢地轉動……
“哇——”蔡琰大哭出聲。
輕風、細雨兩人也是眼中噙著淚水,拚命地去捂蔡琰的嘴,還小聲地說道:“輕聲,輕聲,別嚇著公子……”
跪在地上的四人,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眼中卻全是驚喜。
“餓……要……吃……”蔡成的聲音雖然緩慢又輕微,卻如同炸雷一般,炸響在屋內每個人的耳畔。
蔡琰顧不上臉都是花的,馬上說道:“好,我馬上去給你燒飯。輕風,快給公子拿水……”
說完,蔡琰就不管不顧地跑出門去,去給蔡成做飯去了。
唯有荀彧在極度的驚喜中,還保持著一絲冷靜。
他馬上出門,通知門外守護的特戰隊員,馬上封鎖整個宅院,不允許任何人進出。
同時,他又讓特戰隊員,悄悄地通知華佗和張機兩人過來。
就算蔡成身死後,從青州趕來京都的蔡母,以及蔡成的父親和兩個哥哥,他都沒有讓人去通知。
他看到在床上躺了五年,已經骨瘦如柴的蔡成,沒有蔡成絕對能活過來的把握,他可不想鬧得滿城風雨。
真要是通知蔡立、蔡母、蔡正、蔡必等人,等他們過來,發現蔡成根本就無法活過來,這第二次打擊,一定要比第一次沉重太多。
也好在今天荀彧在場,否則就憑蔡琰、申金等人,看到蔡成醒了過來,還不得高興得把天都捅個窟窿?用不了一個時辰,恐怕整個京都城都知道了。
輕風喂蔡成喝了一杯水,然後申金和諸葛亮就把蔡成從床上輕輕地扶了起來,又在他的後背墊上棉被,讓蔡成躺得舒服一點。
然後,申金帶著三個師弟,再次跪下,給蔡成磕了一個響頭,算是補上了之前的第三叩首。
“怎麽都在?”蔡成的聲音幾乎輕不可聞。
荀彧上前輕聲說道:“公子,今天是陛下回京的日子。他回來後,不吃不喝不休息,就要來看你。所以,我們就都跟過來了。”
蔡成好像還沒有完全清醒,迷迷糊糊地問道:“陛下為何離京?”
“師尊,你先別說話了。等你先吃點東西,把身體養好,能下床了,我再給你講。”劉協懂事地走上前,拉著蔡成瘦骨嶙峋的手。
荀彧和眾閣老全部身著便裝,等待在路邊。
他們在等誰?
能讓閣老全部出動的,自然是大人物。
可大漢還有比他們身份還要高的人物嗎?
當然有,而且隻有一個。
誰?
當然是當今的皇帝陛下,蔡成的關門弟子劉協。
劉協不是在京都嗎?
公曆393年開春前,帝師蔡成被人下毒身亡後,劉協就決定,既然師尊無法陪自己出巡大漢河山,他就自己走一趟,以了師尊生前的願望。
劉協這一走就是五年。
如果不是他參與科考,而且還高中縣試第一名,他還不會回京都。
當然,他即便參與了縣試第一名,也不能為官為吏。
因為他今年才十六歲。
按皇家禮部規定,除科舉三甲之外,其他人要滿十八歲才能為官為吏。
蔡成設計的朝廷組織圖不是沒有禮部嗎?
蔡成中毒身亡後,內閣又給加上去了。
這其實也是蔡成考慮不周全的體現。
蔡成以後世的思維,覺得禮部的存在完全沒有必要。畢竟他出現在了東漢末年,以後哪裏還需要什麽外交,直接平推過去就是了。
可古時的禮部可不僅僅隻管外交。
皇家的祭祀、朝野禮節的規範(例如如何取名,如何開會,如何行禮……),甚至包括宗教的管理,等等,禮部的事情還是很多的。
所以,蔡成身亡後,內閣還是把禮部給加上去了。
而且科考一事,便是由禮部分管的,並由皇室監察司負責監察(比如說監考)。
這樣的好處是學、考、監察三權分立。
不管怎麽說,劉協總算是回來了。
既然是皇帝,自然應該待在京都。
何況,至今為止,君主立憲製都沒有正式宣布實施。
也就是說,當前的大漢,還是皇權為上。
這樣做的原因自然揚州、荊州和益州對君主立憲製極其抵觸,說擅改祖製、架空皇權、倒行逆施、悖逆天道。
所以,這五年大漢北方年年有災,而且還是大災,就被說成是內閣“倒行逆施、悖逆天道”的結果。
遠處,十幾個人正在雄姿勃發地走來。
自然是劉協一行人。
怎麽隻有十幾個人?紫金衛呢?龍鱗衛呢?
