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起身跑向門口。
對著守衛在門口的禦林軍低聲說了幾句,然後那個禦林軍就向府外跑去。
趁著禦林軍去取顯微鏡的時間,三公九卿的問題全都拋出來了。
仙人的弟子,知道的肯定比他們多,此時不問白不問。
“成公子,你知道,士族對治理天下很有心得,而且一直在協助陛下治理天下,可你收了士族的土地,豈不是不給士族活路?”
崔烈一上來,就甩出一個最敏感的問題。
他也就是看蔡成比較好說話,而且昨晚收到了兒子的來信,讓他一定不要反對新農體係,因為新農體係對大漢的好處太大了。
所以他才麻著膽子向蔡成提出了這個問題。
如果蔡成有理由,那正好給蔡成一個澄清的機會;
如果蔡成沒理由……
他才不信,仙人的弟子連這樣的問題都應付不了。
果然,蔡成微微一笑。
“諸公恐怕都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吧?”
三公九卿都覺得有點汗顏。
可既然成公子這麽問了,還不如坦蕩一些。
於是,諸公皆點頭。
“有這樣一個國度。這個國度中的人,分成三個階層:富豪、中等收入和貧民。
“這樣的社會發展趨勢會如何呢?
“我們知道,一方天地,或者說是一個社會,產生的財富是有一定限額的。
“既然有限額,那怎麽會分出三個收入階層呢?就算有差距,也不會相差那麽大,形成巨大的貧富差吧?
“很明顯,這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出現了問題。
“有人用各種手段,甚至是用自己現有的財富,就有更多的機會獲取更多的財富。
“比如說,很富有的人,一定會和這個社會最高層的官員搭得上話,甚至是有機會成為很好的關係。
“於是,這個富豪就能夠得到更多的信息。
“而他利用這些信息,就可以獲取更多的財富。
“再比如說,一個富豪給朝廷捐贈了大量財物。朝廷為了回報他,就會用行政指令的方式,讓他光明正大的獲取更多的財富。
“可見,在一個社會中,有錢人獲取錢財的機會,遠遠多於沒錢人。
“這就會造成一種現象:窮者愈窮,富者愈富。
“關鍵是,在富豪中也有競爭。必然存在有人獲得的機會多,有人獲得的機會少。
“獲得機會少的,不甘心自己的財富比不上別人,於是,他就會巧取豪奪。
“從哪裏巧取豪奪呢?
“自然是從中等收入和窮人那裏掠奪。
“想想看,前漢後期的土地兼並和當前的土地兼並,恐怕九成以上都是巧取豪奪來的吧?
“本來中等收入和窮人,分配到的財富就很少,可還要被富豪掠奪。
“這就形成了一種必然的局麵: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於是,這個社會的發展就會走向兩個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等把蝦米吃完了,小魚找不到食物,隻能餓死,或者是成為大魚的食物。
“等到最後,小魚也被吃完的時候,大魚也沒了食物,隻能相互吞噬。
“可畢竟大魚也是有限的,最後的勝者,最終也會被餓死。
“第二個趨勢是,蝦米不甘於被吃,而他們的力量又太小。於是,最弱小的蝦米就會聯合起來,利用聯合的力量,去對抗大魚和小魚。
“這時,最先倒黴的是大魚呢,還是小魚呢?
