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根本就不和王勉商議,直接下令:
王勉率一個師的的兵馬駐守新息縣,防止袁胤軍從江夏殺回來,同時配合豫州刺史府在汝南推行新農體係;
黃水率領一個師進入廬江郡。控製廬江郡後,配合郡府推行新農體係,同時駐防樅陽縣,防止揚州的兵馬過江。
他自己則率領兩個師進入九江郡,在掌控九江郡後,然後駐防九江郡厲陽,同樣防止揚州兵馬過江。
如此,征東軍團的三萬兵馬在廣陵、九江、廬江三郡沿江展開,以應對揚州可能的來犯之敵。
當然,待汝南治安軍建好後,新息縣將交給治安軍駐守,王勉及其率領的一個師,同樣進入廬江郡,然後駐守襄安縣,形成一道由北向南的大江防線。
至於江夏郡和南郡,按兵部軍令,交由征南軍團駐防。
然後等今年秋收後,又有了充足的糧草,秋冬季征東、征南軍團齊頭並進,一分頭攻伐揚州和荊州。
為什麽要等秋收之後?
沒糧了唄。
八方開戰,需要的糧草可想而知。
除青州外,冀、幽、並三州也才掌控了一年半的時間,而司棣、涼州、兗州、豫州和徐州,都是剛剛到手,連民眾要一日三餐,都要等到今年秋收後。
所以,數個軍團八方開戰,糧草可都是青州在供應的。
青州家底是厚,可也沒厚到能供應數十萬兵馬八方開戰的程度。
蔡成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掌控大江以北全部地域,同時征北軍團以戰代練。
也就是所有大江以北的州郡,全部要掌握在護民軍手中。
沒有王勉跟著,高順一入九江,就開始放飛自我。
尤其是據守大江,要與陸水軍配合,至少要聯係上陸水軍的司令,然後在陸水軍的配合下,再進九江和廬江。
可現在高順已經等不及聯係陸水軍了。
開始時,兩邊都是一帆風順。
尤其是黃水這一路。
廬江郡的太守陸康陸季寧,出自江東陸氏,是三國名將陸遜的爺爺。
他已經接到了陛下的聖旨和內閣的詔令。
所以高覽和郭嘉率軍到來,他直接出城相迎。
有了陸康的支持,廬江郡的新農體係,得以順利地展開。
可曹操軍沒進廬江嗎?
他倒是想進,可陸康不讓。
陸康派人告訴曹操軍,揚州刺史是陳溫,而非他曹操。
而陳溫亦沒有權力把揚州私相授受。
所以,如果曹操敢派兵進入廬江郡,他陸康將會率領廬江全部兵馬和百姓,與他誓死相抗。
此時曹操已經去江東,正忙著接收揚州江東四郡。
率兵前來廬江郡的是夏侯惇,且隻有兩千兵馬。
夏侯惇聽到陸康的警告,再看看自己僅有的兩千兵馬,夏侯惇很明智地告訴陸康,他隻是路過廬江郡,要過江前往丹陽郡。
於是,夏侯惇及兩千兵馬在陸康的五千兵馬監視下,隻能穿過廬江,進入九江郡。
至於夏侯惇入九江之後,是否過江,陸康就管不著了。
夏侯惇過江沒多久,陸康就接到了聖旨和詔令。
陸康是個死心眼,一切以聖旨為準。
既然聖旨說恢複丞相製、組建內閣,所有大漢政務皆以內閣詔令為主,他就馬上遵從,並歡迎護民軍入廬江。
黃水隻有一個師,王勉率領另一個師要晚一些時日才會入廬江。故而他並沒有馬上解散陸康手下的五千私軍,而是直接把私軍轉為治安軍,配合他一直推行新農體係。
同時,黃水也對陸康恭敬有加,護民軍入廬江後又秋毫無犯,讓陸康的老懷大慰,更加賣力地配合黃水。
但高順那一路,在進入九江治所壽春後,馬上得知,本來駐守壽春的曹仁兩千兵馬,早在數日前,就已經離開了壽春,說是過江前往秣陵(後世南京)了。
高順大喜,直接就想在壽春留下一個師負責推行新農體係,而他自己則獨率另一個師,前往江邊構築大江防線。
軍團部的參謀們炸鍋了。
這些都是剛剛提拔起來的娃娃兵,用高順的話來說,都是一些“小參謀”。
這些小參謀總總覺得這個軍團長有點不靠譜,不放心讓高順獨自領軍。
可參謀長和副參謀長都不在,小參謀的反對無效,高順還是率兵出發了,還把整個軍團的參謀班子全部留在了壽春。
看到曹操軍已經撤出九江郡,高順就已經是一肚子火了。
誰讓你們撤走的?