當然都在外圍。
方圓五裏內,都在紫金衛的警戒範圍。
方圓一裏內,都在龍鱗衛的警戒範圍。
當然,他們都身著便衣,或偽裝成商隊,或偽裝成服徭役之人……
這五年,劉協、申金、諸葛亮和郭淮等人,可全部都是隱姓埋名、偽裝成普通百姓,遊走於大漢北方各州。
看到劉協等人的身影,荀彧等閣老才大喘一口氣,把五年來的擔憂驅散一空。
雖然每月都有劉協的消息傳回來,可畢竟不在京都,不在眼皮底下,讓這些閣老如何不擔心?
劉協長高了,也長壯了,略帶黝黑的麵龐,透露著一絲堅毅。
可他的眼神怎麽有些躲閃?
哦,明白了。
這是近鄉情怯。
京都、皇宮,可沒給劉協留下什麽好印象。
自他的父皇駕崩後,他幾乎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中。
好容易蔡成給了他安全感,可也隻是一個月的時間……
此時,閣老們似乎明白了劉協為何出了京都,五年都不想回來了。
每每想起這些,劉虞都止不住心酸。
雖然劉協是庶出,可也是他劉氏的嫡親血脈,怎麽就……
荀彧引領眾閣老一起上前行禮。
“恭迎陛下回京!”
劉協略帶一些慌亂地拱手回禮。
隻不過,閣老們是把身子躬了下去,而劉協卻沒有躬身。
這也是禮部頒布的大漢禮儀之一。
雖然內閣廢除了跪拜禮,但向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躬身,總沒有錯吧?
“有勞諸位愛卿遠道來接。諸位愛卿幾年來可好?”劉協已經冷靜下來了。
“有勞陛下掛念,吾等安好。”眾人眼中都是笑意。
從劉協彬彬有禮又不卑不亢的姿態,便知這幾年的曆練頗有成效。
“我師尊和我師母如何了?”劉協緊接著問道。
劉協離京前,讓內閣要常常向他報告師尊的狀況。
一般人,死後兩三天,屍身就開始發臭了。
可蔡成很是奇怪,劉協離京已是蔡成中毒身亡十餘天了,他的屍身竟然都沒有發臭、腐爛的跡象。
難怪蔡成臨死前叮囑,如果屍身不發臭,不腐爛,就不要把他下葬。
看來,仙人真的出手拯救自己的弟子了。
隻不過,由於中毒很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把蔡成救回來吧?
這樣的說法,當然是站在蔡成立場這邊的人。
而站在蔡成對立麵的那些人,想就的是另一回事了。
內閣對外宣布蔡成一直未下葬的原因,是蔡成中毒之後,變成了“活死人”(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植物人”)。
內閣還宣揚成公子必然有醒來的那一日。
可站在蔡成對立麵的那些人,內心中堅信根本不是沒下葬,而是悄悄下葬了。
內閣之所以那麽說,是想用“活死人”的說法作為威懾,畢竟反對丞相製和內閣製的聲音甚囂塵上。
不僅是江東、江南、益州都是如此說法,就連大漢北方各州士子和達官貴人,也都是如此說法。
連續五年來,內閣如果不是有護民軍為後盾,且各州都有數量不少的治安軍,大漢北方早就亂了。
不過,即便如此,內閣這五年的日子也都不好過。
除今年以外,連續四年,每年一大災。旱災、冰雹、地龍翻身(地震)、蝗災,玩了一個遍。
這還沒算上幽州出現的疫情“出血熱病”。
不過,由於推行“講衛生”貫徹得比較徹底,而大醫堂的救治、控製行動也極為快速,疫情隻在幽州的廣陽郡曇花一現,不出兩個月,就已經完全消失了。
據大醫堂的郎中說,根本原因是幽州大旱,隨後又爆發了蝗災,雖然由於提前的防治,蝗災並沒有多大規模,但百姓們放火燒蝗蟲,導致了水源受到汙染,而廣陽郡的百姓又喝了生水。
如果都喝白開水,這個疫情根本就不會發生。
大漢北方災禍連連。
雖然在內閣的有效防治和救災下,大漢北方沒有餓死一人,也沒有引發什麽動亂、騷亂。
但“四年五災”還是被人說成是君主立憲製架空皇權、新農體係破壞了大漢根基、工商之家參與科考、內閣成員倒行逆施等等,才激怒上蒼降下懲罰……