“大魚肉多,蝦米自然會先盯上大魚。而小魚也會趁火打劫,與蝦米一起分食大魚。
“等把大魚吃光了,聰明的小魚和蝦米,會達成協議,重新設計財富的分配方式,避免了相互之間互為食物。
“如果遇上不聰明的小魚和蝦米,那麽戰爭就會繼續,直到最後再沒有食物。
“‘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的現象,我將其稱為‘貧富極化效應’。
“可看看大漢的發展趨勢,前漢後期,土地兼並極其嚴重。王莽篡漢後,就想改變這種狀況。
“想法是好的,可做法卻不恰當。結果不僅得不到士族的支持,窮人也活不下去了。
“赤眉、綠林,就是這麽來的。
“現在,後漢也走了相近二百年了,同樣出現了嚴重的土地兼並。同時又遇上了小冰河期的到來。
“這樣,窮人就更沒有活路了。他們也隻剩下兩條路:一是等死,二是奮起反抗。
“太平道、五鬥米道就是利用了窮人活不下去的時機,才有可能蠱惑窮人造反。
“同樣,烏桓、羌胡也活不下去了,才被張舉、韓遂等人利用,進行反叛。
“所以,要讓窮人不反,從根本上,就是改變財富的分配方式。
“當然不是絕對的平均分配,但必須要保證最底層的民眾能夠活得下去,而且還要活得很好。
“我把這種財富分配方式,稱之為‘共同富裕’。
“而新農體係,就是在踐行‘共同富裕’。
“初始時,士族確實是因讓出自家的田地,顯得有些吃虧。
“當然,這也為士族免去了殺身之禍。
“想想看,黃巾之亂時,多少士族被劫掠、被屠戮?
“再想想看,前漢之時的大富大貴之族,到了後漢,又剩下多少?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比如青州的工業發展和商業發展,士族由於有知識,見多識廣,自然就能夠抓住更多的機會,最終他們不僅會拿回損失,而且還會比過去過得更好。
“當然,如新農體係這種全新的財富分配方式,不能掌握在個別人手中。
“人是有私心的,一旦掌握於個人手中,早晚會變味,從而再次造成貧富差距過大。
“所以,新農體係、新商體係、新工體係、新軍體係,等等這些新製,必須由朝廷來掌控,而且還要建立相應的監察和刑律體係,來保證富人不敢、不會盤剝窮人,朝廷中私心重者,不敢、不能篡改這一分配體係。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社會是不斷發展的。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體係必然會落後,甚至是完全不合時宜,這時候就要再次改變,保證財富分配機製能夠與時俱進。”
對著守衛在門口的禦林軍低聲說了幾句,然後那個禦林軍就向府外跑去。
趁著禦林軍去取顯微鏡的時間,三公九卿的問題全都拋出來了。
仙人的弟子,知道的肯定比他們多,此時不問白不問。
“成公子,你知道,士族對治理天下很有心得,而且一直在協助陛下治理天下,可你收了士族的土地,豈不是不給士族活路?”
崔烈一上來,就甩出一個最敏感的問題。
他也就是看蔡成比較好說話,而且昨晚收到了兒子的來信,讓他一定不要反對新農體係,因為新農體係對大漢的好處太大了。
所以他才麻著膽子向蔡成提出了這個問題。
如果蔡成有理由,那正好給蔡成一個澄清的機會;
如果蔡成沒理由……
他才不信,仙人的弟子連這樣的問題都應付不了。
果然,蔡成微微一笑。
“諸公恐怕都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吧?”
三公九卿都覺得有點汗顏。
可既然成公子這麽問了,還不如坦蕩一些。
於是,諸公皆點頭。
“有這樣一個國度。這個國度中的人,分成三個階層:富豪、中等收入和貧民。
“這樣的社會發展趨勢會如何呢?
“我們知道,一方天地,或者說是一個社會,產生的財富是有一定限額的。
“既然有限額,那怎麽會分出三個收入階層呢?就算有差距,也不會相差那麽大,形成巨大的貧富差吧?
“很明顯,這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出現了問題。
“有人用各種手段,甚至是用自己現有的財富,就有更多的機會獲取更多的財富。
“比如說,很富有的人,一定會和這個社會最高層的官員搭得上話,甚至是有機會成為很好的關係。
“於是,這個富豪就能夠得到更多的信息。
“而他利用這些信息,就可以獲取更多的財富。
“再比如說,一個富豪給朝廷捐贈了大量財物。朝廷為了回報他,就會用行政指令的方式,讓他光明正大的獲取更多的財富。
“可見,在一個社會中,有錢人獲取錢財的機會,遠遠多於沒錢人。
“這就會造成一種現象:窮者愈窮,富者愈富。
“關鍵是,在富豪中也有競爭。必然存在有人獲得的機會多,有人獲得的機會少。
“獲得機會少的,不甘心自己的財富比不上別人,於是,他就會巧取豪奪。
“從哪裏巧取豪奪呢?
