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不可思議地看著蔡成。
這是什麽?
這是在攪動天下洶洶,然後再讓天下沸騰呀。
誰敢和這樣的人作對?
他把所有後續手段都想好了。
能入內閣的,能在朝堂上任三公九卿的,自然沒有笨人。
他們馬上就都聯想到,看到《漢報》上徐州再犯青州的消息,天下之人,必然是有人憂心、有人開懷,有人觀望,有人甚至是會直接起兵加入聯軍……
也就是說,即便徐州沒有時間把起兵的消息快速傳播出去,成公子卻利用《漢報》讓整個天下都知道。
而“破壞春耕”的罪名一加上,加之數年前,徐州就曾派兵想破壞青州的農耕,時間也是春天……
得了,徐州“破壞農耕”的罪名,已經跑不掉了。
同樣,這也就坐實了徐州反叛的罪名。
很明顯,成公子不僅要全殲叛軍,還要讓天下人都唾棄這些叛賊。
還有一些想得更深的人,更是驚悚。
成公子這哪裏隻是要殲滅叛軍,而是還要引動所有反對新農體係的人自己跳出來,然後一網打盡。
狠,真狠!
太狠了!
果然,蔡成笑眯眯地看著荀彧。
“文若,馬上擬定告示,明日便在京都張貼出去。就說:叛軍之事自有大漢護民軍應對,不日之後,即可傳來捷報。京都之人,隻需要過好上元節,別讓叛軍攪了興致。
“另外,明日上元節,陛下、丞相及內閣大臣,朝廷百官,均要攜家眷親臨花燈現場,與民同樂。”
“啊?”沒等荀彧說話,劉虞就先驚叫起來。“花燈現場人山人海的,你就不擔心陛下有危險?”
對於劉協的安危,劉虞是一直放在心上的。
“伯安閣老請放心,有我貼身保護,還有五百龍鱗衛,誰能近得了陛下的身?何況,我們明晚可都是微服出行,百姓恐怕也不認識我們吧?”
如此一說,眾人才把心放回到肚子裏。
“不過,上元節一過,諸公可要忙起來了。”蔡成笑嘻嘻地說道。
“我們忙什麽?”黃琬不解地問道。
“除接收徐州外,還有九江、廬江、南陽、江夏、南郡等著內閣接收呀。
“當前,還有雍州刺史是誰?朝鮮半島如何安置?西羌八族盡歸漢如何處置……
“那時,我已陪取下出巡,豈不是全都要內閣操勞了?”
“能有這麽快?”眾人不敢相信。
在古代,除在用兵上講究兵貴神速外,其他方麵的節奏都是很慢的。
農業社會,地廣人稀,節奏想快都快不起來。
可如今,他們被蔡成的如此快節奏,已經搞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按我估計,取各郡和西羌八族,應該不超過半年時間。取西域,也就是今年底的事情。”
蔡成還得意地說道:“這下好了,徐州正需要勞力,陶謙一下子就給送來了十萬勞力。”
“什麽?你還想把叛軍他們全都俘虜?”盧植覺得不可思議。
“這可是十萬勞力,而且都是些青壯勞力,怎麽能輕易殺死呢?我大漢本就缺少人口,而徐州又是平原,天然的糧倉,有這十萬農耕勞力,今秋後,我大漢無虞矣。”
“可護民軍如何能一下子俘虜十數萬兵馬?”朱儁不解地問道。
人上一萬,無邊無沿。
何況這可是十數萬的兵馬。
“嗬嗬。”蔡成那叫一個得意。“不可能全部生擒,生擒十萬,還是沒有問題的,隻需要把他們圍起來。”
此時的蔡成,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讓人恨不得上去踢他幾腳。
“老夫也經曆過戰事。圍住十萬人,而且還要全部俘虜,這可不大容易呀。”盧植一邊說著,還一邊搖著頭。
“對呀,如果十萬人分兵幾路怎麽辦?”王允也參與過戰事,對軍事行動不是小白。
“把包圍圈布置得大一些就是了。管他分成幾路,反正都在包圍圈中。”
突然,黃琬問了個嚴肅的問題。
“你明明知徐州已知護民軍的部署,你今天說這些,就不擔心我們再次向叛軍通報?”
聽黃琬這麽一問,大家突然靜了下來。
這可是個現實的問題。
“哈哈哈哈——”蔡成開懷大笑。
“莫不說我非常信任諸位閣老。
“就算馬上便有人出城去給叛軍通風報信,可還來得及嗎?
