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北方九州的刺史,多為曹操聞所未聞之人。
像冀州刺史荀攸他還略有所聞,青州刺史田奇曹操在任濟南相時也知知道,而幽州刺史田豫、並州刺史賈詡、涼州刺史薑冏、兗州刺史華歆,曹操根本就不知道是誰。
天下驚覺成公子滔天威勢之時,成公子大勢已成,一舉掌控北方九州,世家大族已然無力阻擋。
如果說成公子事先不知道天下之變,根本就解釋不了他的所作所為。
如今,成公子挾天子以令天下諸侯,又成為帝師,給人以無法撼動之感。
一種無力感瞬間占據了曹操全部身心。
自己雖然順利占據了江東揚州四郡,可麵臨著成公子攜北方九州之威,以及數十萬精兵悍卒對江東形成壓頂之勢,曹操覺得自己氣都喘不上來了。
曹操此時有些後悔,後悔自己要據江東而觀天下。
然而,曹操也想在這亂世之中,有所作為呀。
他投靠了成公子,最多也就是一州之刺史,進而再進內閣,但永遠無法擁有天下。
現在,在九江與成公子開戰,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
難道自己真的……
曹操頓感心悸不已,少時便有的頭疼病,隱隱有發作之兆……
“主公!主公!”
曹操驚覺有人在大聲叫自己。
曹操使勁地晃了晃腦袋,讓自己從沉思中清醒過來。
然後,就看到麵前一士卒正跪立堂下。
曹操掩飾地笑了笑,“剛剛想得太入神了。何事?”
前麵半句是對堂上程昱及一眾將領說的,後麵的“何事”是問那士卒。
“報長史,府外有人求見,自稱是長史少時好友許攸,還帶來南陽名士逢紀。”
此時,曹嵩已自封為揚州牧,而曹操則為牧府長史。
其實誰都知道,真正掌權之人是曹操,而曹嵩則成為了曹操的頂級幕僚。
聽了士卒的話,曹操明顯愣了一下,隨之便是大喜。
曹操現在最缺什麽?
好像什麽都缺。
但最缺的還是謀士。
目前江東士族暫時還不為他所用,謀士也隻有程昱一人。
曹操少時在京都,與袁紹、許攸相識,甚為交好。自是知道許攸不僅聰慧,而且鬼主意極多。
當前自己麵臨困境,上天就把許攸給送來了。
這豈不是說許攸就是他的解困之人?
自己做濟南相之時,許攸就曾聯絡過自己,想讓自己參與冀州刺史王芬的謀廢靈帝。
自己未答應,卻被先帝調回京都任西園中軍校尉。
後來聽說,有人說是曹操向先帝告密,才致使王芬、許攸之謀敗露。
結果是王芬自殺,許攸不知所蹤。
不過,許攸是了解自己的,自己絕對不是告密之人。
否則,許攸今日也不會來投自己。
千回百轉之間,曹操已經一路小跑,出府去迎許攸。
入得堂內,曹操馬上讓人泡上嶗山春芽,又把在座諸位介紹給許攸和逢紀。
許攸也說起了這些年來,他顛沛流離的日子。
原來,許攸在王芬事敗後,就直接逃出冀州,隱於南陽。
在南陽,他與逢紀結識,而且相交至深。
去年,先是聽到袁紹發出了《討賊倡議》,後又聽到聯軍在汜水對岸,準備攻打旋門關。
兩人商量了一下,便動身前往旋門關前。
可他們還沒走到旋門關,便得知成公子率護民軍已救出陛下,逼走呂布,而集於京都西麵的聯軍,均已散去。
兩人詳加打探,方知袁術、孫堅率軍返回南陽,青州兩萬軍入京都,升格為禦林軍,其他聯軍全部開往徐州,就連呂布也去了徐州。
當時許攸和逢紀商量,是去投成公子,還是去徐州,或者返回南陽投靠袁術。
二人共同判定,徐州不可能成事。
一則是聚於徐州的都是諸侯,各有心思。
二則是聯軍錯過了最佳的時機:在呂布退出京都時,聯軍馬上搶入京都,與成公子分庭抗禮。
他們當然不知道,在呂布退出京都前,一個山地軍、一個弓弩軍和兩萬厲誌率領的治安軍,已入京都。
蔡成怎麽可能給諸侯機會?