你們就不能和我打上一仗?
高順現在唯一的期盼,就是曹操在江邊布置有兵馬。這是他獲取戰功的最後希望。
這些小參謀的功勞已經足夠了,現在最關鍵的是高順個人的戰功。
一旦帶上他們,最後的戰功算誰的?自然不能帶上他們。
無奈之下,小參謀隻能馬上向徐州發出緊急求援信,讓徐州派官吏進九江,推行新農體係和組建治安軍。
隨後,小參謀們又做出了一項重要決定:把斥候大隊派給征東軍團的精銳斥候全派了出去,打探整個九江郡的各方麵情況,比如有沒有山匪、江匪,各縣的官吏和百姓當前的狀況等。
自然而然,小參謀還派出了十數個斥候,尾隨高順率領的五千兵馬,然後把高順的一舉一動,都盡快回報,必要時,小參謀將馬上率領壽春的一個師快速支援。
高順率兵抵達全椒縣後,馬上探聽到曹操軍已經全部撤回了江東,隻是附近的山上出現了山匪。
山匪的人數雖然不多,可卻把周邊全都給搶了。
高順一聽大怒,馬上便率領全師要入山剿匪。
沒有曹操軍,隻能以剿匪來獲取戰功了。
“軍團長,不能馬上去!應該派斥候先入山,把情況打探清楚,然後我們再出動。”第二軍軍長陳顯馬上出聲阻止。
“為何?”高順不解。
區區山匪,難道還能麵對五千精良的護民軍?
“參謀長給我們講過,要‘不打無準備之仗’。目前,我們對這股山匪的人數、裝備、戰力,包括他們的巢穴,都一無所知,貿然前往,好的情況是無功而返,最差的情況是山匪會利用山地伏擊我軍。”
王勉率一個師的的兵馬駐守新息縣,防止袁胤軍從江夏殺回來,同時配合豫州刺史府在汝南推行新農體係;
黃水率領一個師進入廬江郡。控製廬江郡後,配合郡府推行新農體係,同時駐防樅陽縣,防止揚州的兵馬過江。
他自己則率領兩個師進入九江郡,在掌控九江郡後,然後駐防九江郡厲陽,同樣防止揚州兵馬過江。
如此,征東軍團的三萬兵馬在廣陵、九江、廬江三郡沿江展開,以應對揚州可能的來犯之敵。
當然,待汝南治安軍建好後,新息縣將交給治安軍駐守,王勉及其率領的一個師,同樣進入廬江郡,然後駐守襄安縣,形成一道由北向南的大江防線。
至於江夏郡和南郡,按兵部軍令,交由征南軍團駐防。
然後等今年秋收後,又有了充足的糧草,秋冬季征東、征南軍團齊頭並進,一分頭攻伐揚州和荊州。
為什麽要等秋收之後?
沒糧了唄。
八方開戰,需要的糧草可想而知。
除青州外,冀、幽、並三州也才掌控了一年半的時間,而司棣、涼州、兗州、豫州和徐州,都是剛剛到手,連民眾要一日三餐,都要等到今年秋收後。
所以,數個軍團八方開戰,糧草可都是青州在供應的。
青州家底是厚,可也沒厚到能供應數十萬兵馬八方開戰的程度。
蔡成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掌控大江以北全部地域,同時征北軍團以戰代練。
也就是所有大江以北的州郡,全部要掌握在護民軍手中。
沒有王勉跟著,高順一入九江,就開始放飛自我。
尤其是據守大江,要與陸水軍配合,至少要聯係上陸水軍的司令,然後在陸水軍的配合下,再進九江和廬江。
可現在高順已經等不及聯係陸水軍了。
開始時,兩邊都是一帆風順。
尤其是黃水這一路。
廬江郡的太守陸康陸季寧,出自江東陸氏,是三國名將陸遜的爺爺。
他已經接到了陛下的聖旨和內閣的詔令。
所以高覽和郭嘉率軍到來,他直接出城相迎。
有了陸康的支持,廬江郡的新農體係,得以順利地展開。
可曹操軍沒進廬江嗎?