“他們可不是六百裏加急,一路上有驛站可以換馬換人。
“就算報信的人速度極快,路上也不擔心有人識破,兩三天內可抵達下邳,再把消息送到叛軍處,起碼也得四天時間吧?
“再加上六百裏加急送信來京都的兩天,滿打滿算從舉兵到得知護民軍要全殲叛軍,得有六七天時間吧?
“六七天,叛軍想跑已經來不及了。”
蔡成輕描淡寫地說著。
還不等眾人表示驚訝,蔡成又接著說:“其實,給叛軍報信之人是誰,我已然有數。不過,我暫時不想追究。”
“為何不追究?”荀彧搞不懂了。
“他在幫護民軍加快收複疆域的進程,是好事。我為何要追究?”蔡成奇怪地反問。
眾人無語。
這成公子怎麽連奸細都不追究呢?
蔡成語重心長地說道:“新製的出現,本就讓所有士族人心惶惶。此時不宜揮舞屠刀。何況報信之人,必與陶謙有很深的情誼。他這麽做,也是人之常情。”
蔡成一副寬宏大量的樣子,別提有多拽了。
蔡成真不想追究?
當然不是。
他說的可是“暫時不追究”,可沒說“永遠不追究”。
他無非是想利用此人,把更多想和自己作對之人,都暴露出來。
顯露出來的敵人不可怕,藏在暗處的敵人才可怕。
因為你不知道他什麽時候給你一刀,也不知道刀從什麽方向刺過來。
隻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
與其日日提防,還不如讓他們自己跳出來出來。
至於誰給陶謙送的信,蔡成沒說,大家也沒問。
可大家不好奇嗎?
或許這人就在他們中間呢?
當然,概率很小。因為如果真是在他們中間的話,蔡成或許就不會說出來了。
能問嗎?
肯定不能啊。
如果不是你,你為什麽要問?你想做什麽?
所以,大家都很默契,誰也不會問。
甚至連猜都不去猜。
既然成公子說出了京都內有徐州的細作,那就肯定有。
反正我不是細作。
我們都要陪陛下出巡的,怎麽可能是細作?
誰是細作,成公子你自己查便是。
這事兒,我們不摻和總行了吧?
這是什麽?
這是在攪動天下洶洶,然後再讓天下沸騰呀。
誰敢和這樣的人作對?
他把所有後續手段都想好了。
能入內閣的,能在朝堂上任三公九卿的,自然沒有笨人。
他們馬上就都聯想到,看到《漢報》上徐州再犯青州的消息,天下之人,必然是有人憂心、有人開懷,有人觀望,有人甚至是會直接起兵加入聯軍……
也就是說,即便徐州沒有時間把起兵的消息快速傳播出去,成公子卻利用《漢報》讓整個天下都知道。
而“破壞春耕”的罪名一加上,加之數年前,徐州就曾派兵想破壞青州的農耕,時間也是春天……
得了,徐州“破壞農耕”的罪名,已經跑不掉了。
同樣,這也就坐實了徐州反叛的罪名。
很明顯,成公子不僅要全殲叛軍,還要讓天下人都唾棄這些叛賊。
還有一些想得更深的人,更是驚悚。
成公子這哪裏隻是要殲滅叛軍,而是還要引動所有反對新農體係的人自己跳出來,然後一網打盡。
狠,真狠!
太狠了!
果然,蔡成笑眯眯地看著荀彧。
“文若,馬上擬定告示,明日便在京都張貼出去。就說:叛軍之事自有大漢護民軍應對,不日之後,即可傳來捷報。京都之人,隻需要過好上元節,別讓叛軍攪了興致。
“另外,明日上元節,陛下、丞相及內閣大臣,朝廷百官,均要攜家眷親臨花燈現場,與民同樂。”
“啊?”沒等荀彧說話,劉虞就先驚叫起來。“花燈現場人山人海的,你就不擔心陛下有危險?”
對於劉協的安危,劉虞是一直放在心上的。
“伯安閣老請放心,有我貼身保護,還有五百龍鱗衛,誰能近得了陛下的身?何況,我們明晚可都是微服出行,百姓恐怕也不認識我們吧?”