等諸侯聯軍知道呂布要退出京都時,護民軍已經在京都內布置好了城防。
可見,許攸、逢紀二人的分析,也不是很靠譜。
大概是由於袁術過去的劣跡斑斑,也讓許攸、逢紀兩人覺得不靠譜。
最後,二人還是決定投靠取了揚州的曹操。
也不知道為了什麽,二人從來沒想過投靠青州成公子,很自然地把蔡成給忽略了。
他們忽略了,可曹操沒忽略。
曹操半真半假地問道:“如今勢大力強的,非青州成公子莫屬。子遠(許攸字)與元圖(逢紀字)為何不去投成公子?”
許攸和逢紀大眼瞪小眼,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複。
半晌後,許攸鼓起勇氣。“我們沒想過投靠成公子。”
許攸的回答,引起在座之人的哄堂大笑。
笑聲中充滿了不屑,明顯是不信許攸之語。
許攸思忖一會,起身對曹操說道:“前些年有人傳是孟德公向陛下告密王芬密謀之事,實則是王芬手下一近身吏向青州告密,並委托青州牧蔡立轉告陛下。
“那小吏雖被王芬所斬,卻因為事不秘,擔憂陛下追責,故自殺。也導致我浪跡天涯。”
許攸沒有敢再稱呼曹操的乳名“阿瞞”,其話語中的意思更是明顯:我已經上了青州的黑名單。
青州的一切,或者說成公子的一切,與陛下的恩寵密不可分。
如果不是先帝劉宏的支持,不可能打破“州牧”禁錮,讓蔡立成了大漢十三州的第一位州牧。
如果不是先帝劉宏堅持,亦不可能允許青州試行新農體係。
而青州投桃報李,不僅每年多繳納一成賦稅,而且還不斷給皇室送去貢品。
郭全辭官往青州考察,讓劉宏借機調蔡立入京為人質。
誰知道,蔡立入京後,劉宏竟然一改過去的荒唐,隱隱有了由昏君向明君轉化之勢。
好在劉宏明白過來的時日不長便駕崩,否則眾多朝臣都會被嚇出心髒病來。
絕大多數朝臣,並不希望劉宏成為明君。
像冀州刺史荀攸他還略有所聞,青州刺史田奇曹操在任濟南相時也知知道,而幽州刺史田豫、並州刺史賈詡、涼州刺史薑冏、兗州刺史華歆,曹操根本就不知道是誰。
天下驚覺成公子滔天威勢之時,成公子大勢已成,一舉掌控北方九州,世家大族已然無力阻擋。
如果說成公子事先不知道天下之變,根本就解釋不了他的所作所為。
如今,成公子挾天子以令天下諸侯,又成為帝師,給人以無法撼動之感。
一種無力感瞬間占據了曹操全部身心。
自己雖然順利占據了江東揚州四郡,可麵臨著成公子攜北方九州之威,以及數十萬精兵悍卒對江東形成壓頂之勢,曹操覺得自己氣都喘不上來了。
曹操此時有些後悔,後悔自己要據江東而觀天下。
然而,曹操也想在這亂世之中,有所作為呀。
他投靠了成公子,最多也就是一州之刺史,進而再進內閣,但永遠無法擁有天下。
現在,在九江與成公子開戰,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
難道自己真的……
曹操頓感心悸不已,少時便有的頭疼病,隱隱有發作之兆……
“主公!主公!”
曹操驚覺有人在大聲叫自己。
曹操使勁地晃了晃腦袋,讓自己從沉思中清醒過來。
然後,就看到麵前一士卒正跪立堂下。
曹操掩飾地笑了笑,“剛剛想得太入神了。何事?”
前麵半句是對堂上程昱及一眾將領說的,後麵的“何事”是問那士卒。
“報長史,府外有人求見,自稱是長史少時好友許攸,還帶來南陽名士逢紀。”
此時,曹嵩已自封為揚州牧,而曹操則為牧府長史。
其實誰都知道,真正掌權之人是曹操,而曹嵩則成為了曹操的頂級幕僚。
聽了士卒的話,曹操明顯愣了一下,隨之便是大喜。
曹操現在最缺什麽?
