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誰知道,徐州敗得那麽快,直讓天下目瞪口呆。


    如今,徐州速敗,時間沒有了。


    最關鍵的是,曹操為了配合徐州,還下令讓程昱、曹仁、夏侯惇在九江與護民軍打上一場。


    結果就是損兵折將,六千兵馬盡失。


    現在,壓力全部到了揚州的頭上。


    畢竟荊州從未主動招惹成公子。


    揚州則是擊殺了護民軍四千餘人。


    程昱、曹仁、夏侯惇於摩陀山,設置了“五重打擊”,竟然的三重打擊沒有發揮作用。


    兩百護民軍追殺兩千曹軍……


    護民軍的戰力讓曹操心悸不已。


    “該死的袁紹,該死的董卓……”曹操暗自咒罵。


    其實,十常侍誘殺大將軍何進,曹操是和袁紹一起陪著何進去皇宮的。


    隻是他們都帶著兵,都在宮門外等候何進。


    何進一人進宮之後,一直不出來。


    他們在宮外大聲呼叫何進,誰知道宮牆上拋出了何進的頭顱。


    袁紹被激怒,率兵攻破宮門,然後便是屠戮皇宮。


    曹操比袁紹聰明多了,他可沒參與攻打皇宮,而是帶著自己的兵馬旁觀。


    事後,他也想過前往青州投靠成公子,可袁紹發出《討賊倡議書》,而且發現天下響應的人還不少,就知道諸侯割據的時候來了。


    雖然《討賊倡議書》是以朝廷三公九卿名義發出的,可誰都知道,那是袁紹掛羊頭、賣狗肉。


    知道是知道,可十幾路諸侯還是出兵了。


    這說明什麽?諸侯皆有私兵,各有地盤,這就是諸侯割據的前兆。


    為了讓自己獲取大義之名,也為了探究其他諸侯的虛實,當然,也是痛恨董卓亂漢,曹操在兗州散家財、招兵馬,然後便參與聯軍。


    他此時暗自咒罵袁紹與董卓,是罵他們竟然不能多堅持一段時間。


    如今,他據江東,最缺少的就是時間。


    猛然間,曹操突然想到,成公子從青州崛起,好像也沒用幾年時間。


    而如今看成公子的布局,似乎早知中平五年將要發生什麽一般。


    否則,以青州一地,他為何要養那麽多的兵馬?


    如果說成公子那時就有反心,聯想到《漢報》上登載的“君主立憲製”,曹操又覺得成公子對皇位毫無興趣。


    對“君主立憲製”,曹操已經反複研究過無數遍了。


    很明顯,在“君主立憲製”下,誰做皇帝都無所謂,反正皇帝沒什麽真正的權力。


    哪怕說皇帝有丞相和內閣大臣的任命權和監督權,可那有什麽用呢?


    一旦丞相和內閣勢大,這兩權形同虛設。


    至於兵權,說是歸屬皇室,可如果內閣斷了軍隊的糧餉,然後自己暗建軍隊,那皇帝麾下的軍隊,恐怕瞬間就散了。


    更何況,在皇帝與軍隊之間,還有一個“兵部”。


    可見,大漢的軍隊是掌控在兵部手上的。


    準確地說,現在是掌控在兵部尚書成公子手上的。


    但隨著時間推移,如大漢四百年曆史上,士族長年累月向大漢軍隊中滲透一般,內閣也可以逐漸向軍部滲透。


    反正內閣和世家大族一樣,有錢有糧。


    可見,隻要數十年的時間,皇室的軍權就得暗落於內閣手中。


    曹操判斷,自己都能夠想到的事情,作為能設計出“君主立憲製”這樣逆天機製之人,成公子不可能想不到。


    這就證明了,成公子根本沒有當皇帝的心思。


    另外,大漢集天下十三州之力,都養不起十萬軍隊,而青州養了數十萬軍隊,可見青州在軍隊上的投入之巨。


    成公子不計成本,養那麽多的軍隊,又不是為了造反坐上皇位,那為了什麽?


    難道成公子真是一切為了大漢?


    曹操根本就不相信,這世上有如此忠漢之人。


    沒見當董卓對朝臣舉起屠刀之時,原來那些一直表示對漢室忠誠無比的重臣,瞬間噤若寒蟬了嗎?


    整個朝堂之上,隻有袁紹倚仗著自己“四世三公”的背景,敢於當麵頂撞董卓。


    連自己在內,也隻是想暗殺董卓。暗殺不成,就連夜逃出京都。


    所有這一切,隻能說明成公子從中平二年起,對大漢日後走勢,就有了自己的判斷。


    而且,青州有至少三十萬護民軍,是直到成公子圍了京都之後,天下方才驚覺。


    可見成公子隱藏之深。


    難道成公子知道中平五年,公孫瓚討伐二張與烏桓叛亂會敗?


    難道成公子知道朝廷會讓青州出兵?


    難道成公子知道,朝廷拿不出糧餉,又想讓青州出兵,會以讓成公子“節製青、冀、幽、並四州兵馬”來交換?


    難道成公子知道先帝會讓青州在冀、幽、並三州推行新農體係?


    如果成公子不知道上述這些事實,那成公子在中平二年,到中平五年先帝下旨讓青州出兵的這三年多,所有的操作就無法解釋了。


    當然,如果先帝不崩,似乎還沒有關係。


    可不到半年時間,青州軍便平定了二張與烏桓的聯合之叛,靈帝一高興,就直接過去了。


    結果整個大漢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京都。


    外戚與宦官相鬥、十常侍刺殺大將軍何進、袁紹率兵屠皇宮、涼州與並州兵馬入京、呂布刺丁原、董卓亂京都……


    短短一年間,京都的事件讓人眼花繚亂。


    而就是這一年,成公子不參與京都之事,而是在所有不知不覺間,先解陳倉之圍、再全殲羌胡叛軍於岐山前。


    而全殲羌胡叛軍,連董卓的老巢長安都沒察覺。


    為什麽不讓長安以東知道此事?


    長安知,便是董卓知。


    可見,護民軍對歧山以東完全封鎖消息,就是為了對付董卓。不僅要悄無聲息地奪取華陽與函穀關,還要在董卓未察覺之時,殲滅董卓麾下四萬涼州悍卒。


    這一切都說明,在護民軍自青州出征前,成公子就知道天下大勢之走向,從而早在中平二年起,他就開始布局,開始做準備。


    直到救出陛下、圍困京都、逼走呂布,天下才窺見成公子的一絲崢嶸。


    直到護民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占了兗州、豫州,同時敗徐州,人們才震驚地發現,成公子已掌控北方九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