他倒是想進,可陸康不讓。
陸康派人告訴曹操軍,揚州刺史是陳溫,而非他曹操。
而陳溫亦沒有權力把揚州私相授受。
所以,如果曹操敢派兵進入廬江郡,他陸康將會率領廬江全部兵馬和百姓,與他誓死相抗。
此時曹操已經去江東,正忙著接收揚州江東四郡。
率兵前來廬江郡的是夏侯惇,且隻有兩千兵馬。
夏侯惇聽到陸康的警告,再看看自己僅有的兩千兵馬,夏侯惇很明智地告訴陸康,他隻是路過廬江郡,要過江前往丹陽郡。
於是,夏侯惇及兩千兵馬在陸康的五千兵馬監視下,隻能穿過廬江,進入九江郡。
至於夏侯惇入九江之後,是否過江,陸康就管不著了。
夏侯惇過江沒多久,陸康就接到了聖旨和詔令。
陸康是個死心眼,一切以聖旨為準。
既然聖旨說恢複丞相製、組建內閣,所有大漢政務皆以內閣詔令為主,他就馬上遵從,並歡迎護民軍入廬江。
黃水隻有一個師,王勉率領另一個師要晚一些時日才會入廬江。故而他並沒有馬上解散陸康手下的五千私軍,而是直接把私軍轉為治安軍,配合他一直推行新農體係。
同時,黃水也對陸康恭敬有加,護民軍入廬江後又秋毫無犯,讓陸康的老懷大慰,更加賣力地配合黃水。
但高順那一路,在進入九江治所壽春後,馬上得知,本來駐守壽春的曹仁兩千兵馬,早在數日前,就已經離開了壽春,說是過江前往秣陵(後世南京)了。
高順大喜,直接就想在壽春留下一個師負責推行新農體係,而他自己則獨率另一個師,前往江邊構築大江防線。
軍團部的參謀們炸鍋了。
這些都是剛剛提拔起來的娃娃兵,用高順的話來說,都是一些“小參謀”。
這些小參謀總總覺得這個軍團長有點不靠譜,不放心讓高順獨自領軍。
可參謀長和副參謀長都不在,小參謀的反對無效,高順還是率兵出發了,還把整個軍團的參謀班子全部留在了壽春。
看到曹操軍已經撤出九江郡,高順就已經是一肚子火了。
誰讓你們撤走的?
你們就不能和我打上一仗?
高順現在唯一的期盼,就是曹操在江邊布置有兵馬。這是他獲取戰功的最後希望。
這些小參謀的功勞已經足夠了,現在最關鍵的是高順個人的戰功。
一旦帶上他們,最後的戰功算誰的?自然不能帶上他們。
無奈之下,小參謀隻能馬上向徐州發出緊急求援信,讓徐州派官吏進九江,推行新農體係和組建治安軍。
隨後,小參謀們又做出了一項重要決定:把斥候大隊派給征東軍團的精銳斥候全派了出去,打探整個九江郡的各方麵情況,比如有沒有山匪、江匪,各縣的官吏和百姓當前的狀況等。
自然而然,小參謀還派出了十數個斥候,尾隨高順率領的五千兵馬,然後把高順的一舉一動,都盡快回報,必要時,小參謀將馬上率領壽春的一個師快速支援。
高順率兵抵達全椒縣後,馬上探聽到曹操軍已經全部撤回了江東,隻是附近的山上出現了山匪。
山匪的人數雖然不多,可卻把周邊全都給搶了。
高順一聽大怒,馬上便率領全師要入山剿匪。
沒有曹操軍,隻能以剿匪來獲取戰功了。
“軍團長,不能馬上去!應該派斥候先入山,把情況打探清楚,然後我們再出動。”第二軍軍長陳顯馬上出聲阻止。
“為何?”高順不解。
區區山匪,難道還能麵對五千精良的護民軍?
“參謀長給我們講過,要‘不打無準備之仗’。目前,我們對這股山匪的人數、裝備、戰力,包括他們的巢穴,都一無所知,貿然前往,好的情況是無功而返,最差的情況是山匪會利用山地伏擊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