“自然是從中等收入和窮人那裏掠奪。
“想想看,前漢後期的土地兼並和當前的土地兼並,恐怕九成以上都是巧取豪奪來的吧?
“本來中等收入和窮人,分配到的財富就很少,可還要被富豪掠奪。
“這就形成了一種必然的局麵: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於是,這個社會的發展就會走向兩個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等把蝦米吃完了,小魚找不到食物,隻能餓死,或者是成為大魚的食物。
“等到最後,小魚也被吃完的時候,大魚也沒了食物,隻能相互吞噬。
“可畢竟大魚也是有限的,最後的勝者,最終也會被餓死。
“第二個趨勢是,蝦米不甘於被吃,而他們的力量又太小。於是,最弱小的蝦米就會聯合起來,利用聯合的力量,去對抗大魚和小魚。
“這時,最先倒黴的是大魚呢,還是小魚呢?
“大魚肉多,蝦米自然會先盯上大魚。而小魚也會趁火打劫,與蝦米一起分食大魚。
“等把大魚吃光了,聰明的小魚和蝦米,會達成協議,重新設計財富的分配方式,避免了相互之間互為食物。
“如果遇上不聰明的小魚和蝦米,那麽戰爭就會繼續,直到最後再沒有食物。
“‘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的現象,我將其稱為‘貧富極化效應’。
“可看看大漢的發展趨勢,前漢後期,土地兼並極其嚴重。王莽篡漢後,就想改變這種狀況。
“想法是好的,可做法卻不恰當。結果不僅得不到士族的支持,窮人也活不下去了。
“赤眉、綠林,就是這麽來的。
“現在,後漢也走了相近二百年了,同樣出現了嚴重的土地兼並。同時又遇上了小冰河期的到來。
“這樣,窮人就更沒有活路了。他們也隻剩下兩條路:一是等死,二是奮起反抗。
“太平道、五鬥米道就是利用了窮人活不下去的時機,才有可能蠱惑窮人造反。
“同樣,烏桓、羌胡也活不下去了,才被張舉、韓遂等人利用,進行反叛。
“所以,要讓窮人不反,從根本上,就是改變財富的分配方式。
“當然不是絕對的平均分配,但必須要保證最底層的民眾能夠活得下去,而且還要活得很好。
“我把這種財富分配方式,稱之為‘共同富裕’。
“而新農體係,就是在踐行‘共同富裕’。
“初始時,士族確實是因讓出自家的田地,顯得有些吃虧。
“當然,這也為士族免去了殺身之禍。
“想想看,黃巾之亂時,多少士族被劫掠、被屠戮?
“再想想看,前漢之時的大富大貴之族,到了後漢,又剩下多少?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比如青州的工業發展和商業發展,士族由於有知識,見多識廣,自然就能夠抓住更多的機會,最終他們不僅會拿回損失,而且還會比過去過得更好。
“當然,如新農體係這種全新的財富分配方式,不能掌握在個別人手中。
“人是有私心的,一旦掌握於個人手中,早晚會變味,從而再次造成貧富差距過大。
“所以,新農體係、新商體係、新工體係、新軍體係,等等這些新製,必須由朝廷來掌控,而且還要建立相應的監察和刑律體係,來保證富人不敢、不會盤剝窮人,朝廷中私心重者,不敢、不能篡改這一分配體係。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社會是不斷發展的。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體係必然會落後,甚至是完全不合時宜,這時候就要再次改變,保證財富分配機製能夠與時俱進。”