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秧歌本是男女都有的。


    可在京都,擔心教女子扭秧歌,太過驚世駭俗,所以這次全部都是禦林軍的士卒。


    在青州,每到上元節,每家每戶,都有人參與踩高蹺、扭秧歌、舞獅子的隊伍中,而且隊伍逐年都更加龐大。


    在歡樂鑼鼓之後,嗩呐再次奏起了民謠,而扭秧歌的和踩高蹺的,還有人群中戍衛的禦林軍將士,都跟著嗩呐聲高唱起來:


    正月裏來呀是新春,


    家家戶戶開了門。


    豬啊,羊啊,送到哪裏去?


    送給那親人護民軍……


    青州人如此擁戴護民軍,這首由蔡成編寫的民謠,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隨著農忙時護民軍都要下田幫忙,與農戶同勞作、同快樂,護民軍就是青州子弟兵的說法,也愈發深入人心。


    如今,蔡成又把這首民謠帶到了京都。


    日後,等青州歌劇院遷來京都時,


    京都人都可以看到小話劇、舞蹈、歌曲演唱、青州快板、青州快書、青州評書、花鼓……等更多的節目。


    要知道,自從青州的教司坊被蔡成改成歌劇院後,就吸納了一批年輕士子,每天絞盡腦汁地為劇院編寫劇本、歌曲、快書、評書等……


    至於編演舞蹈,則是由原來教坊司內的女子負責。


    現在可沒人敢欺負這些女子。


    因為成公子稱她們為“藝術工作者”,其中最為出色的,還會被稱為“歌唱家”、“舞蹈家”什麽的。


    幾乎所有教坊司中的女子,無論年紀,幾乎都嫁人了。


    蔡成為了讓這些女子不再受到社會的鄙視,還專門讓牧府大肆宣傳這些女人的悲慘身世,並向整個青州宣告,這些女子如今,和廣大農戶一樣,都獲得了解放,都可以挺直腰板了。


    可普通百姓可沒有錢去劇院看歌舞話劇什麽的。


    蔡成還有辦法。


    劇院的歌舞團,會輪流組織一些人組成演出團,然後青、冀、幽、並四州朝廷巡演。


    尤其是秋收時節,劇院關門,所有人都要出去巡演,讓百姓的豐收喜悅,再添上一些色彩。


    現在,在青州,隨便一個農戶,都會唱幾首好聽的歌曲。


    用蔡成的話說,讓歌聲回響在田間、農莊和山野。


    蔡成就是用這些方法,不斷豐富著大漢民眾的生活,積累著大漢的文明底蘊、塑造著大漢多彩的文化……


    生活在鶯歌燕舞中越來越好,民心在豐收的喜悅中慢慢凝聚……


    上元之夜,最為震驚則是京都百官。


    有家小在京都的,都帶著家人來到了燈會廣場;獨身在京都的,也都三五成群,相邀來逛花燈。


    隻不過因今日《漢報》刊登了“討蔡聯盟”一事,搞得來逛花燈京都百官,哪怕見了麵,都不敢多打招呼,生怕被蔡成抓住什麽。


    盡管內心中還有一些惴惴不安,可看到如此豐富多彩的上元花燈,他們再怎麽樣,也知道成公子要把大漢變成個什麽樣子。


    本來惴惴不安的心,此時卻增長了一絲期盼。


    若大漢處處都如今晚,倒是讓人向往萬分。


    這個晚上最開心的,非劉協莫屬。


    蔡成被京都學子哄抬著獻出“對聯”文體,他自己也隻能老老實實地簽名贈書,於是,劉協在蔡琰、諸葛亮五小的陪同下,可是吃了個肚兒溜圓。


    他是看到什麽小食,都要來上一份。


    可小食太多了,蔡琰隻好讓紫金衛隻給他做半份,否則非把劉協的肚皮給撐破。


    就這樣,劉協還是隻吃到了一半的小食。


    如果不是蔡成答應他,在出巡的路上,隨時讓紫金衛給他做,每天做不同的花樣,劉協差點哭了出來。


    重入京都後的這十幾天,劉協此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愛。


    從蔡成摟著他睡覺,給他講解聖賢典籍,到蔡琰、輕風、細雨三個姐姐,每天給他做飯、洗澡、換衣服,還有諸葛亮、郭淮兩人每天晚上回府後,都會給講相府中的事情,還有龍鱗衛的小夥伴們,陪他一起讀書,陪他一起玩……


    他今年已經十歲了,可過去,他是那麽孤單且無助。


    這十幾天,他品嚐到了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和他一起吃得肚兒溜圓的,還有日後他的皇後伏壽。


    伏壽比劉協大一歲,乃是不其侯伏完最小的女兒。


    不過,此時伏壽還不是皇後,隻是入了掖庭的貴人,或者說是劉協待選的妃子。


    蔡成入京後,就把伏壽接到了劉協身邊,負責每日與輕風、細雨一起,服侍劉協。


    經過這十幾天的調養,伏壽與劉協一樣,顯得白胖了起來。兩人的臉上都顯現出了嬰兒肥。


    而且,每日一早,她和劉協都要起床,在蔡成的帶領下,與蔡琰、輕風、細雨、諸葛亮、郭淮等人,一起出門跑步。


    開始時,劉協與伏壽隻能跑不到一裏。


    可十幾天過去,他們倆已經能跑三四裏也不會大喘氣了。


    蔡成把伏壽接到劉協身邊,也是為了他們倆能夠培養感情,共同成長。


    這十幾天,伏壽與蔡琰、輕風、細雨相處得可好了。


    伏壽和她們學習如何速記,如何炒菜、燒菜……,反正隻要是她沒見過的,她都爭搶著要學。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這個天賦,她的烹飪水平,已有直追蔡成的趨勢。


    逛完燈會,在回府的路上,劉協突然悄悄地把蔡成拉到一邊,輕聲對他說:“師傅,我不想做皇帝了。我把皇帝讓給你做好不好?”


    蔡成哈哈大笑。


    劉協的小心思,他如何看不出來。


    這可不是什麽童言無忌。


    劉協畢竟是在皇宮中長大的,自然知道王莽逼迫孺子嬰禪位的曆史。


    從他懂事,奶奶(也就是董太後)就告訴他,皇帝必須是劉氏的嫡係血脈。


    所以,他知道,現在他是當今天下,唯一一個有資格做皇帝的人。


    同樣,他也知道,當前一切都是蔡成說了算。


    蔡成真要做皇帝,自己一點反抗之力都沒有。


    所以,他才出言試探蔡成。


    並不知他那稚童的心思,任誰都能看得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