好像什麽都缺。
但最缺的還是謀士。
目前江東士族暫時還不為他所用,謀士也隻有程昱一人。
曹操少時在京都,與袁紹、許攸相識,甚為交好。自是知道許攸不僅聰慧,而且鬼主意極多。
當前自己麵臨困境,上天就把許攸給送來了。
這豈不是說許攸就是他的解困之人?
自己做濟南相之時,許攸就曾聯絡過自己,想讓自己參與冀州刺史王芬的謀廢靈帝。
自己未答應,卻被先帝調回京都任西園中軍校尉。
後來聽說,有人說是曹操向先帝告密,才致使王芬、許攸之謀敗露。
結果是王芬自殺,許攸不知所蹤。
不過,許攸是了解自己的,自己絕對不是告密之人。
否則,許攸今日也不會來投自己。
千回百轉之間,曹操已經一路小跑,出府去迎許攸。
入得堂內,曹操馬上讓人泡上嶗山春芽,又把在座諸位介紹給許攸和逢紀。
許攸也說起了這些年來,他顛沛流離的日子。
原來,許攸在王芬事敗後,就直接逃出冀州,隱於南陽。
在南陽,他與逢紀結識,而且相交至深。
去年,先是聽到袁紹發出了《討賊倡議》,後又聽到聯軍在汜水對岸,準備攻打旋門關。
兩人商量了一下,便動身前往旋門關前。
可他們還沒走到旋門關,便得知成公子率護民軍已救出陛下,逼走呂布,而集於京都西麵的聯軍,均已散去。
兩人詳加打探,方知袁術、孫堅率軍返回南陽,青州兩萬軍入京都,升格為禦林軍,其他聯軍全部開往徐州,就連呂布也去了徐州。
當時許攸和逢紀商量,是去投成公子,還是去徐州,或者返回南陽投靠袁術。
二人共同判定,徐州不可能成事。
一則是聚於徐州的都是諸侯,各有心思。
二則是聯軍錯過了最佳的時機:在呂布退出京都時,聯軍馬上搶入京都,與成公子分庭抗禮。
他們當然不知道,在呂布退出京都前,一個山地軍、一個弓弩軍和兩萬厲誌率領的治安軍,已入京都。
蔡成怎麽可能給諸侯機會?
等諸侯聯軍知道呂布要退出京都時,護民軍已經在京都內布置好了城防。
可見,許攸、逢紀二人的分析,也不是很靠譜。
大概是由於袁術過去的劣跡斑斑,也讓許攸、逢紀兩人覺得不靠譜。
最後,二人還是決定投靠取了揚州的曹操。
也不知道為了什麽,二人從來沒想過投靠青州成公子,很自然地把蔡成給忽略了。
他們忽略了,可曹操沒忽略。
曹操半真半假地問道:“如今勢大力強的,非青州成公子莫屬。子遠(許攸字)與元圖(逢紀字)為何不去投成公子?”
許攸和逢紀大眼瞪小眼,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複。
半晌後,許攸鼓起勇氣。“我們沒想過投靠成公子。”
許攸的回答,引起在座之人的哄堂大笑。
笑聲中充滿了不屑,明顯是不信許攸之語。
許攸思忖一會,起身對曹操說道:“前些年有人傳是孟德公向陛下告密王芬密謀之事,實則是王芬手下一近身吏向青州告密,並委托青州牧蔡立轉告陛下。
“那小吏雖被王芬所斬,卻因為事不秘,擔憂陛下追責,故自殺。也導致我浪跡天涯。”
許攸沒有敢再稱呼曹操的乳名“阿瞞”,其話語中的意思更是明顯:我已經上了青州的黑名單。
青州的一切,或者說成公子的一切,與陛下的恩寵密不可分。
如果不是先帝劉宏的支持,不可能打破“州牧”禁錮,讓蔡立成了大漢十三州的第一位州牧。
如果不是先帝劉宏堅持,亦不可能允許青州試行新農體係。
而青州投桃報李,不僅每年多繳納一成賦稅,而且還不斷給皇室送去貢品。
郭全辭官往青州考察,讓劉宏借機調蔡立入京為人質。
誰知道,蔡立入京後,劉宏竟然一改過去的荒唐,隱隱有了由昏君向明君轉化之勢。
好在劉宏明白過來的時日不長便駕崩,否則眾多朝臣都會被嚇出心髒病來。
絕大多數朝臣,並不希望劉宏成為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