如此一說,眾人才把心放回到肚子裏。
“不過,上元節一過,諸公可要忙起來了。”蔡成笑嘻嘻地說道。
“我們忙什麽?”黃琬不解地問道。
“除接收徐州外,還有九江、廬江、南陽、江夏、南郡等著內閣接收呀。
“當前,還有雍州刺史是誰?朝鮮半島如何安置?西羌八族盡歸漢如何處置……
“那時,我已陪取下出巡,豈不是全都要內閣操勞了?”
“能有這麽快?”眾人不敢相信。
在古代,除在用兵上講究兵貴神速外,其他方麵的節奏都是很慢的。
農業社會,地廣人稀,節奏想快都快不起來。
可如今,他們被蔡成的如此快節奏,已經搞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按我估計,取各郡和西羌八族,應該不超過半年時間。取西域,也就是今年底的事情。”
蔡成還得意地說道:“這下好了,徐州正需要勞力,陶謙一下子就給送來了十萬勞力。”
“什麽?你還想把叛軍他們全都俘虜?”盧植覺得不可思議。
“這可是十萬勞力,而且都是些青壯勞力,怎麽能輕易殺死呢?我大漢本就缺少人口,而徐州又是平原,天然的糧倉,有這十萬農耕勞力,今秋後,我大漢無虞矣。”
“可護民軍如何能一下子俘虜十數萬兵馬?”朱儁不解地問道。
人上一萬,無邊無沿。
何況這可是十數萬的兵馬。
“嗬嗬。”蔡成那叫一個得意。“不可能全部生擒,生擒十萬,還是沒有問題的,隻需要把他們圍起來。”
此時的蔡成,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讓人恨不得上去踢他幾腳。
“老夫也經曆過戰事。圍住十萬人,而且還要全部俘虜,這可不大容易呀。”盧植一邊說著,還一邊搖著頭。
“對呀,如果十萬人分兵幾路怎麽辦?”王允也參與過戰事,對軍事行動不是小白。
“把包圍圈布置得大一些就是了。管他分成幾路,反正都在包圍圈中。”
突然,黃琬問了個嚴肅的問題。
“你明明知徐州已知護民軍的部署,你今天說這些,就不擔心我們再次向叛軍通報?”
聽黃琬這麽一問,大家突然靜了下來。
這可是個現實的問題。
“哈哈哈哈——”蔡成開懷大笑。
“莫不說我非常信任諸位閣老。
“就算馬上便有人出城去給叛軍通風報信,可還來得及嗎?
“他們可不是六百裏加急,一路上有驛站可以換馬換人。
“就算報信的人速度極快,路上也不擔心有人識破,兩三天內可抵達下邳,再把消息送到叛軍處,起碼也得四天時間吧?
“再加上六百裏加急送信來京都的兩天,滿打滿算從舉兵到得知護民軍要全殲叛軍,得有六七天時間吧?
“六七天,叛軍想跑已經來不及了。”
蔡成輕描淡寫地說著。
還不等眾人表示驚訝,蔡成又接著說:“其實,給叛軍報信之人是誰,我已然有數。不過,我暫時不想追究。”
“為何不追究?”荀彧搞不懂了。
“他在幫護民軍加快收複疆域的進程,是好事。我為何要追究?”蔡成奇怪地反問。
眾人無語。
這成公子怎麽連奸細都不追究呢?
蔡成語重心長地說道:“新製的出現,本就讓所有士族人心惶惶。此時不宜揮舞屠刀。何況報信之人,必與陶謙有很深的情誼。他這麽做,也是人之常情。”
蔡成一副寬宏大量的樣子,別提有多拽了。
蔡成真不想追究?
當然不是。
他說的可是“暫時不追究”,可沒說“永遠不追究”。
他無非是想利用此人,把更多想和自己作對之人,都暴露出來。
顯露出來的敵人不可怕,藏在暗處的敵人才可怕。
因為你不知道他什麽時候給你一刀,也不知道刀從什麽方向刺過來。
隻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
與其日日提防,還不如讓他們自己跳出來出來。
至於誰給陶謙送的信,蔡成沒說,大家也沒問。
可大家不好奇嗎?
或許這人就在他們中間呢?
當然,概率很小。因為如果真是在他們中間的話,蔡成或許就不會說出來了。
能問嗎?
肯定不能啊。
如果不是你,你為什麽要問?你想做什麽?
所以,大家都很默契,誰也不會問。
甚至連猜都不去猜。
既然成公子說出了京都內有徐州的細作,那就肯定有。
反正我不是細作。
我們都要陪陛下出巡的,怎麽可能是細作?
誰是細作,成公子你自己查便是。
這事兒,我們不摻和總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