秦漢的百姓相信鬼神,相信蒼天,這幾年,內閣下了大功夫來應對這些流言。
如若不是有《漢報》這一宣傳利器,大漢北方早就亂了。
不過,今年無災,而且各州報上來的信息,都說是大豐收,總算讓內閣有了喘息之機。
一眾人全部上了事先準備好的馬上,放下了車簾,悄然入京,沒驚動任何人。
為了劉協外出曆練的安全,劉協是隱姓埋名、悄悄離京的。
隻不過劉協走前,曾經公開露麵,宣稱自己要不受幹擾地閉門讀書。
結果這一“讀”就讀了五年。
悄悄地走,那就得悄悄地回。免得被一些有心人發現,再鬧出什麽幺蛾子來。
劉協回到蔡成的宅院後,顧不上洗去滿身征塵,連水都沒喝上一口,就和申金、諸葛亮、郭淮三位師兄一起,進入了安放蔡成屍身的房中。
進門後,看到蔡琰、輕風、細雨三人,剛剛給蔡成穿好衣衫。
這些年來,蔡琰和輕風、細雨三人,幾乎每日都為蔡成洗滌屍身,完成蔡成“洗毒”的囑托。
師兄弟四人口稱“師母”,給蔡琰施了一禮,然後便恭敬地跪下,敬拜師尊。
才叩了一個頭,四人就都哭出了聲來。
叩第二個頭時,突然聽到床上的蔡成發出了一點動靜。
幾乎顧不上三叩首,抬頭望向了床上的蔡成。
然後,讓他們驚喜異常的事情就發生了。
他們和跟他們一起進來的荀彧、劉虞等人,都看到了蔡成的手輕輕地動了一下,恰好碰到床沿,發出很輕微的動靜。
劉協最沉不住氣,睜大眼睛叫了起來。“師尊動了!師尊活過來了!”
眾人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床上的蔡成。
然後,他們就發現,蔡成的手再次動了一下,而且動的幅度比之前還大了一點。
再然後,他們就看著蔡成在努力地睜開眼睛。
先是眼皮在動,然後是睜開一條細縫,然後又合上了,再睜開一條細縫,卻沒有再合上……
幾次反複之後,蔡成終於睜大了雙眼。
隨之,蔡成的胸膛開始了輕輕的起伏,眼珠子也開始慢慢地轉動……
“哇——”蔡琰大哭出聲。
輕風、細雨兩人也是眼中噙著淚水,拚命地去捂蔡琰的嘴,還小聲地說道:“輕聲,輕聲,別嚇著公子……”
跪在地上的四人,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眼中卻全是驚喜。
“餓……要……吃……”蔡成的聲音雖然緩慢又輕微,卻如同炸雷一般,炸響在屋內每個人的耳畔。
蔡琰顧不上臉都是花的,馬上說道:“好,我馬上去給你燒飯。輕風,快給公子拿水……”
說完,蔡琰就不管不顧地跑出門去,去給蔡成做飯去了。
唯有荀彧在極度的驚喜中,還保持著一絲冷靜。
他馬上出門,通知門外守護的特戰隊員,馬上封鎖整個宅院,不允許任何人進出。
同時,他又讓特戰隊員,悄悄地通知華佗和張機兩人過來。
就算蔡成身死後,從青州趕來京都的蔡母,以及蔡成的父親和兩個哥哥,他都沒有讓人去通知。
他看到在床上躺了五年,已經骨瘦如柴的蔡成,沒有蔡成絕對能活過來的把握,他可不想鬧得滿城風雨。
真要是通知蔡立、蔡母、蔡正、蔡必等人,等他們過來,發現蔡成根本就無法活過來,這第二次打擊,一定要比第一次沉重太多。
也好在今天荀彧在場,否則就憑蔡琰、申金等人,看到蔡成醒了過來,還不得高興得把天都捅個窟窿?用不了一個時辰,恐怕整個京都城都知道了。
輕風喂蔡成喝了一杯水,然後申金和諸葛亮就把蔡成從床上輕輕地扶了起來,又在他的後背墊上棉被,讓蔡成躺得舒服一點。
然後,申金帶著三個師弟,再次跪下,給蔡成磕了一個響頭,算是補上了之前的第三叩首。
“怎麽都在?”蔡成的聲音幾乎輕不可聞。
荀彧上前輕聲說道:“公子,今天是陛下回京的日子。他回來後,不吃不喝不休息,就要來看你。所以,我們就都跟過來了。”
蔡成好像還沒有完全清醒,迷迷糊糊地問道:“陛下為何離京?”
“師尊,你先別說話了。等你先吃點東西,把身體養好,能下床了,我再給你講。”劉協懂事地走上前,拉著蔡成瘦骨嶙峋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